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赏析50字范文模板 12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5167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岳赏析50字范文模板 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望岳赏析50字范文模板 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望岳赏析50字范文模板 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望岳赏析50字范文模板 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望岳赏析50字范文模板 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望岳赏析50字范文模板 12页.docx

《望岳赏析50字范文模板 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岳赏析50字范文模板 12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望岳赏析50字范文模板 12页.docx

望岳赏析50字范文模板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望岳赏析50字

篇一:

《望岳》赏析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作者: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

也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选自《杜少陵集》

3、词义:

岱宗:

指泰山

了:

造化:

大自然。

钟神秀:

聚集天地间的一切神奇和秀丽。

钟:

聚集,集

中。

阴:

山的北面。

阳:

山的南面。

割:

划分

荡胸:

涤荡心胸。

决:

裂开。

眦:

眼眶

会当:

该当,终当。

绝顶:

顶峰。

4、背景:

杜甫应举落第后游泰山做所。

5、【诗文解释】

首联: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

从齐到鲁都可

看到泰山苍翠的峰峦绵延不断。

颔联:

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南山北,

明暗不同。

颈联:

(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

阔激荡。

睁大眼睛远望,归巢飞鸟都尽收眼底。

尾联: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众多的山,都显

得低矮渺小。

6、改写成散文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大地。

大自然给你的偏爱,使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挺拔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7、主题

本诗通过描写了东岳泰山的雄浑景象,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和气概。

8、艺术手法:

(1)语言凝练,对仗工整。

对偶句: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写景、抒情、哲理融为一体。

(3)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从精到细,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

(4)虚实结合。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中,上句写泰山的秀美,是虚写;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用细节描写,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赏析题:

1、诗歌语言讲究精炼,请从诗中选择一个你认为使用最传神的词语加以品析。

“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割”,是划分的意思,平凡之中见出奇险,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由此也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

2、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蕴含的人生哲理是: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篇二:

望岳、赏析

六上古诗词赏析201X.11.10JSH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释下面的词句。

①钟:

②决:

③凌:

作者:

____________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6、《望岳》中表达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两首诗的题目都有一“望”字,都扣住“望”字来写,统摄全篇。

B.《望岳》首联写远望,描绘泰山广大;颔联写近望,描绘泰山高峻;颈联写细望,描绘层云和归鸟;尾联写想像中极目远望,抒发豪情壮志。

C.《春望》首联望而忧国,颔联望而伤时,颈联望而悲己,尾联望而思亲。

D.由于写作背景不同,诗人在两首诗中抒发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8杜甫写诗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两首诗加点字(“钟”和“溅”)任选一例加以赏析。

(2分)我选,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仔细读诗,看看诗中是怎样扣住一“望”字来写景的,据此简述本诗写景的顺序。

10、诗中描写泰山的奇丽和高大形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是杜甫的《望岳》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望岳”:

望,眺望;写诗人远观泰山的感受。

“岱宗”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为诸岳所宗。

B、“青未了”:

未了情,表明对齐鲁大地的感情深厚。

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

D、中间四句以景写景,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追求高洁的远大志向。

12、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写的是由俯视望而产生的登岳意愿。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C、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登临泰山后对其壮观之势的赞叹。

D、颔联中"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望岳》①钟:

聚集②决:

裂开③凌:

登上

1、巍峨(高大)2、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4、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7答案:

C(颈联望而思亲,尾联望而悲己)

8答案:

钟:

聚集,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写出泰山汇聚大自然的神奇和灵秀,表达诗人对泰山的无比赞美之情。

溅:

移情于物,以花喻人,因感时伤乱,连花也流泪,表达诗人内心的无比伤痛之情。

3答案:

望9:

全诗不着一个“望”字,但句句都在写向岳而望。

就距离而言,“望”自远而近,首联写远望;颌联写近望,颈联写细望;就时间而言,“望”是自朝至暮,进而由望岳想像将来登岳远望之情状,全诗紧扣一个“望”字着笔,描写望泰山所见所感,使一“望”字贯穿始终,成为全诗红线。

1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11、B12、C

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C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参考答案:

1.曹操东汉政治军事慷慨悲壮

2.①登上②来③多么④耸立⑤银河⑥好像⑦庆幸、很⑧诗

3.①√②×③√④×⑤√⑥√

4.D

篇三:

《望岳》赏析

《望岳》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望岳》是现存杜甫诗歌中最早的一篇作品。

全诗以“望”字统摄,形象鲜明,意境开阔,格调高昂,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诗人朝气蓬勃的灵气。

远望: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诗人乍见泰山,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心中的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

只是设问自答,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到底是怎样的呢?

那一脉苍莽雄浑的青黛,横亘高耸在齐鲁大地之上,一眼望不到尽头。

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写出泰山的雄奇和伟大,出语惊人。

近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

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

大自然将灵秀之气全集中于这座山。

一个“割”字,平凡之中见出奇险,显出山峻峭如刚锋,将山南山北判若晨昏,由此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

细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眼前的雄伟景象,不得不令作者张目凝望:

山中云气层生,弥漫漂浮,不禁心胸激荡;需要睁大眼睛,才能看到鸟儿是如何飞进山中的。

诗人这样地入神而望,这样的一种胸怀浩荡、眼界空阔的主观感受,更反衬出泰山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态。

神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人由望岳而产生了登山的意愿,诗句极富想象色彩。

诗人在有意无意之间抒发出他的壮志情怀:

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

?

给人以无限的启示和激励。

——这就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并能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篇四:

古诗赏析《望岳》等

《望岳》

作者: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ceng)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岳:

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

华山;北岳:

恒山;南岳:

衡山;中岳:

嵩山。

其中,泰山以其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为五大名山之

一。

古时是“天”的象征。

岱宗:

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

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

怎么样。

齐、鲁:

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

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

不尽,不断。

青未了:

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

大自然。

钟:

聚集。

神秀:

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

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

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

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

心胸摇荡。

曾:

通“层”,重叠。

决眦(zì):

眦:

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

裂开。

入:

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

终当,定要。

凌:

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译文

泰山到底怎么样?

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kàn]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春望》

国?

破?

山河在,城?

春草木深?

感时?

花溅泪①,恨别?

鸟惊心。

烽火?

连三月?

,家书?

抵万金⑴。

白头⑵搔⑶更短,浑欲⑷不胜簪⑸。

[1-4]

注释

?

春望:

春天的愿望。

?

国:

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

破:

破碎。

?

城:

长安城。

?

深:

茂盛;茂密。

?

感时:

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

恨别:

恨别的情景。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句互文。

此处借花溅泪,鸟惊心来了个艺术夸张,可以理解。

?

烽火:

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

这里指战争中的烧掠的情景出现在周围的城市乡村。

?

连三月:

连续多个月。

?

家书:

平安信。

(当时杜甫家住鄜(fū)州城外羌村)

⑴抵万金:

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

值。

⑵白头:

白头发,老态。

⑶搔:

抓,挠。

⑷浑:

简直。

⑸欲:

想,要,就要。

⑹簪:

一种束发的首饰。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败,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多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石壕吏》

作者:

杜甫

暮投石壕村1,有吏夜捉人2。

老翁逾墙走3,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4!

妇啼一何苦5。

听妇前致词6:

“三男邺城戍7。

一男附书至8,二男新战死9。

存者且偷生10,死者长已矣11!

室中更无人12,惟有乳下孙13。

有孙母未去14,出入无完裙15。

老妪力虽衰16,请从吏夜归17。

急应河阳役18,犹得备晨炊19。

夜久语声绝20,如闻泣幽咽21。

天明登前途22,独与老翁别23。

注释

(1)暮:

傍晚。

投:

投宿。

石壕村:

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

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

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

越过;翻过。

走:

跑,这里指逃跑。

(4)呼:

诉说,叫喊。

一何:

何其、多么。

怒:

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

哭啼。

苦:

凄苦。

(6)前致词:

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

?

说。

(7)邺城:

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

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

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9)新:

刚刚。

(10)存:

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

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

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

家中。

更无人:

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13)惟:

只,仅。

乳下孙:

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

还没有。

去:

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

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

老妇人。

衰:

弱。

(17)请从吏夜归:

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

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应,响应。

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犹得:

还能够。

得,能够。

备:

准备。

晨炊:

早饭。

(20)夜久:

夜深了。

绝:

断绝;停止。

(21)如:

好像,仿佛。

闻:

听。

泣幽咽:

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22)明:

天亮之后。

登前途:

踏上前行的路。

登,踏上。

前途,前行的道路。

(23)独:

唯独、只有。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

“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