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一通三防设计与措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63497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05一通三防设计与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705一通三防设计与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705一通三防设计与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705一通三防设计与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705一通三防设计与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05一通三防设计与措施.docx

《705一通三防设计与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05一通三防设计与措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05一通三防设计与措施.docx

705一通三防设计与措施

705综放工作面“一通三防”设计及措施

第三章

第二节通风

一、通风方式

705综放工作面采用“一进一回”的“U”型通风方式,即沿煤层走向各布置一条进、回风巷道,然后用开切眼联通。

二、风量配备及风速验算

a、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Q采×K采通×100=7.5×1.6×100=1200m3/min

Q—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

Q采—采面瓦斯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取7.5

K采通—工作面通风系数取1.6

b、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60VS=60×1.7×1.85=518m3/min

Q—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

V—工作面合理风速m/s,取1.7m/s

S—工作面有效断面,S=(2.7×6.9)-0.3=18.3m2

c、按工作面同时最多工作人数计算

Q=4N=4×60=240m3/min

Q—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

N—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取60

d、按瓦斯涌出量所计算风量进行风速验算

Qmax/60Smin=1200/60×(2.7-0.3)×6.3=1.32m/s<4m/s

Qmax/60Smax=1200/60×2.7×6.9=1.07m/s>0.25m/s

经验算,风速符合规定,根据703、704工作面回采时测试数据确定工作面配风量为1200m3/min。

三、通风系统及通风设施布置

1、705综放工作面通风系统为:

副井→→1132副井车场→→704材料上山→→喑斜井→→1060石门→→1060材料上山→→705运输顺槽→→705综放工作面→→705回风巷→→1060通风上山→→702材料上山→→1155回风系统上山→→1235西一石门→→1235东、西巷→→1235东、西边界上山→→东、西回下→→东、西风井→→地面

另一部分回风:

1155回风系统上山→→1235回风系统上山→→1320西四石门→→1320东、西巷→→东、西回下→→东、西风井→→地面

2、通风设施除继续保护维持好702材上绕道现有的两道无压风门外,再在705回风上山下口至联络煤门之间设两道无压风门。

详见通风系统图。

第三章安全工程

第一节综合防尘

由于705综放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综放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的采煤方法。

故该工作面采取以煤层注水预湿煤体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

一、防尘供水系统

防尘系统的管路全部使用直径108mm的和钢管,且每100m留一三通闸门。

1、井下水防尘系统

副井1370水仓→→1155水平→→705回风上山→→705回风顺槽↓→→705工作面上口

↓→→1132水平→→暗斜井→→1060石门→→1060材上→→1080平巷→→705运输顺槽→→705工作面下口

2、黄河清水消防系统

井口水池→→副井→→1155水平→→705回风上山→→705回风顺槽↓→→705工作面上口

↓→→1132水平→→暗斜井→→1060石门→→1060

材料上山→→1080平巷→→705运输顺槽→→705工作面下口

二、煤层注水

1、注水方式

主要利用工作面两道抽放钻孔(必要时施工专用注水孔)进行工作面一定范围内的煤体注水。

2、注水时间

以钻孔始注至钻孔周围煤壁出现大面积渗水时所经历的时间为回风巷注水孔注水时间,以煤壁出现大面积淋水经历的时间为进风巷注水孔注水时间。

705综放工作面煤层平均注水时间取30—60天,根据具体情况定。

3、注水应超前采煤的距离及时间

⑴、超前距离:

注水应超前采煤的距离为30米—80米

⑵、超前时间:

注水应超前采煤的时间为30—60天

4、注水系统:

利用井下防尘系统水源

5、注意事项

⑴、注水孔的施工要严格执行设计要求,以免造成钻孔长度缩短或钻孔误穿煤层顶板、底板。

⑵、封孔必须严密且长度达到5m,以免钻孔跑水或孔旁煤层提前渗水,致使煤层注水达不到预期效果。

⑶、专用注水孔的施工要早于工作面回采2个月以上,且要随成孔随封孔联网注水。

⑷、在注水时,注水人员必须随时检查注水管路是否完好,钻孔有无泄水,渗水现象,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小班注水量必须记录清楚,通灭队建立注水台帐,每日将煤层注水日报表上报通风灭火部,从而摸清705工作面煤层的注水特性。

(三)喷雾洒水降尘

1、回风顺槽、运输顺槽防尘供水管路必须每隔100m设置“三通”。

2、回风顺槽、运输顺槽口以里50m、上、下出口以外20m范围内各安设一组水幕,运输顺槽各运煤转载点必须设置自动喷雾,回风顺槽间隔200m安设一道水幕,瓦检员在工作面割煤、放煤时打开回风顺槽各处水幕,运输顺槽的水幕、喷雾由采煤队负责使用管理。

3、采煤机必须装设高压喷雾系统,割煤时其内外喷雾、架前喷雾必须打开,放煤时必须打开架后放煤口喷雾。

4、工作面上下出口每小班、两道每天由综放队负责进行洒水降尘,通灭队负责工作面两道以外系统巷道每天洒水降尘一次。

(四)隔爆系统

在705运输顺槽、回风顺槽距巷口200m、500m左右处分别设置隔爆水棚,共四组。

1、水棚总用水量计算为:

Q机=q辅·S机=200×12=2400L

Q回=q辅·S回=200×12=2400L

式中:

Q机—运输顺槽水棚总用水量,L;

Q回—回风顺槽水棚总用水量,L;

S机—运输顺槽断面,m2;

Q辅—辅助水棚每平方米用水量,按规定取200L/m2;

2、水袋(棚)架设数量

n机=Q机/V=2400/40=60(袋)

n回=Q回/V=2400/40=60(袋)

式中:

n机—运输顺槽所需水袋数

n回—回风顺槽所需水袋数

v—单个水袋用水量,L;

回风顺槽、运输顺槽水棚按每棚挂2个水袋计算,则需水棚架数均为30架。

安装要求:

隔爆水袋架间距1.2~1.5m,每处棚区的长度不得小于30m。

(五)其它防尘措施

1、采用最佳排尘风速降尘,一般情况下,采取防尘措施后的最佳排尘风速为1~2.5m/s之间,最高不超过4m/s。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实际瓦斯涌出量及时调节风量使其达到最佳排尘风速。

2、采取个体防护措施,所有能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六)粉尘浓度检测

对采取防尘措施后空气中浮游粉尘浓度进行检测,确定被测环境中粉尘的质与量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对改善粉尘作业环境和防治煤尘爆炸提供科学依据

1、移架时测尘点选择一个:

移架:

一个测点在移架工位置,另一个测点在距移架工位置工作面人行道回风侧10~15米处。

2、采煤机割煤和回风巷的测点布置

①采煤机割煤测点位置在采煤机回风侧15~20m处。

②回风巷在距工作面20m处布置测点。

③其它测点按照标准规定的采煤工作面测尘位置进行检测。

第二节防治瓦斯

一、瓦斯防治安全措施

1、回采期间综放队每天必须安排专门人员利用早班检修班将进、回风两道帮顶锚杆、锚索提前拆除锚杆托板、螺母、锚索具,剪开金属网使其顶板随工作面推进自然垮落不留空洞,工作面上、下隅角不滞后切顶线,以确保上、下隅角无瓦斯积聚的空间。

2、拆除锚杆托板、螺母、锚索具超前距离超前切顶线7M(也就是进入端头支架前),对拆除后巷道采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或木板梁加强支护。

3、采取拆除措施后,顶板仍滞后垮落时,必须采用纤维袋装煤码放接顶填满填实,不得留有空洞。

4、瓦斯检查员必须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汇报制度,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班报,每次检查结果必须记入瓦斯检查班报手册和检查地点的记录牌板上,并通知现场人员,严格落实瓦检员现场交接班制度。

5、加强瓦斯现场检查管理,瓦检员每班随时巡回检查工作面回风顺槽、上隅角、抽放钻场内的瓦斯浓度,只有各地点瓦斯、二氧化碳等参数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以下时,方可生产,否则,严禁生产。

检查时发现瓦斯异常现象必须先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汇报调度信息中心、安全检查部、通风灭火部、通灭队。

6、工作面上口进行移架或支柱等工作之前瓦检员必须到现场值守并随时检查瓦斯,否则,上口不许进行任何工作。

7、在1080系统上山内安装2×7.5KW局部通风机一台,要求必须是双风双电源并能实现自动切换,风筒从回风顺槽接引到工作面上隅角。

8、加强工作面区域“一通三防”设施的管理工作,对工作面区域内的风门、监测传感器、防尘管路、喷雾、隔爆水袋、防火门等设施的完好情况,由每班瓦检员进行详细检查并汇报通灭队,对出现的问题由通灭队及时解决处理。

9、相关采掘队加强工作面电器设备防爆管理,每班对所有电器设备进行检查,机电部成立防爆检查组每2天对电器设备进行检查,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保证台台完好,禁止超负荷启动电器设备,将其设备运行状况、完好情况报安全检查部、机电部、调度信息中心及相关领导。

10、跟班队长、班组长、电钳工必须配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所有人员都必须配带化学氧自救器并熟悉避灾路线。

11、认真落实705综放工作面瓦斯综合防治措施。

二、瓦斯抽放

(一)工作面煤层瓦斯储量

1、工作面区域煤层地质储量计算:

按生产技术部计提供的工作面参数,705工作面可采走向和倾斜长度以及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

780m、85m和14m,走向与倾向分别考虑20m的瓦斯释放带后,地质储量为800×105×14×1.4=164.6万吨。

2、工作面煤层原始瓦斯储量:

Wg=Ag×q=164.6×104×8=1316.8万m3

(二)工作面瓦斯可抽量

瓦斯可抽量为瓦斯储量中可抽出的极限瓦斯量,采用下式计算

1、按煤层瓦斯含量降至6m3/t以下计算:

开采前和开采中风排瓦斯量考虑一年掘进准备时间,回风顺槽局部通风量按500m3/min计算,瓦斯浓度控制到0.2%;运输顺槽局部通风量按800m3/min计算,运输顺槽的瓦斯浓度控制到0.3%。

则:

Q风排=(500×0.2%+800×0.3%)×1440×365=178.7万m3

W抽1=Wg×(q-q允)/q-Q风排=1316.8×(8-6)/8–178.7

=150.5万m3

2、按煤层瓦斯预抽率为30%计算:

W抽2=Wg×30%=1316.8×30%=395万m3

(三)抽放方法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煤与瓦斯情况,工作面巷道布置形式。

采用抽放本煤层瓦斯为主,以顺层钻孔及走向高位钻孔和采空区埋管抽放相结合的综合抽放方法。

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抽放方法:

即顺层钻孔抽放(巷帮钻场掘前预抽、边掘边抽、采前预抽、边采边抽),走向高位钻孔和采空区埋管抽放(边采边抽)。

(四)掘进抽放钻孔布置

顺层抽放钻孔布置

钻场布置:

根据705工作面布置方式、煤层厚度及瓦斯地质情况,抽放钻场仅能布置在705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以顺层孔方式抽放煤层瓦斯。

掘进705运输顺槽时,在底板帮随工作面掘进每隔30m施工一个抽放钻场;回风顺槽每隔40m在顶板帮施工一个抽放钻场,共施工钻场47个(回风顺槽20个、运输顺槽27个),采用边掘边抽的形式预抽工作面的煤层瓦斯。

(五)回采抽放钻孔

1、高位钻场钻孔抽放

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利用回风顺槽钻场向工作面采空区施工高位钻孔,抽放采空区冒落带、裂隙带瓦斯,是解决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重要举措。

因此,施工走向高位穿层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来减轻工作面回采时的瓦斯危害。

⑴、顶板走向钻孔层位的选择

705工作面为综放工作面采高2.7m,根据采空区冒落带、裂隙带发育最大高度与采高的关系式,得出705工作面采空区冒落带、裂隙带高度为:

H冒max=(3~5)M=(3~5)×2.7=8~14(m)

⑵、钻孔布置:

根据工作面地质构造及巷道布置特征,顶板走向钻孔的钻场利用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期间施工的抽放钻场,将回风顺槽距开切眼约80m的钻场,作为顶板走向钻孔的第一个钻场,依次向后布置,共设高位钻场8个。

根据回风顺槽顶板岩性及冒落带、裂隙带的发育高度,为了提高钻孔的使用率,每组钻场对工作面按不同倾角施工直径94mm,孔深为90m—100m的钻孔5个,钻孔终孔高度位于一层煤顶板7~10m高的裂隙带,钻孔方向控制到上隅角范围内(详细参数见施工通知单)。

2、回风巷高位钻孔抽放

在工作面回风顺槽距煤帮10m处开始,每5米施工一组5个终孔位置在工作面上隅角的高位孔,孔深为5m—10m(详细参数见施工通知单)

3、预埋管路抽放

⑴、在工作面回风顺槽预埋两趟抽放主管路,直径为Φ108mm钢管至开切眼,每间隔30m和20米错口布置,并每间隔30m向采空区在预埋一趟Φ108mm抽放支管路,形成工作面采空区抽放系统,管路安装详见施工通知单。

⑵、在工作面上出口端头支架后采空区预埋Φ108mm抽放管路8m,管路随工作面的回采及时同步移动,实现随采随抽。

(六)抽放系统

主抽放管路全部用Φ300mm的专用抽放管,两道均使用Φ250mm的专用抽放管,形成工作面瓦斯抽放系统如下:

1、回风顺槽抽放系统:

抽放泵站→西回风下山→1320西巷→1320西四石门→1235系统下山→1155系统上山→1180联巷→702材料上山→705回风上山→回风顺槽各抽放钻场。

2、运输顺槽抽放系统:

抽放泵站→西回风下山→1320西巷→1320西四石门→1235系统下山→1155系统上山→1180联巷→702材料上山→705回风上山→1080系统上山→705运输顺槽各抽放钻场。

3、705回风顺槽还要专门设置一趟移动抽放系统:

1235移动抽放泵站→1235中巷→1235系统下山→1155系统上山→1180联巷→702材料上山→705回风上山→回风顺槽各抽放钻场→高位孔→采空区。

两道安装的瓦斯抽放管必须平直,在每个钻场口预留一个Φ250mm“三通”,抽放管必须绑扎牢靠,在巷道高度起伏变化处必须设置放水“三通”(气水分离器)并设置放水器进行放水,瓦斯抽放计量采用Φ250mm标准孔板流量计,通过测定孔板压差准确计算流量。

(七)钻孔施工及瓦斯抽排安全技术措施

1、通灭队必须加强抽放钻场钻孔施工设备的检查与维护,杜绝电气设备失爆,确保设备完好,钻机供电电源必须与该工作面回风系统瓦斯探头实现瓦斯电闭锁。

2、施工钻孔前,要将钻机摆放平稳,打压牢固,施工钻孔过程中,钻杆前后不准站人,不准用手托扶钻杆,所有施工人员严格按钻工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在施工钻孔过程中,工作面瓦检员要加强钻孔施工地点的瓦斯检查,严禁瓦斯超限作业,班组长及钻工各有一人要携带便携仪。

4、在施工钻孔过程中,严格按钻孔设计的施工参数要求放线摆钻开口,严格控制钻进速度和给进压力,不得违章作业,防止夹钻和打断钻杆。

5、每一钻孔施工结束后,必须及时封孔、联网抽放,严禁钻孔孔口瓦斯积聚。

为防止钻孔穿煤结束后塌孔、堵孔立即用Φ50mm聚乙烯管采用聚胺脂材料外加水泥砂浆联合封孔,封孔段长度不小于5m。

6、705高位采空区裂隙带钻孔,顺层高位钻孔,采空区预埋管路瓦斯抽放,要及时测定抽放参数并做好记录,主要对回风巷抽放管内的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及时上报通风灭火部。

7、顶板高位走向钻孔裂隙带抽放为开放式采空区抽放,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员现场及时抽气测定,当测定抽放管内一氧化碳浓度超过0.0024%时,立即停止采空区抽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8、必须确保抽放系统管路接头严密不漏气,并在变坡处、拐弯处加装放水器或气水分离器,确保抽放管路无漏气、无积水。

9、705抽放管路为Φ250mm聚乙烯管,巷道维修时必须保护好抽放管路,严禁管路受到剧烈冲撞或车辆掉道碰撞,造成事故。

10、工作面推进移架时,必须保护好上隅角预埋的抽放管路,当工作面推进距每一钻场(钻孔开口位置)30—60m时,该钻场停止抽放,改为煤层注水。

11、预埋抽放管路管口,在工作面进入采空区前,必须架设“#”字型木垛保护,木垛采用道木架设,高度必须超过管口0.5m,木垛顶部排列放置道木,间隔尺寸不得大于0.2m,防止管口堵塞。

12、其它方面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矿井抽放瓦斯管理规范》要求执行。

三、监测监控

1、回风顺槽距工作面10m处,安设一台瓦斯传感器(T1),报警值值≥0.8%,瓦斯断电值≥0.8%;复电值小于0.8%;断电范围均为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2、回风顺槽距回风上山口10~15m处,安设一台瓦斯传感器(T2),报警值值≥0.8%,瓦斯断电值≥0.8%;复电值小于0.8%;断电范围均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3、在工作面上隅角,安设一台瓦斯传感器(T0)。

报警值≥0.8%,瓦斯断电值≥0.8%;复电值小于0.8%;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其回风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4、在上出口后溜机尾处安设一台瓦斯传感器(T3)。

报警值≥0.8%,瓦斯断电值≥0.8%;复电值小于0.8%;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其回风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5、在运输顺槽距工作面煤壁10m处安设一台瓦斯传感器(T4)。

报警值≥0.5%,瓦斯断电值≥0.5%;复电值小于0.5%;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其回风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瓦斯传感器安设地点及参数设定

安设地点

报警浓度

断电浓度

复电浓度

断电范围

进风巷距工作面煤壁10米处

≥0.5%

≥0.5%

<0.5%

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回风巷距工作面煤壁10米处

≥0.8%

≥0.8%

<0.8%

工作面及其回风顺槽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回风巷距巷口10~15米处

≥0.8%

≥0.8%

<0.8%

工作面及其回风顺槽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上出口端头支架后立柱处上隅角

≥0.8%

≥0.8%

<0.8%

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上出口后溜机尾处顶部

≥0.8%

≥0.8%

<0.8%

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正在施工钻孔的钻场内

≥0.8%

≥1%

<1.0%

工作面及其回风顺槽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6、在回风巷距巷口10~15m处同时安设CO、温度、风速、烟雾传感器各一台,监测工作面气体变化情况。

另外在机道距工作面100米处装设烟雾传感器一台。

7、综放队每班在工作面上隅角及采煤机上部各悬挂一台便携式瓦斯检查仪,监测该区域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当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便携仪悬挂处20m范围内一切工作,切断电源,撤出该区域人员进行处理。

8、在工作面两道每个正在施工钻孔的钻场内安设瓦斯传感器。

其报警值≥0.8%,断电值≥1.%,复电值小于1.0%;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其回风顺槽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9、在工作面范围内所有电器设备上安设设备开、停传感器;通风设施安设风门开、关传感器,实时监控。

10、每周一由通灭队监测电工及综放队电工对瓦斯电闭锁装置进行一次断电试验并由综放队跟班队长及安检员现场签字后将其运行状况报安全检查部、机电部和通风灭火部。

11、工作面回风巷所有电器设备必须与瓦斯传感器(T2)实现闭锁。

12、监测备用电源必须投入并保证能正常使用,“双风机”监控齐全,能实时监控。

第三节综合防灭火

一、黄土灌浆防灭火

1、工作面灌浆系统

地面采土场→→采土场流浆渠→→地面篦子间→→灌浆钻孔→→1320灌浆道→→1320东巷→→1235系统上山→→1155系统上山→→1180联巷→→702材料上山→→705回风上山→→705回风巷→→705工作面上口

2、工作面脱水系统

工作面随采随灌脱水,可在运输顺槽内标高最低位置设二台水泵,利用排水管排至1060水平的水沟中。

3、安全技术措施

(1)预埋管路必须在管口及进入采空区的每一个“三通”灌浆口架设“#”字型木垛加以保护;木垛采用道木架设,高度必须超过管口0.5米,木垛顶部排列放置道木,间隔尺寸不得大于0.2米,以防采空区冒落矸石堵塞管口。

(2)井上下灌浆工、水泵工必须熟悉灌浆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

(3)地面灌浆站、井下灌浆点、脱水点、必须安设直通调度信息中心的专用电话,保证畅通。

(4)地面采土场,每班必须测定三次泥浆水土比,保证夏季1∶3~1∶4,冬季1∶4~1∶5,并做好原始记录,将每日灌浆情况上报通风灭火部。

(5)每次灌浆前后必须灌入20~30min清水冲洗管路,以防泥浆沉淀而堵塞管路。

(6)灌浆期间必须有巡浆工在井下巡回检查灌浆管路系统情况,定点观察脱水、密闭承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7)要做好灌浆记录,准确统计灌浆量及每一脱水点的脱水量,对脱水量必须定期测定,并做好原始记录,对测定结果每旬上报通风灭火部。

(8)工作面推进移架时,必须保护好灌浆管路,严禁拉断,造成跑浆伤人事故。

(二)氮气防灭火

1、氮气防灭火系统

地面压风机房→→副井筒→→1132副井车场→→暗斜井→→1060石门→→1060材料上山→→1080平巷→→705运输顺槽→→705工作面下口到采空区

2、注氮防灭火方法

A、注氮工艺采用进风巷拖管注氮的方法进行间歇性开放式注氮。

(1)、拖管注氮法

注氮方法:

将5节4m长直径为Φ50mm的2寸钢管采用焊接并沿进风巷预设到工作面下隅角,当工作面推进时管路逐渐被埋入采空区。

为便于拉管,在预埋拖管的外端焊接两个拉环,为防止采空区碎矸石堵塞,在预埋拖管末端钻上若干小孔,被钻孔的管路长2m以保证注氮的畅通。

并用一节30m的橡胶软管连接预埋拖管和运输顺槽内的注氮管。

当预埋管进入采空区20m时,便可将其用钢丝绳与端头支架联接,预埋拖管随支架的前移被拖移,管口始终距切顶线20m处。

工作面正常回采过程中,如果发现采空区有自燃发火倾向,可利用运输顺槽预埋的注氮管连续向采空区内注氮迅速惰化采空区氧化带。

(2)、防火注氮时机

工作面采用间歇性注氮方式,凡遇下列情况之一需连续注氮:

①、采空区气温,水温高于正常温度2℃及每天温度上升1℃。

②、采空区的煤温超过30℃时。

③、工作面局部地方出现发火预兆如挂汗,焦油味时。

④、工作面因故停产,停产时间超过3天以上时。

⑤、工作面遇地质构造弃常带或回采困难,月推进度达不到30m时。

⑥、工作面停采回辙时间超过30天;且有发火预兆时。

⑦、采空区CO浓度超过300ppm或上隅角CO浓度连续3天超过100ppm时。

⑧、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检查出CO且浓度达到10ppm时或工作面气体温度、水温高于正常温度2℃及每天温度上升1℃,但连续超过2天时。

B、注氮灭火方法

⑴、对工作面两道及上、下隅角发展速度特别快的火灾均可采用防火门封闭注氮灭火,防火门墙体采用砖混体构,门框中间采用插板形式,当出现工作面火灾时可以达到快速封闭火区的目的。

⑵、采空区防灭火

①、当工作面上隅角的CO浓度超过500ppm或者采空区CO浓度超过1000ppm,且出现淡烟雾时,插上防火门的插板封闭工作面注氮灭火,防火门周边衬垫必须与插板接触严密,确保封闭后各防火门严密不漏风,对出现的防火门墙或插板漏风的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注氮口位置可选择进风巷防火门或回风防火门。

②、如果火区内CO浓度小于10ppm,氧浓度小于5%符合火灾熄灭条件时,打开防火门恢复生产,进行边回采边注氮,注氮时间必须一直持续到将火源点甩入采空区窒息为止。

③、用防火门临时封闭注氮时,可在回风顺槽防火门观察孔取气样检查,分析火区气体成分变化情况,同时利用预设的束管系统进行连续监测分析。

封闭时间一般为5~7天,注氮流量为400m3/h时可注入氮气48000~67200m3。

3、氮气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⑴、确保注氮地点的安全通风量,以防氮气泄露造成工作人员缺氧窒息。

⑵、绝不允许任何人正对泄氮口近距离观察,以防窒息。

⑶、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