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溶液教师版修改概要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2747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8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溶液教师版修改概要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9溶液教师版修改概要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9溶液教师版修改概要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9溶液教师版修改概要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9溶液教师版修改概要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溶液教师版修改概要1.docx

《9溶液教师版修改概要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溶液教师版修改概要1.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溶液教师版修改概要1.docx

9溶液教师版修改概要1

第九单元溶液

【必考内容和要求】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5、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6、学习分析溶解度曲线。

7、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8、能进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课题1溶液的形成

【知识体系】

一、溶液(重点)

1、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

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

(2)稳定性:

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①溶液使均一的、稳定的,但是不一定是无色的,有的溶液有颜色,如FeCl2溶液呈浅绿色,CuSO4溶液呈蓝色。

3、溶液形成的微观过程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实质就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形成均一地分散在溶剂分子中间。

4、溶液的组成

(1)溶液是混合物,有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2)溶质可以是固体(氯化钠、硝酸钾等)、液体(酒精、硫酸等)、或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碳等),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3)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溶解油脂。

酒精能够溶解碘等。

5、溶质、溶剂的判断

(1)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做溶剂,固体、气体做溶质;

(2)当两种液体混合时,一般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不管水量多与少,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3)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4)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即溶质是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不是原物质,如将足量的铁粉放入适量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所得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而不是硫酸铜。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重点、难点)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的现象,如硝酸铵;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的现象,如氢氧化钠、浓硫酸。

※※物质溶解于水中时分为两个过程:

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

其中扩散过程要吸收热量,而水合过程要放出热量。

物质溶解时温度升高是由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大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物质溶解时温度降低是由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小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物质溶解时温度不变是由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等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

三、乳化现象(重点)

(1)乳浊液的概念: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特征:

①不均一;②不稳定;③静置后分层

(3)乳化现象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这种现象被称为乳化。

(4)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洗涤:

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②农药的使用:

将农药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制成的透明液体叫乳油。

③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洗洁精等。

(5)乳化剂

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阻止小液滴相互凝结,洗涤剂能把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就是乳化作用,洗涤剂是乳化剂,乳化剂能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乳化作用是将大的颗粒的油珠变为小颗粒的液滴,与溶解有本质上的区别。

溶解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溶剂中。

【题型体系】

【典例分析】

题型一溶液、溶质、溶剂的判断

1、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充分振荡后可得到溶液的是()

A.泥沙B.奶粉C.蔗糖D.植物油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使无色透明的液体

C.40mL酒精与60mL水ihunhe一定得到100mL溶液

D.盐水和糖水混合后仍然是溶液

3、分别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碘酒:

(2)硫酸铜溶液:

(3)澄清石灰水:

(4)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

(5)盐酸:

4、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主要原因是()

A.反应速率快B.不需要加热C.易于操作D.装置简单

5、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

溶质

高锰酸钾

溶剂

汽油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容

不溶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题型二溶解时的吸放热及乳化现象

1、小琪往用石蜡粘在塑料片上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食盐B.硝酸铵C.氢氧化钠D.碳酸钙

2、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C.硝酸铵固体D.食盐

3、我军研制的新型速热型野战食品为广大指战员所喜爱的原因是携带方便,即食即热,其原理是在饭菜下面独立分装着水和一种固体粉末,用时只需将中间分割线拉开即可。

则原固体粉末可能是()

A.食盐B.硝酸铵C.烧碱D.浓硫酸

4、(2012黑龙江东改编)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用食醋除去水垢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汽油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5、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A.修成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习题精炼】

题型一溶液、溶质、溶剂的判断

1、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2)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

可以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2、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3、(2013北京)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牛奶C.白糖D.植物油

5、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B.白糖C.纯碱D.食盐

6、某一杯食盐水,若上部的密度为ag/cm3,则下部的密度()

A.大于ag/cm3B.等于ag/cm3

C.小于ag/cm3D.无法判断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做溶质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8、下列能组成溶液的混合物中,水是溶剂的是()

A.75%的医用消毒酒精B.碘酒溶液

C.油脂溶解在汽油里D.植物油滴入水中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B.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

C.溶液的上部和溶液的下部性质不一定相同

D.油水中的油是溶质,水是溶剂

11、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溶剂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容

易容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A.水B.酒精C.汽油D.苯

12.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糖B.食盐C.氢氧化钠D.花生油

1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溶液中一定含有水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D.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溶液,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

A、酒精、二氧化碳     B、稀硫酸、液氧   C、汽水、干冰      D、冰水混合物、氧化铜

题型二溶解时的吸放热及乳化现象

1、某物质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是因为在溶解过程中()

A.只吸收热量B.只放出热量

C.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D.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

2、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

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

3、“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要饮用时,只需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固体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可制冷。

该化学物质是()

A.石灰石B.硝酸铵C.氢氧化钠D.生石灰

4、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的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D.用沐浴露洗澡

5、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食醋除水垢B.用稀盐酸除铁锈

C.用汽油清洗油渍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溶液

B、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得干净

C、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8、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9、下列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的是()

A.NH4NO3固体B.生石灰C.KOH固体D.苛性钠

10、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A.修成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11、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D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

课题2溶解度

【知识体系】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重点、难点)

【教材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20ml水能完全溶解5g氯化钠

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

烧杯中有未溶解的固体

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g氯化钠

在加15mL水,搅拌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增加溶剂的量,可将未溶物质溶解

【教材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20mL水能完全溶解5g硝酸钾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烧杯中有未溶解的固体

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g硝酸钾

加热

未溶解的固体溶解了,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能力增强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能力增强

冷却

固体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能力降低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①稀、浓溶液只指一定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只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还能不能继续溶解溶质

②对于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反之亦然。

③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剂、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重点、难点)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增加加溶剂、升高温度(绝大多数)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绝大多数)

**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NaCl

**极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Ca(OH)2

三、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重点)

由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看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物质是否还能继续溶解。

一般来说,可以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该溶液中的溶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四、结晶方法(重点)

(1)结晶:

热的溶液冷却后,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温度继续降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会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对于析出的溶质来说是饱和溶液。

(2)结晶有两种方法: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

如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就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②蒸发溶剂结晶:

一般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

如冲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就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3)结晶的应用——海水晒盐

①原理:

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结晶出来。

②主要过程如下:

五、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重点、难点)

(1)定义:

在一定温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若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要点:

①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

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

②标准:

在100g溶剂里。

这是概念中规定的标准,物质溶解量的多少与溶解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的溶剂。

此处100g是指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③状态:

“饱和”。

规定只有在一定量溶剂中(100g)达到饱和时(溶解溶质的最大量),所溶解的溶质的量才是一个确定的值。

④单位:

克。

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

(3)溶解度的含义

①已知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其含义是指该物质在该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

如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约为31.6g,是指20℃,100g水中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时的质量为31.6g。

②通过溶解度可得到该温度下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即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三者质量比为—溶解度:

100g:

(100g+溶解度)

(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①内部因素:

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部因素:

温度。

六、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量。

溶解度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表。

 

溶解度/g(20℃)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分类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容

举例

AgCl、CaCO3

Ca(OH)2

KClO3

KNO3、NaCl

**决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习惯上把难容物质叫做“不溶”物质。

七、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重点、难点)

(1)表示方法

①列表法:

下表列出了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NaCl

36.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②曲线法: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如下图1(KNO3在90℃、100℃的溶解度未标出)和下图2所示。

图1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图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此时必然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①大对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缓”,如N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③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④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⑤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⑥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八、气体的溶解度

(1)概念: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与固体溶解度的比较:

气体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

溶剂的量

1体积水

100g溶剂

条件

温度和压强(101KPa)

温度

单位

体积

克(g)

(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温度:

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②压强: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题型体系】

【典例分析】

题型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符合加入固体硝酸钾质量(m)和溶液中溶质质量(n)的关系图象是()

2、(2014大连中考-41)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浓硫酸B.硝酸铵C.氢氧化钠D.蔗糖

3、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剩余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可能是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是()

A.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B.很浓的溶液

C.不是稀溶液,也不是浓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减少溶剂D.加入溶质

题型二溶解度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之比为100:

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使该温度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已知20℃时,20g水中溶解了0.03gA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A物质属于()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难容物质D.微溶物质

3、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B.

℃时,x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

C.

℃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

℃时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时变为饱和溶液

4、(2014大连中考-51)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在____℃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分别将甲、乙、丙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3)t2℃时,向70g甲物质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填“是”或“不是”)_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仍是饱和溶液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8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习题精炼】

题型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将一杯20℃时的硝酸钠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B.加入溶剂C.倒去一半溶液D.蒸发溶剂

2、20℃时,向20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5g食盐,这时食盐水的质量将()

A.增加5gB.为25gC.为20gD.暂不能确定

3、20℃时,向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搅拌后仍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会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4、现有下列方法: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增加熟石灰;

减少熟石灰;

增加溶剂;

蒸发溶剂。

能用来将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的方法有()

A.

B.

C.

D.

5、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

6、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均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7、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