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6940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知识点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近代中国报刊业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和《①万国公报》等。

(2)自19世纪②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3)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③维新思想。

后来,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4)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④民主科学思想。

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5)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现代中国报刊业

(1)《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主要舆论工具。

(2)《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其他类型的报刊,内容比较丰富。

(3)⑤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图示法归纳近代报刊

知识点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的发展

(1)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⑥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⑦成熟,在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4)20世纪⑧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电视事业的发展

(1)⑨1958年,⑩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3)意义:

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⑪信息量,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知识点三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

(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⑫60年代末,⑬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仅仅过了几年,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加。

2.特点

(1)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介一样,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⑭第四媒介”。

(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互联网可以⑮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3.意义: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⑯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互联网与其他媒介各有各的优势,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并没有取代其他媒介。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主题一 近现代报刊与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

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续表

1897年

49

45

91.8%

1898年

47

39

83%

注:

1898年9月21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

1895年后的几年中,全国的中文报刊有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西学报……有为妇女儿童创办的妇孺报。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材料三:

请分析:

1.根据材料,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有哪些?

2.19世纪末,中国人致力于办报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目的?

3.材料三所示报刊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提示:

1.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刊的主体;报刊种类繁多,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内容丰富,贴近民众生活。

2.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维新派以报刊作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目的:

唤醒民众,挽救民族危机。

3.维新变法;民主革命;民主科学。

4.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

要点:

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提示:

(1)原因:

①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②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

④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

(2)特点:

①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

②“报”“刊”不分。

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也包括各种期刊。

③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创办的。

(3)影响:

①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②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例1] 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

“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由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

A.娱乐大众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

[解析] 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可判断是传播商业信息。

[答案] D

主题二 大众传媒的发展与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电影一百年来的发展史,既是艺术的发展史,更是技术的发展史。

电影技术的每一次发展,均源于科技的进步。

——《电影世界》

请分析:

1.材料一中的三种传播媒体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影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3.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有何特点?

提示: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中国;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时效性不强;借助科技,制作精良,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能给观众带来强烈情感体验。

3.①互联网集其他媒体优势于一体。

②价格低廉;能够迅速广泛传播信息;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③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要点:

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影响及应对之策

提示:

(1)原因:

①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价格低廉。

②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影响:

①积极方面:

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②消极方面:

网络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比如,使不少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等。

(3)应对之策:

①顺应世界潮流。

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除负面影响。

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同时,社会、教师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

[例2]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根据材料二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解析] 结合材料二可知首先应该将材料一中的信息条理化,然后予以解释。

第一步图示信息条理化,首先确定信息所属领域即社会生活领域,然后将各具体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可知图片所属包括物质生活习俗、交通通讯、传媒变迁等几类,故在总述后分别予以介绍即可完成对图片描述。

第二步对图片的解释,首先可从史观的角度予以简要分析,其次可联系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相关知识予以关联分析,即可对上述变迁出现的原因予以回应,同时也可兼及影响、评价等。

也即在分析评价中要注意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相结合。

[答案] 整理:

题图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果: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

“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

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

”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C )

A.传单   B.信件C.报纸   D.电报

解析:

从材料中“见闻历历备于此”“费去十文买一纸”可以判断是报纸。

2.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无声电影首映成功,它就是( B )

解析: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传播媒介的更新。

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无声电影为《定军山》。

故本题应选B项。

3.“喜羊羊与灰太狼”“快乐男生”等电视节目分别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主要说明了电视具有( C )

A.艺术鉴赏性

B.传播信息作用

C.娱乐功能

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

解析:

根据题中材料可知,“喜羊羊与灰太狼”“快乐男生”这些节目都是愉悦身心的,体现了电视的娱乐功能。

4.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念。

下图反映的这一媒体的特性与影响,你认为( D )

A.网络作为信息载体能无限拓展青少年的知识

B.使人们了解无限宽阔的世界发展和未来变化

C.给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带来危害,弊大于利

D.青少年可以上网获取知识,但要警惕网上的不良信息

解析:

应该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带给人们的影响,一方面要利用其获取知识,同时也要注意警惕一些不良信息。

5.王大妈要组织一个广场舞团队参加比赛,为了尽快购齐比赛服装,她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通过手机从淘宝网上订购好了服装。

这得益于( C )

A.电视的普及B.报纸的宣传

C.互联网的发展D.电台的传播

解析:

“从淘宝网上订购好了服装”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

6.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B.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

C.1990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解析:

抓住题干的限定词“不正确”。

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符合信息时代的史实,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符合史实,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7.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和图二,说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了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

(2)图三和图四反映了关于互联网的什么现象?

(3)从以上四幅漫画反映的现象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

(1)互联网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如网上学习;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如网上购物,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2)反映了互联网的消极影响:

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3)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青少年要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等。

解析:

(1)问,根据图一和图二中文字“网校科举考试”“网上购物”分析概括即可。

(2)问,根据图三和图四中文字“淫秽色情”“网络游戏”等信息,从总体和具体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3)问,在前两问的基础上,从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角度进行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