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2969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南省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南省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南省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南省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湖南省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湖南省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湖南省2018届高三4月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也。

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初举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所在有能政。

迁辽东属国都尉。

时鲜卑犯塞,颎即率所领驰赴之。

既而恐贼惊去,乃使驿骑诈赍玺书诏颎,颎于道伪退,潜于还路设伏。

虏以为信然,乃入追颎。

颎因大纵兵,悉斩获之。

坐诈玺书伏重刑,以有功论司寇。

刑竟,征拜议郎。

羌与烧何大帅寇张掖,攻没钜鹿坞,杀属国吏民,又招同种千余落,并兵晨奔颊军。

颎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

颎追之,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余日,遂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余里,斩烧何大帅,首虏五千余人。

颊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

虏兵盛,颎众恐。

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

激怒兵将日:

“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

”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颊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

时,窦太后临朝,下诏日:

“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

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功用显著,朕甚嘉之。

须东羌尽定,当并录功勤。

今且赐颎钱二十万,以家一人为郎中。

”敕中藏府调金钱彩物,增助军费。

颎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裹创。

在边十余年,未尝一日蓐寝。

与将士同苦,故皆乐为死战。

党中常侍王甫。

时司隶校尉阳球奏诛王甫,并及颊,就狱中诘责之,遂饮鸩死。

                                         (摘自《后汉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    吏士/

  B.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

    吏士/

  C.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

    吏士/

  D.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

    吏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

    能正直”的意思。

  B.玺书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皇帝的诏书。

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书于

    竹简木牍,用泥封固。

  C.张掖,西汉时“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置张掖郡,古称“甘州”,素有“桑麻之地、鱼

    米之乡”的美称。

  D.中常侍是仅有虚衔的加官。

西汉前期只有常侍之名,或称常侍郎,获此号者多

    为皇帝宠幸之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颎才华出众,善于治理。

他从年轻时便坚定了志向,后被推举为孝廉,在担任宪

    陵园丞、阳陵令等职务的时候,获得了很好的名声。

  B.段颎善于迷惑敌人,奇兵取胜。

他担任辽东属国都尉时,用诈称送玺书退兵的方

    式,迷惑了鲜卑敌人,把入侵的鲜卑人全部斩杀俘获。

  C.段颎作战毅力非凡,不怕吃苦。

羌族与烧何大帅侵犯张掖时,他连续追赶四十多

    天,割肉食雪,一直追到河首积石山,最终大获全胜。

  D.段颎懂得体恤士兵,深受爱戴。

他以仁爱为本,士卒有疾病,总是亲自慰问,亲手

    为士卒裹伤,与将士同甘共苦,军士都愿为他死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颎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

(5分)

  

(2)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颎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

(5分)

10.C

11.B

12.A

13.

(1)段颎带领士兵一万多人,带着十五天的干粮,从彭阳直趋高平,和先零各族人在逢义山交战。

(关键词:

将、赍、“战于逢义山”句式。

每个关键词及句式各1分,句意2分)

  

(2)于是大呼喊叫,军士都应声跳跃上阵,段颎驰马在旁,突然袭击,使羌军大败。

(关键词:

因、傍、大溃。

每个关键词1分,句意2分)

永州三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般字伯兴,宣帝之玄孙也。

般数岁而孤,独与母居。

王莽败,天下乱,太夫人闻更始即位,乃将般俱奔长安。

会更始败,复与般转侧兵革中,西行上陇,遂流至武威。

般虽尚少,而笃志修行,讲诵不怠。

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精若此。

数以晓般,般犹不改其业。

建武八年,隗嚣败,河西始通,般即将家属东至洛阳,修经学于师门。

明年,光武下诏,封般为菑丘侯,奉孝王祀,使就国。

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侯。

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

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

帝闻而嘉之,乃赐般绶,钱百万,缯二百匹。

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

数年,杨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元怨恶,宜蒙旌显。

显宗嘉之。

十年,征般行执金吾事,从至南阳,还为朝侯。

明年,兼屯骑校尉。

每行幸郡国,般常将长水胡骑从。

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是时下令禁民二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百姓患之。

般上言:

“郡国以官禁二业,至有田者不得渔捕。

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

夫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无关二业也。

又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故诏敕区种,增进顷亩,以为民也。

而吏举度田,欲令多前,至于不种之处,亦通为租。

可申敕刺史、二千石,务令实核,其有增加,皆使与夺田同罪。

”帝悉从之。

肃宗即位,以为长乐少府。

建初二年,迁宗正。

般在位数言政事。

其收恤九族,行义尤著,时人称之。

年六十,建初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刘般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B.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C.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D.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束脩,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

文中指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表示敬意奉赠的礼物。

B.郡国,一般的郡和诸侯王的封国统称为郡国。

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都是郡一级的行政区划,下辖县级单位,所以“郡”“国”并称。

C.刺史又称刺使,职官。

“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后来,刺史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D.常平仓,是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谷贱时增其价而来之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般有志于学,常读不辍。

他年少时就立志修养品行,讲诵不怠;河西与内地沟通后,他将家属东迁到洛阳,又拜师修经学。

B.刘般德才兼备,受人好评。

建武十九年,皇帝在沛诏问郡中诸侯,太守推荐刘般可为诸侯师表;扬州刺史观恂认为他什么话都敢说,行为不受人怨恶。

C.刘般心怀百姓,体恤民情。

皇帝想设常平仓,刘般据理反对;朝廷禁民二业,他认为打鱼捕猎不妨害农事,有助谷食。

D.刘般据实言事,深受信任。

郡国发生牛瘟,实行分区耕种,官吏检查结果多与实际不符,他认为务必要让刺史、二千石去核实,皇帝都采纳了他的进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分,不宜苦精若此。

(2)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

10.C 

11.A(“束脩”在文中是“约束修养”之意)

12.B(观恂推荐刘般并非“建武十九年”;“口无择言”意为“不说无选择的话”。

13.

(1)他母亲和诸舅父,认为寄身在边远地区,死生尚难预料,不应如此苦读精思。

(“绝域”“分”各1分,“苦精如此”句式1分,大意2分)

(2)现在沿江湖的郡多半少种桑养蚕,百姓借打鱼捕猎来补助口粮,再说冬春闲月,

并不妨害农事。

(“滨”“率”“资”“口实”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刘般字伯兴,宣帝的玄孙。

刘般数岁就死了父亲,独与母亲住在一起。

王莽失败,天下大乱,太夫人听说更始帝即位,于是和刘般一同到了长安。

碰上更始失败了,又与刘般转侧在兵革之中,西行到了陇,就流落到武威。

刘般虽然年少,可是立志修养品行,讲诵书不怠。

他母亲和诸舅父,认为寄身在边远地区,死生尚难预料,不应如此苦读精思,几次对刘般说教,刘般仍然不改其业。

建武八年,隗嚣败了,河西才与内地沟通,刘般便将家属东迁到洛阳,修经学于老师门下。

第二年,光武帝下诏书,封刘般为菑丘侯,奉祀孝王,派他到国都。

后来因为国属楚王,改封秋侯。

十九年,皇帝到了沛,诏问郡中诸侯的品德才能。

太守推荐刘般,说他束修至行,能为诸侯师表。

帝听了嘉奖他,于是赐给刘般绶带,钱百万,缯工百匹。

永平元年,以国属沛,改封居巢侯。

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刘般在国,口不说无选择的话,行为没有怨恶,应该得到表彰。

显宗嘉奖了他。

十年,召刘般执行执金吾事,从帝至南阳,回来做了朝侯。

明年,兼屯骑校尉。

每次圣驾出巡郡国,刘般常将长水胡骑从。

皇帝曾经想设置常平仓,公卿们都认为很方便。

刘般认为:

“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部实际是侵害百姓,豪绅借故捣鬼,小百姓不能得到实惠,设置了不见得方便。

”皇帝便停止了。

这时朝廷下令禁止百姓经营两种职业,即农民不得经商。

又因郡国发生牛瘟,实行分区耕种,而官吏下去检查,多与实际不符,百姓很担心。

刘般上言:

“郡国因官禁二业,致使有田的人不得打鱼捕猎。

现在沿江湖的郡多半少种桑养蚕,百姓借打鱼捕猎来补助口粮,再说各春闲月,并不妨害农事。

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与从事二门职业没有关系。

又郡国因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所以诏书命令分区种植,增进顷亩,为的是老百姓。

可是官吏举办度田,想令产量多于前年,至于不种的地方,也通为租。

可命令刺史、二千石,务必核实,如有增加,都与夺田同罪。

”皇帝全部听从了。

肃宗即位后,用刘般作长乐少府。

建初二年升为宗正。

刘般在位时多次谈政事。

他对收恤九族方面,行动尤为显著,时人十分称赞他。

建初三年死去,年六十。

湘潭市、湘西州三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董汉儒,开州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

授河南府推官,入为户部主事。

疏陈减织造、裁冒滥诸事。

且曰:

“迩来九阍三殿间,惟闻纵酒、淫刑、黩货。

时事可忧,不止国计日绌已也。

”不报。

朝鲜再用兵,以郎中出理饷务。

寻迁山东佥事,进副使,历湖广左右布政使,所在有声。

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楚宗五十余人,讦假王事获罪,囚十载,汉儒力言,王,假也,请释系者。

又为满朝荐、卞孔时等乞宥。

俱不报。

忧归。

光宗立,召拜工部右侍郎。

旋改兵部,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天启改元,辽阳失,简精卒二千入卫,诏褒之。

明年秋,以左侍郎协理戎政。

未上,擢兵部尚书。

时辽地尽亡,汉儒请逮治诸降将刘世勋等二十九人家属,立诛逃将蔡汝贤等,报可。

毛文龙居海外,屡以虚言诳中朝,登莱巡抚袁可立每代为奏请。

汉儒言文龙计画疏,虚声未可长恃;又请诛逃将管大籓、张思任、孟淑孔等,语甚切。

帝命逮治思任等,而大籓卒置不问。

诸镇援辽军多逃逸,有出塞投插部者。

汉儒请捕获立诛,同伍相擒捕者重赏;且给饷以时,则逃者自少。

帝亦嘉纳。

奄人王体乾、宋晋、魏忠贤等十二人有旧劳,命所荫锦衣官皆予世袭。

汉儒据祖制力争,帝不从。

给事中程注、御史汪泗论等合疏谏,给事中硃大典、周之纲,御史宋师襄、胡良机特疏继之,卒不纳。

汉儒旋以母丧归。

后忠贤大横,汉儒服阕,遂不召。

追叙甘肃功,即家进太子太保,廕子锦衣百户。

卒赠少保,谥肃敏。

(选自《明史·董汉儒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

B.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

C.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

D.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中国科举制度工作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B.忧归,是因为董汉儒母亲去世而归家守孝。

一般来说,守孝期满,朝廷会征召授官。

C.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官署名,六部之一,侍郎是仅次于尚书的官职。

D.奄人,又称宦官、太监,是古代皇宫里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汉儒有担当精神,极言进谏。

刚任推官就主动进谏,终因进谏,守孝期满竟不被起用,但朝廷还能记起其功劳。

B.董汉儒有坚韧之品,屡挫屡谏。

就织造、冒滥事,就以金代租事,就释放遭囚禁者事,皆进谏无果而不改初衷。

C.董汉儒有忠诚之德,临危受命。

辽阳失守,他入京护卫;辽地尽亡,他被擢拔为兵部侍郎,遏制兵将逃亡有功。

D.董汉儒有英武之气,不惧权贵。

惩罚判将,他冷面无情;皇上要厚赏王体乾、魏忠贤等人,他依据祖制极力阻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迩来九阍三殿间,惟闻纵酒、淫刑、黩货。

时事可忧,不止国计日绌已也。

(2)汉儒请捕获立诛,同伍相擒捕者重赏;且给饷以时,则逃者自少。

 

10.(3分)

C(观察选项差异处,“右副都御史”是一个官职,不能拆开,排除AB;再观察“请岁输万金代租l不听”,“代租”应该是“岁输万金”的目的,所以不宜拆开,故又排除BD.答案选C。

11.(3分)

B(“忧归”中的“优忧”,应该是指其父亲去世,因为最后一段还有“以母丧归”。

12.(3分)

A(“刚任推官就主动进谏”错,原文说“授河南府推官,入为户部主事。

疏陈……”,可见是当过推官,又任过户部主事之后才进谏的,并非“刚任推官就主动进谏。

13.(10分)

(1)近年来,朝廷里只听说放纵饮酒、滥用刑罚、行贿纳贿(等事宜)。

国事堪忧,若不阻止(此态),国力不久就会显现不足。

(译出大意给2分;“淫”“黩”“绌”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董汉儒请求捕获(他们)后立即诛杀,与逃逸士兵在同一队伍中并且能擒拿逃兵的人都(会)受到重赏;并且要按时发放军饷,(这样一来)逃兵自然会越来越少。

(译出大意给2分;“相擒捕者”定语后置,“以时”状语后置,“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董汉儒是开州人。

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

官拜河南府推官,(后)调入京城担任户部主事。

他上奏章陈说精简织造、裁减冒滥等事宜。

并且说:

“近年来,朝廷里只听说嗜酒、滥用刑罚、行贿纳贿(等事宜)。

国事堪忧,若不阻止(此态),国力不久就会显现不足。

”朝廷没有批复。

朝廷(第二次)发动对朝鲜的战争,他以郎中身份离开京城前去处理粮饷之务。

不久就任山东佥事,晋升为副使,先后担任湖广左右布政使,所到之处都有很好的政治声誉。

(万历)四十年,又被升任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地方。

皇帝要赏赐给福王庄田,要求湖广(拿出)四千四百余顷,汉儒认为(当地)没有办法拿出(这么多的)田地,请求每年偿付(福王)万金代替田租,皇上没有采纳。

楚宗等五十余人,(因)攻讦假王事而获罪,被囚禁十年,汉儒极力进谏,(认为)王是假的,请求释放被囚禁者。

又替满朝荐、卞孔时等请求宽宥。

皇上都没有批复。

(董汉儒因)父亲去世,暂辞官归家。

光宗皇帝即位后,征召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

不久改任兵部,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等地的)军务。

天启皇帝改元后,辽阳失守,他挑选两千名精锐士兵进京护卫,皇上下诏褒奖了他。

第二年秋天,他以左侍郎的身份协助处理军政要事。

(他)还没有上任,就被提拔为兵部尚书。

当时辽地完全失守,董汉儒请求逮捕惩治刘世勋等二十九位投敌将领的家属,立即诛杀逃跑的将领蔡汝贤等人,上报皇上得到准许。

毛文龙驻军海外,多次用谎言欺骗朝廷,登莱巡抚袁可立常常代他向朝廷呈报。

董汉儒说文龙谋划疏漏,谎言不可长时间凭依;又请求诛杀逃跑将领管大藩、张思任、孟淑孔等人,言语十分激切。

皇上命令逮捕惩治张思任等人,而管大藩却最终被搁置下来,没被问罪。

支援辽军的士兵很多都逃逸了,有的出塞投靠插部。

董汉儒请求捕获(他们)后立即诛杀,与逃逸士兵在同一队伍中并且能擒拿逃兵的人都(会)受到重赏;并且要按时发放军饷,(这样一来)逃兵自然会越来越少。

皇上也赞赏并采纳了他的主张。

宦官王体乾、宋晋、魏忠贤等十二人有旧功,皇上准许他们所承袭的锦衣卫的官职都可以世袭。

董汉儒根据祖制极力谏诤,皇上没有采纳他的谏言。

给事中程注、御史汪泗论等人联名写奏章进谏,给事中朱大典、周之纲,御史宋师襄、胡良机(又)特意上奏章跟着进谏,皇上最终也没有采纳。

董汉儒不久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回家守孝后来魏忠贤横行天下,汉儒守孝期满,最终没有再被朝廷征召。

朝廷(只是)追叙他在甘肃的功劳,在家里被晋升为太子太保,使儿子在其荫庇下做了锦衣卫的百户长。

(董汉儒)去世后被追赠少保,谥号是肃敏。

衡阳二模

(一)文言文间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太宗,讳晟,世祖第四子,太祖母弟也。

收国元年十月,命为谙班勃极烈。

太祖征伐,常居守。

天辅五年,赐诏曰:

“汝惟朕之母弟,义均一体,是用汝贰我国政。

凡军事违者,阅实其罪,从宜处之。

其余事无大小,一依本朝旧制。

  天辅七年八月戊申,太祖崩。

国论勃极烈杲、宗干率宗亲百宫请正帝位,不许,固请,亦不许。

宗干率诸弟以赭袍被体,置玺怀中。

丙辰,即皇帝位。

改天辅七年为天会元年。

  十一月己卯,诏女直人,先有附于辽,今复虏获者,悉从其所欲居而复之。

其奴婢部曲,昔虽逃背,今能复归者,并听为民。

  三年七月壬申,禁内外官、宗室毋私役百姓。

诏权势之家毋买贫民为奴。

其胁买者一人偿十五人,诈买者一人偿二人,皆杖一百。

  八月癸卯,斡鲁以辽主至京师。

甲辰,告于太祖庙。

丙午,辽主延禧入见,降封海滨王。

  十二月庚辰,诏曰:

“朕惟国家,四境虽远而兵革未息,田野虽广而畎亩未辟,百工略备而禄秩未均,方贡仅修而宾馆未赡。

是皆出乎民力,苟不务本业而抑游手,欲上下皆足,其可得乎?

其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

  六年七月乙巳,宋主遣使奉表请和,以宋二庶人赴上京。

八月丁丑,以宋二庶人素服见太祖庙,封其父昏德公、子重昏侯。

  十年四月庚午,以太祖孙亶为谙班勃极烈,皇子宗磐为国论忽鲁勃极烈。

  十三年正月己巳,上崩于明德宫,年六十一。

庚午,谙班勃极烈即皇帝位于柩前。

上尊谥曰文烈皇帝,庙号太宗。

乙酉,葬和陵。

  赞曰:

天辅草创,未遑礼乐之事。

太宗以斜也、宗干知国政,以宗翰、宗望总戎事。

既灭辽举宋,即议礼制度,治历明时,缵以武功,述以文事,经国规摹,至是始定。

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瑽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节选自《金史·太宗本纪》)

注:

收国:

金太祖年号;班勃授烈;皇帝的继承人;国论勃极烈:

国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璇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B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瓚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C.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璇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D.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璇无所增益/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戊申”,我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用来纪年,但是不可以纪月、纪时。

B.“改天辅七年为天会元年”,这是皇帝年号的改变。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称为“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昏德公”“重昏侯”,金人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俘虏后取的侮辱性封号。

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宋史称之为“靖康之耻”“靖康之难”。

D.“赞曰”,最早出自班固的《汉书》,史评开始以“赞曰”的形式出现,它在纪、志、传的结尾都有一段评述性文字,并以“赞曰”开头,其作用与《史记》的“太史公曰”一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完颜晟本是太祖的同母胞弟,又是太祖的主要助手和皇位继承人,在太祖驾崩后经宗亲及百官的再三请求才继皇位。

B.太宗劝稼穑,轻徭役,以恢复农业生产。

下令禁止百官宗室私役百姓,禁买贫民为奴。

违者除了赔偿还要受杖刑。

C.太宗知人善任,灭辽降宋,逐步建立完善金朝的各种制度,奠定了金王朝的立国规模。

D.太宗晚年改变金朝兄终弟及旧制,以金太祖裔孙完颜亶任谙班勃极烈(储嗣),使太祖后世不失正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汝惟朕之母弟,义均一体,是用汝贰我国政。

(2)诏女真人,先有附于辽,今复虏获者,悉从其所欲居而复之。

10.D.在位十三年,宫室苑瑽无所增益。

末听大臣计,传位熙宗,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可谓行其所甚难矣!

(3分)

11.A.干支可以纪月、纪时。

(3分)

12.B.“轻徭役”文中无据;“私役百姓”文中没有讲受到惩罚。

(3分)

13.

(1)你是我一母同胞的弟弟,思想行为都是一体的,所以我任用你辅助我管理国家政事。

(5分,“义”“是”“用”“贰”各1分,句意1分)

(2)太宗诏令女真人,先前有归附于辽国的现在又被掳获的女真人,全部允许他们按自己的愿望居住在原来的地方。

(5分,得分点在“附”“虏获”“复之”及句意)

附:

参考译文:

太宗,名叫晟,是金世祖的第四个儿子,他是太祖阿骨打的同母胞弟。

收国元年(1115)十月,他被任命为谙班勃极烈。

太祖出征攻伐,常让他留守。

天辅五年(1121),太祖下诏书说“:

你是我一母同胞的弟弟,思想行为都是一体的,所以我任用你辅助我管理国家政事。

凡军中有违法犯纪者,查阅核实他的罪证,按合适的办法处置他。

其余的事无论大小,一律依照本朝旧制办理。

天辅七年八月二十八日,太祖驾崩。

国论勃极烈杲、宗干率领宗亲百官请求匡正帝位,太宗不答应,杲等人坚持请求,仍然不答应。

宗干率领诸兄弟将赤褐色袍子披在他身上,把玉玺塞在他怀中。

六日,太宗即皇帝位。

改天辅七年(1123)为天会元年。

十一月三十日,太宗诏令女真人,先前有归附于辽国的现在又被掳获的女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