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3875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x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x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Word版含答案

教学设计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作者:

张鞠明

本课概述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信息传播的途径非常有限,口语和书籍是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发挥着迟缓而重要的作用。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于是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报刊应运而生,这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日新月异,相继出现了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

本节课通过对中国报刊、影视、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形成、发展、繁荣的整个过程的介绍,反映出中国大众传媒历史变迁的概况,同时揭示出传媒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一目“报刊业走向繁荣”主要介绍了中国报刊业形成、发展、繁荣的全过程以及报刊业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所起的作用。

第二目“影视事业的发展”则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中国电影事业和电视事业的发展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目“互联网的兴起”叙述了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介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着重叙述它与以往的传统媒介相比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课的内容贴近于学生生活的实际,资料容易搜集,并且也很有趣味性,因此在教学前应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媒介的发展资料,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在教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教材基本线索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在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中的有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

讲课时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小范围讨论法、多媒体手段,这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还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报刊业的发展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2)掌握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分期、社会调查、文字表达等方式渗透历史学习的新思维、新方法。

(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导入设计     

问题探究: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

自主学习:

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

过程评价:

这些都属于大众传媒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近代以来,随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的大大加强,就越来越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

最先是报刊,随后是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相继出现。

目前已形成印刷媒介、电波声像媒介两大体系,还有正在崛起的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体系。

那么这些大众传媒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

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播放《天龙八部》中阿朱飞鸽传书的镜头。

(网址:

探究问题:

俗语说: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大家想一想这在古代社会里可能吗?

古人用什么传递信息?

自主学习:

飞鸽传书、烽火传信等。

探究问题:

今天我们如何传递信息呢?

……在本堂课中,同学们将找到答案。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推进新课     

(板书)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

“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邸报。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内容,整理出报刊业发展的线索。

(板书)形成(19世纪中前期至19世纪末)→发展(19世纪末至改革开放前)→繁荣(改革开放以后)

问题情境1:

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待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

自主学习:

(1)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的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尽管外国报纸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问题情境2:

报刊业对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自主学习: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共创办的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题情境3:

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哪些?

自主学习:

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材料:

报纸

刊物

1978年

186

930

2000年

2007

8725

1996年,中宣部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该集团目前共有19种报刊,日均发行量达163万份,2000年广告总收入达13亿,连续几年居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第一位……目前我国批准的报业集团有31家。

请完成:

(1)当前我国报刊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2)根据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这一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什么影响?

(3)报刊媒介的局限性是什么?

自主学习,过程总结:

(1)特点:

种类增多;数量增大;集团化;市场化。

原因:

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人们对科技文化更加重视等。

(2)影响:

开阔眼界、影响观念;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3)文化素质的限制、形象性相对薄弱……

过渡:

是的,报纸有其自身的缺陷,有时很片面,更大的问题是你必须识字,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看报纸,这样普及面就不广了,而且直观感染力也不强,在这方面就不如影视了。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结:

阶段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影响

形成

19世纪中前期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1872年

《申报》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1873年

《昭文新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央精神的最主要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繁荣

改革开放后

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板书)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问题情境4:

简述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概况。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内容,整理电影发展线索。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所利用的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

因为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忆功能,能将迅速连续移动显示的图像连接起来,如果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并以每秒10幅以上的速度在人眼前显示的话,人眼所看到的将是一组活动着的图像。

1895年2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所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

1895年12月,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个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终于使电影投入了实用阶段。

问题情境5:

电影媒介的特点有哪些?

自主学习:

时效性不强;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结:

时期或时间

代表

影响

1905年

《定军山》

标志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1935年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的插曲

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问题情境6:

简述中国电视业的发展概况。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内容,整理电视发展的线索。

填空:

1958年,______电视台(即______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最初只有______、______等极少数大城市建有电视台。

________以来,电视逐渐普及。

________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答案:

北京 中央 上海 哈尔滨 改革开放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过程评价:

电视的出现要比电影晚得多。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中国电视事业由此诞生。

当时北京电视台播出节目的频率仅为每周四次,北京全市能收到节目的电视机也仅有几十台。

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地也建成了地方性电视台,但全国也只不过十几家,而且节目也比较单调。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电视事业获得很大的发展。

(板书)三、互联网的兴起

问题情境7:

简述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实。

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三大媒介。

20世纪______年代以后,随着______的利用和普及,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媒介——“__________”诞生了,它同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______媒介”。

互联网诞生于______世纪______年代末,______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

______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费用低廉,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答案:

报纸 广播 电影 60 个人电脑 互联网 四 20 60 90 1994

问题情境8: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

“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

”那么,网络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有何启示?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互联网的缺陷:

(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

(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

(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启示:

互联网比其他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问题情境9:

四大媒介是指哪些媒介?

它们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自主学习:

四大媒介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影响:

有利于人们获取信息,促进生产生活的发展,使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和有质量。

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对中国报刊、影视、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形成、发展、繁荣的整个过程的介绍,来反映出中国大众传媒历史变迁的概况,同时揭示出传媒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线索有两条,一条是“传媒变迁的过程”,另一条就是“传媒发展的影响”。

而“传媒变迁的过程”这条线索又分纵横两条线索,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媒介发展的过程是纵向的线索;而报刊——影视——网络这种媒介技术的进步是横向的线索。

与此相对应,“传媒发展的影响”这条线索也要分成纵横两条,纵向线索是中国报刊、影视、网络的发展分别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横向线索是媒介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大众传媒的变迁

活动探究:

百年电影回顾。

多媒体展示材料:

一百年前的1905年,在北京丰泰照相馆里,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门。

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的作品《无极》登陆世界电影帝国好莱坞,去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一百年的光阴,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中国电影随着它一起成长,一起变化。

在那一张张凝固了时间和空间的胶片上,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就是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发展最好的见证。

2005年是中国电影一百周年,媒体对此的纪念活动比较多,最值得称道的是小崔拍的《电影传奇》,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怀旧吧,去寻找生命的激情、社会的责任、理性的思考、心灵的宁静,将怀旧进行到底。

请完成:

(1)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你爷爷和你父亲年轻时候心中分别有哪些经典的电影和著名的电影人?

(3)你心中有哪些经典的电影和著名的电影人?

对国产电影有着怎样的感情和寄望?

说明:

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是《定军山》。

要了解基本情节:

东汉末年(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老将黄忠在定军山刀斩曹操大将夏侯渊的故事,定军山在陕西勉县,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2)(3)问关注社会生活调查,展现了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变化。

大家有兴趣以后进一步研究,在百年电影中,有这样三部影片值得关注:

《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渔光曲》,是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它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现在的国歌。

在1948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影,即梅兰芳主演的《生死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以左翼电影为主流,主要反映社会下层生活。

建国之初主要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文革”时期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

改革开放后,电影事业一度繁荣,但是却显得有些悲壮了,国产电影没几个人看啊,上座率绝对不超过一半。

文化界很忧虑,大家怎样想啊?

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主要是体制的原因,居高不下的票价使得有钱的人没时间看,有时间看的人没有钱。

外国大片、电视和网络也在轮番冲击,使得我们这些热爱国产电影的人忧心忡忡,不知道什么时候国产电影能走出亚洲,冲向世界。

学思之窗

除技术因素外,你认为电视普及的因素还有哪些?

解题关键:

电视普及是人民物质生活变化的重要表现。

思路引领: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思考。

答案提示:

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②国家的政策支持。

本课测评

网络媒介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相比,有哪些优势?

解题关键:

比较四大媒介具有的功能。

思路引领:

从工作、学习、休闲娱乐方面考虑。

答案提示: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②费用低廉。

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学习延伸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

从下面资料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

自从1969年ARPANET网在美国国防部诞生以来,互联网以其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将触角伸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截至1996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电脑29.9万台,www网站1500个,上网人数62万人,到了1999年底,上网电脑即已达到350万台,www网站有15153个,上网人数890万人。

到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580万,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而位居世界第五。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2年9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5435万,上网计算机已达2056万台,www网站已达81907个。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电子政务等新业务系统层出不穷,电信、银行、证券、能源、交通、教育等行业信息化应用程度也不断提高。

据估计,去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其中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达到47亿元人民币,网络广告市场约为5.3亿元人民币,商家与客户间的电子商务零售额达到32亿元人民币。

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只有4%,而北美和欧洲已分别达到39%和27%,亚太地区也达到了22%,这既表明中国互联网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也意味着互联网业发展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和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均在2003年12月6日的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透露,中国的互联网上网用户数已超过7800万,居世界第二位。

胡启恒估计,截至2003年12月底,国际出入口带宽预计达到20G,网站总数将突破50万个,CN下的域名接近40万个,上网计算机将达到3000万台,互联网用户可能达到7800万人。

——以上数据综合摘自新浪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