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611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集.docx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

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并因此而自豪。

行为习惯:

关注身边的公共事件,关注祖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

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了解奥运会历史及我国申办、筹办奥运会的历程。

单元课时安排:

共9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外往 2课时

飘扬的五星红旗   2课时

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3课时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课时

1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中外交流的历史,体会中外交流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进程,带来共同发展。

2、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及海上航线,了解中国同欧洲、亚洲、非洲各国有经济文化交流历史。

3、在学习活动中,养成主动收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中外交流的历史。

教学难点:

中外交流的意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丝路驼铃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代丝绸之路,了解我国同欧、亚、非各国的交流历史。

教学重点:

了解丝绸之路上我国同各国的交流情况。

教学难点:

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教学准备:

收集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材料,包括书籍图片和音像资料,推荐阅读《马可·波罗行记》。

教学过程:

1、导入:

从“丝绸”谈起,导入“丝绸之路”,确认自己的认知起点。

2、阅读教材第二页,了解古代“丝绸之路”。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资料,知道考古证明,公元前“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住就已经开始了。

物品的交换、技术的传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3、中外交住中的著名人物。

读课文中关于马可波罗的介绍,交流“在古代还有哪些外国人到中国学习考察”。

(利马窦、南怀仁、汤若望等)

4、古代丝绸之路上交流的物资和文化。

读课文中关于中外交流的示意图,关注不同地区的物产和文化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流,并促进了双方的发展。

通过读图,了解“中亚”、“西亚”、“美洲”大至的地理范围。

5、古老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讲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关的故事和传奇。

6、新“丝绸之路”。

读课文,指出新的丝绸之路,让学生思考:

古代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有哪些异同?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7、阅读拓展。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美文欣赏。

邀请去过西部城市旅行的同学介绍西部城市的风貌,特别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城市的风土人情。

8、小结:

“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和世界的主要通道,古代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在此交汇。

9、让学生分组在地图上尝试重走一次古代丝绸之路,并说一说第个地方的文化特征和物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海上交流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代海上航线,认识古代中国从海上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中日、中韩文化交流情况,认识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体现日本和韩国文化特征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收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日本和韩国的文字、服饰、插花艺术、茶艺、建筑等方面的图片,感受中、日、韩文化的密切关系,突出相互影响。

2、请学生展示在课前已经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中日韩文化的相互影响。

3、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阅读课本中关于日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资料,教师补充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有关资料,感受并明确学习是为了发展,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4、郑和下西洋。

读课本中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意义。

5、交流:

郑和为什么能完成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如何理解“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这一主题?

6、小结:

“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代名词,陆路通道沟通我国和亚洲、欧洲各国,海上通道则沟通我国和日本、韩国、东南来各国、非洲各国。

古代的陆路和海上交流为交流各方面都带来了经济利益与文化发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7、网上查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料,谈谈对交流促进发展的理解。

 教学反思:

 

 

 

2      飘扬的五星红旗

教学目标:

1、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和平外交,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最终恢复在联合国佥席位的历程。

2、了解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的历史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3、感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是益重要的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上长。

教学难点:

认识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的历史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从新中国第一份国书谈起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走入联合国的历程,认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地位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走入联合国的历程。

教学难点:

认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一起收集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与各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资料和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谈起,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恶劣的国际环境。

2、交流:

师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梳理我国的外交发展史,突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其在中国外交史上的意义。

3、讨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实施和发展。

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4、阅读教材,思考:

联合国是什么性质的的国际组织?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上空升起标志着什么?

5、教师补充材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重返联全国的历程和意义。

读课本第10面,讨论:

中国和联合国的关系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

6、填写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

7、教师总结: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要第一位,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外交走过了五十年的辉煌历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加入世界各种组织的情况和意义,知道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加入世界各种组织的情况和意义。

教学难点:

知道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亚太经合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资料,收集一周或本月国内国际重大新闻,或者一年来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外国援助的报道。

教学过程:

1、交流导入:

将收集到的一月国内外重大新闻或我国与外国互相援助的资料分组交流,然后召开新闻发布会。

2、教师引导: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事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留意身边的公共事件,我们对此将会有深刻的体会。

3、介绍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突出开展地敬意的经济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4、交流:

你知道中国加入了哪些国际组织?

怎样看待机遇与挑战并存?

5、教师总结:

从拒绝到积极参与,中国与各世界组织之间漫长的融合之旅见证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反思:

3、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

教学目标:

1、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

2、知道我国在贸易领域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3、体会国际贸易往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在贸易领域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国际贸易往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从“洋货”到“中国制造”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从依赖进口到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认识到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从依赖进口到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过去的“洋”字标志着中国经济的落后。

教学准备:

师生每人准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收集我国产品占据国际市场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用《现代汉语词典》查找以“洋”字开头的词语,哪些是旧中国主要依赖进口商品的名称。

2、思考:

教材中“洋**”都是指什么?

为这些词的开头为什么都要加个洋字?

3、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变迁,名称以发生了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4、阅读课本中《“洋”字下岗了》,谈自己的感受。

5、交流收集的我国产品占据国际市场的资料,分析中国变迁的原因。

中国生产的哪些类型的产品受到外国人的欢迎?

“中国制造”为什么受到许多国家和人民的欢迎?

6、读《圣诞节中的“中国制造”》交流感受。

7、教师总结:

从依赖进中到发展对外贸易,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教学要求:

认识中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了解中国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情况。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情况。

教学难点:

认识贸易往来平等互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收集近年来中国进出口商品的情况。

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收集的近年来中国进出口商品情况,并制成进出口商品一览表。

2、思考从中国近年来主要进出口商品一览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交流:

分析中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

4、读课本16页,思考:

“世界加工厂”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我国要提出努力实现从“中国创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5、讨论:

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的关键是什么?

6、分析课本中的光盘价格表,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

7、学生分组列出中国知名品牌,说一说他们的国际影响。

8、讨论:

为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我们应该怎样做?

9、小结:

贸易往来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的,要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从广交会到世博会

教学要求:

认识广交会和世博会,了解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途径。

教学重点:

了解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途径

教学难点:

认识广交会和世博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收集广交会和世博会的图片文字资料。

寻找身边的进出口商品。

教学过程:

1、导入:

交流:

我们身边有哪些商品是进口的。

2、归类:

将这些进口商品列表归类。

3、分析:

这些进口商品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4、阅读:

课文中进出口数据表,感受我国贸易的快速增长。

5、讨论:

你认为哪些途径能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6、广交会和世博会。

(1)、广交会: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迄今已有近五十年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广交会由50个交易团组成,有数千家资信良好、实立雄厚的外贸公司、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外商投资独资企业、私营企业参展。

  广交会贸易方式灵活多样,除传统的看样成交外,还举办网上交易会。

广交会以出口贸易为主,也做进口生意,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以及商检、保险、运输、广告、咨询等业务活动。

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云集广州,互通商情,增进友谊。

创办年代

1957年春季

展出周期

一年两届

举办时间

第105届广交会:

第一期:

2009年4月15日-19日

第二期:

2009年4月24日-28日

第三期:

2009年5月3日-7日

会  期

每期5天

展览地点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广州市海珠区阅江中路380号)

净展览面积

111.5万平方米(2008年秋交会)

总展位数量

55,620个(2008年秋交会)

成交额

31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