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2613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汇编.docx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汇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汇编.docx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汇编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汇编

一、材料探究

●综合下面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能生发出一些感想,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

(3分)(2005年重庆市)

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

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

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参考答案】要点:

和谐社会需要人们来共同创造(如:

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共创和谐社会;伸出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

)(3分)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

(2009年铜仁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选贤与能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分)

译文: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分)

译文:

4.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

(3分)

参考答案:

1.3分;C2.3分;D

3.(每句中的加点字翻译正确1分;句意翻译正确1分。

①4分;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译成“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也给分。

②2分;对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是自己要私藏。

4.3分;(按点给分,每点1分。

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二)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

(8分)(2013年宁波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4.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2分)

【参考答案】1.

(1)以……为亲(赡养)

(2)憎恶(2分,每小题1分)

2.B(2分)

3.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分,“行”与“修”各0.5分)

4.要点: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三、比较阅读

(一)比较阅读(10分)(2006年包头市)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交通:

(2)故外户而不闭户:

3.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4.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5.概括甲文的大意。

【参考答案】1.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2.交错相通门3.描写阐述4.老有所终幼有所长5.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8分)(2011年义乌市)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选贤与()能

(2)货恶()其弃于地也

(3)故()外户而不闭(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分)

【参考答案】1.

(1)“与”通“举”,选拔

(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3.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2008深圳市)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

【参考答案】1.

(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2.

(1)水格外清凉。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此题答案多元化。

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四)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2013年恩施州)

【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语文八上《大道之行也》)

【乙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语文八上《桃花源记》,有改动)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

(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4)停数日,辞去。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3.【乙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

(选答两处)

4.【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

联之处?

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1.

(1)通“举”,推举,选举;

(2)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

(3)顺着,沿着;

(4)离开。

2.

(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2)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3.

(1)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的景象;

(2)写桃花源中人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3)写桃花源中人家家都

友好好客。

4.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

“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

[甲文]侧重于议论(或“阐述”),[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五)【古文阅读】(2015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

“韩休知否?

”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上叹曰: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注释]①门下侍郎:

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

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③允:

符合。

(选自《涉史随笔》)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1)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

(2)上常临镜:

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3.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2分)

【参考答案】1.

(1)兴起

(2)面对评分标准:

(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各得1分。

2.

(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我重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

评分标准:

(4分)每小题2

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

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评分标准:

(2分)

 (六)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一13题。

(15分)(2016年福州市)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f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屋舍俨然(       )         

(2)阡陌交通(      )

(3)不独子食子(       )       (4)货恶其弃于地也(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                          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3分)

示例:

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参考答案】1.(4分)(每小题1分)

(1)整齐的样子

(2)交错相通(3)以……为子 (4)憎恶

2.(2 分) B

3.(4分)(每小题2分)

(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 (2分)(每小题1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3分)示例:

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4分)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

”而曰:

“然。

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⑤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

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

②[子路]孔子的学生。

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

④[吾舅]我的公公。

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给文段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

2、在下列括号里补出省略的成分。

(1)(    )使子路问之      (2)曰:

“(    )无苛政。

3、翻译句子。

苛政猛于虎也!

4、文中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1、苛政猛于虎  2、(1)孔子  (2)这里  3、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残啊。

  4、人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