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419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年级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年级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年级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年级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五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北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内容

将相和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王治国

审阅人及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学习难点

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演一演。

学习用具

导学过程

 

导入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

18将相和

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

(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

(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学。

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

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

 

2、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

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对于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上前一步、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神态(理直气壮、大大方方),语言进行充分的讨论。

并指导学生演一演。

四、课时总结:

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为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北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第2课时

学习内容

将相和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王治国

审阅人及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学习难点

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演一演。

学习用具

导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完璧归赵战无不胜负荆请罪

一、抓住“逼”字教学“渑池之会”。

1、“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

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结果怎么呢?

2、默读课文,相互讨论,答案用四个词语概括。

(侮辱赵王、没占便宜``````)

秦王是如何侮辱赵王的?

(逼赵王鼓瑟)对于秦王的侮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应的?

(逼秦王击)蔺相如为什么逼?

如何逼?

(出示句子:

蔺相如说:

“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指导朗读。

)逼的结果怎样?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说说理由。

(突出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

 

二、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

1、过渡:

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为人。

(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友宽容大度)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1)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

(2)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

(3)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

三、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1、引导课外阅读:

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

板书设计

 将完璧归赵相

廉颇渑池之会蔺相如

知错能改负荆请罪才智过人

保卫赵国

 

 

北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内容

草船借箭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王治国

审阅人及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2、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4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学习重点

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学习难点

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学习用具

导学过程

 

导入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

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

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

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

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

(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

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

(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

(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

(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

(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

(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

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

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

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熟读课文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

 

 

 

北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第2课时

学习内容

草船借箭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王治国

审阅人及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学习难点

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学习用具

导学过程

 

导入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

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

(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

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

行吗?

好吗?

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

“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

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

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

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

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

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

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搜集有关三国人物故事

板书设计

 

 

 

北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内容

景阳冈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王治国

审阅人及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学习重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学习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学习用具

导学过程

 

导入

(一)出示课题,简介小说的背景。

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

(二)初读课文,要求: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标出作品的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掌握下面的词语。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尽:

完、光。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

勿:

别,不要。

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难道不是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

岂:

难道。

使尽平生力气——用尽全身的力气。

平生:

一生,平生力气指所有的力气。

 

(四)再默读课文,想一想: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着重写了哪两件事?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提出来。

(五)分段,概括段意。

学生分段时,可让他们先把课后第1题做好,然后根据提示再给课文分成四个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

写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第二段(5~7自然段):

写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段(8~12自然段):

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老虎。

第四段(13自然段):

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板书设计

 

 

 

北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第2课时

学习内容

景阳冈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王治国

审阅人及时间

学习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二)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重点朗读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学习重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学习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学习用具

导学过程

 

导入

(一)检查复习导入

1.课文根据什么分的段?

是怎样分的?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二)学习第一大段。

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武松在店家喝酒时与店家的对话,主要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这段主要谈了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关于酒的,这部分要抓住人物的语言。

另一方面是关于虎的,这部分也要抓住人物的语言。

2.精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酒,主要是想表现武松性格的豪放。

写虎,是突出武松倔强无畏的性格。

3.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作了哪些细致的描写?

请你们用笔画出有关词句。

这道题是想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从而体会武松的性格。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要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1.默读这一段,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看出武松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在这一大段当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抓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

第一次:

想转身回去又怕人耻笑,决定不回去。

第二次:

怕什么,只管上去。

第三次:

哪儿有大虫,是人自己害怕。

这些心理活动突出表现了武松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2.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自学课文第三大段。

1.提示学生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理清层次,抓住要点。

这段是写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先是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接着用哨棒打虎,最后拳打脚踢打死老虎。

2.勾画出表现老虎凶猛及表现武松打虎时勇敢、机智的有关动词,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3.交流自学情况,概括本段的内容。

(五)读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二段”和“第四段”可否不写为什么?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这两段写了上冈和下冈,这是武松打虎这件事的起因和结果,不能不写。

而且第二段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反映了人物倔强、无畏的性格。

结果的心理活动:

如再来一只大虫,怎么斗?

让人觉得“下冈”合情合理。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2题。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

这件事的原因是喝了三碗酒就醉了,有三碗不过冈之说,所以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武松喝了十八碗。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

这是因为官家有榜文,店家劝武松不要上冈,而武松不听,走上景阳冈,果真遇上了吊睛白额大虫。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因为武松打虎使尽了气力,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只好一步步换下冈来。

(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

板书设计

 

 

 

北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内容

猴王出世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王治国

审阅人及时间

学习目标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3.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学习难点

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学习用具

导学过程

 

导入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孙悟空)

2.你知道孙悟空打哪来?

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查字典解决。

2.交流自学情况,逐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句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

石猴是从哪来的?

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交流讨论。

(1)问题:

石猴是从哪来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2)问题二:

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贯穿始终的关键语句要引导学生找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过程作准备。

例如: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

我进去!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

‘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

小结过渡:

了解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品质

1.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

(勇敢顽强、无私无畏、顽劣活泼等皆可。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反馈交流:

(1)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

我进去!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身手不凡……)

(2)石猴端坐上面道: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

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四、复述课文

四人小组合作:

选择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详细复述课文,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

感受课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阅读《三国演义》或《西游记》故事书,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