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20詹天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2561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20詹天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20詹天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20詹天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20詹天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20詹天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20詹天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20詹天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20詹天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20詹天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20詹天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詹天佑》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的语句,从重点词句入手,了解课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操和杰出才能。

3.激发学生对詹天佑的敬仰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

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形铁路的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引读)詹天佑。

(1)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上书上的一句话介绍,把那一句完整地说出来。

这句话中哪两个词最重要?

(预设: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这句话中哪两个词最重要?

(指名后进生回答)

(预设:

杰出、爱国)

2.饱含深情地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

(二)品读课文

1.詹天佑依然接受了任务后,围绕修筑铁路,他做了哪几件事?

(预设: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2.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1)默读第4自然段,用“_______”画出表现詹天佑杰出和爱国的词句。

(2)讨论交流,深入感悟。

3.全班汇报交流成果:

从哪些细节感受到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品析句子)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①“毅然”是什么意思?

“毅然”一词可以看出詹天佑什么品质?

这句话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课件)

(预设:

毅然的意思是坚定,不动摇。

从中可以看出詹天佑爱国主义精神。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预设:

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严肃认真。

①这段话中还有一个词和“周密”意思差不多,找一找。

(预设:

“精密”)

②比较“周密”和“精密”两者意思上有什么不同,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预设:

“周密”是周到细密的意思。

“精密”是精确细密的意思。

③出示例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着两个词的理解。

解放军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使用(精密)的仪器,探测敌人的暗堡。

(3)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作人员之口。

”(预设:

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詹天佑严谨的工作态度。

①詹天佑仅仅说一次两次这句话吗?

我们来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些话?

(预设:

1.在有的工人粗心大意时,他会严厉地批评。

2.在刚刚开始时,他会谨慎地提醒。

3.在休息聊天时,他会友善地劝说。

4.在工作会议上,他会郑重地指出。

……)

②有句话叫“言为心声”,作者正是运用了语言描写,让我们从詹天佑的语言中,体会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感,感受到詹天佑那种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起齐读。

(4)“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和“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预设:

这是对詹天佑的动作描写,“带”“扛”“背”这三个动词给我的印象最深,表现了詹天佑不怕累,与工人们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

“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也可以看出詹天佑的虚心。

①让我们怀着对他的敬佩之情读读这段话吧。

②看人看行动。

詹天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现了他的爱国情操。

(5)“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环境描写)

(6)“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预设:

这句话属于心理描写,也能体会到他的爱国,他在困难面前没有想到自己,而是想到中国人的尊严。

4.詹天佑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仅仅遇到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方面的困难吗?

5.在这么多困难面前,他没有退却,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过渡:

同学们,在关注詹天佑的言行、想法时,还要关注文中提到的三个工程,来领略他的杰出才能。

谁来说一下是哪三个工程?

1.同是开凿隧道,用的方法一样吗?

为什么采用这两种方法?

过渡:

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设计“人”字形线路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7.同学们,在关注詹天佑的言行、想法时,还要关注文中提到的三个工程,来领略他的杰出才能。

谁来说一下是哪三个工程?

(预设:

开凿居庸关隧道、开凿八达岭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1)同是开凿隧道,用的方法一样吗?

(预设:

不一样。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八达岭隧道1100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采用竖井开凿法。

(2)为什么采用这两种方法?

(预设:

居庸关两端同时开工省时间。

八达岭隧道太长,如果这样,还是耽误时间,所以用竖井开凿法。

四个小队同时开工,工期又缩短了一半。

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后画出这两种示意图,接着课件出示两种方法。

(3)从这些做法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预设:

卓越的才华,高度的智慧,大胆地想办法。

8.詹天佑的确充满了智慧,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师。

那么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设计“人”字形线路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自由读第6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

(2)出示制作动画,带领全班同学学习这种方法。

9.从作者写出的三件事: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来向学生们讲解什么是典型事例。

三、快乐分享

1.从勘测线路到开凿隧道,再到设计“人”字形线路,无不显露出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能。

让我们把他那种深藏的浓浓的爱国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

出示: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①指名让后进生读

②齐读。

2.齐读最后一段。

四、畅谈收获

回顾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通过中心句,告诉我们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作者通过三个典型事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具体介绍了詹天佑。

在具体事例中,作者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将事情写具体。

五、作业。

完成一篇写人的习作,题目自拟。

要求:

①用上中心句和典型事例;

②用上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把事情写具体。

六、板书设计

17.詹天佑

爱国

杰出

学情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六年级的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思维比较活跃,可以积极参加讨论,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但是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和作品有关时代背景的限制,学生对于文章中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的爱国精神和“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所体现出的创新精神难以理解。

我相信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读书,讨论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剩下部分较难理解的问题由老师指点解决。

我根据本班学生理解能力从三个方面让学生阅读课文。

1.在阅读中,从文中三个事例中的细节描写体会“杰出”和“爱国”这两个关键词。

2.体会文中重点句段(第二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初步领悟文章细节描写和选取典型事例来刻划人物的表达方法。

同时,在老师的提示下,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1.学生课堂学习状态

(1)课堂刚开始,学生能充分运用“五到”即眼到、手到、心到、口到、耳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提出问题:

“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体现在哪里?

”的时候,让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可以快速的找到在课文中体现的句子。

(3)在四人一小组讨论时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

2.学生学习的效果

(1)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同学能掌握本文讲解的道理,学有所得。

(2)师生关系融洽,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时,学生乐于讨论,充满热情,可以积极地从事探究活动,既轻松又专注。

(3)学生愿意互相交流探讨,也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可以在自主探索中充分发挥智力潜能。

(4)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课文讲解的道理谈到自己的生活感知,如有的学生从本课联想到其他为国家做出伟大贡献的英雄们,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对于国家有用的人;也有的学生从本课学到了运用典型事例来丰富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属于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在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

全文分从三个典型事例入手,即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最后,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说明事件的背后的含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

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轻蔑嘲笑,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

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式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大胆创新精神、卓越才能和爱国精神的体现。

最后,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着重说明,他对于帝国主义有力的反击。

选编这篇课文,是为了通过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识。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échūxiūzhùshèjìshīgōngzǔnáo

()()()()()

jūyōngguānmiǎnlìkòngzhìyìrán

()()()()

rěrénjīxiàoxuányáqiàobì

()()

2、积累运用

1.辨字组词

挟()挠()施()桨()垠()

狭()绕()拖()浆()银()

陕()饶()驰()奖()艰()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要挟()阻挠()藐视()竣工()

3.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1)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

(2)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4.根据文字,用简图画出詹天佑对居庸关、八达岭两个隧道不同的凿进方法(用箭头表示凿进方向)

(1)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2)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三、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一)轻:

(1)重量小。

(2)负载小,装备简单。

(3)数量少,程度浅。

(4)轻松。

(5)不重要。

(6)用力不猛。

(7)轻率。

(8)不庄重,不严肃。

(9)轻视。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

”(  )

2.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   )

3.“轻伤不下火线”是战士们常说的一句话。

(   )

4.他只轻轻地用脚扫了一下,球就进网了。

(   )

5.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轻歌曼舞?

(   )

(二)端:

(1)头。

(2)开头。

(3)原因,起因。

(4)方面,项目。

(5)端正。

(6)平举着拿。

1.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开凿隧道。

(   )

2.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多端。

(   )

3.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

(   )

4.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   )

5.她容貌秀丽,举止端庄安详。

(   )

四、阅读理解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

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

(2)用“——”划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①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②选词填空。

精密周密

()的仪器()的计划()的观察()的勘测

(5)用“——”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

(6)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教后反思

《詹天佑》一文主要通过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反映人物品质,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形象。

我反思这节课,有成功,也有很多不足。

成功之处:

1.落实到位。

这节课我通过“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

”进行导入,让学生复述主要内容,通过检查上节课所学知识来达到较好的上课效果。

2.这篇文章中,让学生理解居庸关、八达岭隧道的不同方法和人字形线路是难点,理解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重点,我将这两个重难点放在了前面。

通过ppt和学生动手尝试等方法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从中感悟詹天佑的杰出。

接下来,抛出问题:

默读课文4——6段,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詹天佑是一位爱国工程师,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学生理解和讨论起来就比较有方向和目标了。

此外,结合文章进行板书也比较好,这样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当然,也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1.爱国和杰出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分割。

可以将“默读课文4段,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詹天佑是一位爱国工程师”这个问题改成“默读课文4——6段,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而且在后面涉及到品析课文的时候应当抓住中心句,不能将它丢掉。

2.人字形线路可以深入。

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妙在两方面,意识人字形线路减缓坡度,二是有两个火车头。

展示的时候应当更细致。

3.板书需扩充。

在学生理解詹天佑的人物品质时,要将学生交流出的詹天佑品质的一些词语板书在黑板上,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印象,也可以让学生在发言时想出更多的类似的词语。

《詹天佑》课标分析

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

课文以人物的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即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着重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感悟”中进行“训练”,在“感悟”中加深“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将抓住“杰出”和“爱国”这两个关键点,先指导后放手,引导学生去自主研究与发现。

为了凸显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课堂上,我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让学生在读读、说说、演演中自主探究、取得收获,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快感,增加自信心,张扬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