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册数学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3318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6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册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北师大册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北师大册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北师大册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北师大册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册数学电子教案.docx

《北师大册数学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册数学电子教案.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册数学电子教案.docx

北师大册数学电子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

1

教学内容

 数一数

课时

1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计数器方块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导入

向学生呈现一组图画,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数。

故宫占地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平方米的“都市森林”。

  ”环绕北京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可容纳100000人;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

  提问:

这些都是老师找到的图片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教师提问: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比较大,是我们学过的,你们认识它们吗?

 1、复习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2)提问:

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读出下面各数:

4958、3026、4005、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2、认识“十万”

  出示一张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

  提问:

10张100元是多少元?

20张呢?

50张呢?

100张是多少元?

你是怎么想的?

提问:

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是一百张,那么这一捆人民币是多少元?

  收银元员一共收了9捆人民币,共是多少元?

提问:

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

(可以借助计数器)

  教师质疑:

万位满十了怎么办?

  老师小结:

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

十万

  3、认识“百万、千万、亿”

  提问: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

10个一千万呢?

分别板书:

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

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

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1.教材第4页第1题。

  在进行练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拨珠时只在一个数位上拨,最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计数单位。

  2.教材第5页第3题。

  教师要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

  3.教材第5页第5题和第4题。

  教师可以补充数数的题目。

例如:

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零四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六千万数到一亿。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从四千六百万数到五千三百万。

  4.教材第5题第6题。

  思维训练

  如果给你足够多的小木块,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这个数?

 认真观察,指明读题,并说说感受。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

 

 学生边拨边说认识十进制

 注意指导学生手口要一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遇到进位问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如:

千位满十,要向万位进一。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答案。

如果有的学生完成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们拨一拨计数器

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又正确又简便。

作业布置

查阅生活中的大数,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教学反思

 

单元

1

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

课时

2

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读写出亿以内的数。

2、能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多媒体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为了清楚地知道我国人口的实际情况,在2000年的时候,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是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你们能读出其中的人数吗?

板书:

读、写更大的数。

  1.学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

(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

(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2.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

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

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4.总结讨论。

(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

(2)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

〖试一试〗

  第1题

  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地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第2题

  〖练一练〗

  第1题

  为避免学生只会“口读”不会“笔读”,第1题可以让学生选择1小题在本上练习写出读法。

  第3题

  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

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复杂的背景中学会观察,寻找对应的数。

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数据安排的干扰性可以更大一些,以促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同时可让他们说一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

倾听,观察

指名试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数据进行分类,讨论大数的读法

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学生能体会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作业布置

 第8页第2、3题

板书设计

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教学反思

 

单元

1

教学内容

国土面积

课时

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的收集数据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理解数据改写的方法和必要性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多媒体,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

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活动一: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

  教学时可以从媒体中收集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

  

(1)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3)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放在一起,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活动二:

实践练习。

  第9页“试一试”中第1题先请学生读一读。

第2题,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比较方便。

 练一练

第1题:

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第2题:

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

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学生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进行汇报。

 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让学生读一读。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第3题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比较第2题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作业布置

 第10页第3题

板书设计

国土面积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万

  =100亿

教学反思

 

单元

1

教学内容

近似数

课时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近似数的含义,积极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2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3在收集数据信息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近似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2、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多媒体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激活、唤醒----了解近似数的含义

  1.屏幕出示:

  到2003年末,我国有公共图书馆2709个,图书馆藏书约433776万册。

  到2003年末,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1999个,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有14398万公顷。

  提问:

自由读一读,画线的这些数有什么不一样的?

  (提问:

这四个数中,你认为哪些是准确数?

哪些是近似数?

想:

这些数为什么要用近似数来表示?

(不能用准确数表示或没有必要用准确数来表示))

  小结:

像这里的2709和1999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

(板书:

精确数)而像43776万和14398万只是一个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

  2.说说下面的数是近似数还是精确数。

  

(1)先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再说出哪些是近似数。

  实验小学共有学生1439人。

  到2004年末,全国共有医院、卫生院约62000个。

  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274千米,投资近62亿元。

 1.初步感知

  ①四

(1)班有学生48人,是个精确数,如果用比较接近的数来介绍班里的人数,你会怎么说?

(板书:

4850)

  出示数轴,谈话:

这是一条具有方向的直线,48在哪里?

它接近40还是50?

  指着黑板:

所以说48接近50,48的近似数是50,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

≈)

  ②四(3)班有43人。

  提问:

43接近几十,近似数是多少?

(板书:

43≈40)

  2.延伸扩展

 第一层次:

初步探索

  出示:

  下面是某市2004年末全市人口情况统计。

  总计(人)男性(人)女性(人)

  970889484204486685

  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各接近四十几万?

你能写出它们的近似数吗?

  提问:

有几个问题?

(强调:

各接近几十万,单位是万。

  男性人数谁再来读一读?

女性人数?

  谈话:

男性人数和女性人数在48万和49万之间,参照这条直线(出示数轴),如果接近48万,近似数就是48万;如果接近49万,近似数就是49万。

明白了吗?

  交流:

(板书:

484202≈480000486685≈490000

或484202≈48万486685≈49万)

  谈话:

刚才问题是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各接近四十几万?

“万”后面有一些数,4204、6685叫做“万”后面的尾数,板书:

尾数。

  第二层次:

迁移扩展

  谈话:

接下来请小朋友想一个480000和490000之间的自然数,结合图,你能很快地说出它接近四十几万,近似数是多少吗?

  。

  第三层次:

观察思考

  485□□□≈□□0000

  ①仔细观察,老师变化方框内的数,此时这个数接近四十几万,近似数是多少?

  ②变化尾数的最高位千位上的数,此时这个数接近四十几万,近似数是多少?

  谈话:

接下来老师也来写一个。

  出示课件:

写480101,近似数是多少?

变成480301,近似数?

变成480501,近似数?

  提问:

还是48万,我变了这么多次,还是48万?

  提问:

要变成48万还是49万,关键看(千位),千位是尾数的(最高位)。

  (板书:

尾数的最高位)

  看484202486685尾数的最高位是多少?

  第四层次:

抽象归纳

  刚才我们写出的这些数,它的近似数是48万还是49万,关键是看千位,也就是尾数的最高位,当尾数的最高位怎样变化时,近似数怎样?

你会不会说?

  第五层次:

比较内化

  提问:

当尾数的最高位5或大于5,向尾数的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成0;

  当尾数的最高位4或小于4,就把尾数舍去,把尾数的各位都改成0;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要根据实际情况,看保留到哪一位,关键是要看尾数的最高位。

1.完成P11“填一填说一说”。

  2.试一试:

怎样用“万”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283000≈()万

  要求:

一起读一读这些数,怎样用“万”做单位,写在书上。

  交流:

怎样想的?

要保留到哪一位?

尾数的最高位上是?

小结:

用“万”做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否要进1;用亿做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万上的数是几。

完成P12试一试1题

  3.试一试:

怎样用“亿”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1970000000≈()亿

  要求:

一起读一读这些数,怎样用“亿”做单位,写在书上。

  交流:

怎样想的?

要保留到哪一位?

尾数的最高位上是?

小结:

用亿做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万上的数是几。

4、指导完成P12试一试3题

读一读

  回答

  倾听

  学生在说哪个是近似数的时候,让他们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它们是近似数。

 倾听回答

  一起读题。

  在本子上先写出数,再写出近似数。

先看后写。

  交流:

先个别交流,同桌看看有没有写对,写对的举手

  交流后总结:

要变千位数。

千位数最少变到5,还可以变成6、7、8、9。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或大于54或小于4

 ①学生读题,说说题意。

对省略最高位后面尾数的理解。

  ②学生按要求写出各数近似数。

  ③集体评讲,同时选择其中的二三题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1)同桌讨论,再填写。

  

(2)说说自己的想法。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2

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导入:

出示一幅画面,师生谈话:

这幅图的名字是“欢乐的世纪坛”。

大家仔细看,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学习的线段和射线吗?

 学生说完后,电脑演示,抽象出不同的射线和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

板书:

线的认识

二、探究:

1、电脑出示“看一看”的三幅画。

  第一幅图:

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

电脑操作,引出两条直线。

  第二幅图:

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

电脑操作引出四条线段。

  第三幅图:

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

抽象出一些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

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

(都是直的)

  

(2)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

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

  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

然后问学生:

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

(直线)

  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

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

(射线)

  (3)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提问: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

  3、三种线的读法。

  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4、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体会: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

  

(2)过两点。

画直线。

  学生尝试,感悟到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质疑:

过三点。

可以画几条直线?

三、拓展与巩固: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一题。

  2、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二题。

  3、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三题。

 

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射线和线段

 观察、思考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动手操作,感受直线、射线、线段的不同点

  小组合作:

总结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线的认识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延伸。

单元

2

教学内容

 平移与平行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板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感受教学的价值,进一步参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

2、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

3、画平行线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

同学们见过的汽车行驶的痕迹是什么样的?

对,车轮的印是互相平行的。

就像这幅图里的一样。

  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吗?

出示第18页“看一看”右图。

边指图边说明:

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探究:

 1、移一移。

 

(1)请学生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

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

学生准备2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

  教师:

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

(平行)

  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B,另一根叫CD,那么就可以AB说平行于CD或CD平行于AB。

  

(2)出示第18页小鱼图。

  先请学生说出小鱼图中每条线段的名称,然后说出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继续学习。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这是什么?

  请学生用长方形张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看一看,根据这两条折痕,你能发现什么呢?

  请学生汇报折纸情况。

三、巩固与练习:

1、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9页“说一说”的三幅图片。

  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2、画一画。

P20

  你会画一组平行线吗?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启发:

怎样画平行线更准确、美观呢?

我们要用三角尺或直尺画平行线。

  3、第20页“实践活动

四、总结:

提问:

平行线有什么特点?

  怎样画平行线?

作业布置

找生活中的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行与平移

平行线永远不相交,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教学反思

单元

2

教学内容

 相交与垂直

课时

3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征

2、能利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导入:

 

(一)创设情境:

在跑道上有没有互相平行的线呢,再看这里的两条线,它们互相平行吗。

 二)1.看一看(出示剪刀和卫生标志)明确告诉学生: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

  2.折一折,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你的折痕是相互垂直的(三角尺中的直角)

  3.说一说,如果要验证两条线是否互相垂直,可以用什么工具?

)(出示课本P22的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4.画一画,先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脚尺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对齐,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另一条直线。

二、巩固与探究

玩一玩:

我说你摆"的游戏

  

(1)出示游戏规则

  

(2)同桌两人一起玩游戏

  课本第22页的练一练.

  第1题,让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我说你摆,完成课文中的要求,

  第2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讨论这些问题时,可以从提出问题的角度,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如,可问:

怎样确定门框相邻两条边是否垂直?

随后安排学生量一量.

  对于第2个图,可以利用实物将图形放大出现,然后,向学生说明工人检验砖墙是否垂直的原理.

三、作业:

 完成课本第23页画一画中的第2题及小实验.

  1、第2题是过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让学生自主完成.。

 1.

(1)学生用直线来表示这两个图案。

(2)学生说一说:

这两个图案有什么不同

 

  2.

(1)请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把两条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2)作品展示。

(3)同桌互相验证对方的折痕是否垂直.

  3.

  

(1)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线,并让学生出来指一指:

以小组为单位,指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纸盒上的哪些边是互相垂直的。

  .

用三角尺画垂线,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