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之《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748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道德与法治》之《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之《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之《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之《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之《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道德与法治》之《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docx

《初中《道德与法治》之《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之《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之《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docx

初中《道德与法治》之《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

初中《道德与法治》之《走近老师》教学

说课稿

 

姓名

学科

道德与法治

课程名称

《走近老师》

时间

 

 

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课题是《走近老师》,我将从说学情、说教材(教材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计反思六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走近老师》一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一、学情分析

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生活中,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等原因,学生一面具有向师性,一面可能存在着这样一些困境:

1.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获取信息的多元化,对老师的权威产生“质疑”。

2.“恋旧”情绪。

七年级学生刚刚离开朝夕相伴的小学老师,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和适应“新教师”,难免感到陌生,不敢与老师亲近。

3.心智尚不成熟,不能理性看待不同风格老师。

4.教学调整,教师调整对学生的影响。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的需求,也是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教材,分别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在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和第二单元《友谊天空》的基础上,围绕着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老师交往、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度教育好时光。

本课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素养。

(二)教学目标

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

是“教什么”问题。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2)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2)自主探究、创新、协作能力:

敢说、敢想、敢评、善合作、勇探究。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2)知道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风格。

4.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是,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立的必要依据: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哪些可以自己学,哪些需要老师教)——教学有的放矢。

2.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3.已有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的必要条件)。

4.可能的认知误区,不正确的价值观表现(教学的目的)。

  

二是,教学目标确立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一致:

1.道德与法治课,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2.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

尊敬老师,责任担当。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重点:

承认、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

2.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体谅老师、主动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

图片、音频、视频,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2.情境教学法:

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体验提升。

3.案例分析法: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明辨是非,培养理性精神。

(二)学法:

1.合作探究法:

在探究材料的基础上,以自主、合作多形式,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动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以及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2.体验法、感情交流法:

通过自身生活体验和交流,使学生认同观点,从而主动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中,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合一。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巩固应用——总结全文,情感升华”五个环节,达到实现三维整合,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图片、趣味链接导入。

导入是教学环节的一部分,不为了导入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图片——春蚕、园丁、人梯、蜡烛。

提出问题:

它们被用来比喻谁?

(学生观看图画,讨论与交流画面内容,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趣味链接:

“师”前面为什么加“老”呢?

(引出中华民族尊师的传统)

——有两种释义:

一是表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词”。

因此“老师”的称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二)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环节一】了解教师职业

         活动一:

感知不易:

录制、播放《老师的一天》,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视频内容为:

上课、备课、批阅作业、辅导学生、管理班级、培训学习等。

    观看视频后,设置问题,组织讨论。

1. 谈一谈,你的感受?

(观看视频后谈感受,自主展示表达)

2.说一说,教师的工作包含哪些内容?

尝试概括教师 的职业特点(合作研究)。

3.你觉得合格的老师应具备哪些素养呢?

(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出示的问题。

    (设计意图:

1.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学素材选择来源于生活的“真实” 视频,引导学生去观察教师生活,感知教师职业生活;2.通过问题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要求,认识到教师工作内容的多元性和工作时间的多面性。

3.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从了解老师到理解老师的不易。

统一三维目标。

         活动二:

情感升华

请你给他们的微信“朋友圈”评论?

准备教学素材

教师微信学生的生活记录,四条朋友圈 

         回复评论,敢于分享。

活动体悟,情感升华。

素养是个体与情境在长期互动中逐渐生成的。

在体验中实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的统一,在体验中感受生命的涌动与价值的提升。

【环节二】风格不同的老师

    活动三:

课堂调查“我喜欢的老师”

引导学生形成调查结论:

1.老师有不同风格

2.每个人喜欢的风格也有不同

合作探究问题:

    1.为什么不同老师风格不同?

2.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

          本活动设计意图:

自主完成调查,真实感受,敢于分享;在教师引导下,形成调查结论;合作探究,完成提问。

1.课堂调查,听学生的“心声”

2.合作探究: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解决生活困惑的方法和技能

         活动四:

出谋划策

1.我就喜欢语文老师讲课,他幽默风趣,总是让我们开心。

我就不喜欢数学老师,他的课真无趣,除了做题就是做题。

喜欢老师就喜欢哪一学科,怎么办?

2.小学毕业已经两个多月了,可我还是怀念原来的老师们,总想回到原来的班级,每天到学校都很不开心,我该怎么办?

3.喜欢的英语老师调走外校了,换来一另一个数学老师,原来最爱上的是英语课,现在……这次考试一落千丈,我该怎么办?

 

如何让敞开他的心门,走出误区?

请同学们给他出主意,想办法。

小组合作探究、分享,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以上三个情境,降低难度,落实教学重点“承认、接受、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理”越辩越明,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

(三)实践探究,课堂小结

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之后,引出下面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亲近感,如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给老师写一封信(可以是道歉,可以是感谢,或是其他)。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反思、创造。

        

设计思路:

“教育是课后或者走入生活依旧可以带走的东西”。

强化重点,运用新知,指导生活实践,主动走近老师,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主动创造道德生活,提高核心素养。

 五、说板书设计

                        走近老师

一、教师的含义

        1.文明的传承者

2.专业人员

3.教书育人(育人塑德)

二、合格的老师(四有)要求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三、不同风格产生的原因

        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

四、面对不同风格老师的态度

     1.承认老师的差别

2.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

3.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

4. 主动交往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目标

六、说设计反思

课题——走近老师        

目标——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尊敬老师,责任担当),考试评价达成目标

 实施——主要教学策略,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评价——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评价,生活道德表现,阶段检测

 

以上就是我对《走近老师》一课的说课,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