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4225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通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机械通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机械通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机械通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机械通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通气.docx

《机械通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通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通气.docx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

一、有创机械通气

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经鼻或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的机械通气方式。

【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包括:

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如COPD急性加重、哮喘急性发作等。

②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如神经肌肉病变、间质性肺疾病、胸廓畸形等。

③肺实质病变:

如ARDs,重症肺炎、严重的心源性肺水肿。

④心肺复苏:

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时。

⑤需强化气道管理:

如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使用某些呼吸抑制药物时。

⑥预防性使用:

如心、胸外科手术短期保留机械通气以帮助病人减轻因手术创伤而加重的呼吸负担,减轻心肺和体力上的负担,促进术后恢复。

2.使用指征尚无统一的标准。

有下列情况存在时,宜尽早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不要等到呼吸心跳濒临停止甚至已停止后再考虑机械通气:

①严重呼吸衰竭和ARDS病人经积极治疗,情况无改善甚至恶化者;②呼吸型态严重异常:

成人呼吸频率>35~40次/分或<6~8次/分,或呼吸不规则、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③意识障碍;④严重低氧血症,PaO2≤50mmHg,且经过高浓度氧疗仍≤50mmHg;⑤PaCO3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

3.禁忌证机械通气治疗无绝对禁忌证。

正压通气的相对禁忌证为:

①伴有肺大疱的呼吸衰竭;②未经引流的气胸和纵隔气肿;③严重肺出血;④急性心肌梗死;⑤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足血容量者。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由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呼吸机大多为正压通气,可使肺泡内压及胸腔内压明显升高,因此对呼吸和循环都会产生一系列不同于自然呼吸的影响。

1.对呼吸功能的影响①呼吸肌:

通过替代呼吸肌做功使之得到休息,同时通过纠正缺氧和CO2潴留而改善呼吸肌做功环境;但长期使用可出现失用性菱缩,导致呼吸机依赖。

②肺泡:

使萎陷的肺泡复张、减轻肺水肿、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改善肺顺应性。

③气道:

扩张气道,降低气道阻力。

④呼吸机制:

肺扩展及缺氧和CO2潴留的改善,使肺牵张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传人呼吸中枢的冲动减少,抑制自主呼吸。

⑤比例:

不定,一方面通过改善肺泡通气和复张萎陷肺泡改善VA/Q比例、减少分流;另一方面,由于气体容易进人比较健康的肺区使该区肺泡过度通气,导致毛细血管受压、血流减少,使VA/Q比例恶化。

⑥弥散功能:

一方面通过改善肺水肿、增加功能残气量和增加呼吸膜两侧的压力梯度而改善弥散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减少回心血量、减少肺血管床容积,使弥散功能降低。

2.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正压通气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下降,严重时血压下降。

通常认为平均气道压>7cmH2O或PEEP>5cmH2O即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机械通气的实施】

1.人机连接方式

(1)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有经口和经鼻插管两种途径,两者的优缺点见表

 

(2)气管切开:

适用于需长期使用机械通气或头部外伤、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解剖无效腔占潮气量比例较大而需使用机械通气者。

缺点为:

①创伤较大,可发生切口出血或感染;②操作复杂,不适用于紧急抢救;③对护理要求较高,且痊愈后颈部留有瘢痕,可能造成气管狭窄等。

一般不作为机械通气的首选途径。

2.通气模式指呼吸机在每一个呼吸周期中气流发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吸气触发方式、吸.呼切换方式、潮气量大小和流速波形。

常用的通气模式有:

(1)持续强制通气:

呼吸机完全替代病人自主呼吸的通气模式,包括容量控制和压力控制两种。

(2)间歇强制通和同步间歇强制通气:

IMV指呼吸机按预设的呼吸频率给予CMV,也允许病人进行自主呼吸,但由于呼吸机以固定频率进行呼吸,因此可以影响病人的自主呼吸,出现人机对抗。

SIMV弥补了这一缺陷,即呼吸机预设的呼吸频率由病人触发,若病人在预设的时间内没有出现吸气动作,则呼吸机按预设参数送气,增加了人机协调,在呼吸机提供的每次强制性通气之间允许病人进行自主呼吸,以达到锻炼呼吸肌的目的,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通气模式:

(3)压力支持通气:

是一种由病人自主呼吸

触发,并决定呼吸频率和吸/呼比例(I/E)的通气模式。

当病人的吸气努力达到触发标准后,呼吸机提供一高速气流,使气道很快达到预设的辅助压力水平,以克服吸气阻力、扩张双肺。

用于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呼吸中枢驱动稳定的病人或用于准备撤机的病人。

(4)持续气道正压指气道压

在吸气相和呼气相都保持相同水平的正压。

由于气道处于持续正压状态,可以防止肺与气道萎缩,改善肺顺应性,减少吸气阻力。

3.通气参数设置

(1)吸入氧分数:

选择范围为21%~100%,但当Fi02大于50%时,应警惕氧中毒。

因此调节FiO:

的原则是在保证氧合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较低的Fi02。

(2)潮气量(V,):

为避免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目前倾向于选择较小的VT,一般8~10mL/kg。

(3)呼吸频率(RR):

与VT配合以保证足够的MV,根据病情选择。

阻塞性通气障碍的病人宜用缓慢的频率,一般12~20次/分,有利于呼气;而ARDS等限制性通气障碍的病人选用较快的RR,配以较小的V,,有利于减少由克服弹性阻力所做的功和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4)吸/呼时间比(I/E):

一般为1/2,阻塞性通气障碍的病人可延长呼气时间,使I/E小于1/2,有利于气体排出;而ARDs病人可增大I/E,甚至采用反比通气(I/E>1,即吸气时间长于呼气时间)。

(5)呼气末正压(PEEP):

为避免因胸腔内压上升而致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下降,因此需选择使肺顺应性和氧运输达到最大、Fi02达到最低、对循环无不良影响的最小PEEP值。

一般在5~10cmH20左右。

(6)报警参数:

设置报警参数可以保证呼吸机使用的安全,常用的报警参数包括:

①无呼吸报警:

当过了预设时间(通常为10~20秒)而呼吸机未感知到呼吸时,无呼吸报警即启动,可能的情况有呼吸机管路脱开、气道或管道阻塞、病人无呼吸努力等。

②高呼吸频率报警:

当病人自主呼吸过快时,需及时处理,防止过度通气。

③低容量报警:

当呼出气体量少于预设水平时报警。

④压力限制报警:

此参数既作为报警参数,又可确保预防两肺压力过高。

病人的吸气峰压一般为15~20cmH2O,有时可达到30cmH20,吸气峰压过高容易造成肺的气压伤,并对循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设置压力上限报警,通常设置在高于病人的吸气峰压5—lOcmH20。

4.并发症

(1)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包括气压-容积伤、剪切伤和生物伤。

VILI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气胸、张力性肺大泡等,早期表现常难以发现,临床上强调观察和预防VILl的发生。

(2)呼吸机相关肺炎:

是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占机械通气病人的10%~48%,是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可成为机械通气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且是ICU病人的重要死因。

VAP的危险因素包括严重头颈部外伤、气管切开、多次中心静脉插管、肠内营养等。

(3)氧中毒:

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使体内氧自由基产生过多,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称为氧中毒。

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毒性作用,通常在吸人Fi02>50%的氧气6~30小时后病人出现咳嗽、胸闷、PaO2下降等表现,48~60小时后可致肺活量和肺顺应性下降,X线胸片可出现斑片状模糊浸润影,因此,应尽早将Fi02降至50%以下。

(4)呼吸性碱中毒:

当辅助通气水平过高,或采用辅助控制通气模式的病人自主呼吸频率过快时可导致过度通气,出现呼吸性碱中毒,对于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应特别注意。

(5)血流动力学紊乱:

持续正压通气可使胸腔内压力升高,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6)气管一食管瘘:

由于气囊压迫所致。

(7)呼吸机故障所致的并发症

1)气管插管脱出和管道脱开:

为最常见且比较严重的故障。

病人可因自主呼吸过弱或因带呼吸机管道呼吸,无效腔过大,形成严重的重复呼吸而窒息。

气管导管脱出最常见的原因是病人自己将气管插管拔除,少数病人可由导管固定不牢、躁动和头颈部活动幅度过大或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

管道脱开最常见的位置为Y形管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之间的连接处。

2)气管插管滑入右主支气管:

可因各项操作、搬动病人、病人自身的活动或固定不当等导致气管插管过深,滑入右侧主支气管,造成单纯右肺通气,导致右肺高容通气造成气压一容积伤,而左肺无通气造成肺不张。

3)人工气道堵塞:

常因黏痰、痰痂、呕吐物堵塞所致,也可因导管套囊滑脱堵塞而引起,导致通气不足甚至窒息。

4)呼吸机管道堵塞:

呼吸机管道可因积水、扭曲、连接不当或单向活瓣方向装反等原因造成堵塞,如不及时处理即可造成窒息。

5)其他:

包括断电、呼吸切换障碍机械故障等。

【机械通气的撤离】

机械通气的撤离简称撤机,是指由机械通气状态恢复到完全自主呼吸的过渡过程。

当病人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病理基础已基本去除、心血管功能稳定、自主呼吸能维持机体适当的通气时可考虑撤机。

对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病人,撤机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在撤机前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创造条件,并通过评估病人的呼吸泵功能和气体交换功能把握撤机时机。

撤机的方法包括T形管间断脱机、CPAP方式间断脱机、sIMv方式撤机和Psv方式撤机。

撤机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撤机方案,严密观察病人的撤机反应,确保撤机过程的安全。

【护理】

1.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准备

(1)确保氧供:

多数需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常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病人常处于严重低氧血症甚至生命垂危状态,因此在等待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之前,需保持气道通畅(体位或放置口咽通气道),如普通高浓度氧疗不能使病人的PaO2或SaO2,达到维持生命的水平,需用面罩和简易呼吸器(图2—23)接100%的纯氧进行手动通气,以维持适当氧供和通气,确保生命安全。

(2)物品准备:

床边备齐气管插管用品、呼吸机、呼吸机用供氧、供气设备、抢救车、吸引器,确保用物完整、功能良好。

按规程连接呼吸机导管,并接模拟肺,开机检查呼吸机功能完好后,按病情需要和医嘱设置通气参数。

(3)病人准备

 

1)心理准备:

由于严重呼吸困难、生命垂危、对机械通气的效果和安全性不了解等因素,清醒病人常有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需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解释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重要性,并指导病人如何酉己合及如何以非言语方式表达其需要。

有家属在场时,需注意向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

2)体位准备:

将床头移开距墙约60~80cm,取下床头板,使插管医生能够站在病人的头侧进行气管插管操作。

给病人取平卧位,去枕后仰,必要时肩下垫小垫枕,使口轴线、咽轴线和喉轴线尽量呈一直线。

2.气管插管时的配合

(1)监测: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缺氧状况,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和误吸发生。

(2)确保通气和氧供:

如插管时间超过30秒尚未成功,需提醒插管医生暂停插管,用简易呼吸器和面罩进行人工给氧和人工通气,防止因严重低氧血症导致心跳呼吸骤停。

(3)吸痰:

插管过程中如分泌物多影响插管和通气时,应及时协助吸引。

(4)判断气管插管位置:

气管插管插入后,需立即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恰当。

最常用的方法是听诊法,用简易呼吸器加压送气,先听诊胃部是否有气过水声(如有,说明误插入食管),需防止反复送气听诊造成胃过度充气。

如无气过水声,再听诊双肺有无呼吸音、是否对称。

判断气管插管位置最准确的方法是监测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的改变。

(5)固定和连机:

确保气管插管位置正确后,放入牙垫,妥善固定插管,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接上呼吸机开始机械通气。

测量插管末端到牙齿的距离,并记录。

(6)x线胸片证实插管位置:

病人的通气和氧供得到保障后,需拍摄床边x线胸片,确定插管位置是否在隆突上1~2cm。

3.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包括监测和评价病人对呼吸机的反应、安全管理机械通气系统、预防并发症、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

(1)病人监护

1)呼吸系统:

①监测血氧饱和度以了解机械通气的效果。

②监测有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类型及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开始应每隔30~60分钟听诊肺部,如一侧胸廓起伏减弱、呼吸音消失,可能为气管插管过深造成单侧肺(常为右侧)通气;也可能为并发气胸。

③呼吸道分泌物:

仔细观察分泌物的色、质、量和黏稠度,为肺部感染的治疗和气道护理提供主要依据。

④胸部x线检查:

可及时发现肺不张、VILI、VAP等机械通气引起的并发症,亦可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⑤血气分析:

是监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有助于判断血液的氧台状态、指导呼吸机参数的合理调节和判断机体的酸碱平衡情况,结合呼吸状态的监测可判断肺内气体交换的情况。

⑥呼气末C02浓度:

用于评价通气效果。

呼出气C02浓度在呼气末最高,接近肺泡气水平。

如呼气末C02浓度为4.5%~5%,表示通气恰当;<4.5%为通气过度;>5%则表示通气不足。

2)循环系统:

正压通气使肺扩张可反射性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出量下降,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甚至心律失常。

因此,机械通气的病人应注意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

3)体温:

机械通气的病人感染机会增加,常可并发感染,使体温升高。

由于发热又可增加氧耗和C02的产生,故应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酌情调节通气参数,并适当降低湿化器的温度以增加呼吸道的散热作用。

4)意识状态:

机械通气后病人意识障碍程度减轻,表明通气状况改善;若有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多为通气不足;如病人病情一度好转后突然出现兴奋、多语甚至抽搐应警惕呼吸性碱中毒。

5)皮肤、黏膜:

观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周围皮肤、黏膜的颜色、疼痛情况、皮肤刺激征象和局部引流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溃疡、继发性真菌感染或伤口感染。

注意皮肤的色泽、弹性及温度,了解缺氧和C02潴留改善情况,如皮肤潮红、多汗、浅表静脉充盈,提示仍有C02潴留;观察有无皮下气肿,出现时常与气胸、气管切开有关。

6)腹部情况:

可因气囊漏气使气体反流入胃或长时问卧床不动、使用镇静剂或低钾血症等造成肠蠕动减慢,导致腹胀,应观察有无腹部胀气和肠鸣音减弱。

腹胀严重需遵医嘱给予胃肠减压。

同时要观察呕吐情况,若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或出现黑便,要警惕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7)液体出入量:

观察和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如尿量增多,水肿逐渐消退,说明经机械通气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缓解,肾功能改善。

若尿量减少或无尿,要考虑体液不足、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原因。

(2)呼吸机参数及功能的监测:

定时检查呼吸机各项通气参数是否与医嘱要求设定的参数值相一致、各项报警参数的设置是否恰当,报警器是否处于开启状态。

报警时,及时分析报警的原因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如气道压力突然升高常见于咳嗽、痰液过多或黏稠阻塞气道、或输入气体管道扭曲、受压等;气道压力过低报警多与气体管道衔接不紧、气囊漏气或充盈不足有关。

(3)气道管理

1)吸人气体的加温和湿化: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了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因此机械通气时需使用加温加湿器,维持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2~36℃,相对湿度100%。

常用蒸汽加温湿化的方法,即将水加热后产生蒸汽混入吸入气中,达到加温和加湿作用,一般呼吸机均有此装置。

注意湿化罐内只能加无菌蒸馏水,禁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因为溶质不蒸发,将在罐内形成沉淀。

湿化罐内水量要恰当,尤其要注意防止水蒸千。

2)吸痰:

应及时通过机械吸引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吸引频率根据分泌物量决定。

每次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Fi02>70%)氧气吸入2分钟,1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3)呼吸治疗:

①雾化吸人:

通过呼吸机本身雾化装置,雾化给予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扩张支气管。

②气管内滴人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以稀释和化解痰液。

每次注入液体量不超过3~5ml,每30~60分钟1次。

③定期翻身叩背,促进痰液引流,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4)气囊充、放气:

如气管插管不使用高容低压套囊,需定时放气,防止气囊压迫气管黏膜过久,影响血液循环,造成黏膜损伤,甚至坏死。

一般每6~8小时放气1次,放气时,先抽吸气道内分泌物,再缓慢抽吸囊内气体,尽量减轻套囊压力.每次放气5~10分钟后再充气。

气囊充气要恰当,维持在20~25mmHg。

充放气时应注意防止插管脱出,充气完成后应确保固定良好,测量末端到牙齿的距离,并与原来的数据比较。

5)气管切开护理:

每天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和清洁气管内套管1~2次,防止感染。

6)防止意外:

①妥善固定,防止移位、脱出: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要固定牢固,每天测量和记录气管插管外露的长度。

②及时倾倒呼吸机管道中的积水,防止误吸人气管内引起呛咳和肺部感染。

(4)生活护理:

机械通气的病人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随时评估并帮助病人满足各项生理需要,如采用鼻饲供给足够的热量,不限水的病人需补充足够的水分,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排泄护理。

(5)心理社会支持:

机械通气病人常会产生无助感,可以加重焦虑,降低对机械通气的耐受性和人机协调性,易发生人机对抗。

对意识清醒的病人,应主动关心病人,与其交流,帮助病人学会应用手势、写字等非言语沟通方式表达其需求,以缓解焦虑和无助感,增加人机协调。

4.撤机护理是指从准备停机开始,直到完全停机、拔除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除外)和拔管后一段时间的护理,做好本阶段的护理可帮助病人安全地撤离呼吸机。

(1)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长期接受呼吸机治疗的病人,由于治疗前病情重,经治疗后病情缓解,病人感觉舒适,对呼吸机产生依赖心理,故非常担心停用呼吸机后病情会反复,精神十分紧张。

为此,撤机前要向病人(必要时包括家属)解释撤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安全性。

(2)按步骤有序撤机

1)调整呼吸机参数:

如逐渐减少进气量、进气压力及Fi02。

2)间断使用呼吸机或调节呼吸机模式:

如可选用SIMV、PSV等,锻炼呼吸肌,帮助病人恢复呼吸功能,要特别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3)撤机:

当病人具备完全撤离呼吸机的能力后,需按以下4个步骤进行:

撤离呼吸机~气囊放气~拔管(气管切开除外)一吸氧。

(3)呼吸机的终末消毒与保养:

呼吸机使用后要按要求进行拆卸,彻底清洁和消毒,然后再按原结构重新安装调试备用。

二、无创机械通气

无创通气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的机械通气方法,包括气道内正压通气和胸外负压通气等,本部分主要介绍气道内正压通气,又称无创正压通气,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

【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主要适用于:

(1)呼吸衰竭:

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早期干预。

应用指征包括:

①呼吸急促(c0PD病人的呼吸频率>24次/分,心力衰竭病人的呼吸频率>30次/分)、动用辅助呼吸肌或出现胸腹矛盾运动;②血气异常:

pH<7.35,PaCO2>45mmHg,或氧合指数<200。

(2)急性加重期c0PD:

主要适用于伴中度呼吸性酸中毒(pH为7.25~7.35)的急性加重期C0PD病人。

(3)稳定期COPD:

主要适用指征包括:

①伴有乏力、呼吸困难、嗜睡等症状;②气体交换异常,表现为.PaCO2≥55mmHg或在低流量给氧情况下PaCO2为50~55mmHg,伴有夜间SaO2<88%的累计时间占监测时问的10%以上;③对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氧疗等内科治疗无效。

(4)其他:

包括心源性肺水肿、支气管哮喘急性严重发作、重症肺炎、Au/ARDs早期干预、胸壁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和胸部创伤、辅助撤机和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禁忌证NPPV的禁忌证包括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①心跳或呼吸停止;②自主呼吸微弱、处于昏迷状态;③误吸高危者以及不能清除口咽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保护能力差;④颈部和面部创伤、烧伤及畸形;⑤上呼吸道梗阻;⑥严重低氧血症(PaO2<45mmHg)和严重酸中毒(pH≤7.20)。

(2)相对禁忌证:

①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不稳定的心律失常,消化道穿孔/大出血、严重脑部疾病等);②未引流的气胸;③近期面部、颈部、口腔、咽腔、食管及胃部手术;④严重感染;⑤气道分泌物多或排痰障碍;

⑥病人明显不合作或极度紧张。

[NPPV的实]

1.人机连接方法包括鼻罩、口鼻面罩、全面罩、鼻囊管和接口器等,目前以鼻罩和口鼻面罩最常用。

理想的罩应达到密封性好、舒适、重复呼吸无效腔低和安全等基本要求。

鼻罩的优点是无效腔较小,病人的耐受性良好,可以减少幽闭恐惧症,出现呕吐误吸几率小,可以随时排痰或进食,尤其适合于牙列完整的病人。

缺点是病人张口呼吸时影响辅助通气效果和容易经口漏气。

口鼻面罩的优点是允许病人经口或经鼻呼吸,避免了经口的漏气,可给予较高的吸气压力,且对病人的要求稍低。

缺点是阻碍言语交流,限制经口进食,妨碍吐痰,增加无效腔通气量(导致C02重复呼吸),幽闭恐惧症较多见。

2.通气模式NPPV的常用的模式有CPAP和BiPAP两种,两种通气模式均可用于治疗I型呼吸衰竭,而Ⅱ型呼吸衰竭最常用的模式是BiPAP。

3.通气参数设置无创呼吸机通气参数的设定通常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高吸气压”为原则,因此,CPAP的压力或NPPV的吸气压力应首先从低压开始,在20~30分钟内逐渐增加压力,并根据病人的感受调节到能够耐受的最高压力,这一过程称为参数的初始化和适应过程。

常用的通气参数为:

①潮气量6~12ml/kg;

②呼吸频率16-30次/分;④吸气流量为自动调节或递减型,峰值40.60L/min(排除漏气量后);④吸气时间0.8~1.2秒;⑤吸气压力10~25cmH20:

⑥PEEP·依病人情况而定(常用4~5cmH20,I型呼吸衰竭时需增加);⑦CPAP6~10cmH2O。

4.并发症NPPV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咽干燥、罩压迫和鼻梁皮肤损伤、恐惧(幽闭症)、胃胀气、误吸、漏气、排痰障碍及睡眠性上气道阻塞等。

【NPPV的撤离】

NPPV的撤离指标主要依据病人临床症状及病情是否稳定。

撤除方法:

在逐渐降低压力支持水平同时,逐渐减少通气时间(先减少白天通气时间,再减少夜间通气时间)。

【护理】

1.病人教育NPPV需要病人的合作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因此治疗前应做好病人教育,以消除恐惧,取得配合,提高依从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病人的应急能力,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如咳嗽、咳痰或呕吐时)病人能够迅速拆除连接,提高安全性。

病人教育的内容包括:

①治疗的作用和目的;②连接和拆除的方法;③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感觉和症状,帮助病人正确区分正常和异常情况;④NPPV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如鼻/面罩可能使面部有不适感,使用鼻罩时要闭口呼吸,注意咳痰和减少漏气等;⑤指导病人有规律地放松呼吸,以便与呼吸机协调;⑥鼓励病人主动排痰并指导吐痰的方法;⑦嘱咐病人(或家人)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2.连接方法的选择由于病人脸形的不同和对连接方法偏好的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至关重要,可以提高病人的耐受性。

通常轻症病人可先试用鼻罩、鼻囊管或接口器;比较严重的呼吸衰竭病人多需用口鼻面罩;老年或无牙齿的病人口腔支撑能力较差,主张用口鼻面罩:

佩戴连接器的具体步骤是:

、①协助病人摆好体位,选择好给氧的通路;②选择适合病人脸形的罩并正确置于病人面部,鼓励病人扶持罩,用头带将罩固定;③调整好罩的位置和固定带的松紧度,使之佩戴舒适且漏气量最小。

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病人,应鼓励病人自己掌握佩戴和拆除的方法。

3.密切监测

(1)病情监测:

注意监测病人的意识、生命体征、呼吸困难和呼吸窘迫的缓解情况、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心电图、面罩舒适程度和对呼吸机设置的依从性。

如病人气促改善、呼吸频率减慢、辅助呼吸肌运动减少、反常呼吸消失、血氧饱和度增加、心率改善;血气分析PaCO2、pH和:

PaO2改善,表示治疗有效。

(2)通气参数的监测:

包括潮气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