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复习学案部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861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复习学案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生物复习学案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生物复习学案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生物复习学案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生物复习学案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复习学案部分.docx

《七年级生物复习学案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复习学案部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复习学案部分.docx

七年级生物复习学案部分

复习学案第6课时

复习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原料;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知识建构:

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步骤:

暗处理(让叶片中的_______运走耗尽)→部分遮光、照光→取下纸片→酒精脱色(__________加热,叶绿素溶解在_________中)→清水漂洗→加碘液染色(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_______色)

(2)结论:

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______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检验氧气是否存在的方法:

氧气能_______,用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收集气体的试管内,若细木条复燃,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2)、意义:

地球大气中氧气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______作用。

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它通过______进入叶片。

4、光合作用的概念

______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______,把________和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的有机物(主要是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就称作光合作用。

5光和作用的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题目:

李明同学是生物兴趣小组组长,在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后,他想探究一下什么时间植物的叶片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于是他就在校园内的一棵法桐树上,早晨、中午、傍晚各摘取了一片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树叶,分别标记为a、b、c,将树叶完全烘干后称量,他所得的叶片重量应该是()

A、a﹥b﹥cB、c﹥b﹥aC、b﹥c﹥aD、a﹥c﹥b

达标检测:

1、下列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

①叶表皮细胞②保卫细胞③栅栏层细胞④海绵层细胞⑤筛管细胞⑥导管细胞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②③④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两面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②③④⑤①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④③②⑤①⑥D、②④③⑤⑥①

3、某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开展大白菜丰产实验,每棵重约4千克。

请问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于()A、土壤中的无机盐B、土壤中的有机物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D、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4、若将右图植株中甲叶片的主叶脉切断,乙叶片的两面对应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暗处理一昼夜后,再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漂洗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未变蓝色,B部位呈蓝色,C部位也未变蓝色。

则上述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A、二氧化碳和阳光B、阳光和叶绿素C、水和阳光D、水和叶绿素

5、有人提出:

“大力发展林业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

”这是因为植物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保持水土

6、池塘里的水绵经常一团团地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

A、水绵比较轻B、水中其他动物游动时,将水绵带到水面上来C、水绵细胞都死亡以后,水绵漂浮起来D、水绵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使水绵漂浮在水的表面

7、某菜农为提高大棚内蔬菜的产量,采取的下列几项措施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适当提高氧气浓度B、合理密植C、棚内放燃着木炭盆D、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8、在某一晴朗的冬天,某农业技术员对蔬菜温室大棚内24小时(从第一天正午到第二天正午)的氧气含量进行了测定,你认为下面哪一条曲线是根据其测定结果所绘制的()

9、右图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叶子,甲为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

把这片叶取下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处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处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光合作用必须在_____________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在含有___________的部分才能进行。

10、(2007泸州中考)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按如图所示装置放好后,光照2—3小时。

取下叶片A和B,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然后用碘液分别检验。

(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作原料。

(2)实验中,A组对B组起_________作用。

(3)25﹪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用碘液分别进行检验后,不能变蓝的叶片是_______,说明它没有进行_______作用.

复习学案第7课时

复习目标:

1、加深呼吸作用过程的理解,从多方面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问题。

知识建构:

1.概念:

细胞内有机物在__________的参与下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释放出__________的过程。

2.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

(1)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__________。

(2)一部分能量转变成__________散失出去。

4.应用:

田间松土、排涝等有利于根的__________。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项  目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部位

与光的关系

气体变化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典型例题:

据验证植物呼吸作用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要用黑布将整个装置遮盖起来,不让光线进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2天揭开黑布,装置中小烧杯内石灰水变浑烛说明大钟罩内_________________浓度大大增加。

(3)将燃烧的火柴放进大钟罩内,火柴立即熄灭,说明大钟罩内____________的浓度大大降低。

(4)这个实验说明: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__________,放出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栽花时最好用底部有小洞的的瓦盆,不宜用瓷盆,其原因是(  )

A.瓷盆可提供营养物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瓷盆有毒性,不利于植物生长

C.瓷盆影响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

D.瓦盆壁可以透过空气,瓦盆内的土含较多的空气,可促进植物根系吸收

2、下列除哪项外,其余现象均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

A.走进贮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蜡烛的火焰变微弱

B.潮湿的种子堆周围的空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潮湿的种子堆散发热气

D.堆放的白菜散发霉气

3、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列移栽植物所采取的措施中,哪一组不利于植物的成活(  )

①带土移栽②移栽后过量施肥③剪掉部分枝叶④在强光下移栽⑤适量浇水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①⑤

4、用黄豆生豆芽,1千克黄豆可以生5千克豆芽。

在这一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变化是(  )

A.变少B.变多C.不变D.先变少后变多

5.植物呼吸作用的进行是在 (  )

A.白天    B.晚上    C.中午     D.全天

6.呼吸作用在植物体的哪个部位进行?

(  )

  A.根、茎    B.叶、种子  C.任何生活的部分  D.花、果实

7.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

  A.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8.白天在光下绿色植物能表现出光合作用,而表现不出呼吸作用,是由于 (  )

  A.只进行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C.没有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显示不出来。

9.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片叶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紧袋口:

  ①不久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于(  )

  ②下午打开袋口,迅速伸一支将熄灭的火柴棍至袋口,火柴又复燃了,这是由于(  )

  ③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将熄灭的火柴,火柴不再复燃,这是由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疏导作用

10.验证种子有呼吸作用时最好选用(  )

  A.干种子     B.熟种子    C.萌发的种子     D.刚收获的种子

11.右图为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瓶内是潮湿的将要萌发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罩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瓶内种子的

      增强。

使得       浓度加大。

这种物质扩散到塑料罩内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

(2)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植物的

      (填某种生理活动)。

(3)如果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均将       (填“增强”或“减弱”),原因是                  。

复习学案第8课时

【复习目标】

1.知道绿色植物能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2.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及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知识建构】

1.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绿色植物通过,将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因此我们可以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而生物所需的有机物最终都来自于的。

2.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绿色植物不断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

3.天然的“蓄水池”:

绿色植物的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生物圈的。

【经典例题】

右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向A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

①种子的呼吸作用(填增强或减弱);

②幼苗的光合作用(填增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2)如果将A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都将(填增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相对平衡。

为使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永远清新,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达标检测】

1.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狼B.羊C.草D.光

2.森林地区,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大B.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分多

C.光合作用强,释放出水蒸气多D.森林保持水土,蓄水过多

3.中央4台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

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

下列对树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B.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C.引起地球温室效应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4.植物体在白天进行的是()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D.以上三者都是

5.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的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

6.冬春季节,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瓜果或蔬菜,既能增加产量,又可获得反季节果蔬,这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

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大棚中植物生长的各种环境因素,使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最大化是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并解释有关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是,场所是。

(2)为了增产,农民经常向大棚内施放“气肥”,气肥主要是通过进入植物体内的。

(3)到了晚上,农民经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4)到了晴朗的中午,气温较高时,农民常把上部的塑料薄膜全部掀开,使之通风。

通风的直接作用是。

7.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其他生物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把绿色植物的叶片比喻为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则其“车间”、“机器”、“动力”应该分别是指、、。

(2)如图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度)的影响曲线图。

①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②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③限制B点和C点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强的因素分别是、。

(3)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中关于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有“正其行,通其风”之语,请联系上图简要分析其中的道理:

七年级上册复习学案第9课时

一、复习目标

掌握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二、知识建构

1、动物分类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环节动物

⑴代表动物:

蚯蚓

1结构:

身体______________,前端有_____________,腹部有______________。

2运动:

肌肉和_____________配合完成。

③呼吸:

湿润的_______________。

⑵主要特征:

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构成。

⑶其他动物:

水蛭、____________等。

3、节肢动物

⑴数量:

地球上种类和数量____________、分布___________的类群。

⑵代表动物:

蝗虫

1身体: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运动器官:

___________和足,其中适于飞翔的是___________,适于跳跃的是______________。

3呼吸器官:

___________,气体由___________进入身体内部。

⑶主要特征:

身体分布,________________均分节,体表有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内部结构,又能防止_______________。

4、鱼类

⑴代表动物:

鲫鱼

①体色:

背面色,腹面色。

②体形:

呈形,可以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③体表:

覆盖着,有。

④鲫鱼靠____________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⑤呼吸:

用呼吸,鳃的结构包括、和。

⑥骨骼:

体内有一条有许多构成的,具有和作用。

⑵其他动物:

_____________、带鱼等。

三、经典题目:

【例】鲫鱼生活在水中,口总在交替张开与闭合,这是它在()

A.不停地喝水B.进行呼吸C.调节身体平衡D.吞水产生水流而运动

【解析】鱼类生活在水中,它们用鳃进行呼吸。

水从口进入,流经鳃时,鳃丝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水进行气体交换,水中的氧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到水中。

所以,鲫鱼在水中不停地吞水,主要是为了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B

注释: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

一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二是能用鳍在水中游泳。

四、达标检测

1、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

如“地里的蚯蚓——能屈能伸”、“长颈鹿的脖子丹顶鹤的腿―各有所长”、“春蚕结茧——一丝不苟”、“蚂蚁搬家——大家动口”、“瓮中捉鳖——十拿九稳”等。

老师将这些动物分成了两大类.其归类的依据最可能是()

A.生活环境的不同B.体内有无脊柱

C.运动方式的不同D.呼吸方式的不同

2、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下列有关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排出的粪便会污染土壤B.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C.富含蛋白质,可做鱼类的饵料D.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

3、小明在做“探究蚯蚓生活习性”的实验时,把刚从土里挖出的蚯蚓洗干净后放在干燥的纸盒里,结果第二天做实验时发现蚯蚓全死了。

请你分析蚯蚓死亡的原因()

A.皮肤干燥,无法呼吸B.纸盒里缺少空气C.纸盒里缺少食物D.纸盒里缺少空气、食物

4、蝗虫进行呼吸作用的器官是()

A.气管B.气门C.鳃D.肺

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有蜕皮现象,其理由是()

A.是昆虫对陆地生活的一种适应性B.长期的飞行生活,身体表面受损而脱落

C.身体表面的角质层随昆虫的生长而脱落D.外骨骼不能随昆虫的生长继续长大而脱落

6、鱼不停地用口吞水,再从鲸孔排水,其意义是()

A.排泄体内含氮的废物B.完成呼吸和摄食C.散发体内的热量D.交换体内的水分

7、鱼类在水中可以穿越任何激流,主要是因为它身体上具有可以感知水流方向和速度的()

A.侧线B.鳃C.胸鳍D.尾鳍

8、小李到菜市场买鱼,在很多已经死亡的鱼中,她可根据下列哪一特征来判断鱼是否新鲜()

A.鳞片是否完整B.鳃丝的颜色C.身体有无伤痕D.体表是否湿润

9、能正确表示生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连线的是()

①蚯蚓-----体壁②蝗虫-----气门③鱼-----鳃④家鸽-----肺和气囊

A.①④B.①②C.②④D.①③

10、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的吐泡泡。

鲫鱼开腔道:

“‘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个小时吗?

”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

“敢!

但你敢到岸上呆一个小时吗?

”鲫鱼想了想说:

“敢!

”心理却说:

“等轮到我时,你早已憋死啦!

”青蛙跑来作证。

于是小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一个小时后,小蝗虫安然无恙的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

青蛙催促道:

“鲫鱼先生请便吧。

”鲫鱼不得已,跳到岸上,不一会儿便死了。

(1)鲫鱼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岸上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水中溶氧量要高的多,鲫鱼为啥还会憋死?

 

11、右图是鲫鱼的外形图,据图回答:

⑴鲫鱼的身体呈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游泳时减少阻力。

⑵图中【5】是_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⑶体表覆盖着鳞片,有保护作用,皮肤能分泌___________有利于减少阻力。

⑷身体背面呈______色,腹面呈______色,这是一种___________。

⑸通过上述分析,进一步证实了______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七年级上册复习学案第10课时

一考点导航

1.鸟类

(一)代表动物:

家鸽

(1)体型:

____________,体表被覆______________。

(2)飞行器官:

_________________。

(3)骨骼有的很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比较长的骨内大多是______________

(4)消化:

无__________________,直肠________________。

(5)呼吸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呼吸,____________辅助呼吸。

(6)体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其他动物:

丹顶鹤,喜鹊,__________等。

2.哺乳类

(一)代表动物:

家兔

(1)体表:

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

(2)牙齿:

有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分化。

(3)体腔:

有_____,将体腔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呼吸器官:

______________。

(5)神经系统:

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发达。

(6)生殖发育:

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后代成活率。

(7)体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其他动物:

松鼠,_____________等。

二考点例析

命题分析:

哺乳动物的特征中考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重点考查哺乳动物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结构特征,以及哺乳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结构特点。

【例1】下列叙述中,与家兔食性特点无关的是()

A.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

B.具有发达的盲肠。

C.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D.胰腺肠腺等消化腺发达。

【解析】本题考查家兔消化系统的结构与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加图的牙齿有了门齿和臼齿的分化,门齿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适于磨碎食物,这些都适于取食植物。

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这也与家兔的草食性特点有关。

【答案】C

名师点评体内有膈,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特征,也是判断一种动物是否是哺乳动物的重要依据。

如鲸的外形象鱼,但它具备以上特征,所以它是哺乳动物;蝙蝠在空中飞行,也是哺乳动物。

三达标检测

1.蝙蝠之所以不属于鸟类,是因为蝙蝠()

A大脑发达B体温恒定C胎生哺乳D心脏有四腔

2.家鸽飞行时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是在什么时候()

A.吸气时B.呼气时

C.吸气和呼气时D.吸气和呼气之间

3.下列各项中,与家鸽飞行生活相适应无关的是()

A.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股这几部分B.躯干部呈纺锤形

C.前肢特化成翼D.(除喙和足外)全身被有羽毛,翼上有大型的飞羽

4.海豹、海豚、鲸、海狮等都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它们()

A.用鲸呼吸B.用肺呼吸C.用气囊呼吸D.用皮肤呼吸

5.与家鸽相比,家兔更高等,更适应复杂环境的特点是()

A.心脏四腔,血液运送氧气的能力强。

B.肺发达,能单独完成呼吸作用。

C.体表被毛,能保持恒定体温

D.胎生哺乳,胚胎和幼体发育条件优越。

6.国宝大熊猫“团团”、“圆圆”作为大陆人民的友好使者被赠送到我国宝岛台湾。

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A.用肺呼吸B.胎生哺乳C.牙齿分化D.变温动物.

7.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

鸟的下列结构中与这句话含义不符的是()

A.前肢变成翼B.足有四趾C.体内有气囊D.胸肌发达

8.下图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几种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物属于恒温动物是_____________;

(2)环境温度由25℃下降到5℃:

,家兔和蛇的耗氧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

A.均减少B.均增加

C.家兔增加,蛇减少D.蛇减少,家兔增加

(3)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不同的动物适应环境方式是不同的,都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