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4999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2014·石家庄高三质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著名导演赵宝刚以拍摄展示新世纪年轻一代生活的《奋斗》《北京青年》等作品而闻名,拍摄青年题材的电视剧对他来说可谓驾轻就熟。

B.刘女士为解决养老保险的问题,半年多来在政府多个职能部门间奔走相告,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她因此身心俱疲,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之中。

C.部分豆芽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对人体有害的膨化剂,却宣称绝对是“纯天然绿色产品”,用掩耳盗铃的手段欺骗广大消费者。

D.李娜是一个细心谨慎、八面玲珑的人。

每次比赛前,她都会把对手的资料收集齐全并深入分析,做好一切应战准备,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答案 A

解析 A项驾轻就熟:

驾轻车,就熟路,比喻承担熟习、轻松的事务。

B项奔走相告:

用来形容人遭到重大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C项掩耳盗铃:

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D项八面玲珑:

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今年南开大学在自主招生复试中加入了体质测试内容,考生须参加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项目的测试。

B.近日,广电总局发出通知: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要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推进先审后播管理制度。

C.电子商务的技术风险很大,病毒可通过网络快速扩散,一旦某程序被病毒感染,则整个互联网交易系统甚至整台计算机都会受到病毒威胁。

D.目前市场上的口罩五花八门,有些口罩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呼吸系统,但它本身带有的挥发性气体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答案 A

解析 B项搭配不当,“推进”与“制度”不搭配。

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则整台计算机甚至整个交易互联网都会受到病毒威胁”。

D项成分残缺,“解决”后面缺少中心语“的问题”。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跑酷是一项街头疾走极限运动,________,跑酷会让人明白怎么克服自己的恐惧以及

如何加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①有人认为它是一门艺术

②它不只对身体有利,对思想来说也同样重要

③有人认为它类似于自由奔跑

④热衷于此的人则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⑤那些出其不意的动作绝对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⑥用实用的速度配合猿猴一样的灵活动作

A.③⑥①⑤④②B.②③⑤①⑥④

C.①④⑥③⑤②D.④②①⑥③⑤

答案 A

解析 注意分析六句话的意思和与前后文的关系等。

六句话中③⑥、①⑤联系紧密,而②与下文联系最紧密,所以选A。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至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答案 

(1)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 

(2)飞湍瀑流争喧豗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三、文言文阅读(3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9分)

况侯抑中官

[明]杨循吉

苏州,古大郡也,守牧非名公不授,载见前闻。

自入我朝,乃得况公钟焉。

公本江西人,实姓黄氏。

初以小吏给役礼部,司僚每有事白堂上,必引公与俱,有所顾问,则回询于公以答。

尚书吕公震奇之,因荐为仪制主事。

仁宗宾天,宣宗在南京,当遣礼官一人迎驾。

众皆惮行。

吕尚书以公就命,公挺然出曰:

“是固非我不可!

”铺马驰七昼夜至南京。

驾发,公纱帽直领芒鞋,步扶版轿行千余里,不辞其劳。

宣宗怜之,敕令就骑。

每至顿次,则已先谒道左。

宣宗由是知其忠勤可用。

时承平岁久,中使时出四方,络绎不绝,采宝干办之类名色甚多。

如苏州一处,恒有五六人居焉,曰来内官、罗太监尤久。

或织造,或采促织,或买禽鸟花木,皆倚以剥。

郡佐、县正少忤,则加捶挞,虽太守亦时诃责不贷也。

其他经过内宦尤横,至缚同知[注]卧于驿

边水次,鞭笞他官,动至五六十以为常矣。

会知府缺,杨文贞荐公知苏州。

有内官难治,乃请赐敕书以行。

下车之日,首谒一势阉于驿,拜下,不答,敛揖起云:

“老太监固不喜拜,且长揖。

”既乃就坐,与之抗论。

毕出,麾僚属先上马入城,而己御轿押其后。

由是,内官至苏皆不得挞郡县之吏矣。

来内官以事杖吴县主簿吴清。

况闻之,径往执其两手,怒数曰:

“汝何得打吾主簿?

县中不要办事,只干汝一头事乎?

”来惧,谢为设食而止。

于是终况公之时十余年间,未尝罹内官之患也。

然况公为政,特尚严峻,故时有以轻罪而杖死者。

御史某巡按在苏,况适过交衢中,拱手而过,不下轿径去。

人乃衔之,竞以为谤,故久抑遏不迁。

至九年复为留守,卒官。

然苏州至今,风俗淳良,则皆其变之也。

至于减三分粮,则其惠泽之在人者不小也。

然其初非吕尚书之荐、宣庙之知,则安得如是?

而九年之间,使不满而他徙,则其政未必告成若此也。

(节选自《吴中故语》,有删改)

注 同知:

知府的副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每至顿次         次:

驻地

B.麾僚属先上马入城麾:

指挥

C.径往执其两手,怒数曰数:

指责

D.未尝罹内官之患也罹:

远离

答案 D

解析 罹:

遭受。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况侯抑中官”的一组是(3分)(  )

①首谒一势阉于驿,拜下,不答 ②敛揖起云:

“老太监固不喜拜,且长揖。

” ③既乃就坐,与之抗论 ④毕出,麾僚属先上马入城,而己御轿押其后 ⑤径往执其两手,怒数曰 ⑥特尚严峻,故时有以轻罪而杖死

A.①③④B.②③⑤

C.①④⑥D.②⑤⑥

答案 B

解析 ①不能直接体现,⑥和压制太监无关。

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仁宗去世后,况钟受命到南京迎接宣宗,归途中,他尽职尽责,不辞劳苦,让宣宗认识到他的忠勤可用。

B.为解决苏州长期存在的中官横行问题,况钟任职伊始便到势力很大的太监家中拜访,借机打击中官的嚣张气焰。

C.来内官因事杖打了况钟下属吴清,况钟亲自前往,对其怒斥,来内官惧怕况钟的强硬,便为此赔礼道歉。

D.文章褒扬了况钟对抗横行不法的中官的刚直行为,也并未隐讳他在执政以及为人方面的不足之处。

答案 B

解析 并非“到……家中”,而是在驿站。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尚书吕公震奇之,因荐为仪制主事。

译文:

 

(2)郡佐、县正少忤,则加捶挞,虽太守亦时诃责不贷也。

译文:

 

答案 

(1)尚书吕震因此认为他才能出众,于是推荐(他)做了仪制主事。

(2)郡佐

、县正稍微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就加以杖击、鞭打,即使太守也时常会遭斥责而不被宽恕。

参考译文

苏州是自古以来的大郡,太守往往非名士不能担任,这些在前人的记载中都有记录。

等到了我朝,就由况钟担任。

况公本是江西人,实际上姓黄。

当初凭借小吏的身份在礼部当差,分管官员每当有事需到堂上汇报,必带着他与自己一起前往,如上司有所询问,就回身向况钟询问后再作回答。

尚书吕震因此认为他才能出众,于是推荐(他)做了仪制主事。

仁宗驾崩,宣宗在南京,应当派遣一个礼官前去迎驾。

众人都怕前行。

吕尚书任用况钟赴命,况钟挺身而出说:

“这本来就非我不可!

”于是他骑着驿马奔驰了七天七夜到达南京。

皇上的车驾出发后,况钟戴纱帽穿直领踏芒鞋,手扶版轿步行上千里地,不辞劳苦。

宣宗怜惜他,下令让他骑马。

每当到驻扎地,他总是提前到道路边恭迎皇上。

宣宗因此了解到他忠勤可用。

当时社会太平已久,太监时常到全国各地,络绎不绝,采宝干办等名目很多。

像苏州这个地方,经常有五六人在那里,其中来内官、罗太监待的时间尤其长。

他们有时负责督管丝织染业,有时负责给皇上征收蟋蟀,有时也负责买禽鸟花木,

都借机来盘剥百姓。

郡佐、县正稍微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就加以杖击、鞭打,即使太守也时常会遭斥责而不被宽恕。

其他经过的内宦更加蛮横,甚至将知府的副职捆绑后扔在驿站的水边,鞭打其他官员,动辄五六十下习以为常。

恰逢当地知府

缺值,杨文贞就推荐况钟去担任苏州知府。

因为当地有太监而难以治

理,于是况钟就请皇上赐予敕书然后上任。

到任当天,他先在驿站拜访了一个有权势的太监,况钟对其行下拜礼,而太监竟然不予搭理,于是况钟起身对其作了个揖说:

“老太监本来就不喜欢被拜,那姑且作个长揖。

”然后就坐在座位上,和太监争论。

说完后出来,指挥自己的手下先骑马入城,而自己坐轿在后面压阵。

从此后,到苏州的内官都不敢再责打当地的官吏。

来内官因某事杖打了吴县主簿吴清。

况钟听说后,径直前往抓住他的两手,愤怒地指责他说:

“你怎么能打我的主簿?

县中不要办其他的事了,只干你这一边的事吗?

”来内官很害怕,为此设席道歉事情才算完。

因为这件事在况钟执政十余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遭受内官的祸患。

然而况钟为政,过于崇尚严苛冷峻,所以时常有人因为小罪过而被处以杖刑打死的。

御史某在苏州巡视,况钟碰巧经过大道(与他相遇),况钟对他只是拱拱手而已,没有下轿径直走了。

很多人于是对他心怀不满,竞相借此说他的坏话,(他)因此长期被压制不能得到升迁。

到了九年还一直在苏州做太守,最终死在这个官职上。

然而苏州至今,风俗淳朴,都是在他治理下形成的。

至于减少三分粮赋,那他对当地百姓的惠泽确实不小。

然而他当初如果没有吕尚书的推荐、宣宗的赏识,怎能像这样?

而九年之间,假如任期不满就迁往他处,那么他对苏州的治理未必会像现在这么成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9分)

隋汾阴侯生,天下奇士也。

王度常以师礼事之。

临终,赠度以古镜,曰:

“持此则百邪远人。

”度受而宝之。

镜横径八寸,鼻作麒麟蹲伏之象,绕鼻列四方,龟龙凤虎。

又置二十四字,文体似隶,点画无缺,而非字书所有也。

承日照之,则背上文

画,墨入影内,纤毫无失。

举而扣之,清音徐引,竟日方绝。

嗟乎,此则非凡镜之所同也。

侯生常云:

“昔者吾闻黄帝铸十五镜其第一横径一尺五寸法满月之数也以其相差各校一寸此第八镜也。

”虽岁祀攸远,而高人所述,不可诬矣。

大业七年六月,度归长安,至长乐坡,宿于主人程雄家。

雄新受寄一婢,颇甚端丽,名曰鹦鹉。

度将整冠履,引镜自照。

鹦鹉遥见,即便叩首流血云:

“不敢住。

”度因召主人问其故,雄云:

“两月前,有一客携此婢从东来。

时婢病甚,客便寄留,云‘还日当取’,比不复来,不知其婢由也。

”度疑精魅,引镜逼之。

便云:

“乞命,即变形。

”度即掩镜曰:

“汝先自叙,然后变形,当舍汝命。

”婢再拜自陈云:

“某是华山府君庙前长松下千岁老狸,大行变惑,遂为府君捕逐,逃于河渭之间,为下邽陈思恭义女,嫁鹦鹉与同乡人柴华。

鹦鹉与华意不相惬,逃而东出韩城县,为行人李无傲所执。

无傲,粗暴丈夫也,遂将鹦鹉游行数岁。

昨随至此,忽尔见留。

不意遭逢天镜,隐形无路。

”度又谓曰:

“汝本老狸,变形为人,岂不害人也?

”婢曰:

“变形事人,非有害也。

但逃匿幻惑,神道所恶,自当至死耳。

”度又谓曰:

“欲舍汝,可乎?

”鹦鹉曰:

“辱公厚赐,岂敢忘德。

然天镜一照,不可逃形。

但久为人形,羞复故体。

愿缄于匣,许尽醉而终。

”度又谓曰:

“缄镜于匣,汝不逃乎?

”鹦鹉笑曰:

“公适有美言,尚许相舍。

缄镜而走,岂不终恩?

但天镜一临,窜迹无路。

惟希数刻之命,以尽一生之欢耳。

”度登时为匣镜,又为致酒,悉召雄家邻里,与宴谑。

婢顷大醉,奋衣起舞而歌曰:

“宝镜宝镜,哀哉予命!

自我离形,于今几姓?

生虽可乐,死必不伤。

何为眷恋,守此一方!

”歌讫再拜,化为老狸而死。

一座惊叹。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度受而宝之           宝:

珍宝

B.清音徐引,竟日方绝  竟:

从头到尾

C.比不复来,不知其婢由也比:

D.愿缄于匣,许尽醉而终 缄:

收藏

答案 A

解析 宝:

作动词,把……当作珍宝。

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昔者吾闻黄帝铸

十五镜/其第一横

径一尺五寸法满/月之数也/以其相差/各校一寸/此第八镜也

B.昔者吾闻黄帝/铸十五镜/其第一横径一尺五寸/法满月之数也/以其相差各校/一寸此第八镜也

C.昔者吾闻黄帝铸十五镜/其第一横径一尺五寸/法满月之数也/以其相差/各校一寸/此第八镜也

D.昔者吾闻黄帝/铸十五镜/其第一横径一尺五寸法满/月之数也/以其相差各校一寸/此第八镜也

答案 C

解析 抓住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注意句中的语气词,仔细审读即可。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度对侯生非常敬重。

侯生临终前送给王度一面外形奇特的古镜,说这面镜子可以辟邪。

B.古镜是传说中黄帝所制的十五面镜子中的第八面,不同于一般的镜子,有照妖的功能。

C.婢女鹦鹉是千年狸猫所变,因祸害人类而被府君追捕,遇到古镜后被迫说出自己的来历。

D.王度心怀仁慈,答应了鹦鹉的要求,收起了古镜。

鹦鹉也遵守自己的承诺,醉酒后死去。

答案 C

解析 婢女鹦鹉并没有祸害人类。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汝先自叙,然后变形,当舍汝命。

译文:

 

(2)公适有美言,尚许

相舍。

缄镜而走,岂不终恩?

译文:

 

答案 

(1)你先交代自己的来历,然后再变回原形,我就饶你性命。

(2)恩公刚才已经有了言语,许诺放了我。

让您收了镜子再逃,那不是辜负了您的恩德?

参考译文

隋朝汾阴县有个叫侯生的人,是当时有奇特的本事的人。

王度经常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

侯生去世之前,送王度一面古镜,说:

“拿着这面镜子,各种邪魔就远离你了。

”王度接受了并把它当作宝贝。

这面镜子直径有八寸,镜柄上雕刻着一只蹲伏的麒麟,镜身四角则是龟龙凤虎。

还写着二十四个字,字体像是隶书,点画完整,但却不是字典上能查到的字。

镜子要是放在太阳下一照,背面的图案和文字就显露在影子里,一丝不差。

拿起来用手敲它,清脆的声音徐徐飘散,余音袅袅,一天才完全消失。

哎呀,这不是平凡的镜子所拥有的啊。

侯生常说:

“以前我听说黄帝当年铸过十五面镜子,第一面直径一尺五寸,那是效法十五月圆而铸的。

其后,每面镜子都比前一面小一寸,而这就是第八面镜子。

”虽然这传说年代久远,但从高人嘴里说出来,应该不是假的。

大业七年六月,王度回长安,途经长乐坡,晚上在程雄家借宿。

恰好有人在程雄家寄放了一个婢女,(那婢女)长得很端庄秀丽,名字叫鹦鹉。

王度打算整理一下鞋帽,就拿镜子出来照一照。

鹦鹉在远处看见了,马上伏倒在地,以头叩地,血流不止,嘴里还说:

“不敢住了。

”王度(感到十分惊奇,)于是就把程雄找来问其中的缘故。

程雄说:

“两个月前,有一个客人带着她从东面来。

当时她病得厉害,客人便把她留了下来,并说‘回来时带她走’,但等到现在客人也没回来,因此我也不太清楚她的来历。

”王度怀疑她是妖精,就拿镜子逼迫她。

她立刻叫道:

“饶命,我即刻现原形。

”王度就收起镜子说:

“你先交代自己的来历,然后再变回原形,我就饶你性命。

”婢女拜了两次后讲述起来:

“我是华山府君庙前长青松树下的一只千年狸猫,由于变形惑世而遭到府君的追捕,我逃到河渭之间,做了下邽陈思恭的养女,他把我嫁给了一个叫柴华的同乡。

我与柴华过不到一起,就往东逃到了韩城县,被一个叫李无傲的人捉住。

李无傲是个脾气暴躁的男人,带着我在外游荡了好几年。

前些日子到这里,却忽然把我丢下。

不曾想我在这里遇

到宝镜,再也无法隐藏了。

”王度又问她:

“你原本是狸猫,变形成人,难道不是来害人的吗?

”婢女回答:

“我变成人,与人相处,从来没有害过人。

但逃跑躲藏迷乱人心,却惹得神仙们讨厌,所以我知道自己是该死的。

”王度听完又说:

“我想要放过你,怎么样?

”鹦鹉说:

“承蒙恩公宽厚,感激不尽,怎么敢忘了您的厚德。

但宝镜一照,就不能再遁形逃脱了。

不过,做人时间长了,恢复原形感觉羞耻。

希望能把(镜子)放回盒子里,准许我一醉到死。

”王度又问:

“我把宝镜放在盒子里,你不会逃跑吧?

”鹦鹉笑着回答:

“恩公刚才已经有了言语,许诺放了我,让您收了镜子再逃,那不是辜负了您的恩德?

但是宝镜一照,已经无路可逃,我只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能享受人生最后的欢愉罢了。

”王度马上拿出镜盒,又为她取来美酒,叫来

程雄家人和街坊邻里一起设宴畅饮。

没过多久,婢女就醉了,只见她挥起衣袖,翩翩起舞,并唱道:

“宝镜啊宝镜,让我哀伤自己的命运。

自从离开我的原形,到今天已经历了多少人家?

活着固然有许多的快乐,但死去也不必有太多的悲伤。

什么才是我最眷恋的啊,也就是这一方天地难以忘怀!

”她歌唱完,拜了两拜,随即化为狸猫死去了。

在座的人无不感到惊异和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