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2824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7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解析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解析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解析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解析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docx

《解析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docx

解析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答案】B

【分析】

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通过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

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

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

【详解】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的装片,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A正确;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观察不到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前期逐渐消失,B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据以上特点,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C正确;碱性染料易于与染色体结合,而不易与其他结构成分结合,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以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再根据题意作答。

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答案】B

【分析】

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由题意可知,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因此,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错误;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因此,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B正确;有氧运动有利于学习记忆,而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错误;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不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学习记忆与海马区的关系,运动与大脑发育的关系,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根据题意作答。

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

C(mm)

透明圈直径:

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答案】C

【分析】

该选择培养基上的唯一碳源是淀粉,只有能利用淀粉的微生物才能存活,微生物分解淀粉后,会产生透明圈。

【详解】培养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A正确;筛选淀粉分解菌时,需要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B正确;由题意可知,以上两种菌均会产生透明圈,说明两种菌均可以产生淀粉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解淀粉,C错误;淀粉分解菌的H/C越大,说明其产生的淀粉酶分解的淀粉相对越多,可说明该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C。

4.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

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F1,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B.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

C.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F1花粉再生植株

D.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

【答案】D

【分析】

由题意可知,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的培养过程为:

把含抗甲的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获得抗甲植株,同时把含抗乙的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获得抗乙植株,通过杂交获得F1(二倍体植株),取F1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获得纯合的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二倍体)。

【详解】要获得转基因的抗甲或抗乙植株,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含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再把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A正确;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抗病接种实验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B正确;对F1的花粉进行组织培养时,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其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时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时利于芽的分化,C正确;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D。

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

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C

【分析】

由图可知,植物a单位水体面积氮的吸收量最大,植物c单位水体面积P的吸收量最大,a、b、c均为生产者。

【详解】三种植物中,a对N的吸收量最大,c对P的吸收量最大,故为达到降低自然水体中的N、P的最佳效果,应该投放植物a和c,投放后生物的种类有所增加,会改变群落的水平结构和食物链的数目,而这两种植物吸收N、P,其种群密度会增大,但不会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答案选C。

6.下图是生物界常见的四种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种细胞可能来自同一生物,但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B.c、d两种细胞均为自养型生物,但c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

C.a、b、c、d四种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但遗传物质只是DNA

D.a、b、c、d四种细胞都能发生渗透作用,a、b细胞甚至涨破

【答案】D

【分析】

据图可知,a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b是神经细胞;c是细菌,是原核生物;d是植物细胞,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a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b为神经细胞,两种细胞可能来自同一生物,表达的基因不完全同,A项错误;

B、c为细菌,不一定为自养型生物,B项错误;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有核酸,C项错误;

D、a、b、c、d四种细胞都能发生渗透作用,a、b细胞无细胞壁,可能会涨破,D项正确。

故选D。

7.由n个碱基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由一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最大为()

A.na/6B.na/3-18(n/3-1)

C.na-18(n-1)D.na/6-18(n/6-1)

【答案】D

【分析】

在基因表达过程中DNA分子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的数量关系是6∶3∶1;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详解】由n个碱基组成的基因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最多有n/6,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氨基酸总质量-水的分子质量=n/6×a-(n/6-1)×18。

故选D。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DNA、蛋白质的数量关系,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计算。

8.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器甲是线粒体,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其中被彻底氧化分解

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

D.乳酸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答案】C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题干中提出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分析图中各细胞器的化合物组成:

甲中含有蛋白质和磷脂,并含有少量核酸,符合条件的只有线粒体;乙中只含有蛋白质和磷脂,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丙中只包含蛋白质和核酸,符合条件的只有核糖体。

【详解】A、线粒体具有双层膜,膜结构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并且线粒体中含有少量DNA,但是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器含有蛋白质和脂质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器丙为核糖体,分泌蛋白的合成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若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将直接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C正确;

D、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9.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和ATP的化学成分中都含有氮元素

B.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酶和ATP的含量都不同

C.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都需要酶和ATP的参与

D.酶的合成和分解分别与ATP的合成和分解相联系

【答案】D

【分析】

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酶和ATP,活细胞中通常都能合成酶和ATP,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绝大多数酶为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H、O、N,少数酶为RNA,ATP的合成需ATP合成酶的催化,酶的合成消耗能量。

【详解】A、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和ATP的化学成分中都含有氮元素,A正确;

B、细胞分化的实质在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代谢途径不同,酶的种类不同,代谢的程度不同,ATP的含量也不同,B正确;

C、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分为转录和翻译,都需要酶和ATP的参与,C正确;

D、酶的合成需要能量供应,和ATP的分解相联系,酶的分解释放能量,与ATP的合成相联系,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酶和ATP的相关知识,难点是将ATP的水解和合成与物质分解和合成进行联系。

10.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等生命进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可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B.有丝分裂过程主要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C.减数分裂过程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mRNA存在差异

【答案】B

【分析】

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比较:

2、基因重组: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的现象。

包括三种类型: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转基因工程中人为条件下的不同物种的生物间基因的重组。

【详解】有丝分裂通过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稳定遗传,A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由于表达的基因不同,导致mRNA以及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存在差异,D正确。

1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

1:

1:

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精子数量之比为1:

1

C.F1产生的雄配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

1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可自由组合

【答案】C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两对相对性状的黄色圆粒豌豆实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黄色圆粒豌豆Yy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配子,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为Y_R_:

Y_rr:

yyR_:

yyrr=9:

3:

3:

1。

【详解】F1个体能产生YR、yr、Yr、yR4种配子若干个,比例为1:

1:

1:

1,A错误;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数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B错误;F1产生的雄配子中,共有YR、yr、Yr和yR4种基因型,比例为1:

1:

1:

1,所以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

1,C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遗传性Menkes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铜代谢异常疾病,患者一般3岁前死亡。

该病是由于编码跨膜铜离子转运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表达在胎盘、胃肠道上皮细胞,负责将铜从小肠运进血液。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病最可能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B.该家族中表现正常的女性一定为杂合子

C.该病采用注射含铜药物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D.高危家庭中建议对男性胎儿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患病

【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系谱图的分析能力。

【详解】

由图可知患者都是男性,且在3岁前死亡,说明改变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故A正确。

该家族中表现正常的女性有可能是杂合子也有可能是完全正常的纯合子,故B错误。

因为该病是由于编码跨膜铜离子转运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所以采用注射含铜药物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故C正确。

因为患病的男性不会存活到婚配年龄,所以对高危家庭中的男性胎儿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患病,故D正确。

13.下图为原核生物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DNA分子的两条链可分别作模板以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

B.①过程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此酶能识别R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

C.①②过程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配对方式均为A和U、G和C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减少由于基因中碱基的改变而造成的影响

【答案】D

【详解】A、①过程为转录,DNA分子的两条链中只有一条链可分别作模板,可以通过多聚核糖体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A错误;

B、①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此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B错误;

C、①②过程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配对方式均为T和A、G和C,A和U,C错误;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减少由于基因中碱基的改变而造成的影响,即密码子的容错性,D正确。

故选D。

【定位】原核生物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点睛】原核生物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由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

蛋白质合成效率、RNA聚合酶、表达过程中的碱基配对原则以及密码子的容错性。

14.图甲表示果蝇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两图中的字母均表示对应位置上的基因。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同源染色体上最多只有三对等位基因

B.图乙中的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图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自由组合

D.基因D、d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D

【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故染色体是DNA和基因的载体,从图上可以看出这对同源染色体有三对等位基因,但不能判定这对同源染色体只含有三对等位基因,A项错误;

BC项、由于图甲中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遵循分离定律,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DEA和dea,要是出现了图乙所示配子类型,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出现了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单体进行了交叉互换,所以B、C项错误;

D、等位基因的不同,本质区别在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分析等位基因的减数分裂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能够形成什么样的产物,也就是基因的传递和分离,自由组合方式。

15.对农药DDT有抗性的家蝇的产生是由于家蝇体内脱氯化氢酶基因(DHCE)突变造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使用DDT导致家蝇体内的DHCE基因发生突变

B.抗性家蝇品系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

C.DDT抗性家蝇与普通家蝇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D.DDT抗性品系的形成不影响家蝇种群的基因库

【答案】B

【详解】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使用DDT只是对家蝇群体内存在的突变DHCE基因进行了选择,A错误;

抗性家蝇品系的形成,是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DDT抗性家蝇与普通家蝇属于同一个物种,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DT抗性品系的形成,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因此会影响家蝇种群的基因库,D错误。

16.中国女排是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她们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砥砺奋进。

下列有关女排队员在激烈比赛过程中的稳态调节,说法错误的是一项()

①细胞呼吸增强,产生更多CO2经体液传送调节呼吸中枢活动维持pH平衡

②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水解为葡萄糖

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旺盛维持体温平衡

④.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垂体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调节水平衡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B

【分析】

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①在运动中,物质氧化分解速度加快,可以为身体提供更多

能量,同时产生更多CO2经体液传送调节呼吸中枢活动维持pH平衡,①正确;

②肌糖原不能水解成葡萄糖,只能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②错误;

③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温升高,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旺盛维持体温平衡,③正确;

④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④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过程、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包括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过程。

17.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①→③→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促进植物生长

B.秋末①→③→⑤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C.越冬休眠过程中,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D.各种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答案】A

【分析】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它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赤霉素的合成部位: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主要作用: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详解】A、夏季过程中促进过程①②③④,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促进植物的生长,A正确;

B、秋末促进胡萝卜素的合成,胡萝卜素进一步形成脱落酸,使叶片脱落,降低光合速率,B错误;

C、越冬休眠过程中,促进①③⑤⑥过程,夏季促进①②③④过程,所以越冬时脱落酸增多,C错误;

D、各种植物激素不直接参加到细胞代谢的过程中,而是通过影响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从而起到调节作用,D错误。

故选A。

考点:

植物激素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及其植物激素的作用。

【点睛】该题中主要强调在不同的季节,植物激素合成的种类不一样,在冬秋季节,主要是脱落酸的合成,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在夏季主要是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合成,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的衰老,还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期。

18.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

治理水华的常用方法是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

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获得较好治理效果。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供蓝藻利用

B.河流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循环

C.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不会引起水体污染

D.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

【答案】D

【分析】

污水中的有机物需要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通过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可减少化学杀藻剂对环境的污染。

【详解】蓝藻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污水中的有机物需要通过水体中的分解者的分解形成无机物才能被蓝藻吸收,A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