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3259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8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

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7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古代就有许多对自然现象的现象和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可生火”是由于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

2.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手机之间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人们在不同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      .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人说话时声音的      不同.

3.用丝稠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      电.如图所示,用这个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      电.

4.将一瓶质量为0.5kg、温度为25℃的纯净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纯净水的温度降低到5℃,则这瓶纯净水的内能减少了      J,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的阻值R0和电源电压U均为已知.在a、b间接入一个未知电阻Rx,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为Ux,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可以推出:

Rx=      ,Rx的电功率Px=      .

6.物理知识是对自然现象的概括和总结,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和技术当中.请联系表中的相关内容填写表中空格.

自然现象

物理知识

实际应用

物体具有慣性

跳远时利用助跑提高成绩

雄鹰展开翅膀在空中滑翔

飞机的机翼

水沸腾时水蒸气冲起壶盖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  )

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

8.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B.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电压决定

C.导线用铜制造是利用了铜具有较好的导热性

D.遥感卫星利用物体辐射的紫外线拍摄地面情况

1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家庭电路,电灯开关已断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和两孔插座是串联的

B.试电笔接触M点,氖管不发光

C.开关和三孔插座的连接都是错误的

D.试电笔插人两孔插座的左孔,氛管发光

11.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不考虑温度的影响,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上后(  )

A.h增大,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h减小,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h增大,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h减小,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12.如图所示,当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的液体时,把实心物块放入杯中,物块漂浮,静止后溢出的液体质量为m1;当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2的液体时,把同一物块放入杯中,物块沉底,静止后溢出的液体质量为m2.则物块的密度为(  )

A.

B.

C.

D.

13.如图所示,在测量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选项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木块受的重力与木块受的支持力

B.地面受的摩擦力与木块受的摩擦力

C.木块受的拉力与木块受的摩擦力

D.木块受的重力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

1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磁敏电阻R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明显减小.将螺线管一端靠近磁敏电阻R,闭合开关S1、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螺线管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

B.当R1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减小

C.当R1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

D.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电压表示数减小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如图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S为一灯泡,P为不透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

16.如图所示,在游泳池的底部和侧壁,铺满了面积相等的小瓷砖,请画出水对A、B两瓷砖压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8分,共18分)

17.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

(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为      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      .

(2)如图2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体温计的示数是      ℃.

18.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将钢球从某一离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      ,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的.

实验

次数

钢球

质量/g

钢球下摆

高度/cm

木块滑行

距离/cm

1

20

20

30

2

40

20

58

3

60

20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使钢球到达竖直位置的      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      的关系.

(3)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      同学的建议.

(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

      .

19.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      (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钱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      (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3)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

      (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

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

      .

位置

A

B

C

电流/A

0.30

0.24

0.54

(4)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个开关,又设计了一个电路.利用这个电路,不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同样可得出三处电流的关系.请在图丙中的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0.在“大力士”比赛中,需要把一质量m=400kg,边长l=lm,质量分布均匀的立方体,利用翻滚的方法沿直线移动一段距离,如图所示.g取10N/kg.求:

(1)立方体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翻滚立方体时,使立方体一边刚刚离开地面,所用最小力F的大小;

(3)“大力士”用翻滚的方法使立方体沿直线移动了10m,用时20s,“大力士”克服立方体重力做功的功率.

21.某款新型电动汽车的性能参数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动机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能转化为      能,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

(2)电动机正常工作时,通过线圈的电流是多大?

(3)同类型号的燃油汽车在同等条件下百公里消耗汽油为10L,请通过计算比较两种汽车的百公里能耗,并说明能耗不同的主要原因.汽油的密度ρ=0.7×103kg/m3,汽油的热值q=4.6×107J/kg.

(4)汽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m时,测速仪向该车出一超声波信号,2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求该车的速度.

工作电压

400V

电动机功率

40kW

百公里耗电量

15kWh

 

2017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古代就有许多对自然现象的现象和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是由于受到 地磁场 的作用;“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可生火”是由于凸透镜对光具有 会聚 作用.

【考点】地磁场;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1)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叫做地磁场,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

【解答】解:

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叫做地磁场,“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是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可生火”,即此时所削的冰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即由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所以会在太阳下产生火.

故答案为:

地磁场;会聚.

【点评】知道地磁场的作用和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手机之间是利用 电磁波 传递信息的.人们在不同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 响度 .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人说话时声音的 音色 不同.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信息的传递.

【分析】

(1)电磁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手机间通话就是利用了电磁波的反射和接收;

(2)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即音调、响度、音色;改变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3)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各不相同的,根据这点可判断来电的是熟人还是陌生人;

【解答】解:

(1)用手机打电话时,是利用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来完成信息的传递;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手机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不同音量产生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是不变的;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接听电话时,一般能够知道对方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

电磁波;响度;音色.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手机间通话利用了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3.用丝稠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 正 电.如图所示,用这个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 正 电.

【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应用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

用丝稠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都带正电.

故答案为:

正;正.

【点评】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掌握电荷间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将一瓶质量为0.5kg、温度为25℃的纯净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纯净水的温度降低到5℃,则这瓶纯净水的内能减少了 4.2×104 J,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考点】热量的计算;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温度变化,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放出的热量;这些热量是由水传递给冰箱内的空气,是利用热传递这种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解答】解:

水放出的热量:

Q吸=cm△t=4.2×103J/(kg℃)×0.5kg×(25℃﹣5℃)=4.2×104J;

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

故答案为:

4.2×104;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量的计算、改变内能的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属于中考的热点.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的阻值R0和电源电压U均为已知.在a、b间接入一个未知电阻Rx,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为Ux,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可以推出:

Rx= 

 ,Rx的电功率Px= Ux

 .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推理法;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

(1)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可从R=

入手,推导出电阻大小的表达式;

(2)同样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可从P=UI入手,推导出电功率的表达式.

【解答】解:

(1)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

由欧姆定律I=

得:

Rx=

=

=

=

(2)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

则电路中的电流I=

=

由P=UI得Rx的电功率:

Px=UxI=Ux

故答案为:

;Ux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以及对电功率公式的灵活掌握,有一定难度.

 

6.物理知识是对自然现象的概括和总结,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和技术当中.请联系表中的相关内容填写表中空格.

自然现象

物理知识

实际应用

物体具有慣性

跳远时利用助跑提高成绩

雄鹰展开翅膀在空中滑翔

飞机的机翼

水沸腾时水蒸气冲起壶盖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开放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答,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

【解答】解:

(1)跳远时助跑,是利用惯性提高成绩,在生活中惯性的例子很多,如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马上停下来,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灰尘会落下等.

(2)雄鹰翅膀上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大于下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空气的流速,因而上表面气体的压强小于下表面气体的压强,翅膀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使雄鹰能在空中滑翔.蕴含的物理知识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据此设计了飞机的机翼.

(3)水沸腾时水蒸气冲起壶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据此发明了热机.

故答案为:

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热机.

【点评】此题考查惯性、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难度适中,属于中档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  )

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图析法;图像综合题.

【分析】根据原图的曲线走向,可以首先判断出此图是某物体的凝固过程,而只有晶体才有凝固点,可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

由图知:

总体趋势,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所以是熔化过程;可以排除CD;

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的线段,说明在此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间的温度值即为该物体的熔点,而只有晶体才有熔点,可以排除A;

故选B.

【点评】此题不但要根据图象判断出是熔化还是凝固现象,还要了解海波是晶体有熔点而蜡是非晶体没有熔点.

 

8.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比较思想;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

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

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图示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B.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电压决定

C.导线用铜制造是利用了铜具有较好的导热性

D.遥感卫星利用物体辐射的紫外线拍摄地面情况

【考点】电流的方向;红外线;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

(1)物理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还受温度的影响;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

(3)导线用铜制造是利用了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4)红外线的穿透力强,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

A、据课本可知,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故A正确;

B、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和电流无关;故B错误;

C、导线用铜制造是利用了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故C错误;

D、红外线的穿透力强,遥感卫星利用物体辐射的红外线拍摄地面情况,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流方向的判断、电阻的性质、导体材料的特点和红外线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1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家庭电路,电灯开关已断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和两孔插座是串联的

B.试电笔接触M点,氖管不发光

C.开关和三孔插座的连接都是错误的

D.试电笔插人两孔插座的左孔,氛管发光

【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

【专题】应用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

(1)家庭电路中,各插座和各家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的.

(2)试电笔接触火线时,氖管会发光;

(3)开关控制灯泡时,开关要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且三孔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4)对于两孔插座是:

左零右火.

【解答】解:

A、灯泡和两孔插座是互不影响的,所以是并联的,故A错误;

B、M点通过灯泡与火线连接,所以试电笔接触M点,氖管发光,故B错误;

C、据图可知,开关接到了零线和用电器之间;三孔插座的左孔接的是地线,故均错误,故C说法正确;

D、两孔插座的左孔是零线,所以试电笔插人两孔插座的左孔氖管不发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家庭电路中三孔插座、两孔插座、开关、灯泡的接法,并理解各种接法的原因.

 

11.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不考虑温度的影响,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上后(  )

A.h增大,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h减小,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h增大,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h减小,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考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专题】压强和浮力;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瓶内封闭气体压强P等于大气压P0与玻璃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大于外界大气压,而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降低,所以玻璃管内的水柱上升,h增大.

【解答】解:

因为瓶内封闭气体压强P等于大气压P0与玻璃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大于外界大气压),即P=P0+ρgh,h为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当把它从山下拿到山上时,由于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瓶内气体压强P不变,而大气压P0变小,所以h应变大,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上升.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关于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变化,其解题关键就是:

海拔升高,气压减小.

 

12.如图所示,当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的液体时,把实心物块放入杯中,物块漂浮,静止后溢出的液体质量为m1;当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2的液体时,把同一物块放入杯中,物块沉底,静止后溢出的液体质量为m2.则物块的密度为(  )

A.

B.

C.

D.

【考点】密度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方程法;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列出物块所受浮力与重力的表达式,可得其密度表达式①;物体沉底,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根据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和F浮=ρ液gV排列出所受浮力表达式,可得其体积的表达式②,将②代入①即可求出物块的密度.

【解答】解:

设物块的密度为ρ,体积为V,根据G=mg和ρ=

可得物块的重力G=ρVg,

当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的液体时,把实心物块放入杯中,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1=m1g,

物块漂浮,则F浮1=G,即m1g=ρVg,

有:

ρ=

当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2的液体时,把同一物块放入杯中,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2=m2g,

物块沉底,则F浮2=ρ2gV排=ρ2gV,即m2g=ρ2gV,

有:

V=

将②代入①可得,ρ=

ρ2.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密度的计算,涉及到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重力、密度公式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题目难度适中,适合学生训练,属于中档题.

 

13.如图所示,在测量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选项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木块受的重力与木块受的支持力

B.地面受的摩擦力与木块受的摩擦力

C.木块受的拉力与木块受的摩擦力

D.木块受的重力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定性思想;运动和力.

【分析】判断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要看它们是否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答】解:

A、木块受的重力与木块受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地面受的摩擦力与木块受的摩擦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木块受的拉力与木块受的摩擦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木块受的重力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必须要牢记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判断时缺一不可.

 

1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磁敏电阻R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明显减小.将螺线管一端靠近磁敏电阻R,闭合开关S1、S2,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