初中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docx
《初中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
1.4测量平均速度
一、单选题
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下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
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
C.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
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2.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tAB<tBC
B.tAB=tBC
C.vAB>vBC
D.vAB<vBC
3.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4.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二、多选题
5.(多选)在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获得如下表格,其中M为AB的中点,则关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M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其表示的含义是物体每秒内通过的路程为3m/s
B.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C.AB段的平均速度是AM段平均速度与MB段平均速度的平均值
D.实验中主要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这运用了组合法
三、填空题
6.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从上到下苹果的运动的快慢是逐渐(变快/变慢),判断依据是.照片上B与A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6.6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m/s.
7.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左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1秒的不同位置.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球运动平均速度大,右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球的运动.
8.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当斜面坡度一定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AB=m/s.
(6)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AC=m/s.
9.下图是“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2)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使刻度尺紧靠木板且与木板的长边保持______.
(3)在进一步探究“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怎样变化”的过程中:
①木板长130cm,小车长10cm.小明将小车运动的路程平均分为两段.为了测出小车滑过斜面的上半段所用时间,应该将金属片放在距斜面顶端A点_________cm的C点位置.
②测出小车滑过斜面上半段所用时间t1=6s,下半段所用时间t2=4s.由此可以看出: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是_________的(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③在测量小车滑过下半段所用时间时,某同学将小车放在C处静止释放,同时开始计时,滑到底端计时结束.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时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
分:
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
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
1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12.根据活动:
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请你回答:
(1)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原理是,纸锥下落做运动.(匀速/变速)
(2)你选用的器材是:
纸锥、和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小华准备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设计了如上的表格,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纸锥下落的速度.你认为小华这样做能减小实验误差吗?
答:
_________,理由.
1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
(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与B选项,虽然甲、乙两球运动开始位置相同,在后面出现在同一位置,这只表示它们通过了相同的路程,但甲是摄影5次,乙是摄影3次,所以时间不同,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长;故A、B选项错误;
C选项,如图甲,甲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甲球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选项正确;
D选项,图乙,乙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且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即速度是越来越大.故D选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
(1)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AB=5s,tBC=3s,所以tAB>tBC.故AB错误;
(2)由题意知sAB=sBC=sm,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所以vAB<vBC.故C错误,D正确.
3.【答案】B
【解析】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40cm+5cm=45cm,运动时间t=14:
35:
05﹣14:
35:
00=5s,滑块的平均速度v==9cm/s.
4.【答案】A
【解析】测平均速度,肯定范围越大越好,桌面的范围不是很大,所以尽量取两端,取较长时间可能会有误差,可能超过台子上运动的时间,另一方面,时间终止时小球在运动中,不能精确定出小球瞬间所在位置,又会带来较大的误差,所以A较好,一到所选路程终点就掐秒表,应该还是比较准确的,多次测量,再取平均值,因为掐秒表的动作反应也有误差.
5.【答案】BD
【解析】A选项,AM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其表示的含义是每秒内平均通过的路程为3m,故该选项错误;
B选项,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故该选项正确;
C选项,AB段的平均速度是AB段路程与AB段所用的时间之比,故该选项错误;
D选项,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把刻度尺、停表组合起来使用,应用了组合法,故该选项正确.
6.【答案】变快相等时间内,苹果通过的路程变大2.22
【解析】
(1)由照片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苹果下落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苹果的运动逐渐变快;
(2)可以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进行判断,由于相同时间内,苹果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所以做变速直线运动;(3)BA段的平均速度v=st=0.666m0.3s=2.22m/s
7.【答案】乙甲
【解析】观察左图可知,甲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而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因此,甲做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乙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因为相邻两个小球的时间间隔相等,通过观察发现,甲乙两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用的时间少,因此,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右图的路程—时间图像,反应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所以能够描述甲的运动情况.
8.【答案】
(1)v=st;
(2)较小、长;(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4)大、变速;(5)0.15;(6)0.18
【解析】
(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即:
v=st;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顶端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一些,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测时间偏小,根据公式v=st算出的速度偏大;由图可以看出,小车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5)由图示可知s1=90cm=0.9m,s2是全程的一半,则s2=0.45m,由图示秒表可知,上半段的运动时间t2=3s,平均速度vAB=0.15m/s;
(6)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t1=5s,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AC=0.18m/s;
9.【答案】
(1)
;
(2)平行;(3)①70;②增大;③小车在斜面顶端滑下时,滑过C点的速度不为0.
【解析】
(1)公式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故该实验原理为
;
(2)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使刻度尺紧靠木板且与木板的长边保持平行,这样读数才准确;
(3)木板长130cm,小车长10cm.小明将小车运动的路程平均分为两段.为了测出小车滑过斜面的上半段所用时间,应该将金属片放在距斜面顶端中点的位置,故是70cm的C点;小车滑过上半段和下半段时间不等,说明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是增大的;在测量小车滑过下半段所用时间时,某同学将小车放在C处静止释放,同时开始计时,滑到底端计时结束.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在小车在斜面顶端滑下时,滑过C点的速度大于0m/s.
10.【答案】
(1)刻度尺
(2)0.1(3)vAB【解析】
(1)实验中还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滑块运动的距离;
(2)由图可以看出A到C的总路程是40cm=0.4m,总时间是4s,所以AC段的平均速度
;(3)由图可以看出,AB段的路程小于BC段的路程,AB段的时间等于BC段的时间,所以vAB11.【答案】时间;0.2;小于
【解析】斜面坡度较小时,小车下滑得较慢,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全程的路程为s=0.5m+0.5m=1m,时间为5s,因此平均速度为:
;
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相等,但下半程用时较小,因此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12.【答案】
(1)
变速
(2)秒表刻度尺(3)不能没有控制纸锥下落的高度相同
【解析】
(1)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需要测量纸锥下落的距离和时间,利用公式
求解;纸锥在下落过程中的速度是逐渐发生改变的,所以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2)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需要测量下落时间和下落高度,分别需要秒表和刻度尺;(3)准确测量纸锥下落的时间与高低可以减小误差.在用卷尺和秒表测量纸锥下落的高低和时间较难测量,可采取增加下落高度、换用锥尖较大纸锥进行测量,同时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由实验记录表格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时没有控制纸锥下落的高度,因此存在实验错误,不能减小实验误差.
13.【答案】
(1)一直增大、0.16;
(2)①纸锥下落过程中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和空气的阻力作用,所以影响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纸锥的质量、纸锥的锥尖大小等因素有关;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3)C
【解析】
(1)由照片可以看出,纸锥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逐渐增大,所以速度一直增大;纸锥AC段的平均速度
;
(2)①纸锥下落过程中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和空气的阻力作用,所以影响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纸锥的质量、纸锥的锥尖大小等因素有关;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3)纸锥做加速运动,所以速度—时间图像C能反应纸锥下落的运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