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核算培训讲义整理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3534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DP核算培训讲义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GDP核算培训讲义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GDP核算培训讲义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GDP核算培训讲义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GDP核算培训讲义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DP核算培训讲义整理版.docx

《GDP核算培训讲义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DP核算培训讲义整理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DP核算培训讲义整理版.docx

GDP核算培训讲义整理版

GDP核算培训讲义

 

一、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它是以一定的以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对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计算和测定,系统描述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作用和互相联系。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五十年代初到1984年,基本属于MPS体系,它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建立了工农业总产值统计和国民收入核算,这一时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不系统、不全面的,它侧重于反映物质生产,不能反映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情况;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93年,采用MPS和SNA体系共存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在继续执行MPS体系的同时,从1984年开始着手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参照联合国SNA标准,正式开始国内生产总值核算,1992年,制定了以SNA为主要框架,兼容MPS两种体系共存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旧体系相比,扩大了核算范围,充实了核算内容,提高了国际对比能力。

其主要特点是,MPS和SNA并存,主要总量指标可以相互转换,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第三阶段,从1994年开始,取消MPS体系,进入与国际接轨的国民帐户体系,即SNA体系。

二、            GDP核算地位和作用

GDP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投入产出、资金流量、国际收支、资产负债核算构成了相互联系和互为补充的统一整体。

GDP核算的是社会生产、分配和消费、投资、进出口等社会再生产中的基本量,并对其它核算起着控制作用。

因而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目前,国家省市县GDP采用的是分级核算

在大量经济信息中,我们会经常听到我国今年的GDP又突破了多少万亿元,指的就是GDP的总量。

描述一国的经济总量,使得我们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我们也常听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百分之多少,这说的就是GDP增长速度。

      我们说,美国是全球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依据是什么呢?

就是美国GDP的总量;我们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它的依据又是什么?

是用中国人均GDP水平来衡量的。

国与国之间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也是用GDP来衡量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

“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与太空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相似,GDP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象,没有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GDP和有关数据就向灯塔一样,帮助政策制定者引导经济向着主要的经济目标发展。

”因此,它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级政府和经济界用来衡量国民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增长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GDP的概念及其关系

1、GDP

   GDP就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

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年内究竟创造了多少新的物质财富。

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一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的单位。

一个独立核算企业,如果它的全部经济活动始终发生在某经济领土内,那么它就是这个经济领土的常住单位;一个业虽然它的经济济活动并非全部发生在某经济领士内,但它在某经济领土内建立了一个子企业,该子企业从事一年以上的经济活动,则认为母企业在某经济领土内建立了一个常住单位;一个住户如果在某经济领土内拥有住房,该住房是它的主要住所,则认为是某一经济地区的常住单位;一个政府单位是它所管辖的经济领土的范围内的常住单位。

GDP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所创造并分配给常驻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口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的货物和服务。

在核算中,GDP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GNI

GNI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总值的简称。

它是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价值也有一部分分配给本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收入总值的概念。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国外净要素收入反映了劳务收入和投资利益流向,即一国在经济发展的利益的净流向,当其数额为正时,可形象地称为“老板型经济”,当其为负时,则为“打工型经济”。

从GDP和GNI的概念可以看出,GDP是一个生产的概念,GNI是一个收入的概念

3、GDP核算原则

GDP核算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条。

一是市场交易原则。

作为GDP核算对象的生产,原则上指其所生产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能够成为市场交易的对象。

例如在理发店理发,这种服务是GDP核算的对象,但在家里理发,即便效果和在理发店一样,却不是GDP核算的对象。

同样,家庭主妇操持家务不是GDP核算的对象。

有酬的家庭服务才是GDP核算的对象。

因此,某种活动能否成为GDP核算的对象,要看它生产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有无市场性。

但虚拟计算是上述情况的例外。

具体包括:

一是农户自产自用农产品的虚拟计算;第二是虚拟房租;第三是政府及民间非营利团体提供的服务。

第二是生产收入原则。

只有伴随生产活动而产生的新价值或要素收入才是GDP核算的对象,养老金、抚恤金、救济金、奖学金等不是随生产活动而产生的收入,不是GDP核算的范围。

第三是合法性原则。

GDP核算要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没有按法律规定的走私、盗窃等活动不是GDP核算的对象。

4、可比价格和缩减指数

在反映国民经济的规模,反映产业结构时,以按照现行市场价格测算的GDP来衡量。

为观察GDP的实际变动,也就是说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观察经济的增长变动,用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的GDP来衡量,可比价GDP的测算方法是通过相应的价格指数对按现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缩减。

使用的价格指数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四、GDP的三种计算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经济活动的成果,便产生了国内生产总值不同的测算方法,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

理论上讲,三种方法的测算结果应一致,但实践中由于方法和资料来源的不同,不同方法测算的结果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国际上一般认为误差在3%左右是可以接受的区间。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经济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这个新创造的价值是通过从核算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扣除同期所投入的全部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和服务得出,也即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

生产法增加值的计算消除了生产各环节之间的重复计算,如面包厂生产的增加值中不应包括作为面包厂中间消耗的面粉厂生产的面粉的价值。

因此,从全社会来看,不同生产部门的增加值加总的结果是社会最终产品。

收入法是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按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的构成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本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是雇员对企业提供劳动获得的工资和各种形式的报酬,固定资本折旧是生产中使用的房屋和设备在核算期内磨损的转移价值,生产税净额是企业向政府支付的利润前的税金减政府对企业由于政策性的原因造成的亏损而给予的补贴。

营业盈余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支出法是从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新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最终去向。

一般地,货物和服务的最终去向不外乎用于消费,用于投资,作为库存沉淀下来和用于出口。

考虑到对外贸易的因素,一个国家的消费和投资中不可能没有进口的货物和服务,因此为保证核算期内生产与使用的货物与服务的一致,要减去进口的货物与服务。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就是通过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的净出口的加总得到,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还可进一步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分为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净出口是进口与出口的差额。

  我们举个例子:

把一年内的生产总值比作一块蛋糕,首先看这块经济蛋糕是如何做出来的。

(从生产法增加值的计算来说明)

这块经济蛋糕做出来了,它是一国在1年内新创造的财富。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块蛋糕是如何组成的呢?

也就是说,GDP是如何构成的。

      从收入的角度看,GDP由四块构成:

第一块是固定资产折旧。

例如,当我们投资企业的时候,购买了100万元固定资产,年折旧率是10%,每年就有10万元的折旧费;第二块是劳动者报酬,这是给工人、农民、所有劳动者的工资;第三块是政府的净税收,也就是全国人民缴的税,由政府支配的部分;第四块是企业盈余,也就是企业家盈利的部分。

这是我们计算GDP的一种方法,也叫分配法。

      当GDP构成人们的收入之后,又是如何花掉的呢?

也就是说,GDP是怎么支出的?

这是计算GDP最经常使用的方法。

从支出的角度看,GDP由三部分组成:

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在计算GDP的三种方法中,通常比较容易理解和应用较多的是支出法。

首先,GDP的一部分是大家的消费;另一部分是人们的投资;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外国人买了我们的产品,也就是我国的出口。

出口记入本国的GDP。

      消费和投资这两部分好理解,而出口为什么算作本国的GDP?

当我们把产品输出去的时候,外国人买了我们的产品,外汇流入本国的企业,这样,我们的蛋糕就做大了?

反之,本国的进口同样做大了别国的蛋糕。

所以我们在计算GDP的时候,要计算净出口,就是出口减去进口后的净值。

      既然从支出的角度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这三部分构成了GDP,由此我们得到一个清晰的计算公式: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公式中这个“净”字,表示出口减去进口。

宏观经济常常出现一个“净”字,例如,一国出口1000亿美元,进口1200亿美元,那么,出口对该国GDP的拉动就变成了一个负数。

因此不难理解,我国政府为什么一直刺激出口,因为出口会增加我国的GDP。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是希望把更多的中国产品打进国际市场。

所以,政府总是在鼓励出口,采取出口退税的政策,给出口企业很多的优惠条件,让更多的产品出口到国外,把我国GDP这块蛋糕做大。

      进口意味着我们的钱流走了,构成别国的外汇,构成他们的收入。

如果中国人开的车都是美国的福特、德国的奔驰,都是外国生产的汽车,我国的GDP就会缩小了;只有把我国的产品打向世界各国的时候,我国的GDP才会做大。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就是政府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

一是刺激总消费,二是加大总投资,三是鼓励出口。

要做大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增强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政府就在这三匹马上做文章。

      GDP说起来宏大而抽象,但它却有非常现实的应用价值。

比如,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争议时间最长的内容之一,就是我国究竟是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还是以中等发达国家身份加入?

依据什么来判断呢?

依据我国的人均GDP,因为我国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属于发展中国家定义范围之内。

如果我国不是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就没有相应的优惠条件,也没有5年时间的过渡期,并且还要承担与国家实力不相符合的国际义务。

      关于GDP的计算,由于不同国家采取的统计口径并不完全一致,或者数据统计方法不完善、统计力量不足等原因,对一国经济数据产生怀疑的情形也时有发生。

因此最近一两年,国际上有些怀疑中国GDP数据有水分的声音,这个问题的争议很大。

国际上一些经济学家怀疑中国,说我国的GDP根本没有那么高的增长,说我国的数据有假。

朱镕基总理在2002年“两会”结束后接见中外记者时,有记者问:

中国GDP有那么高的增长吗?

”总理回答道:

“真金白银都进了我的口袋,这难道是假的吗?

”真金白银进了总理的口袋,指的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

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取决于GDP的增长,否则哪来的税收增加呢?

      关于GDP是如何统计上来的,总是有人误解,怀疑我国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有些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想一想,我国在计算GDP这块蛋糕有多大的时候,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记人我国GDP的总量了吗?

这个问题很多人不明白,以为没有记入,实际上农民生产粮食的那块已经记入了我国GDP的总量中。

怎么记的呢?

从生产法来讲,在计算产品产量的时候,已经包涵了这一块的粮食,从支出法来讲,我们在计算消费时,按照农村住房消费支出表计算出人均消费,?

就按市场价格来计算,就这样记入了GDP。

      但是,农民在田间地头种的菜和葱记入了吗?

养鸭、养鸡都记入了吗?

这些不好记入。

所以,我国GDP统计中有漏报的一些方面,有好多数据统计不上来。

比如,我国现在城里的家庭富裕了,很多家庭请了小时工,让她们帮助做家务。

目前我国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员不少。

但是,这些家政服务都没有记入GDP,这是很大的一块GDP。

如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凡是到别人家庭做家政服务的人员,必须先去政府机关登记,填一张税卡,然后才可以去做工。

国外这块劳务就记入了GDP,我国这一块就没有记入。

      家政劳务创造了一国GDP,我国由于没有记入,就表现为我国的GDP总量小,人均GDP水平低。

由于农民吃菜这块也没有记入,同样表现为我国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低。

      所以,在这场争论中,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派人到中国来进行考察,看完之后他们说:

相信中国的统计数据吧!

现在,中国政府公布的GDP数据已被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普遍引用,基本不再修正。

      尽管我们看到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很高,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总量的基数不大,尤其是我国的人均GDP还不高,而美国和日本的人均GDP几乎是我国的40倍之多。

那么,怎样才能把我国的GDP做大做多呢?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是观察我国的农村生活。

农民吃的东西很少有从超市买的。

他们都是自己动手做,先是种出麦子,磨成面,然后自己在家里做饭吃。

农民从田间地头摘来的菜,就直接吃了,他们没有从超市买的过程。

所以我国9亿农民,大多数人吃饭的过程,它们的价值链条非常短,他们生产出粮食来,磨一磨就吃了。

但是,我们来看美国的农民,如果他是一个农场主,生产出麦子,自己不磨面、不烤面包吃。

他们从超市把面包买回来吃,从超市把黄油买回来吃,从超市把蔬菜买回来吃,这样一来,他们的价值链就做长了,GDP总量做大了很多。

美国农民是先把小麦生产出来,然后把小麦送进面粉厂加工,面粉加工出来又进入面包厂,生产出面包又进入超市,超市再把它卖出去,这其中每一个环节,GDP都在增加。

你看,光是吃的这个链条有多长,价值增值有多少?

     让我们再看一个工业产品的例子。

大家知道,芭比娃娃是世界上有名的玩具,它是美国的品牌在中国加工生产的。

芭比娃娃在中国生产的成本是多少呢?

只有0.75美元;然后,它在香港通过转口、运输等环节,加价1.25美元;到了美国,经过广告宣传、分销等运作进入超市,在超市里卖10美元。

也就是说,美国在广告费、营销费、品牌费等环节上,总共赚取了8美元。

芭比娃娃的生产环节是最费时间、最费材料、最费人力的,它应该体现最大产值。

结果却不是这样,生产环节只拿到0.75美元。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企业不仅要把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做长,还要看到一件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哪个环节的附加价值最大,哪个环节最赚钱。

企业应该设法占据最有附加价值的环节。

      当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家,都在思考怎样做长产业价值链,怎样增加产品与服务附加值时,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快了,GDP增长就多了,人均收入就上了,整个国家就富强了。

 

五、GDP的局限性

   一位德国学者和两位美国学者在合著的《四倍跃进》一书中,对GDP这样描写:

“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几乎为零。

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侧,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

‘好极了’,GDP说,因为,随之而来的是:

救护车、医生、护士、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亲属探视伤者、损失赔偿、保险代理、新闻报道、整理道路两旁被毁树木等等,所有这些都被看做是正式的职业行为,都是有偿服务。

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所谓的GDP依然在增加。

”GDP并没有定义成度量财富或福利的指标,而只是用来衡量那些易于度量的经济活动的营业额。

GDP无法描绘经济全局

  GDP增长不能与国民财富增长同步。

中国长期忽视的另一指标GNP也十分重要。

GNP即本国人拥有的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

GNP等于GDP加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外净要素收入反映了劳务收入和投资利益流向,即一国在经济发展的利益的净流向,当其数额为正时,可形象地称为“老板型经济”,当其为负时,则为“打工型经济”。

)日本经济20世纪90年代起陷入低迷,但是GNP远大于GDP,人民生活仍然富裕,2001年,日本海外资产达2.9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5%,大量海外财富汇入国内支持人民生活。

而中国则相反,以付出大量廉价资源为代价换来GDP数字看好,每年却有相当部分利润通过跨国流向海外,国民财富积累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远不能与GDP增长成正比。

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正变成发达国家的打工仔,中国经济正成为“打工型经济”。

  GDP不衡量社会成本

  使GDP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正面因素,即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GDP增长。

二是为消除负面影响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也可以促进GDP的增加。

例如不清洁生产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水土流失,而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活动又形成新的GDP。

  古印度有一句格言:

“空气、水和土地不是父辈给我们的礼物,而是我们向子孙的借款。

”但是,为了GDP的增加很多人忘记了这笔借款。

你采伐树木时,GDP在增加;你把污染排放到空气和水中,GDP也在增加。

GDP反映增长,却不反映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

  GDP不衡量效益、效率、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

  GDP计算的是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至于生产效益如何,产品能否销出去,报废、积压、损失多少,真正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有效产品增长是多少,GDP是体现不出来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主办的《中国信息报》2002年9月16日的报道,中国历年累计积压的库存(包括生产和流通领域)已高达4万亿元,相当于GDP的41%,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5%的比例。

在反映全社会劳动效益的指标社会劳动生产率方面,中国在1978~2002年24年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6.6%,低于GDP在同期9.4%的增长;反映工业企业投入产出的综合指标总资产贡献率,由1978年的24%降为2001年的8.9%,23年间下降63%。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感慨:

“在注重财富的积累方面,西方国家很值得我们借鉴。

它们的GDP增长率不高,但是财富积累很快。

我到欧洲去,看到那里的百年老屋保存完好,使用自如,并且越老越值钱。

反观我们,历史文化遗产很多都得不到好的保护。

新盖的楼也是,盖之前缺少科学的规划设计,不注重质量,过上10年20年看着不顺眼了、过时了,推掉了事。

我们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正相反,GDP增长率很高,但是财富损失得也快,缺乏积累财富的观念。

六、绿色GDP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

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

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

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