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基础总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439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会计基础总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新会计基础总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新会计基础总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新会计基础总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新会计基础总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会计基础总复习要点.docx

《新会计基础总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会计基础总复习要点.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会计基础总复习要点.docx

新会计基础总复习要点

2010年会计证《会计基础》复习要点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会计的萌芽-----------------伏羲时间\古巴比伦(公元前3600年支付工资黏土记录版)\古埃及\古希腊;

2会计事项形成-------------殷商时期3会计一词产生--------------西周

4会计职能转化----------生产职能转化为管理职能

5会计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事件”复式薄记”的出现-----------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的

《算术、几何比例概要》的出版标志着复式簿记的正式产生。

6清代学者焦循在《孟子正义》一书中解释: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二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济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从以下8个方面对会计概念进行理解:

1会计以货币(具有综合性)为主要计量单位;2以凭证为依据;3特性:

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4职能:

A包括:

核算(反映)、监督、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评价等

B基本职能:

核算(反映)与监督(控制);C最基本职能:

核算D关系:

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障。

5会计的主体:

会计工作的特定单位;

6会计的对象:

 是指会计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叫资金运动、价值运动;

7专门方法:

七个专门方法。

8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1)管理工具论;

(2)艺术论;(3)信息系统论(4)管理工具论(统一的认识。

三会计对象

(1)会计对象含义:

会计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资金运动)。

(2)会计要素的分类:

会计对象进行分类、具体化→会计要素

A企业会计要素静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财务状况)

动态收入;费用;利润(经营成果)

B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核算的特点

(1)计量单位:

(2)程序:

会计核算主要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来完成。

(3)会计主体;(4)特性:

(5)会计循环:

会计核算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过程(会计循环三环节)。

(6)目的:

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二)企业会计核算的种类:

(1)基本业务会计核算:

会计六要素的基本业务

(2)特殊业务会计核算:

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会计(政策、估计)变更、会计差错、资表日后事项

(3)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报表、附表、附注、说明书。

(三)有关经济业务事项的解释:

经济业务事项包括经济业务:

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交换经济事项:

内部发生的事件,如计提折旧;

日常中混用:

经济业务+经济事项=经济业务事项=经济业务和事项=交易、事项=会计事项。

(四)会计核算的七项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1)款项 :

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

(2)有价证券:

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3)特点:

流动性最强的两类资产。

(4)加强监管:

保证流通性、安全性,提高使用效率。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1)财物 :

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以存货

(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为主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2)特性:

价值较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大。

加强管理。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1)债权:

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

(2)债务:

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

(3)特性:

大量发生,关系到自身资金周转,防范非法行为的发生。

4)、资本、基金的增减

(1)资本:

 是投资者的投入资金。

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即实收资本。

(2)基金:

是各单位依法设置的具有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如社会保险基金、教育基金。

(3)政策性强,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合同、决议)为依据。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其他事项:

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五会计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为会计核算提供了空间范围。

2持续经营  :

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历史成本、收益确认、折旧计提、权责发生制等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的选用的基础。

3会计分期 :

年度、中期(半年、季度、月份),是正确计算损益、收入、成本的前提。

4货币计量:

 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外币可作为记账本位币,编制报表时换算成人民币.

六会计基础(两种会计核算基础的比较)

1两种会计核算基础: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2权责发生制作为第五个会计基本假设的理由(重要性)

(基本准则中放在第一章四个假设的后面,而没有放到第二章的一般原则中):

(1)与国际接轨;

(2)是我国确认一些重要会计原则的前提:

如配比、收入实现原则。

(3)国际准则都假定权制比收制提供的信息更真实。

3关于权责发生制

(1)含义:

凡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凡不属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能作为当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2)确认标准:

收益费用是否归属于本期;(3)优点科学合理;盈亏计算正确;(4)缺点:

复杂;

(5)适用:

所有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4关于收付实现制

(1)含义:

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或付出的一切收益或费用不论是否归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收益或费用处理;

(2)确认标准:

收益或费用是否在本期收到或付出;(3)优点:

手续简便;(4)缺点:

不科学,盈亏不准;

(5)适用:

行政和除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①含义:

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也是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化。

②意义:

会计要素是按照经济业务的特征归类划分出来的,是构成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的主要因素。

③两个概念区分:

会计要素与财务报表要素:

会计要素是基本分类初始分类,财务报表要素(资表要素和收表要素)是大类,是终结分类(本质无区别);会计要素=财务报表要素。

④会计要素分类:

企业会计要素、预算单位会计要素。

二、企业会计要素的确认(重点)

2006年2月15日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将企业会计要素规定为六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一)资产

1定义:

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项资源“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在上述基础上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可确认为资产:

(1)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

(2)能够可靠计量。

符合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3资产的组成:

(1)流动资产、

(2)长期投资、(3)固定资产、(4)无形资产、(5)其他。

其中流动资产包括:

a货币资金;b短期投资;c应收及预付款项;d待摊费用;e存货

(二)负债

1定义:

负债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确认两个条件:

1:

流出企业;2:

可靠地计量。

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3负债的组成:

(1)流动负债、

(2)长期负债、(3)预计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定义: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列入资产负债表。

2组成: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

1定义: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收入与利得的区别:

日常活动形成的收益是收入,日常活动以外的活动形成的收益就是利得。

2特点:

a日常活动,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b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c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d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代收的款项(增值税、代收门票等)

3收入的确认条件:

销售商品的收入同时符合五项条件时

(1)企业己将商品的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3)收入能够可靠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己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4收入的组成:

1、主营业务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    3、投资收益、4营业外收入。

(五)费用

1定义:

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2费用特征:

a最终将会减少企业的资源;b最终将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注意;还债与分配股利不属于费用)‘

3费用的确认:

P34

(1)经济利益流出可靠计量;

(2)成本与收入配比来确认;(3)发生支出不符合资产的就确认为费用;(4)导致负债不符合资产的就确认为费用:

(5)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4费用的组成与分类:

费用按经济用途首先分为计入成本的费用与不计入成本的费用

(1)计入成本的费用:

直接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制造费用;

(2)不计入成本的费用:

期间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

(六)利润

1定义: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记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2构成(计算公式):

利润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注意:

营业利润是核心。

(1)一般公式:

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记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记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2)利润表计算公式:

A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

B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

C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三、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内容相对作为理解,不是重点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统称为预算会计(不以盈利为目的,没有利润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有资产、负责、净资产、收入、支出五个会计要素。

四、会计计量(含义、要求、属性、单位、基本内容)

1、会计计量的含义:

是用货币或其他度量单位从数量角度计算、衡量、描述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和结果。

(广义的会计确认应该包括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是会计处理的第二步,确定经济业务的影响程度)

2、会计计量的要求(注意多选):

(1)客观性:

能验证,可信度高;

(2)有效性:

具有目的性满足管理的需要;(3)经济性:

所费与效用结合。

3会计计量的基本内容(重点):

(1)基本内容是:

会计六要素的计量;

(2)资产计量:

最为基本,最为首要,据核心地位;

①取得时:

资产按历史成本计量,②后续:

按制度计提减值准备(除此之外不能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4会计计量单位

(1)货币量度:

①特点—综合性;②表现形式---价值量(排除使用价值的差异);③优点----统一、合理、实用、简化    

(2)实物量度:

如对存货价值量和实物量双重记录;      

(3)劳动量度:

以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反映劳动效率的高低

(1)从活劳动角度:

劳动时间/产品数量;产品数量/劳动时间。

(2)从物化劳动角度:

设备时间/产品数量;产品数量/设备时间。

小结:

会计计量方法的运用

(1)货币计价

(2)成本计算:

该方法采用的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历史成本和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5会计计量的属性:

(又称会计计量方法或会计计量基础(重点难点))

①历史成本:

按购置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购置时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

②重置成本:

现在购买相同或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③可变现净值:

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除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税费;

④现值:

资产按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⑤公允价值:

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小结:

会计计量属性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其他属性计量时应当保证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二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要素的具体化)

1.含义:

是按照会计对象的经济内容性质的不同而进行的分类标志,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

2.作用①反映资金运动的方法;②组织会计核算的依据;③财务管理的的手段;④加强宏观管理,传播会计信息的工具。

3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

(1)帐户含义:

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2)四个概念之间的先后关系:

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具体化-----会计要素: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载体-----会计帐户

(3)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联系:

①两者名称一致:

会计科目的名称就是会计账户的名称;

②两者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致:

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

③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反之,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结论:

(1)实际工作中是混淆的,可以互相通用。

(2)2009年《会计基础》考试大纲的观点: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是同一概念。

(4)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

区别

会计科目

会计账户

只是理论上的规定

是按照会计科目的统一规范进行核算的一种适用技术

仅仅是账户的名称

有基本结构和具体结构

是账户的单一名称

可归集发生在同一会计科目下的多条记录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统驭关系、经济内容、列入会计报表的项目、用途、登账方向)

(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也称为按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2负债类;3所有者权益类;4成本类;5损益类。

(二)按统驭关系分类

1总账科目,又叫总分类科目;2中间可设二级科目或多级科目;3明细科目:

又叫明细分类科目;

(三)按列入会计报表的项目分类

1资产负债表科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利润表科目(损益类)

(四)按用途分类

1盘存类,2结算类,3调整类,4暂记类,5跨期摊配类,6净值类,7集合分配类,8成本计算类,9损益计算类。

(五)按登账方向分类

1借方科目:

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在借方,如资产、成本类、损益中的费用类,

但资产类中调整科目(如坏帐准备)属于贷方科目;

2贷方科目:

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在贷方,如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中的收入类。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此内容简单了解,不必死记硬背)

(一)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完整性原则5、稳定性原则6、准确性原则

(二)单位会计账户设置:

(1)总账账户必须按照统一的会计科目名称来设置(铁定的规定);

(2)账户设置除三种情况特殊外,单位的总账账户、二级账户、三级账户都应与会计制度的一级、二级、三级科目对应。

(所以:

小企业会计制度里会计科目设60个一级科目、48个二级科目;9个三级科目);

(3)三种特殊情况:

A单位新业务设新会计科目(无法对应;B交易量特大的可将二级科目提升为一级并设总账;

C没有的经济业务可不设会计科目:

(如:

没有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就不必设“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帐户)。

(三)常用科目(共列五种制度下的科目):

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的会计科目:

(1)2006年10月30日发布;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

(2)六大类156个科目(P54-P59);

(3)企业设置:

(P60)a企业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减、合并会计科目;

b不存在的交易可不设会计科目;c明细科目可自行设置。

2《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

P60—64

(1)2004年4月27日发布,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

(2)分五大类,列有60个总科目,48个二级科目,9个明细;

(3)P64-P70有小企业会计科目的简单说明。

特别要注意与准则的会计科目,相比较找出不同点。

小结:

重点是掌握小企业的会计科目,其次是了解准则会计科目,其余3种简单了解。

小企业与准则科目的区别可见附表。

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表

2005年12月27日调整,有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支出类五大类共17个科目;P71行政单位的科目表

4《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表,

2005年12月27日调整,有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支出类五大类共43个科目;P72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表

5《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表,

2005年1月1日起执行,有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费用类共四大类48个科目(收入费用并作一类)

P121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科目表。

四账户的分类(此次的新教材遗漏此内容,本人认为将此内容添加在此有助于同学们的考试)

(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例。

(是账户分类的基础)

分为:

1资产类账户;2负债类账户;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4成本类账户;5损益类账户五类。

(二)账户按用途与结构的分类:

(1)账户用途的含义:

通过账户能提供哪些指标。

(2)账户结构的含义:

在账户中如何取得各种核算,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应当怎样登记,余额的性质。

(3)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意义:

A有利于正确使用账户;B从中取得管理所需要的资料;

C提高核算质量,参与预测、决策、分析有重要意义。

(4)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工业企业的科目对应的帐户为例,小企业没有的按准则:

分10类

1盘存类:

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存货类、固定资产等

2结算类(应收应付类)资产结算、负债结算、资产负债结算

3暂记类待处理财产损溢(年末一定要强制性结转)

4调整类(备抵)账户

Aa资产备抵账户:

坏账准备调整应收账款(被调整);累计折旧调整固定资产;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调整短期投资;

Ab权益备抵账户:

利润分配是本年利润(被调整)权益抵减账户

B附加账户:

准则中的采购费用是原材料的附加账户

C备抵附加账:

材料成本差异是原材料的备抵附加账户

5集合分配类:

制造费用。

一般在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6跨期摊配(提)类:

预提费用,待摊费用(适应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7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

8成本计算类:

生产成本,在建工程

9计价对比账户:

物资采购

10损益计算类:

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

注意:

1双重用途类:

如“固定资产清理”可同时划归成本计算类和损益计算类;

2其他分类方法:

如按帐户期末有无余额分

(1)实帐户:

期末有余额

(2)虚帐户:

期末无余额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试记账

第一节会计等式

定义: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也称会计恒等式;

一、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

第一会计等式

1表现形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演变)简化等式:

资产=权益

2恒等的原因:

a企业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就必定要有一定数量的资产;b资产就其来源不外呼于所有者权益和负债这两个方面;c有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就会表现为资产;d资产与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

所以:

资产总是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3.作用:

(1)设置账户的理论依据;

(2)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3)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第二会计等式

1.表现形式:

收入-费用=利润(动态)2.作用:

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第三会计等式

1.表现形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动静结合)

2.作用: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纽带。

二、预算单位的会计等式

1第一会计等式(基本会计恒等式)  :

(1)资产=负债+净资产(静态)

(2)资产—负债=净资产(演变)

(资产与负债是自变量,净资产是因变量,严格来讲净资产不是独立的会计要素,是资产与负责变化的结果)。

2第二会计等式:

收入-支出=结余(动态)(收入与支出是相辅相成的有着对应关系,但不是配比关系)

(结余并不是独立的会计要素,结余不是预算会计的主要目标)

3第三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动静结合,表明资产与收入成正比与支出成反比例)

演变:

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恒等式

1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金增减变化的四种情况和九种类型:

①资产和权益同增;②资产和权益同减;③资产内部一增一减;④权益内部一增一减。

以上四种情况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9种类型:

①资产和权益同增:

1.资产增加,负债增加;2.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②资产和权益同减:

3.资产减少,负债减少;4.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

③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5.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④权益内部一增一减:

6.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7.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8.负债内部一增一减;9.所有者权益内部一增一减。

第二节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总细账的平行登记)

 一、复试记账法

(一)记账方法的分类(按记录方式不同):

1单式记账法①含义:

单式记账法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②特征:

A有时记两个账户,但没有直接联系;B只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和应收应付几个账本;

③优点:

简单;④缺点:

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查账;⑤适应性:

一般不采用。

2复式记账法①含义:

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同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②分类:

A借贷记账法(是最常用的)、B增减记账法、C收付记账法(资金、钱物、现金、银行资金等收付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原理:

1基本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金增减变化的四种情况;3特征(优点):

①完善的会计账户体系;②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③可以试算平衡;4缺点:

复杂。

5适用性:

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国所有的企业统一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概念、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试算平衡)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1含义: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最早产生于13世纪意大利3基本内容:

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4优点:

A、对应关系清楚 ;B、试算平衡简便 ;C、设置账户灵活(有双重性质)。

5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1)记账符号:

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2)账户结构:

①有一借一贷、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四种记入方式;②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