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周周测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64911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周周测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周周测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周周测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周周测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周周测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周周测历史试题.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周周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周周测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周周测历史试题.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二周周测历史试题

上饶县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第十二周历史周练

一、选择题

1.《殷周制度论》中有: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C.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2.钱穆曾说:

“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

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3.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

“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

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分割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4.弗朗西斯•福山曾指出:

“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

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5.据统计,1919年1-4月,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对中国的报道篇幅平均每月为26.5篇;1919年5月为223篇,1919年6月为225篇。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引起日媒共鸣B.巴黎和会伤害中日利益

C.日媒同情中国外交遭遇D.中国反帝浪潮目标明确

6.“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

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

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

”我国与此最为吻合的经济政策是在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7.《十二铜表法》规定,借贷的固定年息最高为8.33%,给予无力还债的债务人以30

天的“宽限时间”,监禁时不能使其挨饿,以及在“市集”期间,可将债务人带至广场,允许别人赎取。

这些规定最能体现其

A.有习惯法痕迹B.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

C.保护私有财产D.维护贵族利益

8.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

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

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9.美国南北战争后在南方重建的一段时间内,国会通过各种常设委员会控制着诸多行政

部门,其权威达到顶峰,形成所谓的“国会政府”。

“国会政府”有违于1787年宪法的

A.联邦制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C.共和制原则D.总统制原则

10.“(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11.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提到: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这段话从侧面反映了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12.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13.费正清称: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

14.“冷战时期,西方曾对列宁有过一种错觉,以为他最擅长的手法乃组织突袭。

殊不知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人唯一的真正财产,在于能认识及把握群众的需要,并能追随群众,进而领导群众”。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列宁“认识及把握群众的需要”的是

A.提出《四月提纲》B.推翻临时政府

C.建立苏维埃政权D.颁布《和平法令》

1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

“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基本上相同。

”材料中的“政纲”指的是

A.中共的最高纲领B.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中共三大通过的宣言D.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16.“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C.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

D.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

17.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到:

“美国采取措施以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这也就是保护美国的安全——它就是保护自由!

”为此,美国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组织D.发动局部“热战”

18.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

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C.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19.“不成文法来自习俗确认的规范。

事实上,经使用者的同意所确认的持久的习惯,扮演了法律的角色。

”同时,为了保障自由,还得对权力做相当的限制,“如果主人的逞凶被认为不可忍受,他们将被强制以好的条件出卖奴隶。

”由此可知

A.习惯法没有共同的约束效力造成社会矛盾

B.习惯法在对抗奴隶主野蛮行为上有一定作用

C.习惯法完全是为了奴隶主贵族服务的工具

D.习惯法是奴隶社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囚笼

20.“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关于这首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21.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

……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入注目的。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

B.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完全西化

C.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

D.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

22.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由良田起程,至郴州,一路民众欢迎,鞭爆劈拍之声,不绝于耳。

出村远道恭候,该地农民协会,组织尤为整齐……将来革命成功,当推湖南第一,而军人尚在梦中,可胜太息。

”据此判断,该日记应写于

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3.下表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

8月底

9月中旬

12月底

人民公社(个)

8730

16989

26578

参加公社的户数(万户)

3778

8122

12325

参加公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

30.4

65.3

99.1

平均每个公社农户数(户)

4328

4781

4637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B.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C.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4.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

“(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

”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

A.对否定神的地位而作出的贡献B.为挽救社会道德而付出的努力

C.对古希腊哲学进步而作出的贡献D.为后世人文主义发展所起的启蒙作用

25.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A.汉朝和明清时期B.汉朝和隋唐时期

C.隋唐和明清时期D.隋唐和晚清时期

26.《周礼•春官•大宗伯》载: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

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A.玉器制造工艺的高超B.服饰礼仪制度的规范

C.分封制度等级的森严D.宗法制度嫡庶的差异

27.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

“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8.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

这表明北宋时期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29.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

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

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

30.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

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l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

”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

”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很多人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D.国共合作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二、非选择题

3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的胡适曾于1919年4月发表《实验主义》一文,全面介绍其信奉的实用主义(又称实验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他认为一切真理都是人定的.“实在”可以由人们主现任意创造。

他提倡“存疑主义”和“评判的态度”,将进化论引入历史的方法,认为没有永不变的真理,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他主张要培养创造的思想力,就要以怀疑为起点,找到新知识来解决这疑难,并将这种思想方法总结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使得胡适以后的一系列文字都以其为哲学依据——坚持怀疑精神,不盲信任何主义。

——摘编自寇乃天《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宪政解读》

材料二五四运动后,胡适于1919年7月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他认为当前思想界流行的弊病,就是空谈主义,高谈主义,而不去研究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

他对主张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人,极尽嘲笑攻击之能事,他认为。

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

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他反对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现和社会革命论来现察和解决中国问题。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胡适的实用主义思想要点。

(6分)

 

(2)简评五四运动后胡适的实用主义思想。

(6分)

 

32.南宋以后,随着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波义信先生把南宋时杭州的商品集散和流通划分为三个层次(环)的市场圈。

一环市场圈由杭州和它的近郊区组成;二环市场圈是杭州的中距离商业运输圈,它直接供应杭州150万人口的日常需要物资,如米谷、薪炭、油脂、鱼肉、生鲜食品、原料、建筑材料、茶、盐等,其范围涉及明州、衢州、镇江、黄池等地;三环市场圈是杭州的远距离商业运输圈,它联络全国,甚至波及海外。

其实各个城市都能够划分出大小不等的市场圈。

市场圈是通过商品的消费和商品的吐纳构筑的。

……这些市镇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城市的周边,依次递进,构成了市场网络的联结支点。

它们的兴起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分不开的。

——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元化》

(1)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市镇兴起的原因。

(3分)

 

材料二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

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注:

华亭即徐阶,明代内阁首辅)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

…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徐光启为明代内阁大学士)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述。

(6分)

 

材料三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

……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以苏州为中心》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6分)

 

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十五年(1696年),圣祖亲征,噶尔丹窜死,朔漠平。

——《清史稿·地理志》

材料二五十二(1713年)年癸巳春正月戊申,诏封后藏班禅胡土克图喇嘛为班禅额尔德尼。

——《清史稿·圣祖本纪》

材料三他们在中国边缘犯下的这些暴行最终使中国皇帝极其恼怒,他于1685年派一支远征队北上。

中国人夺回阿尔巴津,把俄罗斯人从整个阿穆尔河流域清除出去……与此同时,两国政府为解决边界问题开始谈判。

经过许多争论,《尼布楚条约》于1689年8月27日签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康熙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

康熙于1692年3月22日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敕令指出:

天主教的教义大致与中国礼教相符。

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

——《康熙帝传》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有效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措施与意义。

(4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时所使用的手段。

(2分)

 

(3)据材料四,指出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其影响。

综合以上材料,从民族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角度,对康熙帝予以恰当的评价。

(7分)

上饶县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第十二周历史周练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C

D

C

B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D

B

B

A

A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B

A

C

B

C

C

B

31.

(1)主张真理是人造的,否认真理的客观标准;主张改良,反对社会革命;坚持务实与批判精神,反对盲从。

(6分)

(2)在新文化运动前期,胡适的实用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思想解放合启蒙作用,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但是,他否认真理客观标准,实际上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鼓吹改良,实际上是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五四运动后,背离了中国革命时代潮流。

(6分)

32.

(1)原因: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远距离运输发达;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

(3分)

(2)新现象:

士大夫从事工商业致富。

(2分)

评述: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说明明代工商业确实取得了很大发展。

但是,这并未改变“重农抑商”政策,很多士大夫、商人用经营工商业取得的财富购买田产来保值,中国自然经济并没有正式解体。

(4分)

(3)变化:

农业人口减少,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口增加。

(2分)

原因:

农业生产发达(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手工业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人口数量增长(农业劳动力过剩);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大量汇聚城镇)。

(4分)

33.

(1)措施:

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叛乱,册封班禅;(2分)

意义:

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势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分)

(2)军事和外交。

(2分)

(3)态度:

对外来文化采取宽容和兼收并蓄的态度(2分)

影响:

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明。

(2分)

评价: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乾盛世”的奠基者。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