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2943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历史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历史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

1.西周宗法制规定了分封制的一些继承和传承方式,在所有的等级之中宗法制以嫡长子的利益为主要利益。

据此可知,在宗法分封制下

A.诸子权争祸乱四起B.国君的权力与能力相脱节

C.礼乐征伐自长子出D.继承方式立子以长不以贵

2.古人云:

“天子之耳不能自聪,天子之目不能自明”。

因此,中国古代建立了

A.监察制度B.三公制度C.谏议制度D.选官制度

3.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

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

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4.史料证明、科举制不仅被东亚一些国家复制和模仿,也为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所借鉴。

这一现象反映了

A.科举制平等择优方式向全社会推广B.科举制延续之久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C.科举的观念依然存活于现实生活中D.科举制有超越种族和国界的生命力

5.“三言”、“二拍”摒弃了前代文学作品中以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新的主人公。

这主要反映了明代

A.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B.经济发展瓦解了传统伦理

C.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D.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

6.1027年,宋仁宗下诏:

“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这从侧面表明宋仁宗时期

A.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

C.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

7.南宋学者袁毂感叹:

“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

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

”这说明当时

A.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B.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

C.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等级秩序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

8.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

9.明清时期,兴起于民间的金龙四大王信仰,由民间护佑漕运的水神上升为国家祭祀的黄河和运河之神,大运河沿线、黄河下游河段形成了庙宇密集的祭祀带,并向周围地区传播。

这说明

A.政府推崇金龙信仰以强化统治B.国家祭祀利于扩大漕运开发范围

C.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经济的命脉D.民间与官方漕运安全的诉求一致

10.明清时期实行永佃制。

永佃制有“田皮”(田面)和“田骨”(田底)之说,买卖田骨一般称为“大买”或“大卖”,买卖田皮一般称为“小买”或“小卖”。

由此可以推知,明清期

A.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驰B.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

C.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冲击D.土地产权交易活动频繁

11.下列物证,可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原始材料的是

 

12.轮船招商局初创之意在“轮船招商”,即将福州船政局所造官船招商承领。

后因“官造轮船内,无商船可领”,遂不得不因应时势,改为“招商轮船”。

这说明当时洋务官员

A.无视中外商战中华资流向B.注重吸引民间资本求富

C.竭力防范官僚和商人沟通D.加强对民族资本的控制

13.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

据此可以推知

时间

创办者及身份

企业名称

1866年

方举赞(铁匠作坊主)

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2年

陈启源(华侨商人)

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

朱其昂(轮船招商局会办)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1882年

黄佐卿(商人)

上海公和永缫丝厂

A.洋务运动影响深远B.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西方工业化成果已传入中国

14.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

这反映了康有为

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

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

15.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共有95人题词,其中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

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国号者25人。

这反映出当时

A.附国籍者有民族自豪感

B.革命发展引发知识分子分裂

C.王朝意识受到严重冲击

D.朝廷腐败遭到爱国士人不满

16.有学者指出:

(雅典)城邦采取措施以保障其公民出任公职并行使政治权利的同等机会:

在饥馑或城邦被困期间,更多采取紧急措施以保护那些弱势群体。

但共同体成员财富、能力及生活方式的不平均却是一种普遍的情形。

这表明雅典

A.生活贫穷者无缘参加公民大会

B.满足所有人生存原则及追求经济平等

C.政治精英致力于缩小贫富差别

D.追求政治权利平等并不要求财产平等

17.伯利克里上台后,计划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

尽管遭到贵族派的反对,但他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

这反映出

A.伯利克里时期贵族的公民权被彻底铲除

B.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轮番而治”

C.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D.伯利克里因开创五百人议事会广受支持

18.下图照片名为“Chinese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

这一照片的流传

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

B.揭露了日本在徐州会战中的残暴

C.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

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

19.某学者指出,雅典人认为城邦是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公民群体,在血统上排斥外来因子。

奴隶大多数是“进口”而来,自然被排斥在外,外邦人更不必言。

但是外邦人在经济文化领域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这就弥补了其政治权利上的缺失。

材料表明

A.参与城邦政治文化生活是雅典人的权利和义务

B.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外邦人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公民阶层

D.雅典城邦具有开放和排外的双重性质

20.公元前367年,罗马通过法案规定:

平民所欠债款一律停止付息,已付的利息应作债款的本金计算,尚未还请的本金,分三年偿还;并规定两名执政官中,必须有一名由平民充任。

这表明当时的罗马

A.债务奴役制正式被废除B.平民在斗争中取得了一定胜利

C.贵族失去了司法垄断权D.平民开始登上国家的政治舞台

21.下图是创作于1854年的版画《英格兰的“白人奴隶”》,反映了纺织厂里发生的现象。

据此可以判断

A.奴隶贸易对欧洲影响较深远B.工业革命提高妇女政治地位

C.英国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D.此画体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

22.一战前,英国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食利阶层,这一阶层向国外投资大幅度增加,以此获取利润,在国内大量修建狩猎场和赛马场,这一变化反映英国

A.国际金融竞争力下降B.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C.社会创新氛围不足D.第三产业得以兴起

23.有学者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这表明英国

A.君主立宪政体尚不完善B.政治制度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

24.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

1846年,该法被废除。

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源是

A.土地贵族丧失政治的主导地位B.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

C.自由贸易理念在英国广泛传播D.近代英国注重妥协的政治机制

25.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

“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

”这一评论

A.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B.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

C.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D.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

26.1937年底,日本设立“满洲重工业公司”,垄断东北煤炭、钢铁等工业的经营权。

1938年,成立“华北开发公司”和“华中振兴公司”。

日本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B.扰乱国统区的工业秩序

C.打击抗日根据地经济D.把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

27.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

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

这反映了美国

A.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B.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

C.宪法遵循分权制衡原则D.1787年宪法体现实用主义精神

28.二战中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的《租借法案》规定:

美国向英国提供的战略物资,大部分不需要承担财政偿还义务。

但作为条件,美国政府希望英国动用一切可能资源,如黄金储备和国外投资来进行这场战争。

这一法案

A.为美元霸权地位确立奠定了基础B.提供了战胜法西斯国家的物质基础

C.是各国经济密切联系的必然结果D.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秩序

29.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

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

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战后美德关系的变化

C.东西方两大阵营关系的缓和D.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

30.下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苏联

A.经济建设中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B.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C.严峻的国际形势急需实现工业化D.优先发展重工业提升国际地位

31.下图是幅拍摄于1960年流行全国的“支农”题材的合影照。

该图反映了当时我国

A.试图缓解产业结构矛盾B.具备创建乡镇企业条件

C.城乡平衡发展整体推进D.鼓励职工创业成效显著

32.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新联合”,“(将来)政权主要的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三民主义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B.更多的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C.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新形势出现D.部分国民党人继续弘扬新三民主义

二、非选择题(第33小题25分,第34小题12分,第35题15分,共52分)。

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每个人的生活范围、职务工作都是至高无上的主所交付和安排的,……。

如果基督徒在某种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中卓有成效,道德高尚,并参加和服从教会,他就具备了“蒙召”成为选民的外在标志。

否则,便是弃民。

……加尔文因此极力提倡诚实、正直、勤勉的职业道德,反对欺诈和投机。

正如弗罗姆所说:

“强迫自己去工作,喜爱节俭,把个人的生活变成达到别人的权力之目的之工具,苦行禁欲,以及一种强制的责任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性力量,没有这些属性,现代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从加尔文宗教改革看西方现代性起源》

材料二1525年,(王阳明)在《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指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

”……在这篇《墓表》中,王阳明不仅把工商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还认为社会上出现“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的现象,完全是因为“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所造成。

他的“四民异业而同道”在其时引起了很大反响,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工商的传统看法。

到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进一步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

——摘编自《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

材料三在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而当工业文明的曙光到来的时候,商人阶层非常悲哀地无法建立独立的、新的商业伦理,企业家阶层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非常薄弱。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相关历史背景,阐述加尔文经济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

(13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对经济伦理的改造与加尔文有何共同之处?

其未能真正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有哪些?

(12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

“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

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截至17世纪的千余年间,中国人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方面都远远走在世界其他民族的前面,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所说,此时的中国“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摘编自张西平《向世界说明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提取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2分)

 

35.(15分)【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初的垦荒因科差太急、招徕无资等原因,“行之二十余年而无效”。

迨至康熙时期,政治形势逐步稳定,为进一步推行垦荒创造了有利条件。

康熙十年(1671年),清政府下令新垦荒地4年后起科,并重申顺治时对地主垦田给予奖励的规定。

次年,又将开始起科的年限推迟至6年。

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进一步放宽至10年,还对某些垦荒农民贷给牛、种。

康熙时期垦荒政策执行得较为得力,因此成效显著。

据《清实录》载,全国耕地面积顺治十八年(1661年)为526万顷,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为589万顷。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达851万顷。

——摘编自朱绍候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时期鼓励垦荒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照时期垦荒成效显著的原因。

(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

1-5:

BCDDD6-10:

ACCDA11-15:

BBDAC16-20:

DCCDB

21-25:

CCDBB26-30:

ADAAC31-32:

AD

二、非选择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满分共计48分)

33.

(1)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人文主义兴起;传统神学理念束缚社会经济;宗教改革打破教会独裁。

意义:

加尔文天职观与先定论,破除旧的职业与财富观,否定了教会与贵族等级特权;肯定了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正当性,并为其提供神学依据,其对规范经营、节俭生活的倡导,也适应早期资本主义和资本积累的需要,其经济思想随宗教改革大众化,在欧洲广为传播,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13分)

(2)共同点:

托古外衣;世俗职业平等化,共同的社会意义;肯定商业和正当盈利;注重经济道德约束。

原因:

封建专制、抑商闭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弱,商人未形成独立的阶级;王阳明等代表地主阶级,新经济思想不系统,未实现大众化,无法改变整个社会与儒学轻商状况。

(12分)

34.示例1:

论题:

儒学精髓造福于人类社会。

阐述:

儒家注重积极有为的人生实践,求道、求真、求诚的价值本体论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儒家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价值原则培育了讲道德、重教化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人树立了正人君子观念,对建立道德观念、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培育中华礼仪之邦起到了根本的指导作用;儒家向往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天下为公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培育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魂。

孔子“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忠恕思想,以及儒家和合观念有助于化解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宗族与宗族之间的矛盾冲突,既认同自身,又尊重他人,从而发挥儒家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使东方文明的精髓造福于人类社会。

(12分)

示例2:

论题: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成就。

阐述: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火药武器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12分)

35.

(1)措施:

对垦荒者缓征税收;奖励垦田地主;给垦荒农民以农资支持。

意义:

护大了耕地面积;增强了垦荒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

(9分)

(2)原因:

对顺治时期垦荒政策的借鉴;国家政治稳定;统治者的重视;垦荒政策执行到位;垦荒者的努力开垦。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