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期中复习资料大全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177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期中复习资料大全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七下期中复习资料大全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七下期中复习资料大全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七下期中复习资料大全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七下期中复习资料大全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期中复习资料大全用.docx

《七下期中复习资料大全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期中复习资料大全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期中复习资料大全用.docx

七下期中复习资料大全用

期中考复习资料汇总

请用《语文复习笔记本》抄(要求:

双色笔记)

一、默写部分(标红色的字要多写几遍)

◆课外古诗前五首

1、《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3、《峨嵋山月歌》(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5、《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

1、写木兰父从军的缘由的句子是:

阿爷无大儿_,木兰无长兄。

2、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愿为市鞍马_,_从此替爷征。

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4、《木兰诗》中描写行军疾速的情景,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7.《木兰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几句是: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9.《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木兰诗》中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之情的两句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1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以及对自己用过的东西的亲切感、自豪感的几句是: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13.《木兰诗》中运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讴歌和赞美木兰谨慎、机敏的名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生字词部分

(一)注音

一单元

攒cuán拗ǎo确凿quèzáo菜畦càiqí桑葚sāngshèn

轻捷qīngjié蟋蟀xīshuài臃肿yōngzhǒng脑髓nǎosuǐ

相宜xiāngyí书塾shūshú方正fāngzhèng博学bóxué

蝉蜕chántuì秕谷bǐgǔ倜傥tìtǎng锡箔xībó

盔甲kuījiǎ衣襟yījīn肿胀zhǒngzhàng花圃huāpǔ

骊歌lígē叮嘱dīngzhǔ恐惧kǒngjù讪笑shànxiào

嫉妒jídù丑陋chǒulòu忧郁yōuyù瞬息shùnxī

伫立zhùlì幽寂yōujì人迹罕至rénjìhǎnzhì

人声鼎沸rénshēngdǐngfèi骇人听闻hàiréntīngwén

来势汹汹láishìxiōngxiōng荒草萋萋huāngcǎoqīqī

二单元

山巅shāndiān澎湃péngpài狂澜kuánglán屏障píngzhàng

哺育bǔyù宛转wǎnzhuǎn哽住gěngzhù祈祷qídǎo

郝叟hǎosǒu懊悔àohuǐ逼狭bīxiá崎岖qíqū

阻抑zǔyì魄势pòshì坎坷kǎnkě炽痛chìtòng

嗥鸣háomíng斑斓bānlán怪诞guàidàn亘古gèngǔ

默契mòqì田垄tiánlǒng蚱蜢zhàměng污秽wūhuì

谰语lányǔ九曲连环jiǔqūliánhuán

回环曲折huíhuánqūzhé绝壁断崖juébìduànyá

亦复如是yìfùrúshì丛山叠岭cóngshāndiélǐng

三单元

宰割zǎigē筹划chóuhuà彷徨pánghuáng仰慕yǎngmù

衰微shuāiwēi赫然hèrán迭起diéqǐ高标gāobiāo

重荷zhònghè愁苦chóukǔ深邃shēnsuì踌躇chóuchú

巴望bāwàng锁闭suǒbì磐石pánshí

锲而不舍qièérbùshě兀兀穷年wùwùqióngnián

沥尽心血lìjìnxīnxuè潜心贯注qiánxīnguànzhù

心会神凝xīnhuìshénníng迥乎不同jiǒnghūbùtóng

一反既往yìfǎnjìwǎng慷慨淋漓kāngkǎilínlí

气冲斗牛qìchōngdǒuniú踱来踱去duóláiduóqù

可歌可泣kěgēkěqì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

当之无愧dāngzhīwúkuì锋芒毕露fēngmángbìlù

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

马革裹尸mǎgěguǒshī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

死而后已sǐérhòuyǐ惹人注目rěrénzhùmù

杂乱无章záluànwúzhāng不见天日bújiàntiānrì

博学多识bóxuéduōshí一拍即合yìpāijíhé

寻欢作乐xúnhuānzuòlè忘乎所以wànghūsuǒyǐ

义愤填膺yìfèntiányīng

 

(二)字形

一单元

攒拗确凿菜畦桑葚轻捷蟋蟀臃肿脑髓相宜书塾方正博学蝉蜕秕谷倜傥锡箔盔甲衣襟

肿胀花圃骊歌叮嘱恐惧讪笑嫉妒丑陋忧郁瞬息伫立幽寂人迹罕至人声鼎沸骇人听闻

来势汹汹荒草萋萋

二单元

山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宛转哽住祈祷

郝叟懊悔逼狭崎岖阻抑魄势坎坷炽痛

嗥鸣斑斓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污秽

谰语九曲连环回环曲折绝壁断崖亦复如是丛山叠岭

三单元

宰割筹划彷徨仰慕衰微赫然迭起高标

重荷愁苦深邃踌躇巴望锁闭磐石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踱来踱去可歌可泣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惹人注目

杂乱无章不见天日博学多识一拍即合

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

(三)词语解释

1、确凿:

确实。

2、菜畦;菜地。

3、臃肿:

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4、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5、攒:

凑在一块儿。

6、鉴赏:

鉴定与欣赏。

7、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

8、无从:

没办法。

9、方正:

正派。

10、宿儒:

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11、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喧闹。

12、叮嘱:

再三嘱咐。

13、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14、骇人听闻:

让人听了就吃惊害怕。

15、嫉妒:

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16、挪窝儿:

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这里指起床。

17、骊歌:

告别的歌。

18、瞬息: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19、涉足: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0、伫立:

长时间地站立。

21、萋萋: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22、忧郁:

忧伤,愁闷。

23、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24、狂澜: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

25、浩浩荡荡:

形容水势大。

形容广阔或壮大。

26、婉转:

(说话)温和而曲折。

(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也做婉转。

27、斑斓:

灿烂多彩。

28、炽痛:

热烈而深切。

29、亘古:

远古。

30、污秽:

肮脏的东西。

31、谰语:

没有根据的话。

32、崎岖:

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坎坷。

33、怪诞:

荒诞,离奇古怪。

34、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35、弥高:

更高。

36、锲而不舍:

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7、兀兀穷年: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38、群蚁排衙:

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39、迥乎不同:

很不一样。

40、气冲斗牛: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41、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的流泪。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42、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43、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悔。

44、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

45、锋芒毕露:

锐气、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4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辞劳苦地、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生,到死为止。

47、慷慨淋漓:

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表达时极为畅快的样子。

48、杂乱无章:

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49、含蓄:

包含。

50、踌躇:

犹豫。

51、巴望:

指望。

52、磐石:

厚而大的石头。

53、惹人注目:

引起别人的注意。

54、博学多识:

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多方面的知识。

55、一拍即合:

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

形容很快取得一致。

56、义愤填膺:

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三、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一、复习目标

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二、病句透视

1、所谓“病句”,顾名思义,就是有病的句子,即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

2、修改病句的原则:

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尽量少改。

三、病句的类型

成分残缺是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句式杂糅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了句子不通顺的现象。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表述违背常理,造成前后矛盾的情况或者前后分句不对应的情况。

词语误用句子中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而造成的病句,或关联词误用,词语误用。

歧义指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表意不明,使听者误解。

重复累赘是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并列不当句子中出现交叉包含的关系。

四、实例分析

(一)成分残缺

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缺主语)

修改:

听了校长的报告,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缺宾语)

修改:

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二)搭配不当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主谓搭配不当)

修改:

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

2、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

(动宾搭配不当)

修改:

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态度。

3、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改:

黑暗中,还听得见凌乱的脚步声。

(三)语序不当

例句:

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语序不当)

修改:

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几千年前的文物。

(四)、句式杂糅

例句:

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难道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吗?

(句式杂糅)

修改:

古往今来,凡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难道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吗?

(五)前后矛盾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前后矛盾)

修改:

今年过节除了脑白金之外不收礼。

2、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多锻炼。

(两面与一面不呼应)

修改:

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有没有多锻炼。

(六)词语误用

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误用贬义词)

修改:

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

2、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因而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

(关联词使用不当)

修改:

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

(七)歧义

1、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歧义)

修改:

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张老师许多的事迹。

2、我要炒肉丝。

(歧义)

修改:

我要炒肉丝吃。

(我要吃炒肉丝)

(八)重复累赘

例:

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重复累赘)

修改:

王总和李经理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九)并列不当

1、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

(并列不当)

修改:

这个商店出售汽水和啤酒。

(这个商店出售各种饮料)

2、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修改:

我们的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本文重点段:

第2段、第7段。

※重点问答题:

1、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百草园的生活自由快乐,是作者儿时的乐园;三味书屋比较枯燥无味,但其中也有不少的乐趣。

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

2、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

为什么?

答: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阅读第2段,思考:

3、这段景物描写井然有序,句总体看是从静到_动_;其中由菜畦到皂荚树又是由出低到高;由树上的鸣蝉写到菜花上的黄蜂则是由高到低。

4、这段文字中哪部分是详写?

作者写百草园中这么多景物的目的是什么?

答:

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单是……),说明百草园有无限的趣味,那时是“我”的乐园。

3、“泥墙根一带”记录着作者童年时的四个趣事分别是

答:

(1)听蟋蟀蚰蛉鸣叫

(2)找蜈蚣,按斑蝥,

(3)拔何首乌

(4)摘覆盆子

4、本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描写了百草园?

方面:

色、形、味、声、态。

角度: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油蛉在这里低唱(听)又酸又甜(味)紫红的桑葚(视)光滑的石井栏(触)

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答: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答:

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答: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答: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是什么?

答:

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8、“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

”这件事说明了当时的作者的什么性格?

答:

天真、单纯,富于儿童好奇心。

阅读3-5段,思考:

9、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阅读第7-8段,思考:

10、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11、第7段:

这段文字中提到的“我”在冬天的百草园里的三种活动,其中详写的是_捕鸟,略写的是拍雪人和塑雪罗汉

12、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

起什么作用?

答: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13、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答: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一连串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以及捕鸟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14、第8自然段中闰土父亲的话有包含着什么人生哲理?

答: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才能够成功。

15、第9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这是一个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6、第9段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怀有什么样的心情?

答:

表现了童年鲁迅对百草园无限依恋的感情,对去三味书屋不情愿和畏惧的心理。

17、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答: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

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

对学生和蔼又严格。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文重点段:

第13-31段、第55-68段。

※重点问答题:

1、本文主旨:

答:

叙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表达“我”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恋的情感。

2、本文的两条线索:

答:

①爸爸爱花。

(或:

花)

②毕业典礼。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

文章内容包括哪两方面?

答:

插叙。

文章内容包括眼前发生的事,又插叙了对往事的回忆。

4、全文的主旨句是:

答: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5、本文以“毕业典礼”为线索,按先后顺序写的眼前事是哪些?

答:

、我穿着别着夹竹桃花的衣服,参加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开始,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

、我回到家中看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老高转报父亲病逝的噩耗

6、本文插叙的往事有哪几件?

答:

父亲在病床上叮嘱”我”勇闯难关。

父亲逼我去上学。

父亲爱花养花。

很多人希望我快快长大。

父亲让我独自到银行汇款给叔叔。

7、这些往事表现出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表现出他对我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答:

爸爸是一个喜爱花、慈祥善良、对子女严中有爱的好父亲;是一个重情重义、热爱生活的人。

他对孩子严厉责罚又充满绵绵爱意,希望孩子养成好习惯又关心孩子的冷暖苦乐。

8、文章的伏笔和照应比比皆是,其中的眼前事和往事前呼后应,紧密关联。

请留意课文中哪几件事与以下三句话相照应。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答:

与之照应事情是:

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答:

与之照应的事情是:

回忆起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对她的爱是很深的。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答:

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她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9、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请联系全文回答。

这种说法是对的。

因为从全文来看,爸爸虽然去世了,但他对我的关爱和教导却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渐渐长大成熟,具体表现在:

(1)使我改掉恶习,热爱学习;(从我再也不赖床和成长为优秀毕业生可看出。

(2)使我独立做事,学会生存;(从我独自到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叔叔可看出。

)(3)使我坚强勇敢,镇定地面对人生中的苦难与打击。

(从父亲去世时“我”镇定的表现可看出)。

 

重点段:

55-68段问答题

10、“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为什么“我”这样镇定,这样安静?

为什么这镇定和安静以前从未有过?

答:

并非是“我”对父亲的去世无动于衷,而是因为“我”在经历了成长的风风雨雨之后,懂得了独立和坚强,意识到“这里数我最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以前从未有过是因为有爸爸的关心和爱护,“我”总觉得自己还没长大,但是现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1、“我”回到家里,为何不直接写爸爸去世,而写弟弟妹妹在石榴树下玩闹?

答:

以乐写哀,衬托出一种凄凉的、不同寻常的气氛,并用妹妹弟弟的无知来衬托我长大了而且必须长大。

12、“我”回到家里之后见到了怎样的情景?

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情景:

见到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从枝头落下的未成熟的青石榴。

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1、渲染了花落人亡的悲凉气氛,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了极点;2、以花喻人,回应前文,暗示着爸爸生命之树的凋谢。

重点段:

13-31段问答题:

13、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不超过13个字)。

__父亲逼赖床的“我”去上学。

14、请你说说“我”挨打前的流泪、挨打时的哭号、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挨打前,“我”因爸爸严厉得不近人情而流泪;挨打时,“我”因疼痛而哭号;在课堂上,我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爸爸的爱而差点流泪。

15、从整个文段来看,爸爸对“我”的管教很严,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概括。

具体表现在:

爸爸不许“我”上学乘车、爸爸不许“我”上学迟到、爸爸因“我”赖床而打“我”。

16.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方面指生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17、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至少一个)

答:

“快回家去……为什么呀?

”“旁边的夹竹桃……很不像样。

18.“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请从课文中摘抄语句)

答:

“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3、《最后一课》

※本文重点段:

第1-6段、第7-15段、第17-20段、第21-23段、第24-29段。

※重点问答题:

1——6段重点:

1:

本语段对小弗郎士进行了什么描写?

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是什么使他改变的?

答:

心理、动作描写。

生动地刻画了弗郎士的稚气、贪玩,是个不爱学习的学生,但还能管住自己。

严峻的现实生活和韩麦尔先生的教育改变了他。

2:

本语段对自然环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