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温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3123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5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丽温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丽温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丽温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丽温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丽温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丽温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丽温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温施工组织设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丽温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丽温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

1.1、浙江省金(华)丽(水)温(州)高速公路金华─丽水段二期工程第17合同段招标文件。

1)、第一卷合同

2)、第二卷技术规范

3)、第三卷投标文件

4)、第四卷图纸

5)、第五卷水文、地质、交通等参考资料

1.21999年8月4日至8月6日业主主持召开的标前会议及有关会议纪要、答疑书。

1.3交通部现行的路基、桥涵及隧道施工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

1.4新奥法施工指南。

1.5我局现场施工调查情况。

1.6我局拟采用的机械设备、施工技术力量以及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2.1保证所建全部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2.2保证该标段在合同工期内完工。

2.3实行“项目经理”管理。

2.4严格遵循ISO9002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的原则。

2.5保证施工期间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工程概况

金丽温高速公路是《浙江省公路水运交通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公路主骨架“两纵两横五连”中的一横。

它起于金华,与在建的杭衢高速公路相连,沟通金华、丽水、温州三个地(市)干线公路,终于温州,与宁台温高速公路相接。

本标段位于丽水地区的缙云县新建镇,起点里程K79+000,终点里程K86+200,全长7.187公里,线路自东北至西南,沿途多次跨越河流及公路,并依次穿过双港桥隧道和牛庭岭隧道。

§3.1、地理位置

§3.1.1、地形地貌

本路段基本位于浙南山区北部,仙霞岭的延伸带,公路所经地带呈两山夹一沟的地貌形态,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程一般为170~360m,地形坡度多在30~50度之间,山间沟谷狭窄,此间还有发育的山间河流,受两侧树枝状水系补给,沟谷冲刷度在2~12m之间,雨季河水暴涨暴跌,流水湍急。

由于风化作用强烈,峰顶浑园,平原区内覆盖层和强风化层较厚,丘陵多为旱地和水田。

§3.1.2、气候

本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热量充足,冬季温和,春季回暖早,日夜温差较大。

全年降水充沛。

根据丽水气象站1984~1993年的观测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94.6mm,最高为1797.1mm,最低为1038.5mm。

每年4~6月为梅雨季节,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50%;7~9月份为台风季节,在台风影响下,常有大雨、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20~27%;10月份至翌年2月份降水量最少,约占全年的13~16%。

本地区气温随季节变化明显。

多年平均气温为18℃,每年一月份气温最低,多年月平均气温3~8℃,7月份气温最高,多年日最高气温41.5℃,多年极端最低气温-8.2℃,山区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下降率约为0.55℃/百米。

多年平均蒸发量1453.3mm,本区主导风向为东风及东南风,平均风速1.30m/s。

§3.1.3、地质

本段所处的构造单元为华南褶皱系丽水~宁波隆起区,构造体系均以断裂为主体,褶皱不发育。

区域上北东向和东西向构造十分发育。

本区域受区域构造影响,地形地貌条件复杂。

沿线露出包括前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地层等多个时代的地层。

地层主要有晚侏罗世西山头组(J3x)凝灰岩、上更新统下段(Q3')、第四系残坡积层(Q)和全新统(Q4)。

其中全新统(Q4)由洪积成因的亚砂土、亚粘土、卵砾石、含漂石卵石等组成,主要分布在雅里溪和雅里溪古流中,出露于地表构成河漫滩。

本段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和地表迳流补给,水位埋藏较深,富水性差;基岩裂隙水水质为HCO3-Ca型,地下水位埋深1~5m,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和部分地段第四系孔隙水补给。

工程地质分区属垄岗低亚区,地震裂度小于Ⅵ度。

§3.1.4、交通运输

本标段处于丽水地区缙云县境内,运输主要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本路段沿线附近有330国道及多条县、乡级公路,可直达工地附近,施工时个别地段还需要修建施工便道。

浙赣铁路途经缙云县,工程所需机械设备、材料等可通过铁路运输,在最近站场设转运站用汽车转运。

§3.2、设计概况

§3.2.1、技术标准

本标段采用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规定的高速公路设计标准以及交通部颁发的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确定了本标段的技术标准,根据地形、地貌以及交通流量等因素,本标段采用如下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

80km/h

整体式路基宽度:

24.5m

分离式路基宽度:

12.5m

设计荷载:

桥涵计算荷载汽车─超20级

桥涵验算荷载挂车─120级

§3.2.2、平纵断面概况

本标段路线全长7.187公里(断链:

短13.188m),平面设有5个平面曲线,最小曲线半径580m,设计最大纵坡为3%,全线东北低,西南高,两端设计高程差103.638m。

§3.2.3、路基工程

§3.2.3.1、路基结构

本标段路基为路堤、路堑结构。

最大挖深27.8m,最大填高10m。

K79+000~K84+277.46为整体式路基,K84+277.46~K86+200为分离式路基。

整体式路基顶面宽24.5m,分离式路基顶面宽12.5m。

路基面设计为三角拱,由中心向两侧设横坡,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为2%,土路肩为3%,路面底面以下30cm范围内用粒径小于10cm的材料填筑。

路面30cm以下部分可利用路基开挖和废弃的适用材料及粒径小于20cm的宕碴材料,回填前地表腐植土应全部换填。

§3.2.3.2、压实标准

针对不同的情况,土质路基与宕碴路堤压实情况应分别满足下表规定值:

土质路堤压实度要求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压实度(%)

0~30

≥95

30~80

≥95

80~150

≥93

150以下

≥90

宕渣路堤压实要求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固体体积率(%)

0~30

≥85

30~80

≥85

80~150

≥83

150以下

≥81

注:

宕渣粒径大于40mm的石块含量小于30%时,压实要求按土质路堤规定。

§3.2.3.3、路基排水与防护工程

路基排水分一般路段和超高路段排水。

路基防护采用坡面框架植树防护。

在滑坡和河流高坡处采用俯斜式路基和路堑挡土墙。

§3.2.4、桥涵工程

本标段共有4座大桥:

分别为陶墅大桥、马池村大桥、钟染一号(左)桥和钟染一号(右)桥;5座中桥:

分别为张公桥、钟染二号(左)桥、钟染二号(右)桥、沈公坑一号大桥、沈公坑二号(左)桥和沈公坑二号(右)桥;小桥1座;分离式立交桥一座;通道五道;涵洞21道。

1)、陶墅大桥

全长286.04m,17跨上架16m预应力空心板,中心里程K79+236.00m,为跨河桥。

U型桥台,扩大基础;墩基础全为钻孔桩,圆端形桥墩;桥面由中心线向外设2%横坡,全桥位于曲线上。

2)马池村大桥

两次跨河直线大桥,全长318.04m,中心里程K81+159.00,桥台为U型,扩大基础;桥墩横向为4根桩基础,圆形墩,两墩之间设系梁;20m预应力空心板。

桥面由中线向外设2%横坡。

3)、钟染一号桥

跨公路、跨河桥,该桥从整体式断面渐变为分离式断面,桥跨位于曲线上。

U型桥台,扩大基础;墩基为钻孔灌筑桩。

25m预应力空心板。

桥墩横向三根园柱,两柱用系梁连接。

左线中心里程K84+296.50,桥长239.04m,桥宽12.5m,右角45°。

右线中心里程K84+312.50,桥长239.54m,桥宽12.5m,右角45°。

4)、涵洞工程

本标段共有涵洞21道,其中钢筋砼圆管涵4道,钢筋砼盖板涵6道,石拱涵11道。

5)、通道工程

本标段通道工程共有5座,上架6~13m钢筋砼板梁、预应力砼板梁,U型桥台、扩大基础。

§3.2.5、隧道工程

本标段有双港桥隧道、牛庭岭隧道(1/2)。

●双港桥隧道位于沿线的双港桥村附近,中心里程K84+000,为双连拱隧道。

左右线路中线间距11.50m,单孔洞宽12.2m,净高8.69m。

Ⅱ、Ⅲ、Ⅳ类围岩,最大埋深52m,隧道通过断层,穿越破碎带。

隧道开挖采用新奥法施工、光面爆破,复合式衬砌。

初期支护采用锚喷支护(双连拱隧道采用三导坑超前先墙后拱法施工),部分地段打超前管棚注浆;二次衬砌为模注砼或钢筋砼,初支与二次模注间设防水板。

隧道进口为削竹式现浇砼洞门;出口设明洞,端墙式洞门,毛面花岗岩石砌块贴面。

 

双港桥隧道支护参数表

围岩类别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

备注

喷混凝土

锚杆

钢筋网

钢拱架

辅助工法

C20,25cm厚

φ25中空,长度3.5m

20×20cmφ8

14#工字钢,间距0.5m

φ108×6超前管棚+注浆

35cm厚C30钢砼

1.混凝土均为防水混凝土.

2.除Ⅱ、Ⅲ类围岩外,其它围岩不设仰拱.

C20,20cm厚

φ25中空,长度3.0m

20×20cmφ8

14#工字钢,间距1m

35cm厚C30砼

C20,15cm厚

φ25中空,长度2.5m

20×20cmφ8

30cm厚C30砼

明洞

65cm厚C25钢砼

●牛庭岭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分左右两条,线间距约40m。

至本合同段终点,左线隧道长978m,右洞长960m。

本隧道通过Ⅱ、Ⅲ、Ⅳ三类围岩,穿过断层及多处挤压破碎带。

地貌为沟谷时,地表水易沿裂隙渗入隧道,开挖时极易塌方。

隧道开挖采用新奥法(NAMT)施工,光面爆破。

复合式衬砌采用锚喷支护形式,二次衬砌为模注砼。

隧道内设紧急停车带,断面为坦拱三心圆,净宽约13m。

牛庭岭隧道进口左、右洞为端墙式洞门,毛面花岗细料石贴面。

 

牛庭岭隧道支护参数表

围岩类别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

备注

喷混凝土

锚杆

钢筋网

钢拱架

辅助工法

C20,25cm厚

φ25中空,长度3.5m

φ8,

20×20cm

14#工字钢,间距1m

管棚+注浆

45cm厚C30砼

1.混凝土均为防水混凝土.

2.除Ⅱ类围岩外,其它围岩不设仰拱.

3.Ⅴ类围岩只在局部设锚杆.

C20,15cm厚

φ25中空,长度3.0m

φ8,

20×20cm

14#工字钢,间距1m

35cm厚C30砼

C20,10cm厚

φ25中空,长度2.5m

φ8,

20×20cm

30cm厚C30砼

C20,5cm厚

φ25中空,长度2.5m

30cm厚C30砼

明洞

C30钢筋砼

§3.3、本标段主要工程数量

见工程数量表(下页附表)。

§4、临时工程

§4.1、施工便道

本标段线路沿线有4级公路伴行。

陶墅大桥、马池村大桥、双港桥隧道需修施工便道进入施工场地,其它地段可直接由公路进入正线。

本标段扩建道路620m,新修便道240m;便桥一座。

便道宽度4m,会车道宽6m,长12m,最大纵坡不大于6%,路面为简易泥结碎石面层。

§4.2、施工用水

本标段沿线为河流,水量丰富、清澈、无腐蚀性,除牛庭岭隧道施工用水考虑从马头坟水库引入外,其余均可从沿途河中取水,双港桥隧道设高压水池一座。

§4.3、施工用电

本标段因大、中桥、隧道较为集中,施工时用电量较大,考虑以网电为主,自发电为辅。

高压电线拟从新建镇引出,本管段内高压电线改造约3Km,沿线可设三处T接点。

§4.4、临时通讯

局项目经理部设程控电话2门,下属公司设程控电话4门,驻地监理配程控电话1门,各工点拟用6部对讲机联系。

§4.5、临时房屋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大部分工点分布在河边、河滩,受洪水影响较大。

远离河滩处大部分为田地,部分施工点场地狭窄,为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减少临时租地面积,本标段所需临时生产、生活房根据情况采用自建与租用相结合。

自建生活房屋采用砖墙、石棉瓦屋面,生产房屋采用活动房。

炸药库采用浆砌片石墙体,房顶采用砼板覆盖,砂浆抹面。

生活、生产用房具体数量如下:

序号

名称

单位

一公司

二公司

制梁厂

项目

经理部

租用

自建

合计

1

办公用房

M2

340

300

180

120

760

940

2

生活用房

M2

1800

1200

200

400

600

3000

3600

3

生产用房

M2

1500

1000

400

2900

2900

各施工场地布置图见图1~图5。

§4.6、材料供应

中标后我局将在缙云火车站设转运站,再由汽车运至工地。

施工用砂石料可就近购买或自采。

现场用砼以搅拌站供应为主,各工点自产为辅。

§5、工程计划

§5.1、工程特点

金丽温高速公路是浙江省重点工程之一,是高等级的联络通道,本标段具有如下特点:

1、多次跨越沿途的河流、公路;施工场地集中,对当地的交通及居民生活有影响。

2、双港桥隧道为双连拱隧道,埋深浅,跨度大,围岩破碎,洞身与断层破碎带几乎平行,施工难度大。

3、牛庭岭隧道距马头坟水库仅80m,设计标高比库区水面约低25m,且附近有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很发育,施工中可能出现大量涌水。

§5.2、施工总体安排

一、施工组织机构(见下页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二、施工队伍组织

为了按期优质完成本标段的工程,我局将成立隧道工程局金丽温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选择通过ISO9002国内、国际认证且具有丰富的路基、桥梁、单线隧道及双连拱隧道施工经验的第二工程处承担该项工程,并将抽调具有15年以上路、桥、隧施工管理及技术管理的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的领导班子,成立两个工程公司,一个制梁厂(含搅拌站)。

三、施工人员

根据本标段工程数量及工程进度安排和我局劳动力管理状况,拟上管理人员78人,生产人员1000人,施工高峰生产人员1100人,采用三班制作业,全标段采用动态管理,施工人员安排见施组进度劳动力分布图。

全标段管理、生产人员计划表

序号

单位

管理人员(人)

生产人员(人)

备注

1

局经理部

10

2

第一工程公司

路基作业工区

8

100

3

桥涵作业工区

10

120

4

隧道作业工区

10

200

5

第二工程公司

路基作业工区

5

100

6

桥涵作业工区

5

100

7

隧道作业工区

15

300

8

制梁厂

15

80

合计

78

1000

四、区段划分及其任务分担

根据本标段工程数量及工程分布情况,拟将整个标段分为两段,分界里程为K84+100。

每分段各由一个公司负责施工,每公司下设路基工区、桥涵作业工区和隧道工区。

经理部设在沿线的双港桥。

1、第一工程公司

1)、公司设在K82+110附近的张公桥,路基工区设在张公桥,桥涵工区设在马池村工地,隧道工区设在双港桥隧道进口施工场地。

2)、路基工区

承担任务为K79+000~K84+100范围内的路基土石方,包括路基主体、边坡防护、排水、绿化等。

3)、桥涵工区

承担任务为K79+000~K84+100范围内的桥梁、涵洞工程。

4)、隧道工区

承担双港桥隧道工程的施工任务。

2、第二工程公司

1)、公司设在K84+350附近的钟染村。

路基工区也设于钟染村,桥涵工区设在钟染一号桥工地,隧道工区设在隧道进口右K84+873附近右侧的山坡平台处。

2)、路基工区

承担K84+100~K85+222(左)、K85+240(右)范围内的路基土石方、边坡防护、排水、绿化等。

3)、桥涵工区

承担K84+100~K85+222(左)、K85+240(右)范围内的桥梁及涵洞工程。

4)、隧道工区

承担牛庭岭隧道进口左线978m,右线960m的工程施工任务。

3、制梁厂

制梁厂设在马池村大桥右侧,承担本标段所有桥梁的预制、架梁及大部分桥、隧的砼供应。

工程划分及公司工区驻地安排见施工总平面图(图6)。

五、施工准备期安排

施工准备期2个月,部分桥涵先安排施工,施工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为:

1、人员、设备调转;

2、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联系,办理生产、生活设施的土地、房屋租用手续,办理征地手续;

3、平整场地,修建施工便道、便桥、水池,架设供电干线及通讯线并与市话沟通,修建生产、生活房屋,购置生活、生产用具;

4、测量桩点的复测、加密、引测;

5、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六、总体施工计划

本标段合同工期为22个月,开工时间为99年11月1日,竣工时间为2001年8月31日。

本标段工程拟提前1个月完工。

开工条件具备后,集中力量首先分段完成涵洞工程,完成一段后尽快开展路基的挖、填工作,以保证路基的机械化作业。

1)、桥、涵施工计划及安排

本标段共有大桥4座,中桥5座,小桥1座,涵洞21座,施工工期为19个月。

先安排涵洞大桥施工,后安排中、小桥施工。

双港桥隧道进口、牛庭岭隧道进口附近的涵洞优先开工,以利隧道施工。

桥、涵及通道工程所需梁、预应力空心板及涵管在制梁厂集中预制,汽车配合运输、吊装。

涵洞盖板、桥台搭板在施工现场自行预制。

大桥施工进度详见表8~表10。

2)、路基施工计划及安排

本标段线路路基施工(包括防护、排水工程)工期为21个月。

该标段线路长,且有较集中的几处大的填方与挖方。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先期以挖方为主,开挖的土石方就近平衡调配。

施工中后期,充分利用隧道内宕渣,以填为主。

防护与排水工程同步进行,采用流水作业法组织施工,路基完成一段防护一段,以保证路基的整体质量。

路基土石方调配见土石方调配图(图7)。

3)、隧道施工计划及安排

本标段隧道施工工期拟为21个月,提前1个月完工。

双港桥隧道进口施工场地较大,拟以进口为主攻面,出口段仅完成明洞及大管棚施作段,以缩短弃碴运距,减少与钟染一号桥的施工干扰。

牛庭岭隧道左右线分期开工,两掌子面应控制在一定距离以外,具体工期安排详见隧道施工横道图(表11)。

§6施工方法

6.1路基工程

6.1.1.路堑挖方

施工工序简要为:

测量→清除植被及表层土→施作截水沟及临时排水设施→挖土石方→运至填方路段或弃土场→测量路基标高→修整边坡→防护工程施工→侧沟施作→检查路基标高→路基面修整→土方地段路床面压实。

a.开工前,要对整段线路进行精测,确定曲线五大桩点,放好护桩,作挖方及填方段线路纵横断面图,横断面图视地形情况每10m作一个,地形变化点加测断面,放出边桩,精确算出土石方量,编制阶段性作业指导书。

b.根据边桩及用地范围,固定开挖边坡顶线。

施作截水沟和排水沟,形成排水系统。

c.清除地表植被和杂土,坡地挖好台阶,坡脚做好排水沟,根据具体情况用打夯机或压路机将底基压实。

d.开挖土方方法:

禁止使用爆破法,开挖自上而下进行。

采用推土机推土,或采用挖掘机配合汽车装卸,成型后修整边坡,修建侧沟,完成排水系统。

e.开挖石方方法:

能用挖掘机开挖的软石和强风化岩石,不爆破,直接由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挖装运。

不能用机械直接开挖的石方,采用风钻或潜孔钻机钻孔,采用中小爆破并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接近边坡面的开挖,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减少对边坡的扰动;临近营运公路和建筑物附近的爆破应采用控制爆破法,以控制飞石、地震波等。

风化严重、节理发育或岩层产状不利于边坡稳定的石方爆破,应采用小型排炮微差爆破,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卸。

开挖完成后修整边坡,按设计施作防护工程,修建侧沟,形成排水系统。

爆破方法开挖石方程序:

爆破区环境调查→爆破设计、设计审批→配备专业人员→用机械或人工清除施爆区覆盖层和强风化岩石→钻孔→爆破器材检查→检查炮孔→装药→布置安全岗和施爆区安全防护员→堵炮孔→疏散危险区域的人、畜、车辆和设备→防护附近建筑物→暂时中断交通→爆破→瞎炮处理→解除警戒→爆破效果评定。

f.不可横向弃方地段、傍山的单边坡路段及河旁地段,开挖时,废方不可侵占用地范围以外的地方,以防造成侵占农田、河道,弃方应运到指定地点。

g.土方开挖地段,路床下面30cm的压实度达到95%,材料的最小强度也应符合要求。

h.挖石方路基顶面预以修整,以适应路面施工的要求。

i.局部路堑较高地段,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开挖边坡坡率和边坡防护工程,不应松动坡顶土层和破坏自然植被,保证边坡顶部稳定,开挖期间,对坡顶外50cm范围及坡面进行观测,确保边坡安全。

j.爆破人员应经地方政府部门对其资格进行认可。

k.当路基施工遇到泉水或冒水时,应遵守JTJ033-95第9、10的规定。

6.1.2.路基填方

施工工序:

测量放线→地表处理→临时排水设施→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查→防护工程→路基整修→排水设施施工。

正式填方施工前,按要求做试验路段,得出分层施工时的控制参数,如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设备组合方式、工序及含水量。

a.填筑前先测量,放出坡脚桩。

b.清除地表植被、垃圾、表土、杂质土,运到指定地点。

按要求将地面挖台阶,宽度满足摊铺和压实机械的操作需要。

需要翻挖地段,翻松后分层整形压实,压实度不小于规定要求。

水田、低洼地段先排水,挖除不合要求的腐植土等,并换填,达到监理工程师满意。

基底表面如为松土或耕地,将表面用压路机碾压密实。

c.填筑采用自卸车卸料,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整平,洒水车洒水。

最大松铺厚度:

土方30cm、石方50cm、土石方混合40cm。

实施时分层填筑厚度应符合试验段数据要求。

每层填料的摊铺宽度超出每层路基的设计宽度50cm,所有用料均需试验,符合规范规定。

路基填挖交界处为使路基压实度均匀,应把挖方部分表面挖松再行夯实。

d.分层压实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每层碾压时要不断地整平,保证均匀一致的平整度。

没有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进行下层的摊铺。

压实度符合JTJ033-95第7.1、7.3、7.4、7.7和7.8的规定。

压路机无法碾压的地方夯实机夯实。

e.填石路基:

其填料应符合规范要求,分层摊铺,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石料最大粒径控制在层厚度的2/3以内,或用人工摊平石块,以小石块填空隙,碾压密实。

压实度可用重型压路机进行试验,当层面顶稳定、不再下沉(无轨迹)时,可判为密实状态,在做试验路段时来确定压实度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路床顶面下30cm用符合要求的填料填筑,分层压实。

填石路堤边坡用粒径大于30cm的大块石料码砌。

f.填土路堤:

不同土质的填料要分层填筑,不得混填,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8cm。

用透水性不良及不透水的土填筑时,每层顶部应做成路拱,压实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

填土路堤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

g.土石混合路堤:

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第一遍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到强振,达到压实度要求。

路床顶面以下30cm应用符合要求的土回填并分层夯实。

路基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宕渣

1

压实度(%)

按规定

按规定

土:

按JTJ071-98检查。

宕渣:

按规定检查

2

弯沉(0.01mm)

不大于设计计算值

按JTJ-98检查

3

纵断高程(mm)

+10,-15

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

4

中线偏差(mm)

≤50

经纬仪:

每200m测4断面

5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米尺:

每200米测4处

6

平整度(mm)

≤15

3米直尺:

每200米测4处×3尺

7

横坡(%)

±0.5

水准仪:

每200米测4个断面

8

边坡

不低于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