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活动管理办法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2124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活动管理办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组活动管理办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组活动管理办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组活动管理办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组活动管理办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组活动管理办法doc.docx

《小组活动管理办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活动管理办法doc.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组活动管理办法doc.docx

小组活动管理办法doc

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4

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

一、宗旨、范围、作用:

1.宗旨:

(1)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文明、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

2.范围:

(1)参加人员:

全体员工包括领导、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

(2)课题:

广泛(从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现场存在的问题)

3.作用:

(1)开发智力资源,发扬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

(2)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3)实现全员参与管理;

(4)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

(5)改善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6)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提高顾客满意程度。

二、QC小组组建

(一)组建原则

1、自愿参加,上下结合

小组成员对QC小组活动的宗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的共识,并产生了自觉参与质量,自愿结合在一起。

2、实事求是,灵活多样

(1)QC小组应从公司实际出发,以解决公司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地筹划小组工作。

(2)QC小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组成适宜类型小组。

(二)QC小组成员及职责

1、成员:

QC小组一般5~10人,设组长、副组长若干名,根据课题的不同,小组成员可跨工段、

产线组成。

2、职责及要求:

注:

在培训期间,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需填写附表所示《QC小组请假审批单》

(三)名称确定

小组成立后,通过全体成员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小组名称不限定起名范围,但原则上必须积极向上,并具有特定涵义,且要求用语简洁、通俗易懂。

三、QC小组活动的程序

QC小组应遵循和运用PDCA循环、统计技术等科学方法,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

使之不断循环前进,阶梯上升。

适用于“问题解决型”课题

1、课题类型

按照QC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问题解决型”课题可分为“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攻关型”四种类型。

(1)现场型:

以班组和车间一线操作人员为主体组成,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

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生产现场

(2)服务型:

以公司不从事基本生产的辅助人员组成,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服务现场。

(3)攻关型:

以领导、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结合组成,以解决技术关键为目的,活动范围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各个领域。

(4)管理型:

以管理人员组成,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

2、QC活动程序图

(一)选择课题

1、课题来源:

(1)指令性课题:

此类课题通常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上级主管部门作为一项必须限期完成的任务,以行政指令的形式向QC小组下达;

(2)指导性课题:

是上下结合的选题方式,由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方针的需要,把其中的一些难点具体化为一批课题并予以公布,QC小组可根据自身的条件

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开展活动;

(3)自选课题:

根据企业现状,针对生产现场、工作现场,服务现场、管理环节、顾客意见和期望等方面存在并需要改进的问题,自选课题。

2、选题要点:

(4)选题范围不受限制(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等);

(5)选题要宜小不宜大,要针对性强、时间短、见效快、小组成员能够发挥作用的课题;

(6)尽可能选择能以特性值表达并有可比性的具体问题的课题;

(7)可从上级下达的难点、现场存在问题、顾客抱怨多等方面;

(8)在可选课题有多个时,要经小组全体成员民主协商。

(9)题目应与小组的目标、成员相一致。

如:

以班组成员为主组成的小组,不能选择企业改革方面的大课题等。

3、课题命名

项目的名称应该具体明确,针对性强,不要大帽子。

选择课题的原则:

a、课题要小而实:

一般提倡和坚持“小、实、活、新”的原则;

b、先易后难;

c、课题要

具体明确;d、选题要有依据,注意来源;e、课题理由要充分。

原则上可按以下方式设定:

××○○△△

要解决的问题—指质量、效率、成本、消耗等方面。

要解决的对象—指产品、工序、过程、作业的名称。

怎样—指提高还是降低、增大还是缩小,改善还是消除。

例如:

降低XE215CA胶管干涉

要解决的特性。

要解决的对象。

怎样

选题理由的陈述

要简明扼要且充分。

如顾客(标准)要求是什么?

实际情况是什么?

差距有多少?

等等,尽量用数据表达。

4、QC小组项目登记

QC小组在选好课题后,开展项目前,填写“QC小组项目登记表”经分厂领导评审通过后予以登记。

(二)现状调查

1、目的:

弄清现状,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

2、内容:

收集资料和数据。

明确存在问题的程度,最高、最低达到多少,波动有多大,与要求有

多少差距等等;

3、应用工具和方法:

调查表、对比表、折线图、柱状图、饼分图、直方图、控制图、过程能力指

数等。

在症结所在时分层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4、收集数据时应该注意:

有关的数据、数据的代表性和客观性、数据的时间性。

(三)设定目标

1、目标的名称与课题的名称要一致:

如:

降低动臂斗杆表面磕碰率,目标则应是使动臂斗杆表面磕碰率由现在的×降到×;

2、目标要定量化:

定量目标通过活动或改进后便于检查比较,不用定性的目标。

3、目标设定不宜过多

如是一个课题设二个以上目标,则要分别经二个以上目标为中心进行活动,使解决问题过程复杂化,不易表述,易出现逻辑性混乱。

4、目标值设定的水平

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且通过小组努力可以达到的;当课题目标与上级考核目标一致时,可以把上级的考核指标或产品工艺规格要求作为活动目标。

5、目标值设定的依据:

(a)上级下达的指标必须达到;(b)顾客的要求必须予以满足;

(c)与条件基本相的同行业企业的水平进行比较;(d)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最好水平;(e)通过现状调查,找出症结所在,预计解决程度,测算出能够达到的水平。

(四)分析原因

1、学会采用专业工具,一般采用因果图;

2、展示原因的全貌避免遗漏(可从“人”、“机”、“料”、“法”、“环”4M1E或5M1E增加一个“测”

方面进行分析)

3、原因分析要展开到可以直接采取对策的程度为止;

4、逻辑性要强,要合理;

5、要召开原因分析会广泛收集影响问题的原因。

(五)确认主要原因

1、应对全部末端原因逐个确认;

2、根据事实、数据,用科学方法确定(现场测量、试验、察看实物、查阅记录、向当事人调查等);

3、判定是否主要原因的标准是对分析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

(切忌以“少数服从多数”或以“是否容易解决”的方式确认主要原因)

(六)制定对策

1、关于对策的制订

(1)针对确定的每一条要因,发动小组成员提出多种改进的对策以供选择;

(2)对每一条可供选择的对策从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选择综合评分高的作为采用的对策。

2、正确使用对策表

(1)针对每条主要原因,充分提出多种改进对策;

(2)对每条原因的多种对策,分别进行综合评价,而后比较选定实施的对策;

(3

(4)针对确定的对策制订具体措施方法和手段;

(5)对策表中的目标栏,要尽量可能用定量的目标值来表述。

3、制订对策表应该注意的问题

(1)对策和实施混在一起;

(2)目标没有定量的目标值;

(3)使用抽象的词语(如:

加强、提高、争取、减少、随时、尽量等);

(4)不是针对每一条要因逐条制订对策。

(七)按对策实施

1、怎样实施对策

(1)按“对策表”的要求逐一制订实施措施;

(2)要按照对策表中的“措施”栏目逐条实施,并在实施中做好活动记录;

(3)每条对策在实施完成后要立即与对策表上的“目标”要求进行对比,确认其结果;

(4)如果确认没有达到对策表中所定的“目标”时,要重新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要修正所采取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