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2450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七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正数和负数

(1)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

难点:

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具

投影片,小黑板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一、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在天气预报电视屏幕上,我们经常看到,这一天上海的最低温度是-5℃,读作负5℃,表示零下5℃。

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负数.

我们将会看到,除了表示温度以外,还有许多量需要用负数来表示.有了负数,数的家族引进了新的成员,将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更加便于应用.

本章将与你一起认识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并研究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二、新知讲解:

在天气预报的电视屏幕上我们发现,零下5℃可以用-5℃来表示.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让学生再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样的数?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就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用-5℃来表示.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象-5,-2,-237,-3.6这样的数,这是一种新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5.5等,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上一个"+"号,如5可以写成+5,+5和5是一样的.

注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6;-21;54;0;

;-3.14;0.001;-999

练习: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18,

3.1416,0,2005,

-0.142857,95%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量: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公里和向西行驶2公里;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5.5米和下降3.6米等等.

这里出现的每一对量,虽然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都具有相反的意义.

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能再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练习:

1.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中午的零上3℃下降了8℃,则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A.-8℃B.-11℃C.11℃D.-5℃

让学生口述

学生相互讨论,再举有关实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2.某工厂赢利了10万元记作+10万元,那么它亏损了8万元应记为.

3.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1;-25;5;0;

;-3.14;0.001;-99

4.“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必定就是负数.”这句话对不对?

为什么?

5.在中国地形图上,在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处都标有表明它们的高度的数,如图所示.这个数通常称为海拔高度,它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请说出图中所示的数8848和-155表示的实际意义。

海平面的高度用什么数表示?

先让学生相互讨论,探索解题方法;

教师再指名学生回答。

三、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象-5,-2,-237,-3.6这样的数,这是一种新数,那就是负数。

注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随堂练习

课本

五、课堂作业

课本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索解题方法。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2.2数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轴的画法;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而建立数轴概念;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能够在师评,生评,自评的影响下,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会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

数轴的引入。

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学习了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后,就能应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为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由于从问题情境抽象到数轴这一建模过程,对于抽象思维处于初级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

数轴的引入。

数轴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它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本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出发,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意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讨论,探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掌握数学中的一些思想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

投影仪(电脑),温度计,三角板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语: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温度计吗?

你知道它的用途是什么吗?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后,出示问题

(出示幻灯片一)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上0刻度。

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

学生踊跃发言

 

学生仔细观察举手回答。

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为引入新课作下铺垫。

 

一、结合温度计,探索数轴:

(出示幻灯片二)

温度的大小可以用温度计来表示,温度计上的读数是有限的,我们前面学习的有理数是无限的,如果要表示有理数的大小的话,把有理数要放在什么上好呢?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给予评价,若存在困难,可适当启发,:

小学中已学过用一条直线表示自然数,这里也可以用一条直线来表示有理数,从而引出课题。

(板书:

2.2数轴)

 

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可自由发言。

 

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同时为引出数轴的概念作好准备。

 

(出示幻灯片三)

观察与思考:

这条直线上须添加上什么条件和要素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

教师参与学生讨论,适时加以引导、启发,对学生的大胆想象加以鼓励,表扬,最后归纳总结出数轴的概念。

(板书:

在黑板上画一条数轴)

教师强调: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出示幻灯片四)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

如果不对,指出错在那里?

1.

2.

3、4、

5、6、

7、

 

学生仔细观察温度计,类似比较,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可随时发表个人见解。

 

抢答尽量照顾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比想象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

 

巩固数轴概念

二、探究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出示幻灯片五)

1、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标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3,-3.5,2.5,4,0,

2、在下图中数轴上的点A,B,C,D分别表示什么数?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一题由一生主动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同步完成,第二题生口答。

考查学生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自己动手画数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观察与思考:

(出示幻灯片六)

1、一生任说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是否都能找到一点来表示?

2、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有什么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后,师生共同总结: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点来表示。

首先同桌之间一生任意说出一个有理数,另一生到数轴上去找点表示,然后同桌讨论,交流,推荐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探究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特点。

(出示幻灯片七)

1、在数轴上标出4和-4,3和-3,2.5和-2.5三对点,

2、观察每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回答后,参与讨论,结合学生的看法,总结归纳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特点,同时板书。

 

首先学生们在练习本上完成,同桌互查互评,然后小组讨论,交换看法,推荐代表回答。

进一步巩固训练学生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正确表示,通过探究活动,树立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四、巩固训练

(出示幻灯片八)

1、判断题:

(1)直线就是数轴。

(   )

(2)数轴就是直线。

(    )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   )

(4)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

(   )

(5)数轴上原点左边表示的数是负数,右边表示的数是正数,原点表示的数是0。

(   )

2、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标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3,-5,

,-

,0,-1.4,3.2

3、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教师对学生抢答给予鼓励性评价,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2题的解答。

1、3题,学生抢答,2、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应用迁移,能力提高

(出示幻灯片九)

1、一个蜗牛从原点开始,先向左爬了4个单位,再向右爬了7个单位到达终点,那么终点表示的数是(    )。

2、在数轴上表示-2

和1

,并根据数轴指出所有大于-2

而小于1

的整数。

3、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   )个,为(    );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在数轴上,最多能覆盖(     )个整数点?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学习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体会。

教师简要点评:

数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立关系,它提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

大家要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1、课堂检测

2、一条直线的流水线上,依次有5个卡通人,它们站立的位置在数轴上依次用点M1、M2、M3、M4、M5表示,如图:

                 

                 

                 

(1)点M4和M2所表示的有理数是什么?

(2)点M3和M5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

(3)怎样将点M3移动,使它先达到M2,再达到M5,请用文字说明。

(4)若原点是一休息游乐所,那5个卡通人到游乐所休息的总路程为多少?

综合考查学以致用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数轴(直线)         结论:

   

三  原点    1、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要 单位长度  2、每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在

   素  正方向     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数轴(直线)         结论:

   

三  原点    1、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要 单位长度  2、每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在

   素  正方向     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2.2数轴

 

数轴(直线)         结论:

   

三  原点    1、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要 单位长度  2、每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在

   素  正方向     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要求学生画数轴,怎样确定原点的位置?

怎样确定单位长度?

在数轴上画同几个单位长度?

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学生在本节时还存在疑问。

关于数轴上有理数之间的位置关系,练习不够。

可设计游戏:

指定若干名学生站成一排,间距相同,每位学生看作数轴上的若干个点,教师任意指定某学生为原点,其余学生说出自己所表示的有理数。

 

2.3相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的一致性.

教学难点:

多重符号的化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各数的点来,并标上字母.

二、研究相反数的定义

这三两对点,各有哪些相同?

哪些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

符号不同,一正一负;数字相同.

[多媒体演示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它们互为相反数(oppositenumber),如+5与

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

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这样我们也可以说,在数轴上的原点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

(这个概念很重要,它帮助我们直观地看出相反数的意义,称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3. 0的相反数是0.

这是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0.这是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唯一的数.

要求学生识记.

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三、例题解析

例1

(1)分别写出9与-7的相反数;

由学生完成.课本P28练习1

在学习有理数时我们就指出字母可以表示一切有理数,那么数a的相反数如何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并自己得出结论:

数a的相反数是-a,即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一个负号即是它的相反数.

1.当a=7时,-a=-7,7的相反数是-7;

2.当-5时,-a=-(-5),读作“-5的相反数”,-5的相反数是5,因此,-(-5)=5.

3.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因此,-0=0.

意思?

引导学生回答:

-(-8)表示-8的相反数;-(+4)表示+4的相反数;

例2简化-(+3),-(-4),+(-6),+(+5)的符号.

能自己总结出简化符号的规律吗?

括号外的符号与括号内的符号同号,则简化符号后的数是正数;括号内、外的符号是异号,则简化符号后的数是负数.(可适当表示如果有三个符号怎么办?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1)+1.3的相反数是_________;

(2)-3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

(5) -(+4)是______的相反数;(6) -(-7)是______的相反数.

2.简化下列各数的符号:

-(+8),+(-9),-(-6),-(+7),+(+5).

3.下列两对数中,哪些是相等的数?

哪对互为相反数?

-(-8)与+(-8);-(+8)与+(-8).

思考:

1.正方形纸盒的展开图如图,请在空格内分别填入3个数,使得将展开图复原为正方体盒后,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互为相反数。

2.

(1)什么数的相反数大于本身?

(2)什么数的相反数等于本身?

(3)什么数的相反数小于本身?

(4)已知甲数小于乙数,试比较它们的相反数的大小。

五、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是理解相反数的定义——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

二是求a的相反数;

三是简化多重符号的问题.

六、作业

配套练习

 

小记:

由于内容较为简单,经过适当引导,便可使学生充分参与认知过程.由于“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的联系较为直接,在教学中则着力引导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过程.让所有的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让他们觉得学数学就是这么简单

 

2.4绝对值

教学目标:

1.通过数轴上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引出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概

念。

2.明确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和几何意义;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会在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条件下求这个数。

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关键:

绝对值在数轴上的意义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教学引入

(引例1)在一节体育课中,老师组织了一次游戏。

如图所示,四位同学站在圆上,比赛谁最先到达圆的中心。

提问:

1、四位同学到达中心的距离相等吗?

2、他们的方向会影响距离的长度吗?

结论:

与方向无关,距离相等。

(引例2)提问:

找一找数轴的几组点,使它们到原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结论:

1与-1到原点的距离相等、3与-3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环节二]概念与例题讲解

1、概念讲解

在数轴上表示-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6,数100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100。

我们叫做-6的绝对值是6,100的绝对值是100,也就是说,把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2、练习

(1)试一试:

口答:

+2=1/5=+8.2=0=

-3=-0.2=-8.2=

(2)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5/2,+1/10,-4.75,10.5

概括:

通过对具体数的绝对值的讨论,并注意观察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

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负数)的绝对值又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分类讨论,归纳出数a的绝对值的一般规律:

2.0的绝对值是0;

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即:

①若a>0,则|a|=a;②若a<0,则|a|=–a;

③若a=0,则|a|=0;

或写成:

3、例题讲解

(1)

计算:

-2-+1+0

(2)

计算:

-12×+2÷-8

(3)计算:

|–

|–(–

)。

4、拓展训练

正式排球比赛对所用的排球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面是6个排球的质量检测结果,(用正数记超过规定质量的数,用负数记不足规定质量的数量)

-25,+10,-11,+30,+14,-39。

指出哪个排球的质量好一些,并用绝对值的知识进行说明。

[环节三]课堂小结

1.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其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两方面考虑,从几何方面看,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它具有非负性;从代数方面看,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注意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环节四]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绝对值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具有非负性,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从几何与代数的角度阐述绝对值的概念,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对“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