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671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docx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docx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矿井地理位置及井田面积

该矿井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境内,西距唐山18km,北距古冶9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4',北纬39°40';北与林西矿井为邻,东与范各庄矿井为邻,南与钱家营矿井为邻;北通205、102国道及津唐、京沈高速公路,南通京唐港高速公路。

东有秦皇岛港,西有天津港,南有京唐港。

地面铁路有古吕范铁路专用线在京山铁路古冶站接轨,铁路、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井田平均走向长8.5km,倾斜长4.67km,面积39.7km2,井田西部-1000~-1500为远景开发区,现正在申请探矿权。

第二节矿井井田煤层地质情况

该矿井井田位于开平向斜东南翼中段,井田主体构造为吕家坨背斜。

吕家坨背斜轴近东西,向西倾伏,深部逐渐开阔,形成一扇面形状,北翼与黑鸭子向斜南翼相邻,南部与南阳庄-岭上背斜相接,地层倾角浅部稍大约10~25°,深部变缓,约5°左右。

井田以褶皱构造为主。

井田内自北而南依次发育有黑鸭子向斜、吕家坨背斜、范各庄向斜、毕各庄向斜、南阳庄-岭上背斜、小张各庄向斜等。

井田内有火成岩侵入,其范围主要位于吕家坨背斜轴部属成脉岩侵入体。

黄斑岩呈岩墙或岩枝状,辉绿岩则以岩床状小范围侵入体,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井田含煤地层属二叠系下统和石炭系上统,含煤20余层。

其中可采煤层6层,即二叠系下统大苗庄组5、7、8、9煤层和石炭系上统赵各庄组的11、12煤层,其中5、11、12煤层局部可采,7、8、9煤层基本全区可采。

煤层平均总厚度9.83m。

5煤层:

为该井田最上一个可采煤层,属不稳定薄煤层,平均煤厚0.99m,常含夹石1~2层,在吕家坨主背斜南翼的中深部及以上的范围不可采,其他区域大部分可采。

7煤层:

位于5煤层下13~63.7m,平均30.7m,为稳定厚煤层,平均煤厚3.83m,常含夹石2~4层,全区可采。

8煤层:

位于7煤层下0.02~15.1m之间,自井田中央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小。

8煤层为较稳定中厚煤层,平均煤厚1.76m,局部不可采。

9煤层:

位于8煤层以下2.6~18.4m,属较稳定中厚煤层,平均煤厚1.71m。

常含夹石1~2层,局部有火成岩侵入。

11煤层:

位于9煤层以下3.1~24.6m,平均煤厚0.75m,在井田范围内属局部可采煤层。

12煤层:

位于11煤层以下0.75~35.4m,属不稳定中厚煤层,平均煤层1.69m。

在井田范围内属局部可采煤层,部分区域有火成岩侵入,煤层变薄。

第三节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该井田主要煤系含水层为:

第Ⅰ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组,第Ⅱ为唐山灰岩含水层组,第Ⅲ为12—14煤层砂岩含水层组,第Ⅳ为7煤层顶板含水层组,第Ⅴ为5煤层顶板含水层组,第Ⅵ为古冶组砂岩含水层,第Ⅶ为第四系冲击层含水组。

其中第Ⅲ、Ⅳ、Ⅴ含水层组对矿井涌水量影响较大,为直接充水含水层组,其它为间接充水含水层组。

矿井总涌水量10m3/min。

第四节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该矿井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优势是:

本井田煤炭储量比较丰富,尤其是主要可采的7、8、9、12煤层赋存稳定,其地质储量占总地质储量的65%。

其中7煤厚度较大,平均厚度3.83m,比较适合于大采高开采,给矿井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8、9、12煤厚度相对薄一些,平均厚度1.69~1.76m,适合于普通综采。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不利因素:

井田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煤层局部节理和裂隙发育,矿山压力显现比较明显,对支护带来不利影响,矿山压力大和断裂构造发育是本矿井地质条件的显著特点,对采、掘、开影响较大。

第五节矿井储量及可采煤层数量、厚度

井田含煤地层属二叠系下统和石炭系上统,含煤20余层。

其中可采煤层6层,即二叠系下统大苗庄组5、7、8、9煤层和石炭系上统赵各庄组的11、12煤层,其中5、11、12煤层局部可采,7、8、9煤层基本全区可采。

煤层平均总厚度9.83m。

截止2005年底,矿井总储量37749.9万t,可采储量22864.2万t。

第六节矿井开拓方式、开采方式

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集中大巷上山开拓。

煤层群联合开采,主要井巷一般布置在煤层群最下可采煤层(12煤层)底板以下20~70m的灰色中粗砂岩深灰粉砂岩层内。

综采从水平大巷开拓平、斜石门贯通各可采煤层。

矿井通风方式为一翼对角式抽出式。

随着矿井的延深和发展,当西对角风井风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再重新启用中央风井,届时中央风机与西对角风机联合运转,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兼一翼对角式。

该井田开采方案为:

煤层间开采顺序为自上而下,采区内同一煤层开采顺序为自下而上;回采工作面布置均以走向长壁为主;各煤层均采用一次采全高综采;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为自然垮落法。

第七节矿井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层爆炸指数

2005年度瓦斯鉴定,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9.14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915m3/t,为低瓦斯矿井。

该矿井煤尘有爆炸性,爆炸指数53.08%。

煤层自燃等级为Ⅱ,但开采38年来从未发生过煤层自燃。

第八节煤类、煤质及用途

井田内各煤层煤质稳定,5、7、8、9、11、12煤层均属肥煤和焦煤类。

在井田浅部,煤层多属肥煤类,在井田深部多属焦煤类。

在背斜轴部岩浆岩床和东翼岩浆岩墙附近,煤的挥发份降低,粘结性变差,煤质多属焦煤类,局部变为瘦煤或无烟煤。

用于炼焦用煤。

5煤层:

高灰、低硫、中磷。

7煤层:

高灰、特低硫、中磷。

8煤层:

高灰、特低硫、中磷。

9煤层:

中灰、低硫、中磷。

11煤层:

低灰、高硫、中磷。

12煤层:

中灰、高硫、中磷。

第三章矿井目前生产状况

第一节矿井建设及批复情况

一、矿井设计单位

该矿井初始由波兰设计,1984年开始扩建,由石家庄设计院进行扩建设计。

二、立项、批复单位

扩建立项由吕家坨矿,开滦矿务局以(83)局程字第1509号文转发了煤炭部(83)煤生字第1473号文“关于吕家坨矿井扩建初步设计的批复”

第二节矿井建设期及投产期

该矿井由波兰设计的,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设计服务年限150a,1959年9月开始建井,1968年6月投产,1970年达产,1975年年产310万t。

1984年开始扩建,由石家庄设计院进行扩建设计,扩建后生产能力330万t/a,1994年投产,投产后一直没有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主要原因是-800水平原为扩建水平,但由于扩建时间较长,中间停工,造成了-800水平变成了-600水平的接替水平,使矿井没有达到扩建的生产能力。

第三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002年8月9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国经贸投资〔2002〕587号”文批准了“吕家坨矿业分公司高产高效300万吨综合技改工程”。

2004年3月,邯郸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矿井综合技改工程初步设计,设计生产能力300万t/a。

第四节矿井技术改造或改扩建矿井设计生产能

力及有关立项、开竣工、投产验收情况

为提高矿井产量及完善深部水平的主要生产系统,开滦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邯郸设计院在2002年9月编制完成了《吕家坨矿业分公司高产高效综合技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河北省经贸委审核通过,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国经贸投资〔2002〕587号文批准。

目前邯郸设计院正在编制《吕家坨矿业分公司高产高效综合技改工程初步设计》。

生产能力将由提高到300万t/a以上。

矿井高产高效综合技改在2005年12月完成,综合技改工期为39个月,技改后矿井服务年限为53.3a。

第五节矿井主要系统变更情况

2004年6月份,该矿完成了由水采矿井向综采矿井的转型,采掘能力有所提高。

03年10月份对混合井井上下操车系统进行了改造,04年底完成了-800东翼大皮带安装,运输能力提高大大提高。

05年上半年完成-800向-600反煤皮带的安装,选煤厂也基本完成了技术改造。

随着各种瓶颈系统的改造和完善,采掘能力的充分挖掘,矿井能力逐步提高

第六节矿井生产布局情况

矿井现有-70、-125、-425、-600、-800、-950等水平,-70、-125、-425只作为回风用,原煤生产主要集中在-800水平,为-800三采、四采里、八采(-600出煤),而-950水平只有一个采区(首采)且-950水平正在延深中。

目前该矿井共有四条综采生产线。

共有20个掘进工作面,其中12个岩巷掘进工作面。

第七节矿井资源回收率情况

2005年度采区回采率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指标,考核指标71%,实际完成76.4%。

截至到2005年,矿井累计采出量为6050万吨,累计损失2208万吨,实际采区平均回采率73.3%。

第四章矿井生产能力核定

第一节矿井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核查情况

一、资源/储量核查情况

1.依法认定的资源/储量文件

提示:

包括依法认定的资源储量文件名称、编号。

储量数据依据《开滦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吕家坨矿业公司2003年度矿产(煤炭)资源储量检测报告》。

2.上年度核实或检测的资源/储量数据

2005年度储量检测的资源储量认定文件名称是“2005年终储量报表”和国土资源部下发的“2005年度固体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矿山编号:

及“截止2005年底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矿山编号:

累计探明资源储量:

47784.1万吨;保有资源储量:

37749.9万吨;工业资源储量:

31284.1万吨;累计采出煤量147.5万吨;动用资源储量:

262.4万吨;损失资源储量:

114.9万吨;包括地质损失54.8万吨,批文是总煤业字[2006]31号。

资源回收率:

56.2%。

资源储量变化:

根据补充勘探孔和三维地震资料,底板等高线发生变化,储量块断进行了重新划分;根据采掘揭露资料,煤层厚度部分区域变小;重算减少152.7万吨。

3.采区回采率

2005年度采区回采率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指标,考核指标71%,实际完成76.4%。

4.安全煤柱的留设情况

矿井永久煤柱包括工业广场煤柱和井田边界煤柱,其中工业广场煤柱10257千吨;井田边界煤柱10363千吨,吕家坨矿区与相邻矿区边界和井田煤柱保护线均有批准的文件。

吕林井田技术边界线批文为局地字(82)第904号;吕范井田技术边界线批文为(81)局地字第2号、(89)局地字第768号、(95)开局地程399号、总地程字[2000]88号;吕钱井田技术边界线批文为总煤业字[2003]95号。

5.“三个煤量”

截止到2006年7月底该矿井:

开拓煤量为1734.0万t,可采期为5.8a(大中型矿井:

3~5a以上,小型矿井2~3a以上)

准备煤量为350.2万t,可采期为14月(大中型矿井:

1a以上,小型矿井8~10月以上)

回采煤量为142.6万t,可采期为6.2月(大中型矿井:

4-6月以上,小型矿井3-5月以上)

均符合要求。

6.上行开采及特殊开采的批准文件

没有上行开采和特殊开采。

7.配采情况;

按照要求进行合理配采

8.按规定批准的资源/储量的增减情况

2005年度矿井动用储量262.4万吨,包括地质损失54.8万吨。

重算减少152.7万吨。

共减少415.1万吨。

无其它增减。

9.有无超层越界开采行为

本公司严格按规定在采矿许可证批准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无越界开采现象,并且严格执行资源管理有关法律和规程,无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等情况。

二、矿井服务年限核查情况

本次拟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330万t/a,则矿井剩余服务年限为:

a=G/(kB·A)=22864.2/(1.3*330)=53.3

式中a—矿井剩余服务年限,a;

G—矿井核定能力时上年末可采储量,22864.2万t;

A—拟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万t/a;

kB—储量备用系数,根据矿井条件,取1.3~1.5。

该矿井剩余服务年限为53.3a,满足《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对改建矿井服务年限50a的规定。

附:

上年底煤炭资源储量表(核井05-1表);上年底套改各类煤炭资源储量表(核井05-2表);年底可采储量表(核井05-3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