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宫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2946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南宫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南宫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南宫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南宫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南宫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南宫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

《河北南宫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南宫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南宫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

河北南宫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

南宫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的有机融合。

其创作目的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

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中国画真像一种舞蹈,画家任意挥洒。

他的精神与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生命而不沾滞于个体形象的刻画,以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代形象的实写,超脱而浑厚。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画幅中飞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构成.全幅流动的虚灵的节奏,真如我们目睹的山川真景。

中国画笔笔灵虚,不滞于物,而又笔笔写实,为物传神。

笔不滞于物,乃留有余地,抒写画家胸中浩荡之思、奇逸之趣。

中国画不注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以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而引书法入画乃成中国画第一特点,书法实为中国绘画的骨干,各种点线皴法溶解万象,进入灵虚妙境。

而融诗心、诗境于画景,则成为中国画第二特色。

在画幅上题诗写字,借书法以点醒画中的笔法,借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而并不觉其破坏画景,这又是中国画可注意的特色。

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个境界层次。

中国绘画中的“骨法用笔”就是运用笔法捕捉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向,透入物象的核心,其精神简淡幽微,遗形似而尚骨气,薄彩色以重笔法。

唐代大批评家张彦远曾说:

“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

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

”中国画作者远超画境,俯瞰自然,在画境里不易寻得画家的立场,但画家的人格、个性完全融化潜隐在全画的意境里,尤表现在笔墨点线的姿态意趣里面。

中国画趋向抽象的笔墨,轻烟淡彩,虚灵如梦,洗净铅华,超脱绚丽耀彩的色相,却违背了“画是眼睛的艺术”之原始意义。

“色彩的音乐”在中国画中久已衰落。

宋、元山水画、花鸟画发达,画风显著,宋、元大画家皆时时不忘以“自然”为师,于造化氤氲的气韵中求笔墨的真实基础。

近代画家如石涛,亦游遍山川奇境,运奇姿纵横的笔墨,写神会目睹的妙景,真气远出,妙造自然。

画家任伯年则,更能以花卉翎毛表现精深华妙的色彩新境,为近代希有的色彩画家,令人反省绘画原来的使命。

然而,除此之外的画家则颇多地一味模仿传统的形式,外失自然真感,内乏性灵生气,目无真景,手无笔法,既缺绚丽灿烂的光色以与西画争胜,又遗失了古人雄浑流丽的笔墨能力。

艺术本当与文化生命同向前进;中国画此后的道路,不但须恢复我国传统运笔线纹之美及其伟大的表现力,尤当倾心注目于彩色流韵的真景,创造浓丽清新的色相世界,更须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表达出时代的精神。

(摘编自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1.下列对“中国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将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融为一体,不重机械的写实,与其出发点并不一致。

B.中国画超脱个体形象的刻画和艳丽的色彩,关注全幅画的节奏生命,抒发画家胸中的浩荡之思、奇逸之趣。

C.中国画用浓淡的笔墨、交错的点线溶解万象,飞动的物象和“空白”处处交融,流动虚灵,真如我们目睹的山川真景。

D.中国画引书法和诗心、诗境入画,以书法来点醒画中的笔法,借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书法是中国画的骨干,诗歌是中国画的灵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笔笔灵虚,不停留在具体物象的描摹上,具有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而又用实笔为物传神,所以说中国画是虚实结合的。

B.唐代大批评家张彦远指出了中国画容易陷入的误区,实际上强调了中国画中骨气、笔法的重要性。

C.近代少有的色彩画家任伯年不忘绘画原来的使命,能用具体的物象表现精深华妙的色彩新境,画作让人耳目一新。

D.宋、元大画家能以“自然”为师,在造化氤氲的气韵中求笔墨的真实基础,宋元山水画、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注重运用笔法捕捉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向,其注重趋向抽象笔墨,因此“色彩的音乐”在中国画中久已衰落。

B.虽然在中国画中很难找到画家的立场,但笔墨点线的姿态意趣里面隐藏着画家的人格、个性,由此可见,中国画与画家是物我融合的。

C.近代以来,除了极少数画家外,诸多画家一味模仿传统的形式,致使中国画外失自然真感,内乏性灵生气,无法与西画抗衡。

D.中国画不但要恢复传统笔法,更应致力于创造浓丽清新的色相世界,表达时代精神,所以说中国画任重而道远。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傅潜,冀州衡水人。

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

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

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

又从征范阳,先至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

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

师旋,擢为内殿直都虞侯。

上对枢密言:

“潜从行有劳,赏薄。

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数月召还。

咸平二年,复出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

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咸自置铁、铁棰,争欲奋击。

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

朝廷屡间道遣使,督其出师,会诸路兵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亦屡促之,皆不听。

廷召等怒,因诟潜曰:

“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

”潜不能答。

都钤辖张昭允又屡劝潜,潜笑曰:

“贼势如此,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

”然不得已,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于高阳关逆击之,仍许出兵为援。

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

及车驾将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领前军赴镇、定与潜会。

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

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

上由是大怒,乃遣高琼单骑即军中代之,令潜诣行在。

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

百官议法当斩,从驾群臣多上封请诛之。

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

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

五年,会赦,徙汝州。

景德初,起为本州团练副使,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

大中祥符四年,车驾西巡至洛,因令从驾还京,迁左监门大将军,还其宅。

久之,判左金吾街仗。

天禧元年,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再中流矢再:

B.枣殿前左班隶:

隶属

C.译挫吾锐气尔适:

到,往

D.师雄,擢为内殿直都虞侯旋:

胜利

5.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

B.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

C.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

D.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潜随驾征范阳,与契丹交战有功,得到了升迁,但太宗认为傅潜功劳很大,对他的奖赏不够。

B.契丹入侵,傅潜不顾朝廷的命令和部下的请战,始终不愿意出兵。

C.傅潜被高琼取代后,回到朝廷就被交给御史府,钱若水一个晚上就判罪定案了。

D.傅潜被流放房州,他的儿子也被削去官职随父流放,他们的资产全都被没收。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

(4分)

(2)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

(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8.“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5分)

 

9.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

(3)《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滚滚长江,以酒祭奠明月,感慨人生的两句是: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并填图该题标记;未填图标记的按11题评改计分。

该题各为2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渐渐消散的炊烟

老了。

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

慢慢地,就没了热度,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

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

老木挤巴几下眼睛,定定神,继续往山凹里望。

记得还是放牛娃的时候,也喜欢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往山凹里望。

那片竹林里,是二蛋、毛哥和三顺的家。

那长有一大团雪白梨花的梨树后面,是瞎眼奶奶家,眼睛虽瞎着,却灵醒得很,还没靠近梨树呢,就戳着棍子叫骂开了,龟孙子,又磨牙了吗。

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每家每户的娃,人手一个是棍打不动的。

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声最好听。

那是黑妹家的两间茅草屋,她家最穷,她也最不讨人喜欢。

老木闭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

小时候,老木还和伙伴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根据各家屋顶上冒出来的炊烟,猜各家在烧什么好吃的东西。

老木是赢得最多的,也正是这一点,让伙伴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

其实那算不上什么秘密的。

那时候,没有哪家有大鱼大肉吃,除了玉米、南瓜和山芋,就是想吃也吃不上。

谁家种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种得多,哪天又收获了什么,在村子里窜上窜下的老木能不知道吗?

鼻子长,才是老木的神通。

可如今不行了,那些像树林一样密的炊烟呢?

怎么就不见了?

二蛋的儿子是包工头,在城里买了房子,把二蛋老两口给接走了;黑妹考上了大学,据说当了官,早就把家给搬到了省城;瞎眼奶奶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媳妇都在外打工,那一树梨子早就没人管了;三顺家的小子是最迟去打工的,据说也混得不错,一家人都带出去不说,连山场和田地都不要了。

一个个乡里乡亲,都只剩下印象了,而且越来越模糊。

每次走过已经不再有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站上半天,总感觉门会突然打开,会有人笑嘻嘻地走出来,叫老木进去坐坐,喝口水,唠上一时半会。

可除了一刻不离跟随自己的阿黄,什么也没有。

总是阿黄的几声叫,把老木给唤醒,滞重的脚步才继续缓慢挪动。

汪,汪,汪。

阿黄在叫了,有气无力的,就在身边。

以前的阿黄可不是这样。

记得儿子媳妇才出门那会,有老伴陪着,倒没感觉什么。

地种着,田耕着,孙儿孙女带着,照样其乐融融,只是多受些累,但老木心里踏实。

一场病,把老伴给送到了山上,再也不回来了。

儿子媳妇要老木一起出门,说一家人在一起放心,可老木不愿意。

老木舍不下那几间土屋,只有在那屋里,身心才舒坦;舍不下田地里用汗水浸泡的庄稼,那也是儿女呀,是自己的根;舍不下屋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谁去给她清除坟头上的杂草。

阿黄是老伴走后的第三天头上出现的。

瘦得皮包骨头,一身的瘌子,是老木治好了它的病,然后收养了它,从此形影不离。

老木到哪,阿黄一准到哪,听到阿黄的叫声,老木才踏实。

可阿黄的皮也塌拉下来了,越发灰暗,声音早没了洪亮,以前一叫就是高亢的连声,现在成了短促沉闷的一下一下了。

柿子树后面,有炊烟升起来了,若隐若现,淡淡的白。

老木来劲了,仔细地瞅。

老木站起身来,想看清楚,到底是哪一家。

老木成木桩了,好半天才跌坐回冰冷的石头,那是李家的女儿在给她娘做“三七”,根本就不是什么炊烟。

想到李家嫂子的过世,老木又添了心事。

全庄子的人都来了,还站不满一堂屋。

最关键的,是没几个能做事的人。

一个个佝腰驼背,稍微出点力,就动弹不了了。

该走的程序省了大半,将就着才把人送上了山,抬棺的本家老二还闪了腰。

等自己老了的时候,儿子媳妇又到哪张罗帮忙的人呢?

听说城里都是火化,以前老木一听到火化就动气。

人活一辈子吃苦受累也就罢了,死了连个全尸都没有,造孽呀。

可现在老木不这样想了,人死了,还知道什么呢,能肥几棵庄稼也算是做了好事。

烧就烧吧,总比没人料理要好。

山凹里终于有炊烟袅袅地升起来了,甚至没有老木抽的烟锅里的烟浓厚,就那么稀稀落落着,不用风,转眼即逝。

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2年第9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老木对瞎眼奶奶、童年伙伴及游戏的回忆,又写昔日伙伴或搬走,或离乡外出打工,这样写是为了使今昔形成对比。

B.每次走过无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停留,觉得会有人走出来叫自己进去坐坐,写出老木人缘好,广受乡亲欢迎。

C.小说除塑造老木这一形象外,还直接通过老木的言行刻画了一个与老木形影不离的阿黄的形象。

D.小说以“渐渐消散的炊烟”为题,暗示村庄的人越来越少,表现出老木对故土的依恋,引发读者对时代变迁的感叹。

E.小说主要叙写了老木的所见所忆所感,情节起伏,结构紧凑,语言朴实,主题鲜明。

(2)小说中老木和阿黄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6分)

(3)小说以“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结尾有什么好处?

(6分)

(4)本文以“渐渐消散的炊烟”来反映农村人口渐渐向城镇转移、村庄渐渐消逝的城镇化事实。

有人说,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你是怎样认为的?

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诗人光未然——黄河的歌者

上世纪90年代,记者跟随一位老编辑到距离报社步行只有一刻钟路程的光未然家中拜访约稿,看到的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老作家形象,他待人亲切、谦逊,没有一点架子。

家中的摆设是典型的文人氛围,洁而不整,书报杂志很多,有些凌乱,但干净温馨,优雅的奶油色皮质沙发显示着主人的品位。

光未然,1913年11月1日出生在湖北省光化县老河口一个旧钱庄职员家庭。

童年的他,以优秀的天资成为父亲所在的钱庄东家儿子的读书伴郎,开蒙读私塾的成绩好于东家的儿子,光未然完成了四年的国民初小,毕业时还考取了头名。

1926年7月,北伐军胜利进军,光未然在从武汉、襄阳等地来到老河口进行革命活动的青年人那里,不断得到思想上的启迪,他满腔热情地开始阅读革命书籍和“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

1927年春,光未然加入共青团。

1929年,鄂北党团组织合并,光未然转为正式党员,这一年,他还不到16岁。

凭借在老河口美化书店做店员的机会,光未然不仅博览进步书籍、学习外语,还积极遵照中共鄂北特委和光化县委的指示,利用书店优势传递信息,担任起联络员的任务,此时的他已然成为一位年轻的职业革命者。

光未然在文学创作上不断积累,他在报刊上发表文艺论文,组织拓荒剧团、创作极有影响的独幕剧等。

1936年,他创作了独幕剧《阿银姑娘》,其中歌颂抗日志士、表现民族觉醒的序曲歌词《五月的鲜花》,流传甚广。

也是在这一年,光未然、冼星海相识相知。

他们在《黄河》之前1936年到1938年期间,已经成功合作了《高尔基纪念歌》《拓荒者》《戏剧抗战》《新时代的歌手》《赞美新中国》和《保卫大武汉》等歌曲。

1939年1月,光未然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在晋西抗日行军途中,不慎从马上跌落摔断左臂,中央特批全队与诗人一起赴延安整训。

在延安,经柯棣华医生手术后修养的短暂期间,他回想起多次经过黄河所看到的壮丽景象,在病床上口述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听到光未然的朗诵后,一把抓住歌词激动地说:

“我有把握把它写好!

”紧接着,冼星海顽强奋战了6天6夜。

终于,《黄河大合唱》在当年4月由“抗敌演剧第三队”在延安首演,冼星海指挥,光未然亲自朗诵。

毛泽东、周恩来均到现场观看,并给予高度评价。

从此,《黄河大合唱》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黄河大合唱》到底鼓舞了多少青年的抗日救亡热情?

答案是:

不计其数!

很多人说:

正是听到了《黄河》的咆哮和怒吼,才奔赴延安,奔赴解放区,奔赴抗战前线。

冼星海的学生、指挥家严良堃常说:

“《黄河》哺育了我,我是在《黄河》的歌声中成长的。

”今年91岁的他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1940年,他指挥了一场在重庆的演出,嘹亮的歌声划破了重庆上空消沉的雾霾,连国民党的公职人员宿舍也不时传出“风在吼,马在叫”的歌声,这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国统区的抗战士气。

每当听到晚辈后生赞美《黄河大合唱》时,光未然总是开心而又有点腼腆。

他说,当年打鬼子,战士们是把这首歌当作军歌来唱的。

战争环境里,一首好歌不亚于一支军队,作家邵燕祥说:

“有一部《黄河大合唱》,一首《五月的鲜花》,光未然可以不朽了。

光未然这些作品之所以会这样真正传世至今,我想它是写出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心声,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法西斯的人类的心声,它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我相信必将一代代地流传下去。

”作为1929年入党的中共党员,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人大代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一位多次特邀列席党代会的代表,供人敬仰的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完全可以有他的位置,而光未然生前除了签署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用的文件之外,还明确表达过:

骨灰不去八宝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光未然充分利用老河口美化书店店员的身份,不仅博览进步书籍、学习外语,而且还根据上级的指示,担任起联络员的任务,成为一位革命者。

B.光未然出生在湖北省光化县老河口一个旧钱庄职员家庭,家庭贫困,较为自卑,后不断积极进取,最终成为著名作家。

C.1936年,光未然、冼星海一起成功合作了《高尔基纪念歌》《拓荒者》《五月的鲜花》《新时代的歌手》《赞美新中国》和《保卫大武汉》等歌曲。

D.光未然是中共老党员,又是中国作协的领导人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按照资历,他死后完全可以安葬在供人敬仰的八宝山革命公墓。

E.光未然的作品传世至今,他认为“是写出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心声,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法西斯的人类的心声”。

(2)光未然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分析。

(6分)

(3)为什么“有一部《黄河大合唱》,一首《五月的鲜花》,光未然可以不朽了”?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光未然的成长与成就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今年的全国新能源推广会上,专家们指出,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

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有效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

据说,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这一角色就是以我们黄冈

地区的王近山将军为创作而成的。

③一个人要想很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是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如果他完全脱离社

会,不但不能取得成功,会走向失败。

A.遏制原型反而B.遏止原型而且

C.遏止原形而且D.遏制原形反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丝绸之路国际文化首届论坛上,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中国丝绸之路基金会代表宣布,将在“丝路”沿线各国发起寻找100个“丝路明珠”的文化活动。

B.《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平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C.中海油“海洋石油981”钻机平台项目管理得力,优化提高了作业效率,确保了西沙中建岛附近海域作业按期顺利完成。

D.近年来,鉴于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大,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秋天来了,我家北面的小山变得更加可爱了。

,。

看到眼前的一切,我沉浸在家乡的丰收喜悦中。

①秋风吹来,沉甸甸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②深吸一口,五脏六腑都感到舒服

③空气中,到处充满着浓郁的果实香味

④山坡上,一大片一大片的果实开始成熟

⑤更有数不清的野果,藏在树缝里自我陶醉

⑥那红的是苹果,黄的是梨子,紫的是李子

A.②⑥⑤④③①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D.④⑥⑤①③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l5个字。

(6分)

字的结构,又称布白,因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

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形之内,空白要分布适当,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

所以大书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呀!

这也象一座建筑的设计,,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

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就象西方美学研究哥提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刻式建筑里那些不同的空间感一样。

,表现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社会条件里不同的世界观和对生活最深的体会。

17.下面的文字是从哪五方面说明“4G”优越性的?

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6个字,5分)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

此外,4G可以在没有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年前,诗人北岛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参加朗诵比赛,老师分配给他一首诗《假如我是一支粉笔》:

“假如我是粉笔/我会很乐意牺牲自己/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让同学在黑板上画画/我不需要你们保护/但求你们不要让我粉身碎骨。

”北岛很是愤慨,好在儿子不会委屈自己,一早就跟老师说:

“老师,我不想当粉笔。

要求:

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题目自拟。

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B

6.C

7.

(1)傅潜胆怯软弱毫无计策,闭门自守,将士们有请战的,他就恶语相加。

(2)(他)到达后,就将其交付御史府,命令钱若水统一审查核实罪状,一个晚上判罪定案。

参考译文:

 傅潜,冀州衡水人。

年轻时事奉州将张廷翰。

太宗在王府时,将其召到身边予以安置。

太宗即位,傅潜隶属於殿前左班,三次升迁为东西班指挥使。

出征太原时,一天之内,两次被流箭所中。

又随从征讨范阳,先行到达涿州,与契丹交战,生擒其五百余人。

第二天,皇帝路过此地,见到遍地都是堆积的尸体和遗弃的器仗,不禁为之赞叹。

回师之后,擢升为内殿直都虞候。

皇帝对枢密说:

“傅潜随行出征多有功劳,奖赏不够。

”又加封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