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完整重点总结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3820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完整重点总结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精神病学完整重点总结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精神病学完整重点总结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精神病学完整重点总结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精神病学完整重点总结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完整重点总结汇编.docx

《精神病学完整重点总结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完整重点总结汇编.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病学完整重点总结汇编.docx

精神病学完整重点总结汇编

【名词解释】

1、精神障碍:

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2、精神健康:

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人际关系,能调整自己以适应不良环境

3、内感性不适:

是体内难以言表,难以定位的不适感。

特点为部位不固定,描述单纯,伴有难以忍受的焦虑,不伴有其它幻觉,常为疑病观念的基础,多见于神经症。

4、幻觉:

无相应的客观刺激存在而出现了虚假的感知体验称为幻觉。

若以类似映像的形式重现为真性幻觉,以类似表象的形式重现则为假性幻觉。

5、本体幻觉:

即内脏幻觉,特点是部位清楚,产生于某一固定器官的异常感觉,描述较为复杂,不伴有难以忍受的焦虑情绪,常和多种幻觉共存,出现疑兵妄想等。

6、真性幻觉:

又称完全性幻觉、知觉性幻觉。

系指患者体验为经由感官所感知到的实际不存在的、来源于客观空间、具有“真实”鲜明生动的幻觉。

患者坚信不移,伴有相应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反应。

可见于躯体疾病伴有精神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7、假性幻觉:

又称概念性幻觉或伪幻觉。

其特点是幻觉出现于主观空间即脑内,是不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幻觉形象和声音不清晰,亦不生动。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超价观念:

是多以某种事实为基础,无明显的歪曲,推理过程大体上合乎逻辑,因受强烈的情绪影响,对此事实作出片面、偏激、超乎寻常的判断,过分的评价自我,长期存在又缓慢发展的非强迫性质的意念。

9、感觉倒错:

对外界的刺激产生与常人相反或不同性质的感受。

10、错构症:

为“记忆的错觉”,对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事件在具体时间、人物、地点上出现错误的回忆,且不易纠正,同时伴有相应情感反应,常将生活中的远事近移。

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如:

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脑外伤性痴呆、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11、虚构症:

为“记忆的幻觉”,以想象的、不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记忆的空白缺损。

多发生在严重记忆损害的基础上,即刻产生,内容可生动、荒诞,但连虚构的情节也会片刻即忘。

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如多种原因引起的痴呆。

12、Korsakoff综合症:

虚构症伴有突出显著的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则为Korsakoff综合症。

13、精神发育迟滞:

即智力低下,18岁前形成。

在围生期或婴幼儿时期,大脑发育由于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创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诸因素影响而受阻碍,以致大脑发育不良、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患儿对社会适应能力困难。

14、自知力:

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15、情感淡漠:

情感平淡进一步发展到内心体验极度贫乏,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与环境失去了感情上的联系,即称之为情感淡漠,可见于单纯性及慢性精神分裂症。

16、焦虑:

是指在缺乏相应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运动性不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其主观体验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惧。

17、情绪倒错:

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客观刺激及处境相反(如遇到悲痛的事反而表现喜悦)称为情感(表达)倒错。

18、意向倒错:

指意向要求与一般常理相违背或为常人所不允许,难以理解,如自伤、性欲倒错、异食症等表现,在幻觉妄想支配下也可发生,并有荒谬的解释。

19、蜡样屈曲:

表现为肢体如同泥腊铸般地任人任意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样维持不动,是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20、妄想:

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大脑疾病条件)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是一为个体所独有的,虽不符合客观事实及常理,却自以为与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一种坚定信念。

21、象征性思维:

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22、顺行性遗忘:

即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时,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记忆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经历。

23、逆行性遗忘:

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时间,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发生以后,遗忘阶段的长短与外商的严重程度及意识障碍的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24、被害妄想: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被跟踪、监视、诽谤、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25、定向力:

是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前者称为周围环境的定向力,后者称为自我定向力。

26、木僵:

是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27、梦样状态:

是指在意识清晰度下降的同时伴有梦样体验,患者完全沉溺于梦境与幻想中,与外界失去联系,这种梦境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某些片段,并与富于情感色彩的幻想交织在一起,患者往往成为梦幻事件的实际参与者,有时也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常有假性幻视和幻听,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事后可有部分回忆。

常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癫痫性精神障碍。

28、思维松弛(散漫):

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障碍。

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脸型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

语句尚且通顺,但整段叙述、上下文节段的结构联系松散,主题不突出,让人不着要领,不知所云,交谈困难。

29、思维破裂:

指概念之间联想的破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单独语句文法结构尚正确,但上下句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令人费解,严重时“语词杂拌”

30、思维不连贯:

在有意识障碍的背景下产生,表现类似思维破裂,但言语更零乱,语句成片段。

31、思维云集:

即强制性思维,缺乏自知力,思潮不受其意愿支配,内容杂乱多变。

32、依赖:

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依旧继续使用。

33、谵妄:

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34、遗忘综合征:

是以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意识障碍,无其他认识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一种器质性精神障碍。

35、痴呆:

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

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

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称为慢性脑病综合征。

36、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病情多迁延。

37、心境障碍: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和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通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或低落,伴明显认知和行为改变,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有多发倾向,预后一般较好。

38、神经症:

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以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为突出症状的,多种症状组合的一组精神障碍。

39、强迫观念:

是患者不想要的思想、想象、冲动,至少在早期阶段患者努力抵抗,企图减少这些思想出现的强度和频率。

40、PTSD:

即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异乎寻常的精神创伤性事件是PTSD发生的必备条件,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是产生PTSD的先决条件。

41、人格障碍:

是指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从童年,少年或青春期开始,延续到成年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表现为固定持久的适应不良行为,又称人格异常、病态(变态)人格。

42、恶性综合征:

是一种少见而危险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持续高热、锥体外系症状加剧、全身肌张力增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碱性磷酸酶增高。

4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即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以氯氮平为代表,其共同特点是对中枢多种受体有亲和力,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小或无,作用广泛,对阳性、阴性和认知缺陷症状均有效,基本不影响催乳素水平或影响很小。

【填空题】

1、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枝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目前在我国使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系统有:

CCMD-3、DSM-Ⅳ、ICD-10。

3、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排除标准两个部分。

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指标、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功能损害指标、病期指标、特定亚型指征、病因学指标等。

症状学指标为最基本的内容,又有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之分。

4、感知综合障碍是对客观存在的某一事物的整体属性能够正确感知,但却歪曲其个别属性。

常见有时间感知综合障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运动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视物变形症。

5、智能障碍可表现为全面性或部分性智能减退,程度严重时称为痴呆。

根据发生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先天性(或18岁以前发生)智力低下和后天获得性痴呆。

6、木僵的常见疾病有抑郁症、反应性精神障碍、紧张型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7、意识障碍的表现有意识清晰度的降低、意识范围改变、意识内容的变化。

8、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脑部病理或病理生理学改变所致的一类将身障碍。

主要包括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三类主要综合征。

9、意识障碍及对外伤前后经历的遗忘是诊断为脑震荡的必备条件。

10、近30年来,对精神分裂症的脑影像学研究比较一致的发现是脑室扩大,其中以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大最为明显。

11、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

而阴性症状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

12、精神分裂症可分为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等临床类型。

13、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之一,在内容上以被害妄想最为多见。

14、根据CCMD-3,心境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障碍、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障碍。

15、诊断患者为躁狂时,其相应的临床表现应至少持续1周;诊断患者为抑郁时,其相应的临床表现应至少持续2周。

16、躁狂的典型症状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言语动作增多;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严重时达木僵状态。

17、碳酸锂在治疗躁狂性心境障碍时,血锂有效治疗浓度为0.8~1.2mmol/L,当血锂浓度超过1.4mmol/L时,可能会出现中毒反应。

18、锂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构音不清、腱反射亢进。

19、抑郁患者的血浆色氨酸水平减少,脑脊液中5-HIAA减少,皮质5-HT2受体结合升高。

20、抑郁症患者多巴胺功能减退,而躁狂症患者增高。

21、神经症常见的临床类型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癔症。

22、按临床类型焦虑症可以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

23、恐惧症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较常见的有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

24、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或行为为基本特征。

25、癔症的临床表现有癔症性精神障碍与癔症性躯体障碍。

26、常见应激相关障碍有急性应激障碍、PTSD、适应障碍。

27、社会心理应激源可分为:

灾难性事件、生活事件、长期压抑紧张的心理状态、环境的突然变化。

28、精神药物品种增多,对其分类一般可分为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躁狂药和心境稳定药四类。

29、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锥体外系症状加剧、全身肌张力增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碱性磷酸酶增高。

30、根据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抗抑郁药物大致可分为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SSRIs、其他递质机制的抗抑郁药。

31、应用SSRIs药物可选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五朵金花”。

32、脑内多巴胺能系统有四条投射通路,即:

中脑-边缘通路、中脑-皮质通路、黑质-纹状体通路和下丘脑至垂体的结节-漏斗通路。

33、心境稳定药包括碳酸锂(锂盐)、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丙戊酸盐、妥泰)、抗精神病药物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34、精神障碍的躯体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电抽搐治疗。

【简答题】

1、简述精神障碍致病因素的分类。

答:

⑴按照在起病过程中作用的时序将致病因素分为:

①素质因素:

远因,决定疾病易感性的个体因素,可影响个体对诱发因素的承受能力,分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

②诱发因素:

近因,指骑兵前作用于个体并促使疾病发生的事件,可以是躯体、心理或社会因素。

③附加因素:

是指疾病发生后附加于个体,加剧疾病或使病程延续的事件。

⑵按照致病因素的性质及其作用机制分为:

㈠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

遗传物质基础发生病理性改变。

②素质因素:

包括体质与性格。

③躯体因素:

⒈感染,包括急慢性躯体感染和颅内感染,均可引起精神障碍。

⒉躯体疾病,包括内脏各器官,内分泌、代谢、营养和胶原病等疾病。

⒊颅内疾病,颅脑损伤,脑血管基本能够、颅内肿瘤、脑变性疾病是引起脑器质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⒋中毒,即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④性别和发病年龄

㈡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①心理因素:

包括心理素质和心理应激两方面。

②社会环境因素:

是指个体心理健康产生良好的或不良的社会影响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与文化传统。

2、简述幻觉的分类。

答:

⑴按涉及的感官分类:

①幻听:

非言语性幻听(仅为简单原始的,无意义的噪声等)、言语性幻听(表现形式上有命令性、对话性、评论性及思维化声等,内容上则以嘲讽、辱骂、威胁、命令等性质多见,多令人不快。

);②幻视;③幻嗅(多为令其不愉快的气味);④幻味;⑤幻触;⑥本体幻觉(内脏幻觉);

⑵按结构分类:

①不成形幻觉:

指简单、无意义的声、色、光等形式的结构缺乏完整性,因只反映个别属性,系感觉性幻觉。

②成成形幻觉:

最多见,有完整结构形态的幻觉形象,常具有某种意义,系知觉性幻觉。

⑶按性质分类:

①真性幻觉;②假性幻觉;

⑷特殊形式:

①思维化声:

当时存在的是幻听,而其内容上却是自己的思想。

②机能性幻觉:

又称功能性幻觉,幻觉和现实刺激同时出现在同一器官,共存共消,但不融合(与错觉不同)

③反射性幻觉:

又称折射性幻觉,即现实刺激作用于某一器官产生现实体验的同时,引起另一感官的幻觉。

④自窥症(镜像幻觉、自体形象幻觉):

实际不存在镜子,而在客观空间见到自己另一全部或局部的形象,且可随自身而移动。

3、简述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的鉴别。

答:

⑴真性幻觉:

体验来自于客观空间,被认为是通过感官获得的,形象鲜明,清晰生动,不能随意志转移消长,会向外界“投射”。

其主观体验常不易与知觉区别,故而坚信不移,多支配行动。

⑵假性幻觉:

体验来自于主观空间,而不是通过感官获得的,形象不够鲜明,也不随意志消长,但不向外界“投射”,坚信程度则与真性幻觉一样,但很少支配行动。

若幻觉来源于感觉领域以外(域外幻觉),亦属于假性幻觉。

4、试述真性痴呆与假性痴呆的鉴别要点。

答:

真性痴呆与假性痴呆的鉴别要点如下:

真性痴呆

假性痴呆

起病情况

多数是逐渐起病,难确定起病确切日期

多较突然,能确定起病日期

智能损害

符合心理学规律,并与其平日行为表现相协调

智能损害结构与其平日行为之间充满矛盾

对疾病态度

主动诉说比较少,内容模糊,显得不关心;有试图掩饰或缩小认识功能障碍,行动上竭力完成任务,并依靠各种方式(如笔记)以保持其认识功能状态。

对疾病有强烈痛苦感,常主动、详尽、强调地诉说功能丧失的情况,但在行动上不力图去恢复其丧失的认识功能。

病程

时间上具有持久性

时间不持久

5、简述自知力在临床上的意义。

答:

①自知力的丧失是诊断精神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从而与非精神疾病有所区别。

②自知力是判断精神障碍患者好转程度极其重要的标志。

③自知力完全恢复是精神疾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6、简述行为障碍的分类。

答:

精神运动是指有意识的行为。

其障碍有两大类:

⒈精神运动性兴奋:

动作和行为的增加。

⑴协调性兴奋:

又称躁狂性兴奋,核心是情感的高涨影响并支配其行为。

认知、情感、意志各过程之间以及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协调。

目的明确,具有可理解性。

⑵不协调性兴奋:

认知、情感、意志各心理活动过程之间互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缺乏目的意义,难以理解。

①青春性兴奋:

表现出幼稚、愚蠢、装相、作态和戏谑等,让人无法理解。

常有本能意向增强的色情行为,见于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②紧张性兴奋:

常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具有冲动性,也可表现刻板单调或无端的攻击性行为。

无明显原因,无确切指向和目的性,可与紧张型木僵交替发作,见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③器质性兴奋:

存在不同程度智能、定向和意识障碍,下午或晚上有加重趋势,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⒉精神运动性抑制:

言语、动作和行为的减少。

⑴木僵状态:

①抑郁性木僵:

常由急性抑郁引起,多见为亚木僵。

②心因性木僵:

一般持续时间短,有轻度意识障碍,由突发严重而强烈的精神创伤引起,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③紧张性木僵:

意识清晰,木僵解除后能够回忆当时状况,表现为不同程度少动或完全不动。

严重木僵甚至含涎、大小便潴留。

④器质性木僵:

存在意识和智能障碍,大小便失禁而非潴留,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⑵违拗症:

拒绝执行且表现出相反动作为主动性(阳性)违拗,拒绝执行而不表现为相反动作称为被动性(阴性)违拗。

⑶缄默症:

见于癔病及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7、简述朦胧状态的临床特点。

答:

朦胧状态属于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指患者的意识范围狭窄,同时伴有意识清晰度的下降,意识活动集中于较狭窄而孤立的范围以内。

①患者在狭窄的意识范围内,可有相对正常的感知觉,以及复杂连贯的复杂行为,但对此范围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进行正确的感知和判断。

②表现为联想困难,表情呆板或迷惘,也可表现为焦虑或欣快。

③有定向障碍,片段的幻觉、错觉、妄想以及相应的行为。

④常突然发生,突然终止,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事后遗忘或部分遗忘。

多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脑外伤、脑缺氧及癔症。

8、简述妄想的特征。

答:

妄想的特征:

①持续一周以上的坚定信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②坚信的内容与现实相违背,与个人切身利害关系密切,总包含着“我”的核心判断。

③个人独特的、与文化背景不相干、非任何集体所共有的信念,但常伴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9、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异常?

答:

需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纵向比较,与其过去的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是否有明显改变;

②横向比较,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有显著性,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定限度;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避免主观片面。

10、试述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

答:

⑴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⑵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⑶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⑷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11、简述谵妄状态的常见病因与临床表现。

答:

⒈常见病因:

感染、代谢及内分泌紊乱、电解质紊乱、颅内损伤、手术后状态和药物、心理社会应激等。

⒉谵妄的临床特征包括:

①意识障碍:

病人可表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多数病人的意识障碍有昼轻夜重的节律变化。

②有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严重者可出现人物定向障碍。

③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忆障碍最明显,患者尤其对新近事件难以识记。

好转后患者对谵妄时的表现或发生的事大都遗忘。

④感知障碍:

常见,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

患者对声光特别敏感。

错觉和幻觉则以视错觉和视幻觉较常见,其内容常具有恐怖性和场面性。

⑤思维障碍:

表现思维不连贯,可因错觉和幻觉而产生继发性的片断妄想。

⑥情绪障碍:

情绪波动常见,包括焦虑不安、抑郁、恐惧、愤怒或淡漠等。

⑦行为障碍:

可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和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冲动无目的性、或表现不自主运动。

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可表现为白天嗜睡而晚上兴奋。

12、简述AD与VD的鉴别要点。

血管性痴呆VD

阿尔茨海默病AD

起病

相对较急,常有卒中史

隐匿

病程

波动或呈阶梯性恶化

缓慢进展

早期症状

有神经衰弱症状

个性改变

精神症状

以记忆障碍为主的局限性痴呆,人格保持相对完整,自知力保持较久。

全面性痴呆,人格改变突出,即丧失自知力

神经症状

神经系统体征较多,常有失语、失用

常无或晚期出现

临床表现

多出现夜间精神错乱,人格改变少见,早期自知力存在

记忆障碍、认知障碍,伴随思维、心境、行为等精神障碍、智能损害

头CT

多发性腔隙性梗塞

皮质性脑萎缩和脑室扩大,伴沟裂增宽

13、简述AD的病理改变和病程分期。

答:

⒈病理改变:

脑重量常减轻,可有脑萎缩、脑沟回增宽和脑室扩大。

SP和NFT大量出现于大脑皮之中,是诊断AD的两个主要病理依据。

⒉病程分期:

①早期:

一般1~3年,以近记忆障碍、学习新知识能力下降、视空间定向障碍、缺乏主动性为主要表现。

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

②中期:

病程继续发展,智能与人格改变日益明显,出现皮质受损症状,如失语、失用和失认,也可出现幻觉和妄想。

神经系统可有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统症状。

生活部分自理或不能自理。

③后期:

呈明显痴呆状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有明显肌强直、震颤和强握、摸索及吸吮反射、大小便失禁,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14、试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定义及共同临床特点。

答: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除脑以外的躯体疾病或障碍影响脑功能变化所致的一类精神障碍,又称体因性精神病或症状性精神病。

共同临床特点:

①精神症状一般多发生于在躯体疾病高峰期,大多以精神症状为首发。

②精神症状多与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消长平行。

③精神症状多具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及随着躯体症状的轻重而多变。

④病程和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躯体疾病的状况及处理。

⑤缺少特征性症状。

急性躯体疾病多出现意识障碍,慢性躯体疾病常引起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

15、简述精神分裂症的类型和特征。

答:

⑴偏执型:

以妄想为主,伴有幻觉,以幻听较多见。

有三种特殊类型的语言幻听对精神分裂症有诊断意义:

争论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

精神分裂症的妄想有不断泛化,荒谬离奇和不肯暴露三个特征。

⑵青春型:

三乱(思维破裂、情感倒错和意向倒错);两症(行为怪异症、色情症状);一过性(是指患者的幻觉妄想是一过性的)。

⑶紧张型:

以紧张综合征为主,紧张性木僵常见,紧张性兴奋少见。

⑷单纯型:

①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阳性症状;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③常在青少年期起兵,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两年;

⑸未定型。

根据阳性、阴性症状可进行分型:

Ⅰ型精神分裂症

Ⅱ型精神分裂症

特征

以阳性症状为特征

以阴性症状为特征

主要表现

幻觉、妄想、明显思维形式上障碍

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

异常的不自主运动

有时存在

推测病理所在

D2受体功能亢进

脑萎縮或脑结构功能异常

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

良好

相对较差

16、简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答:

⒈早期症状

⑴前驱症状:

慢性起病,表现对人冷淡和疏远,易激惹,少语,呆坐,意志缺乏,以后渐出现阳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

⑵强迫症状:

常慢性起病,表现为强迫症状种类繁多,内容荒谬,自知力不完整,不感痛苦,情感反应不鲜明,反强迫愿望不强烈。

⑶无端恐惧

⑷怪异行为:

常急性起病,通常是在幻觉和妄想支配下出现。

⒉临床症状

⑴感知觉障碍:

以幻觉最为常见,其中以幻听为主。

⑵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妄想,有被动体验,思维散漫、破裂和逻辑推理等方面障碍。

⑶情感障碍:

情感平淡、淡漠、倒错和不协调。

⑷意志和行为障碍:

意志减退和紧张综合征。

17、精神分裂症的妄想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

精神分裂症的妄想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内容离奇、逻辑荒谬、发生突然;

②妄想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常有不断扩大和泛化的趋势或具有特殊意义。

如认为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