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265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1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docx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1.docx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1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材料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

一、实习区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39°50′40°1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

市区长50km,宽6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

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而我们实习的主要地区——石门寨(柳江煤矿所在地)位于秦皇岛市北约28Km处;秦皇岛、山海关级北戴河三区×呈东北——西南向分布于渤海海滨,是地质地貌认识实习的辅助区。

秦皇岛地区的地势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为孤山。

秦皇岛地处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冲,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

陆、海、空交通都极为方便。

京哈、京秦、大秦铁路横贯东西;其港口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不冻天然良港,是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由秦皇岛码头乘轮船,可直接抵达烟台、青岛、大连和上海等地;有通往国内外的航线,山海关机场与全国主要城市通航;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等各级各类公路更是四通八达,乡、镇之间均可直通汽车。

1-1-1秦皇岛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二、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1、实习区水文

实习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

我们重点实习的是大石河。

  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黄前山附近,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在山海关西侧老龙头注入渤海。

全长约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经山区,并有9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km河段流经向海倾斜的平原。

该河流域面积约为600多平方公里,其中560km2以上为山区,故为山区性河流。

河床组成主要为砾石,少有粗砂和中砂。

砾石的主要岩性为火山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

流域内植被覆盖达50~60%,故水土流失不严重,河床相对较稳定。

  大石河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多为1.68亿m3,补给来源以降水为主,所以平时流量很小,暴雨后洪水立即上涨,且暴涨暴落。

燕塞湖库容6750万m3,不仅是秦皇岛市区主要供水水库,而且是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并有很多神奇的传说。

洪水期具有洪峰高、流量大、来势猛、历时短、泥沙多等特点。

输沙量常随流量而增减,集中于每年的7、8、9三个月内,尤其以7月份最大。

月平均输沙率为26.7kg/s,;而1~5月和10~12月几乎无泥沙入海。

大石河的泥沙入海后,主要堆积在河口外,形成向海凸出达2~3km长的水下三角洲。

2、气象气候

秦皇岛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

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

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在400mm至1000mm之间,总体而言,气候宜人。

3、生物

秦皇岛地区的动物区系属温带森林——草原农田动物群,是迁徙动物途经地与停留地,尤其是候鸟迁徙的必经地,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共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9目85科417种,其中候鸟有369种,被誉为世界“四大观鸟基地”之一。

列入国家一类保护的鸟类有白鹳、白鹤、金雕、丹顶鹤等7种,国家二类保护鸟类54种,省级保护鸟类28种;其它省级保护动物6种。

秦皇岛市山区属燕山山脉东段,山区植被完好,有广阔林区。

主要树种有油松、华北落叶松、侧柏、栎树、山杨等20余种。

林业用地435951公顷,有林地面积267664公顷,森林覆盖率34.45%,在全省列第二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有林地构成中,经济林111626公顷,用材林23972公顷,防护林125811公顷,特用林6255公顷。

现有国营林场6个(海滨、渤海、团林、都山、老岭、山海关),总经营面积48.82万亩,有林地面积20.54万亩。

全市果树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其中,2004年发展优新果树面积66.7万亩。

昌黎、抚宁、青龙三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昌黎、青龙两县及山海关区还被国家林业局分别授予“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大樱桃之乡”的称号。

4、土壤

石门寨地区地处燕山东麓,南归渤海湾属于中浅切割的低山丘陵区。

地带性土壤为褐土。

从柳江盆地向西北和东北方向,海拔逐渐增高,属中山区,发育的土壤多是棕壤。

在柳江盆地河谷两侧及冲积平原发育的土壤为草甸土和沼泽土。

 

三、实习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秦皇岛(海港)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旅游业十分发达。

传统的制造工业有全国闻名的耀华玻璃、山海关桥梁厂。

新兴的工业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是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已探明的矿种有煤、萤石、硫铁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九种,未探明的矿产有铁、金、银、铜、铅、锌、石英、重晶石及非金属建材等。

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规模属于小型煤矿;水泥生产也有一定规模;乡镇企业发达。

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红薯、豆类等;山坡多种植果树,以桃、葡萄、苹果、核桃最有名,还有梨、山楂、杏、李子、沙果、海棠、板栗等。

第二章地质特征

第一节地层

实习区柳江盆地地层属于华北型,除普遍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中下三叠统、白垩系及第三系之外,其它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化石较丰富,地层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中生界上三叠统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表1-1)。

各时代沉积地层分布占本区总面积的2/3左右,其中第四系分布最广,中生界次之,其它时代地层零星分布。

现自老而新分述如下。

 1 长龙山组

  该组是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沉积不整合覆于上太古界绥中花岗岩之上,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张岩子—东部落和南部鸡冠山等地,以张岩子村西剖面最好,厚度91m。

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含砾石,海成波痕和交错层理发育,含海绿石。

上部为紫红色、褐黑色、黄绿色页岩夹蛋青色、紫红色泥岩。

由两个砂岩—页岩韵律构成。

属典型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2 景儿峪组

  景儿峪组最初命名地点在河北省蓟县城北景儿峪村,分布与长龙山组基本一致,在李庄村北出露较全,厚度38m。

本组岩性由碎屑岩、粘土岩过渡到碳酸盐沉积,具有海侵沉积特点,与长龙山组整合接触。

其分界标志层是以其底部黄褐色或带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含海绿石)石英砂岩。

底部为黄绿色、黄褐色中—细粒含海绿石石英砂岩。

中部为紫红色、黄绿色薄层状泥岩夹钙质泥岩,水平层理发育。

上部为蛋青色中—薄层泥灰岩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泥灰岩细腻性脆,易于辨认,是本组与上覆府君山组分界的标志。

其底部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具大型浪成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3 府君山组

     府君山组系河北省区测二队(1960)在蓟县北府君山建立的地层单位。

相当于原景儿峪组上部“豹皮状灰岩”,从景儿峪组划出的依据是本组在区域上以平行不整合分别覆盖在长龙山组、铁岭组之上,并具有明显的嵌入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本组主要分布在东部落至沙河寨,西部上平山一带也有出露,东部落剖面出露较全,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厚度146m。

  本组岩石标志明显,下部为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含较多的莱德利基虫Redlichia;上部为暗灰色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夹暗灰色薄层灰岩,含核形石。

与下伏景儿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下部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底部薄层灰岩中局部含角砾或砾岩。

本组属浅海相沉积。

 4 馒头组

  馒头组最初命名地点在山东省长清县张夏镇南2.5km馒头山,向北依次是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和崮山组(崮山唐王寨)命名地点。

本区馒头组未发现可靠化石证据,其层位确定是依据区域层位对比。

  本组分布与府君山组一致,但由于抗风化能力弱而零星出露。

东部落村北剖面较好,厚度71m。

岩性以鲜红色(俗称砖红色)泥岩为主,往上过渡为粉砂质页岩夹白云质灰岩透镜体。

泥岩底部具角砾或砾岩,粉砂质页岩中含石盐假晶。

与下伏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分界标志是其底部角砾状薄层泥岩。

  本组属干旱条件下滨海相或泻湖相沉积。

 5 毛庄组

  毛庄组分布与馒头组基本一致,出露较好的地方是沙河寨西山,化石较丰富,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

厚度112m。

本组岩性以紫红色粉砂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少量白云母片。

其颜色要比馒头组暗一些,俗称为猪肝色;与徐庄组相比,则又新鲜一些(徐庄组的颜色为暗紫色)。

底部以出现黄绿色钙质页岩与馒头组分界,中部和上部夹两层白云质灰岩透镜体。

灰岩透镜体中产辽西虫、幕府山虫等。

顶部为页岩夹含核形石(葛万藻)的灰岩透镜体。

  与下伏馒头组整合接触,属滨海相潮上带沉积,其中白云质灰岩为泻湖相沉积。

 6 徐庄组

  徐庄组分布较毛庄组更为广泛,在向斜两翼均可见到,出露较全的地方是东翼的东部落、揣庄、上花野和下花野等地,西翼的吴庄至秋子峪、上平山一线也有山露。

厚度101m。

  本组岩性以黄绿色含云母片粉砂岩、页岩及暗紫色粉砂岩夹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为主。

产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毕雷氏虫、辽阳虫、原附栉虫、孙氏盾壳虫及腕足动物化石。

与下伏毛庄组呈整合接触,其分界标志层是以其底部出现黄绿色页岩与紫色页岩互层,而毛庄组顶部则是比较单一的紫红色页岩。

属浅海相沉积。

 7 张夏组

  张夏组受到破坏和覆盖较少,是寒武纪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部落、288高地、揣庄、张庄、赵家峪、上平山及吴庄等地。

以288高地东山脊发育较好、较全(现已卖给日本采石灰矿,烧制浅野水泥)。

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

厚度120—130m。

  本组以底部厚层鲕状灰岩与下伏徐庄组整合接触。

岩性明显分为三段,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中部为叠层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和薄层鲕状灰岩互层,夹泥质条带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泥质条带灰岩、页岩。

本组属浅海相沉积。

 8 崮山组

  崮山组分布与张夏组一致,以王家峪南山牛圈至288高地出露最全。

厚度102m。

岩性特征十分明显,以紫色色调为主。

下部紫色页岩、粉砂岩夹砾屑灰岩;中部灰色灰岩(藻灰岩、鲕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上部紫色砾屑灰岩与紫色粉砂岩互层,顶部为灰色厚层藻灰岩。

含三叶虫化石:

蝴蝶虫、蝙蝠虫、光壳虫、圆劳伦斯虫等。

底部以紫色砾屑灰岩与下伏张夏组泥质条带灰岩整合接触,似有水下冲刷面存在。

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9 长山组

  长山组最初命名地点在河北开平盆地赵各庄北1km的长山沟及冶里附近的马家沟(凤山组、冶里组、马家沟组均在此命名)。

由孙云铸(1924)创建,1935年正式命名。

 10 本溪组

  本溪组最初命名地点在辽宁省本溪市西6km的新洞沟与蚂蚁沟村之间的牛毛岭。

本区东翼区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

小王山剖面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厚度为82m。

石门寨西门至瓦家山剖面厚度为70.7m。

  本组岩性下部为陆相铁质砂岩或褐铁矿(山西式铁矿)、粘土岩(G层耐火粘土),平行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再到湖泊、沼泽相粘土岩,夹3—5层海相泥灰岩透镜体,含F层耐火粘土。

 11 太原组

  太原组最初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西山月门沟,经与本区傅水寨老柳江云山砂岩对比,统称太原组。

本区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厚度在小王山剖面为51m。

石门寨西门至瓦家山剖面为48m。

  本组有两个沉积韵律。

下韵律底部青灰色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后成黄褐色,具大型球状风化。

向上过渡为青灰色页岩夹D层粘土或泥质灰岩透镜体。

上韵律底部薄层细粒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

往上为青灰色细粒砂岩夹泥灰岩透镜体及少量煤线。

  本组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

分界标志明显,标志层是底部的具大型球状风化青灰色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后具小孔,分布稳定,过去称云山砂岩,在辽宁太子河区则称黄旗砂岩或小孔砂岩。

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12 山西组

  山西组最初命名地点在山西省中部太原一带,与本区柳江组对比后,统称山西组。

主要分布在石门寨西门、小王山、黑山窑等地。

以石门寨西门至瓦家山剖面最好,是本区重要的含煤、粘土矿层位。

厚度61.8m。

  山西组岩性由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构成两个沉积韵律。

韵律底部含长石多、含砾,单层厚度大,顶部为粘土矿或煤层(可采煤层),上韵律顶部为B层粘土层位。

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

其分层标志是其底部灰色、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但在横向上有时变为含砾中粗粒、或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颜色由灰白色变为黄灰色,但层位稳定。

本组属大陆近海沼泽相沉积。

 

13 下石盒子组

  石盒子组最初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东5km石盒子沟,太原市西25km石千峰为石千峰组建组地点,本区下石盒子组在黑山窑、石门寨西门、石岭等地较为发育,厚度115m。

本组岩性主要为灰色中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细粒岩屑杂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构成三个沉积韵律。

第一韵律顶部为灰绿色含云母泥质粉砂岩,第二、三韵律顶部分别是A2和A1层粘土,颜色为紫色、紫灰色。

  本组与山西组分界清楚:

山西组顶部为B层粘土矿;下石盒子组底部为黄褐色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岩貌特殊、俗称小豆砂岩),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属河流相、湖泊沼泽相沉积。

 14 上石盒子组

  上石盒子组出露局限性较大。

以盆地东翼石门寨西门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较好,厚度72m。

本组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夹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

由1—2个沉积韵律构成。

第一韵律底部是在A1层铝土矿之上(另一个韵律的开始)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具大型斜层理,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

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称南山砂岩。

本组属河流相沉积。

 15 石千峰组

  本组是本区古生界最高层位,因上覆地层覆盖,出露十分局限,仅在黑山窑、欢喜岭一带出露较好,厚度150m。

  本组是一套河流相紫色岩石,底部为含砾砂岩和砾岩(胶结松散,风化后砾石脱落布满山坡),往上为细粒砂岩、粉砂岩及部分黄绿色泥岩。

与下伏上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上石盒子组顶部为黄白色含砾岩屑长石砂岩,其上为石千峰组紫色含砾岩屑杂砂岩(结构松散)。

第二节岩浆岩

1、辉绿岩或辉绿玢岩 

辉绿岩或辉绿玢岩呈岩墙、岩床、岩脉分布在潮水峪、亮甲山、鸡冠山等地,于前中生代沉积岩或变质岩中。

 

 2、 辉绿岩 

 呈灰黑色、灰绿色或黑灰色,为斑状结构或无斑状细晶-微晶结构、基质为细粒或辉绿结构至隐晶结构,个别具球状结构,气孔构造。

 

 3、 辉绿玢岩 

 见与亮甲山、潮水峪等地。

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

在亮甲山上辉绿玢岩岩墙中见有围岩捕掳体。

 

辉绿岩或辉绿玢岩依据充填断裂的性质、归属为海西-印支期构造岩浆岩旋回,即与本区早期东西向构造有成因联系。

 

 4、 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呈岩株、岩枝、岩脉3产出,如分布在东部落南的老炼炉岩岩株。

 

潮水峪闪长玢岩 

潮水峪有三条闪长玢岩岩脉,沿走向NW290读。

闪长玢岩呈灰白色、风化面灰黄色,斑状结构、角闪石斑晶少于斜长石。

镜下坚定斜长石为中长石,基质为辉绿结构。

该期闪长玢岩岩脉侵入与本区北西向构造有成因关系。

 

 5、 正长斑岩-闪长玢岩或正长斑岩-二长斑岩 

该类岩体呈岩株产出,分布在张岩子村西南、牛鼻子山、蟠桃峪、石门寨、潮水峪等地。

 

张岩子村西南岩体 

该岩体呈NNE-NS向延伸。

 中心相石英二长斑岩 呈灰白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为少量斜长石和正长石, 边缘相二长斑岩 呈灰黄色-肉红色,具有斑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正长石。

 

6、 花岗斑岩 

 本区花岗斑岩呈岩墙、岩株产出。

镜下坚定长石为微晶斜长石,石英被熔蚀,基质为显微隐晶质,块状结构。

本区花岗岩为响山岩体同源同期稍后侵入的,在沙锅店东山呈岩墙填充在西北向断裂带中,属燕山运动第三期产物。

  

7、 超基性岩 

该岩仅见于石门寨西北北峪南约200米小路上,岩石呈深灰色、致密块状。

镜下具斑状结构,斑晶为细粒,多为辉石。

其中橄榄石多已蚀变为蛇纹岩或为碳酸盐交代。

 

 8、 基性岩 

本区基性熔岩主要分布在抽水站附近蓝旗组顶部。

岩石呈黑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辉石、斜长石。

含有不透明矿物;基质为隐晶质。

 

 9、 中性岩 

玄武粗安岩 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占岩石总量的5%左右,为辉石、斜长石,辉石自形-他形。

 

粗面岩 浅灰-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是稼长石、斜长石及少量石英。

 

次火山岩 次火山岩呈岩枝、岩墙分布在柳江火山构造盆地火山岩中及其外围。

岩性为粗安岩,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占岩石总量的10-15%,由斜长石、钾长石、普通角闪石组成。

 

 10、 酸性岩 

流纹岩 呈灰绿色,斑状结构,流纹构造。

斑晶为石英、透长石及少量黑云母,占岩石总量的10%。

 

流纹斑岩 呈岩席状侵入于下寒武统凤山组地层中,呈灰白色,具有球粒构造。

  综上所述,本区岩浆活动属弱造山环境,是华北地台长期稳定的构造环境再度活动的结果。

 

11、 变质岩

变质岩由浅到深的构造分布为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块状.本区的变质方式有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和区域混合岩化作用.这里重点介绍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张岩子村出露的花岗片麻岩为混合岩体,是绥中花岗岩的一部分.此岩石分两期混合岩化,第一期区域性注入式钾质交代,第二期为岩脉体注入式硅质交代. 

第三节构造

石门寨地区处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东南缘,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南北向。

西部地区产生了近南北向的背斜构造,西翼地层产状较缓而东翼地层直立倒转,被断裂破坏;中部和东部地区,为一个开阔的不对称大向斜,西部地层直立倒转,东翼地层平缓,发育有一系列阶梯状断层的地堑、地垒。

2-3-1鸡冠山地堑及构造阶地剖面示意图

1.柳江向斜构造

柳江向斜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间的一个由古老变质岩系所组成的隆起构造区内,是一个由晚元古代至中生代岩层所组成的向斜构造。

该向斜近南北向延伸。

北起城子峪,南至上平山,长达20公里;动气张崖子、黄土营,西达花场峪,宽约10公里。

上元古届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及古生届地层环绕向斜边缘分布,构成向斜的翼部。

中生界侏罗系分布在盆地中部,构成向斜的核部。

向斜的基底为古老变质岩系,出露于向斜北、东、南边缘。

向斜两翼极不对称,东翼产状平缓且稳定,西翼产状陡立,甚至倒转。

向斜轴紧靠西翼,所以东翼的出露宽度约为西翼的五倍,向斜轴面西倾,倾角约为40°左右。

至北部老君顶以北,受西部构造影响,向斜轴向偏为北北西向。

向斜枢纽在南部埋藏深度较之北部要大。

从下奥陶统顶面的枢纽来看,在南部秋子峪至山羊寨一线以东1~2公里处的埋藏深度于海平面一下约900米,而北部在纳子峪一带,其埋藏深度在海平面一下不足400米。

向斜东翼构造简单,西翼受断层破坏严重,北部有宽缓的次级褶曲――纳子峪向斜、教军场背斜、苏庄背斜等,西南缘有北北东向倾伏的上平山背斜与柳江向斜相邻。

柳江向斜东翼所占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三分之二强,构造简单,地层产状平缓,近似于一个地层南北走向,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岩层倾角10°~30°左右,通常为10°~20°。

南端黑山窑一带,因接近向斜南部转折端,岩层产状急剧改变为东西走向。

东翼区的寒武系出露地带有一系列的侵入岩株、岩墙,对于围岩并无明显扰动。

而侵入于煤系地层中的岩浆岩,则使煤层受到破坏。

向斜西翼为一南北向狭长地带,地层产状陡立,倾角在70°以上,甚至在南段秋子峪至山羊寨一带产状倒转。

其西缘与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岩基接触。

接触带上变质作用明显,揉皱强烈。

西翼受挤压强烈,产生了一系列逆断层,构造相当复杂。

2-3-2柳江向斜剖面示意图

2.断层

本区断层发育,种类较多,主要为逆断层和正断层,分布于柳江向斜内,各处特点不尽相同。

2-3-3柳江盆地的地貌构造

分布于东翼的断层主要有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此外还有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两组。

前两组断层大多为正断层,其中水平方向的运动分量并不显著。

由于这类断层集中于岩墙、岩脉分布区,相互在成因上不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断层的断距一般并不太大,由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只有石门寨东南的126.6高地上的正断层,断距达数百米,以致奥陶系亮甲山组与寒武系张夏组接触。

近南北向的正断层在赵庄、亮甲山西北、潮水峪等地,断层面西倾,倾角很大。

柳江向斜的男界即为一东西向高角度逆断层,断层面南倾,古老变质岩系与古生界及侏罗系地层相接触。

该断层延伸颇远,在黑山窑南被正断层横切。

北部板坊峪向东至贺庄的近东西向逆断层,由北往南上逆,规模颇大,延伸数公里。

西翼发育一组近南北走向的逆断层,多数断层面西倾,自西向东高角度逆冲,倾角70°~80°,延伸很远。

其中苏庄-伍庄-山羊寨逆断层延伸近10公里,断于寒武系张夏组与奥陶系亮甲山之间,缺失了上寒武统崮山组至下奥陶统冶里组一套地层。

断层破碎带宽200~300米,期间有细晶闪长岩岩脉侵入。

西翼中部杨庄一带有一组北东向正断层,断层面倾向北西,并在水平方向上有相对的左型位移,秋子峪和山羊寨一带发育一组东西向的横断层,横切西翼的南北向逆断层,延伸不远。

柳江向斜西南缘相邻一轴向北北东的次级褶曲――上平山背斜。

其核部下寒武统地层两侧各有一断层。

断层面均向北西倾斜,东侧为逆断层,西侧为正断层,以致核部成为地垒构造。

垂直上平山背斜轴向有一系列横断层,自北而南,断层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东西向。

在鸡冠山与大平台间的河谷中,由于几条正断层的影响,两侧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石英砂岩相对上升,中间石英砂岩下降。

断层面近于南北走向,倾角较大,河谷东侧断层面西倾,河谷西侧断层面向东倾,成一地堑构造,河谷本身位于地堑构造的中心部位。

2-3-4 柳江盆地的地貌构造

第四节矿产

柳江盆地矿产以沉积为主。

岩浆矿床和变质矿产不重要。

沉积矿产有煤、耐火粘土、用做玻璃原料的石英岩、冶炼用的白云岩等。

其中煤和耐火粘土的开采历史悠久。

有一定规模。

此外,可到处见到石灰岩采石场。

用做建筑材料和烧石灰。

内生矿床规模不大,如上平山重晶石铅锌矿(规模很小,矿坑已废)及花场峪附近温泉堡花岗岩基接触带的矽卡岩钢铁矿点等。

4.1煤矿:

柳江盆地为一含煤盆地。

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童的太原组。

下迭统及下、中侏罗统。

由于向斜东西两翼构造的差异性。

煤矿多分布在上石炭统至下二迭统地层中。

而侏罗系煤层可开采的主要限于义院口附近。

本区最大煤矿由柳江煤矿、长城煤矿。

4.2耐火粘土:

主要分布于向斜的东翼的石炭二迭系地层内。

由于受成矿条件的影响,层内常有相变。

所以矿体多呈透镜体状且大小不等。

主要开采区在半壁店及欢喜岭。

规模较大。

其他多为生产队作为副业而小规模开采。

4.3石英砂岩:

为玻璃原料。

分布于柳江盆地南缘鸡冠山。

石英砂岩的底层层位,属于万元古代龙山组。

矿石就时厚层质地较纯的白色石英砂岩。

4.4白云岩:

作冻冶用的原料。

夏奥陶统亮甲山组顶部,有厚达50米以上的白云岩,是本区白云岩的主要层位。

4.5石灰岩:

石灰岩是做烧制石灰及其他建筑用的良好材料,下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