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
《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电大考试考点归纳总结)
一、填空
1、从城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商品交换功能的人类定居点。
2、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
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大城市逐渐增多,迅速膨胀的城市人口甚至使城市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对城市功能的需要,出现了所谓城市病的问题。
4、工业化导致的城市化发展,使市政的概念逐渐突出并独立出来。
5、古代城市的市政与“乡政”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一种城乡合治的体制。
1、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2、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城市政权的领导者。
3、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
4、城市政治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素,也是市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之一。
5、将个人利益表达纳入规范化渠道,避免非正式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创新市民利益表达方式的重要方面。
1、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2、西方国家城市权力的中心,既不在城市的议会、政府或法院,也不在城市的政党组织,而在城市的商会。
3、副省级市是20世纪90年代在原有建制市的行政等级中新增加的一个层次,虽然在宪法第30条规定的中国行政区划中并没有这一层次,但在我国市级行政区划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4、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两级政权三级管理”体制。
5、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
1、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2、就是因为城市基本职能的存在和强化,导致城市的形成、发展和迅速生长,这是城市存在和成长的根本动力。
3、供给型的城市发展战略观主要形成和发展于20世纪初叶至20世纪中叶的阶段,强调不断提升城市的生产能力,包括工业产品、有形服务等多方面,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营销导向的地方发展战略观。
5、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
1、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虽然他们当时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社会公正。
2、每个城市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妥善解决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搞好城市规划的关键。
3、土地用途管制的最根本的核心任务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途管制。
4、美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政府主导的主要是道路及污水处理。
5、城市成长管理是主要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1、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相比,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城市经济是一种集聚性、综合性的经济。
2、城市经济管理中的经济方法主要是通过经济杠杆和经济责任制的运用,调整城市经济活动中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以达到控制、协调经济活动的目的。
3、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在评价政府在与市场相互协作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各国政府应该向社会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物品。
4、城市财政管理的具有公共性和地方性的性质。
5、税收是城市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
1、在人口学理论分析中,通常用城市人口结构来描述城市人口的一些基本特征。
2、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城市人口增长,它一般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并与城市自身的功能和吸引力大小有关。
3、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
4、提高城市公共住宅的管理质量,必须从分析城市公共住宅的供求关系入手。
5、法定社区尤其是指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两级辖区。
1、城市环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城市的自然环境;二是城市的人工环境。
2、以人为本是城市环境的根本宗旨。
3、煤烟型细微颗粒物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杀手”。
4、排污权交易是当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市场运作方式,即在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允许企业买卖排污指标,以经济杠杆促使企业主动削减排污量。
5、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1、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2、我国城市化2004年已经超过40%。
3、城市边缘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成因中,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
4、小城镇是随着多种产业集聚逐渐由乡村形态转变为现代化城市的过渡性社区。
5、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1、按政府机构的权力大小,可以将大都市政府分为超城市的和城际的两种类型。
2、非政府区域协调机构分为综合功能的协调机构与单一功能的协调机构两种类型。
3、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
4、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5、Citistate不是一个行政边界,而是一个组织边界、市场边界、信息边界、社会边界,乃至生态与环境的边界。
1、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2、对执行系统而言,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执行的敏捷化程度,而这一点又必须以信息系统的完备和信息渠道的顺畅息息相关。
3、对于反应而言,留有足够的“预备队”是十分关键而又往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4、危机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响应策略。
5、城市信誉危机突发事件处理,必须首先注意启动停止策略。
二、选择题
1、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ACD)区别于农村地区。
A人口数量C产业构成D行政管辖
2、(C)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C第三次
3、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AC)功能为主。
A军事C政治
4、(A)是最早面临“城市病”的
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探索市政管理理论的国家,同时,也是首创多种城市市政体制的国家。
A美国
5、市政经济具有(ABCDE)的基本特征。
A社会性B长期性C不可分性D政府性E公共性
6、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ABCD)。
A市法院B中共市委C市检察院D市政府
7、市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主要具有地方(ABCD)。
A任免权B监督权C决定权D立法权
8、根据《行政许可法》这部法律的
规定,除(ABD),其他国家机关包括各个部门一律不能设定行政许可。
A国务院B省一级人民政府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9、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和相关制度,构成我国市民概念的基本条件为(ABD)。
A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B居住在市区内D具有本市户口
10、在我国城市中,(D)渠道是一种方兴未艾的市民利益表达渠道。
D集团参与
11、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ABCD)。
A市行政管理体制B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C市政府构成体制D市建制体制
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包括(ABCD)。
A副省级市B县级市C地级市D直辖市
13、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政权机关,
包括(ABCD)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
A市人民政府B市人民法院C市人民检察院D市人大
14、下列的市政职能中,(AD)属于传统职能。
A消防D治安管理
15、市级政府的经济调控(ABCDE)的特征。
A双向性B间接性C综合性D有限性E超前性
16、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ABCDE)组成。
A战略措施B战略反馈C重点战略D战略愿景E战略依据
17、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和获取。
A优劣机威分析方法B竞争—合作分析方法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D历史分析方法
18、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
A适于居住的B银行信赖的C治理和管理良好的D有竞争力的
19、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支撑包括(ABCD)。
A范围经济B可持续发展理论C规模经济D集聚经济
20、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产品B城市营销主体C目标市场需求D目标市场
21、(B)行政合理原则要求行政机
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应事实清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做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立法目的。
B行政合理原则
22、我国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ABCD)。
A上海模式B杭州模式C南通模式D武汉模式。
23、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ABCD)。
A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B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C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D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24、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萌生。
A美国
25、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
达到(B)以后,城市化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直至达到70%以后才逐渐减速至平稳发展,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间之中。
B30%
26、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C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
27、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BD)。
B信息不对称问题D自然垄断
28、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城市化水平要达到(D)左右。
D60%
29、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ABCD)A预算管理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C税收管理D预算外资金管理
30、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A慈善模式B民主模式C巨物模式
31、一般情况下,把城市人口划分为(ABCD)。
A中小学年龄B老龄C劳动年龄D托幼年龄
32、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将城市划分为(ABD)。
A稳定型B衰退型D增长型
33、在(D)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B增长型
3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A自然社区B功能社区C法定社区
35、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
A社区成员B社团性组织C企事业组织D行政性组织
36、城市环境的特征是(ABCD)A脆弱性B开放性C人为性D复合性
37、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ABCD)A水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C视觉污染D大气污染
38、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C)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
A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
39、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B排污权交易制度C奖励制度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40、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通常主要包括的行为者是(ABCD)。
A处理者B消费者C废物处理者D资源开采者
41、(A)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A英国
42、(C)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C工业化
43、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处于(B)左右,发展
速度很快;B30%~70%
44、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
(ABCD)。
A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B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45、(ABC)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撤市(县)设区B撤村设街C人口农转非
46、(A)大都市政府:
成立于19
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47、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ABCD)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48、从问题的相互关系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AD)。
A纵向协调D横向协调
49、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ABD)。
A弱调控模式B多元调控D强调控模式
50、(ABCD)实行强调控模式。
A法国B荷兰C日本D希腊
51、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
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包含(ABCD)的构架体系。
A保障系统B执行系统C信息系统D决策系统
52、(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C保障系统
53、(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
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C预防
54、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ABCD)。
A齐B实C准D快
55、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
A预警系统的建立B危机应对C危机判断D确认危机来源
三、名词解释
1、市政:
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
2、市政管理学:
是指研究城市政府行政机关和其他城市公共管理主体,对城市日常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3、城市:
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1、城市政治权力系统:
是指拥有某种正式、直接行使城市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权力的各种组织。
2、城市政治参与系统:
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市政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市政决策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3、市人民团体:
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
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等组织。
4、市民:
是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5、市民参政:
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6、市民利益表达:
是指代表某种利益的市民组织或市民团体,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向城市权力机构提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利益要求的行为。
1、市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2、市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
3、市政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4、市政执行是指城市政府以贯彻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和法律法规的过程。
1、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2、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的城市。
3、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担负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
4、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5、学习型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机制,形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个政府的群体能力。
6、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7、经营城市是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8、城市营销:
是指把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
1、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土地储备制度是指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和储存,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调控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制度。
3、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4、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5、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城市经济管理就是城市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最大的城市效益。
2、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殊需要的财政资金,是下放财权的一种管理形式。
3、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4、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措施。
5、规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6、城市财政是城市政府参与社会收入或产品的分配活动,也就是城市政府在占有和支配一定份额的社会产品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发生的分配关系。
7、城市财政管理是指以城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市政工作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8、城市经济结构是指城市是由多个产业、行业部门和企业组成的,每个产业部门从事着特定的经济活动,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整体。
1、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工作的非农业人口,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和在城市暂住的流动人口。
2、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
3、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4、社区是指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5、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6、城市流动人口:
指没有城市常住户口暂住(具有暂住证)或暂时逗留于城市的人口。
1、环境容量指在人类健康与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是考察污染是否发生的重要标志。
2、环境污染指自然环境要素中,混入对人体有害、破坏自然生态的物质或非物质形式,并达到一定的程度、超出环境自我净化能力的现象。
3、环境质量指自然环境构成的诸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之一,或环境整体受到污染的程度。
4、环境保护指采取各种方法保护环境,使之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自然生态平衡的实现。
5、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6、城市环境管理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
7、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指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城市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和整体最佳效益为前提,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总体上找到制约和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综合因素,理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综合的对策整治、调控、保护和塑造城市环境,为城市人民群众创建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8、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1、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
2、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
3、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
1、Citistate(城市联盟)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
2、区域规划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总体战略部署。
3、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1、公共紧急状态是指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2、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
包括对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四、简答题
从政治学角度如何理解市政的内涵?
1、从政治学角度理解的市政是指城市政治主体(城市政府、社会团体、无党派人士等)围绕城市公共事务而展开的各种政治决策与行政执行的活动过程的总称,目的是保持城市运行的稳定。
这一概念包含了如下几层意思:
(1)城市政治主体是指全部城市政治体系。
既包括城市权力政治体系,也包括城市政治参与体系。
(2)城市公共事务是指城市广泛的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公共安全、交通、环境与公共卫生、公用事业、游憩设施等有关的城市社会公共事务。
(3)政治决策和行政执行活动具体表现为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与执行过程。
即城市政治与行政体系中的有权机关,为了有效地管理城市社会公共事务而对城市各类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活动,以及城市利益群体和公民对城市公共政策的影响活动。
这些活动表现为城市公共政策主体与市民或社会团体的政治性互动过程。
(4)市政的目的是政治性的,即保持城市运行各个方面的平衡与稳定。
1、简述我国城市政治权力系统的构成。
在我国城市中,城市政治权力系统包括:
(1)执政党——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