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学期第一二单元检测题答案解析.docx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学期第一二单元检测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学期第一二单元检测题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学期第一二单元检测题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学期第一二单元检测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凄怆(chuàng)峥嵘(róng)予取予求(yǔ)
B.旗杆(gān)灰烬(jìn)不屈不挠(ráo)
C.靛青(diàn)贻误(yí)按图索骥(jì)
D.道观(guàn)遒劲(jìn)民族脊梁(jǐ)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要注意区分方言和普通话的读音。
A项,予(yú)取予求;B项,不屈不挠(náo);D项,遒劲(jìng)。
故选C。
【点评】劲:
Jìn:
1.力气:
使~。
手~。
2.精神;情绪:
鼓足干~。
冲(chòng)~儿。
3.兴趣:
干得挺有~儿。
4.神情;样子:
瞧他那股泄气~儿。
脏~儿。
Jìng:
1.坚强有力:
刚~。
疾风知~草。
2.猛烈:
~风。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忸怩倜傥书生义气斑斓
B.榆阴笙箫义愤填鹰惆怅
C.偏袒暴躁长歌当哭喋血
D.恶梦摇曳肆无忌殚磋商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形的能力,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A项,“书生义气”应为“书生意气”;B项,“义愤填鹰”应为“义愤填膺”;D项,“恶梦”应为“噩梦”,“肆无忌殚”应为“肆无忌惮”。
故选C。
【点评】汉字字形的考查,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字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
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年复一年地为长城补砖,是一份既辛苦又危险的工作,工人们却甘之如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荣誉。
B.名家名作有着丰富的人文素养,但未必没有局限,需要人们独立思考,择善而从,而不是全盘照搬。
C.姓名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被识别的符号,也是寄托父母或自身美好愿望的载体。
姓名的流变史,也是一部欣欣向荣的社会发展史。
D.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宣布启动,穿越千年的古典之美将再次与现代的传播技术琴瑟和鸣,一起传达历史沉淀下来的温情与问候。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词语(成语)的能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A项,甘之如饴,意为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依据“是一份既辛苦又危险的工作”“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荣誉”可知工人们甘愿承受艰难,觉得甜。
故“甘之如饴”使用正确;
B项,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含褒义。
依据“但未必没有局限,需要人们独立思考”“而不是全盘照搬”可知对名家名作的人文素养需要选择好的来吸收,故“择善而从”使用正确。
C项,欣欣向荣: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依据“寄托父母或自身美好愿望的载体”可知“姓名的流变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有美好发展之意,故“欣欣向荣”使用正确。
D项,琴瑟和鸣:
比喻夫妻和美、和睦。
句中形容“古典之美”与“现代的传播技术”,误用对象,故D项错误。
故选D。
【点评】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可从三方面入手:
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历经8000余年的风风雨雨,粟和黍这些古老的物种及以其为代表的传统耕作系统不但没有灭绝消失,而是在敖汉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B.从“耕地红线”到“生态红线”,这不仅彰显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思想认识飞跃与实践路径创新,而且是对我国国土空间保护的一次拓展和深化。
C.“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它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化互通的基础建设,它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和“路”。
D.在热播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原著小说涉嫌抄袭的风波尚未平息的时候,又被网友指出该剧涉嫌侵权使用昆曲演员演唱的《牡丹亭》曲调录音。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
A项,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而是”改为“反而”;②“传统耕作系统”“灭绝”,搭配欠妥。
B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的内容对换。
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
“在”放到“原著”之前。
【点评】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解答病句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5.李雷原本与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球赛,却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于是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
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我今天不去看球赛了,你自己去吧!
B.我偶染贵恙,无法观赛,深表歉意!
C.我感冒了,现在还在发烧,真糟糕!
D.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的现象。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
题干给出的情境是“李雷原本与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球赛,却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于是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
短信的内容应包括不能前往的态度以及不能前去的原因,同时应表达不能前去的歉意。
A项,没有解释原因;B项,语体色彩不对;C项,没有表明“不能去”之意。
【点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提示】语言表达的得体指能够根据交际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语言表达的得体就是要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语言运用得体是高考语用题的一个考点,通常以选择题、改错题和主观表述题的形式来考查。
试题设计选用来自生活的语言材料,侧重从语言的动态运用角度来检测考生的表达能力。
比如本题,就是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所给的情境也是常见的,故难度不大,只要能把不能去之意、不能去的原因以及抱歉之意表达清楚即可。
6.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苏小姐双颊涂的淡燕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的迷人。
B.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一端,紧系脚下。
C.海风里早含着燥热,胖人身体给炎风吹干了,蒙上了一层汗结的盐霜,仿佛刚在死海里洗过澡。
D.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比拟(分为拟人、拟物)、衬托、对比、顶真、反复、对偶等,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并能根据其特点判断出是何种修辞。
A项,“双颊涂的淡燕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以“纸”形容“双颊涂的淡燕脂”,以“油渍”形容“晕出”的“红”,每一组前后均是不同类事物,且有相同点,故用了比喻手法;
B项,“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以“绸带”写“脚印”,二者是不同类事物,相同点“长”,故用了比喻手法;
C项,以“仿佛刚在死海里洗过澡”写“胖人身体给炎风吹干了,蒙上了一层汗结的盐霜”,虽有相似点“盐霜”,但前后都是形容“身体”,所以没有本体喻体,故“仿佛”只是联想和比较,没有用比喻修辞手法;
D项,“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形容“忠厚老实人的恶毒”,“砂砾”“刺”与“恶毒”是不同类的事物,且有相似点“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故本句是用比喻手法,化虚为实。
故选C。
【点评】比喻句:
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
两个成分是:
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喻体”或“客体”。
两个条件是:
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
通常情况下,本体比较抽象、深奥,是实际对象感到生疏的;而喻体则比较具体、浅显,是交际对象所熟悉的。
非比喻句:
1、表类比,例如:
你像你父亲一样帅
2、表列举,例如:
这里有许多水果,像香蕉、苹果、葡萄等。
3、表猜测,例如:
天空布满乌云,像要下雨一样。
7.下面文中提到的三个人物依次是()
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能事毕矣。
(苏轼《东坡题跋》)
A.杜甫韩愈颜真卿
B.杜康韩翃王羲之
C.杜牧韩偓柳公权
D.杜秋韩湘子颜耕道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字号别称等,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杜甫,字子美;韩愈,字退之;颜真卿,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故选A。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文言句式常用的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考生应该在学习文言文时,辨析各类文言特殊句式的不同点,做到举一反三,准确辨识。
A项,“取之于蓝”,从蓝草中取得;状语后置句;“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更青,状语后置句;
B项,“先乎吾”,“乎”,相当于“比”,比我先,状语后置句;
C项,“贤于弟子”,比弟子贤能,状语后置句;
D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道句读停顿,不能解惑。
宾语前置句。
故选D。
【点评】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分析:
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
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
分析:
“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非利足也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考生要利用上下文的语意和逻辑关系推测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词语在文中的释义。
A项,“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B项,“利”,使……走得快,形容词作使动;
C项,“上”,向上,方位名词作状语;
D项,“东”,朝东,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
故选B。
【点评】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考生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具体的分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古之学者必有师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本题既考意义,又考用法。
要考生先依据文本推出选项中一个句子中的虚词,再将句意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具体辨析时,要联系上下文语境。
题干中“之”,郭锡良版《古代汉语》称其为连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翻译成“的”,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A项,结构助词,宾语前置句的标志词,无实义;
B项,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C项,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D项,结构助词,的。
故选D。
【点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具体辨析,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来判定:
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11.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B.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C.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表达了革新中国复兴民族的远大志向。
D.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考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
B项,对虚实手法的分析正好颠倒了,“游水搏浪”是回忆的内容,是虚写,“人生奋斗”是作者要说的本意所在。
故选B。
【点评】本题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
依靠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
因为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不拘于时,学于余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师者,所以传道解惑也。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择师而教之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师焉,或不焉
1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第二段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的过程。
C.木与金石相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和“不舍”
D.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答案】12.A13.C14.C
【解析】
【12】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实词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可从语法搭配、语境暗示、字形构成、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句子结构对称、字音字形通假推断词义。
A项,联系原文,“用心一也”“用心躁也”的对比可知,原文赞美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虽弱实强;批判螃蟹“六跪而二螯”却“寄托”“蛇蟮之穴”,虽强实弱。
故“寄托”对应“穴”,应理解为:
托身、容身、居住。
故选A。
【13】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本题既考意义,又考用法。
要考生先依据文本推出选项中一个句子中的虚词,再将句意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A项,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相当于“向”“从”/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和原因等,可译为“在”“向”;
B项,助词,指人,“……的人”/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句式;
C项,两句的“而”都作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略同于现代汉语的:
于是;就;
D项,兼词,相当于“于之”,字啊这里,从这里/语气词,表示停顿,用于分句末或句中,无实义。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
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C项,依据“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知,“朽木不折”说的是“舍”,“金石可镂”说的是“不舍”,C项说反了。
故选C。
【点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具体辨析,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来判定:
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国内首部根据网络动画短片改编的同名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将于下月初亮相银幕,网络短剧《万万没想到》的电影版也在酝酿当中。
这些短剧在网络上有着超高的人气,点击量均超过10亿,各自拥有海量的“粉丝”,带来了不小的话题效应。
制作方似乎也正是看中了这股“人气”,期望将其转换成现实票房。
不是名编剧、大导演的作品,没有大明星、老戏骨的参演,由网络剧改编的电影作品想要跻身“高大上”的电影界,只有打“粉丝经济”牌。
此前,网络红人“筷子兄弟”主演的喜剧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走的就是这种路数,依靠已经聚集了超高人气的网络红人、草根明星等,量身定制电影作品,精准定位受众群,带动宣传和发行,最终实现票房价值。
除了网络剧的改编以外,近两年来,由收视热门的电视综艺节目改编成的电影作品,也主要依靠了“粉丝”的购买力,票房同样很“火”。
2013年春节,由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改编的同名贺岁片,上映8天,票房突破5亿元人民币,取代《泰囧》成为最快“破五”的华语2D电影。
与一般电影放映时相对安静的情景不同,该片观众以家庭为主体,放映厅呈现出如同一家人围坐电视机前,边观看节目边点评的景象。
这种另类的观影体验,是“粉丝经济”电影作品独有的,某种程度上说,恐怕也正是观众对其如此热衷的原因。
另外,依靠微博营销、论坛预热等手段进行宣传发行,也是这类作品成功的经验。
相比于一般作品对艺术价值的追求,“粉丝经济”的电影作品则需要较大程度地保留原版作品的特点,包括人物形象、情节逻辑、风格品味乃至表现形式,因为一旦走样太多,“粉丝”们很可能就不会买账。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此类作品并不算真正的艺术作品,它们更符合一种文化产品的定义,并且从产出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
“粉丝经济”影片尽管多被传统电影人所诟病,但它的制作流程、宣传发行手段,有其自身的规律,其市场经验也可圈可点,传统电影可以从中找到值得借鉴之处。
(选自2014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5.下列不属于“粉丝经济”电影成功经验的一顼是()
A.由人气超高的网络剧或电视综艺节目改编而成。
B.精准定位受众群,主要依靠海量“粉丝”的购买力。
C.利用微博营销,论坛预热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发行。
D.注重对电影艺术价值的追求,而不靠名导演大明星。
1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制作方看中网络短剧《万万没想到》超过10亿的点击率,将其转化成了现实票房。
B.看贺岁片《爸爸去哪儿》时观众另类观影体验,是观看一般电影时感受不到的。
C.一旦“粉丝经济”影片对原来作品的某方面特点有所改动,“粉丝”们就不会买账。
D.“粉丝经济”影片的制作、发行走的都是自己的路数,所以多为传统电影人所诟病。
【答案】15.D16.B
【解析】
【15】
试题分析:
倒数第二段“严格意义上来说,此类作品并不算真正的艺术作品,它们更符合一种文化产品的定义”可知,“注重对电影艺术价值的追求”有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A第一段“期望将其转换成现实票房”,意味着还没有实现;C第四段“较大程度上保留原有作品的特点”,而不是一点都不能改变;D从最末一段可知,“粉丝经济”影片的制作、发行可以为传统电影借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文言翻译、填空题
17.文言翻译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答案】
(1)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师:
名词作动词,学习;道:
道理;庸……乎:
哪里……呢?
先后生于吾:
比我前还是比我后出生,状语后置句;
(2)位卑: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羞:
形容词作意动,以……为羞耻;盛:
(官职)大、高;近谀:
(被认为)近乎谄媚。
【点评】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
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兼词等往往都被设置为得分点,一定要依据前后语境补充出相应的主语、宾语、介词等。
1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4)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惑矣。
(韩愈《师说》)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答案】
(1).鱼翔浅底
(2).怅寥廓,(3).金就砺则利,(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7).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要注意理解句意、积累名句名篇、打好基础,做到必背篇目一定会背诵,会背诵的篇目会依据关键词的提示准确默写。
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加倍注意。
本题的重点字是:
翔、寥廓、砺、知、跬、齿。
三、诗歌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