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及措施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2303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及措施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及措施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及措施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及措施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及措施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及措施论文.docx

《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及措施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及措施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及措施论文.docx

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及措施论文

现代节能技术结课论文

题目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及措施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撰写时间:

××年×月×日

 

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和措施

摘要:

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而节能是节约能源最有效,最经济的法之一,从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看,西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50%,我国建筑能耗目前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建筑节能在能源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国外建筑节能的发展状况考虑,总结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并提出建筑节能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建筑节能技术,节能技术原理,措施

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及其运行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效应对全球资源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着。

因此,减少建筑能耗和污染排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把推进建筑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增长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从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历程和现状出发,分析了建筑节能的原理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开展建筑节能应采取的措施。

1建筑节能技术的原理

1.1节能的原理

全面的建筑节能,就是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

指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所使用的节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全面的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立法、政府主导,对建筑节能作出全面的、明确的政策规定,并由政府相关部门按照的节能政策,制定全面的建筑节能标准;要真正做到全面的建筑节能,还须由设计、施工、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开发商、运行管理部门、用户等各个环节,格按照的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规定,全面地贯彻执行各项节能措施,从而使每一位公民真正树立起全面的建筑节能观,将建筑节能真正落到实处。

1.2建筑节能的原理

建筑节能,在发达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2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世界围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人类将不得不转向成本较高的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和核能,而我国的能源问题更加重。

我国能源发展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①人均能源拥有量、储备量低;②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约占75%。

全国年耗煤量已超过13亿吨;③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④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低10%。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

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m2,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m2,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

如果我国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

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

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

全面的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地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建筑节能的意义

建筑节能是关系到我国建设低碳经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要想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完成各项指标,我们需要认真规划、强力推进,踏踏实实地从细节抓起。

建筑节能工作复杂而艰巨,它涉及政府、企业和普通市民,涉及多行业和企业,涉及新建筑和老建筑,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

在建筑节能的初期推进过程中,我们定要付出精力、成本和代价。

从这几年的实践效果看,仅靠出台一些简单的要求、措施和办法,完成建筑节能任务和指标很有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再思考,进行比较充分、细致、深层次的研究,找出其症结所在。

对于新建建筑要格管理,必须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这一点不能含糊;对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要力度大、办法多,多推广试点经验,采取先易后难、先公后私的原则。

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建筑节能要重点解决好外墙保温、窗门隔温等问题,很多建筑漏气都出现在这面。

另外,能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应最大限度地使用这一资源,并在设计过程中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增加建筑的和谐度和美观度;全面推行中水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大力推进废旧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要制定出相关配套政策法规,该强制执行的要加大执行力度;要有相配套的标准,包括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等,便于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等,要在政策面给予支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总而言之,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只要相关部门、各级政府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我国的节能目标就能达到。

中国是一个发展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米,超过所有发达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

所谓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面的能耗。

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

中国既有的近400亿平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

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的2~3倍。

这是由于中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用能的2/3白白跑掉。

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平米,建筑耗能总量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27%,逐渐接近三成。

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

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

每年新建建筑使用的实心粘土砖,毁掉良田12万亩。

物耗水平相较发达,钢材高出10%--25%,每立米混凝土多用水泥80公斤,污水回用率仅为25%。

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中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中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

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4.建筑节能技术的相关措施

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

而国际上发达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

以此推断,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

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剧能源危机。

直到2002年末,我国节能建筑面积只有2.3亿平米。

我国已建房屋有400亿平米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总量庞大,潜伏巨大能源危机。

正如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仅到2000年末,我国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计3.76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而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5%。

因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单北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多排二氧化碳52万吨。

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耗能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到2020年,空调夏季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能力,这将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量。

据分析,我国处于建设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米,超过所有发达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

以如此的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米。

因此,如果不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亟待改善在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面的问题。

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

举例说明,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差多。

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至4.5倍,外窗为2至3倍,屋面为3至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至6倍。

欧洲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则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米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的1.5倍。

例如与北京气候条件大体上接近的德国,1984年以前建筑采暖能耗标准和北京目前水平差不多,每平米每年消耗24.6至30.8公斤标准煤,但到了2001年,德国的这一数字却降低至每平米3.7至8.6公斤标准煤,其建筑能耗降低至原有的1/3左右,而北京却一直是22.45。

据统计,在发达,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

中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己明显高于能量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容,一般可从以下几面实现

1建筑规划与设计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不少全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如微排建筑、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

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

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面:

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主要法为:

在建筑围布置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合理设计建筑形体(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微环境的关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

2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屋顶、墙、地基、隔热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遮阳设施)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

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而节能却可达20%~40%。

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在冬季可减少室热量的流失,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消耗。

首先,提高围护结构各组成部件的热工性能,一般通过改变其组成材料的热工性能实行,如欧盟新研制的热二极管墙体(低费用的薄片热二极管只允单向的传热,可以产生隔热效果)和热工性能随季节动态变化的玻璃。

然后,根据当地的气候、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以建筑能耗软件DOE-2.0的计算结果为指导,选择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法。

最后,评估围护结构各部件与组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以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围护结构。

3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

高能效的采暖、空调系统与上述削减室冷热负荷的措施并行,才能真正地减少采暖、空调能耗。

首先,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功能,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例如:

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

然后,在使用中采用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的舒适度、室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

如欧洲通过传感器测量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然后基于建筑动态模型预测采暖和空调负荷,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

在其他的家电产品和办公设备面,应尽量使用节能认证的产品。

4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

从一次能源转换到建筑设备系统使用的终端能源的过程中,能源损失很大。

因此,应从全过程(包括开采、处理、输送、储存、分配和终端利用)进行评价,才能全面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中的能耗设备,如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应选用能源效率高的能源供应。

例如,作为燃料,天然气比电能的总能源效率更高。

采用第二代能源系统,可充分利用不同品位热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热电联产(CHP)、冷热电联产(CCHP)。

综上所述,建筑节能减排涉及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

推行建筑节能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必须引起全行业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建筑节能意识,加强建筑节能管理,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推动建筑节能的广泛实施,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推进建筑节能减排,建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我国的战略决策,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全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