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9加几教案 西师大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183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 9加几教案 西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9加几教案 西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9加几教案 西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9加几教案 西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9加几教案 西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 9加几教案 西师大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 9加几教案 西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 9加几教案 西师大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 9加几教案 西师大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西师大版

9加几

[教学内容]

9加几(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以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

喜欢哪些运动?

(跑步、跳绳、跳远、踢球、跳橡皮筋……)那你参加过运动会吗?

在运动会上你做什么?

(我参加接力赛跑、我参加立定跳远……)看来,同学们很喜欢开运动会,在运动会上有的同学参加项目为班级争光,有的同学当拉拉队,为参赛选手加油助威。

看!

光谷一小正在举行运动会,运动场上多热闹啊!

咱们去看看吧!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每项比赛各有多少人?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踢毽子的9人,跳远的7人,跑步的6人,跳绳的3人)

3、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答的问题吗?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只限在一种运动人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两种运动的人数合起来提出加法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分类板书。

生1:

有7人跳远,有3人跳绳,一共有几人?

算式是:

7+3=

生2:

有3人跳绳,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是:

3+6=

生3:

有6人跑步,有7人跳远,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是:

6+7=

生4:

有7人跳远,有9人踢毽子,一共有几人?

算式是:

7+9=

生5:

有9人踢毽子,有3人跳绳,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是:

9+3=

生6:

有9人踢毽子,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是:

9+6=

……

4、教师指着板书的1、2说:

这些题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让我们一起算一算(全班齐读)。

指着板书3、4说:

这些题我们以后再来学习(师将其擦掉)。

(指着板书5)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讨论像这样9加几的加法该怎样算。

(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初步探索算法。

师:

比赛正在进行,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解渴的饮料,已经喝了一些。

(课件出示主题图左下角插图)这是剩下的,有多少盒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告诉我。

生1:

有13盒饮料。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

我是一盒一盒数出来的。

生2:

一共有13盒。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

盒子里面有9盒,我再接着数外面的4盒,就是13盒。

生3:

我也数的是13盒。

我和他数的方法不一样。

师:

你是怎样数的呢?

生3:

我看到盒子外面有4盒,再接着数盒子里面的9盒,就是13盒。

生4:

我和他们的都不一样。

我是先把盒子外面的拿一盒放到盒子里面,盒子里面就有10盒,再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

师:

这几位同学说得都很有道理,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4人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2、进一步认识“凑十法”。

(1)出示做一做第2题鸡蛋图。

盒子里面装有9个鸡蛋,又出示4个鸡蛋。

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你准备怎样摆?

怎样算?

(2)出示做一做第2题蛋糕图。

盒子礼貌装有9块蛋糕,又出示8块蛋糕。

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块蛋糕,你准备怎样摆?

怎样算?

3、小结:

刚才我们求一共有多少盒饮料,一共有几个鸡蛋,一共有多少块蛋糕,都是怎样摆的?

我们可以把这样凑十的方法运用到9加几的计算当中去。

4、教学例2。

(1)出示小棒图。

左边有几根小棒?

右边呢?

要求一共有几根小棒怎样列式?

(9+3)9+3怎样算?

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然后同座之间互相说算法。

(2)出示小花图。

左边9朵黄花,右边7朵红花。

请同学们默默地观察这幅图,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朵花怎样列式?

也请你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怎样算。

后指名演示并汇报算法,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5、小结:

我们在计算9+3时,把3分成1和2,在计算9+7时,又把7分成1和6,为什么要把3、7分成1和几呢?

(因为1和9能凑成10)

6、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用凑十的方法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怎样计算9加几?

回顾前面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问:

这些题你会算吗?

算给你的同座听,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9+4、9+3、9+7的和都超过了10,我们叫它进位加法。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99页1、2题。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96-98面的例题,第99面的习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地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设计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四、教学设想

"9加几"是第一册第九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这个单元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十分的重要。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计算10以内加法及10加几的式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计算经验。

而通过这节课的探讨,不仅使学生掌握凑十的计算规律,而且能让他们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比如,8加几、7加几等。

所以,我首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CAI课件展示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和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设计简单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第三,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想看到你们漂亮的坐姿,刚才下课小朋友玩得高兴吗?

好,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我们的数学世界。

播放自制CAI课件,向学生展示生动的运动会场景,并告之只有完成闯关游戏,才能进去观看。

第一关:

填空9+()=109+1+0=()(轻易闯过)

第二关:

数的分解(轻易闯过)

第三关:

口算10+7=()10+2=()9+4=()9+7=()

(此关没过,引出新知)

(设计意图:

"闯关"游戏有如磁铁,在一节课的开端就吸引学生,让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中,带着问题进入运动场,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答案。

这个游戏也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凑十法"的运用做了充分的铺垫。

(二)引导设计

1、观看课件显示的运动会场景,镜头拉近至分饮料的情节。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师:

运动会上,为了给运动员解渴,我们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还有多少盒?

(2)小组探讨,互相启发,共同解决;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介绍解决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逐一出现各种方法:

A、数数法:

1、2、3、……12、13,一共有13盒。

B、接数法:

箱子里有九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是13盒。

C、凑十法:

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到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可以叫学生上来演示)

D、师:

大家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E、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凑十法,就让学生摆弄学具,在操作演示中再次体会"凑十"过程。

请一名学生述说计算过程。

屏幕上同步显示过程。

3、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师:

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

师:

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小朋友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怎样计算九加几。

师:

要计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

9+4=13

13

10

师:

9+4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面的饮料。

提问:

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十盒?

(加1盒)这一盒从哪来?

(盒子外面的4盒饮料中取出1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

(13盒),所以9+4等于多少?

(等于13)

4、利用教材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

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7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板书:

9+7)

①9+7等于多少呢?

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②探讨9+7的计算方法。

③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板书:

9+7=16

16

10

④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

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

对于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⑤独立完成第98页的例2

5、小结:

今天具体研究"9+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CAI课件带着学生走入运动会场,生活也就走进了数学课堂。

在"引导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如何从情境中去挖掘可提供问题的素材,又是怎样组合成问题,让学生明了问题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为下一个环节"尝试设计"做了充分的准备。

我放手让学生思考,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整体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逐渐形成对数学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自己能够接受数学上的优化,放手让学生思考,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方法不做优劣评价,真正做到尊重学生选择。

(三)尝试设计

同学们接着看课件,CAI依次显示:

跑步项目,跳绳项目,踢毽子项目,跳远项目等。

教师提问:

你能发现并设计出9加几的数学问题吗?

分小组活动:

1、收集信息。

还有哪些运动项目?

各有几人?

2、尝试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3、解决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列式,允许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算出得数。

4、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计算时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

依据现实生活的情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自己设计学习问题,是现在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运动会情景图,先让学生观看CAI课件,收集信息,再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环节的设计,前后呼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反馈练习

1、开火车口算。

9+1=9+2=9+3=

9+4=9+5=9+6=

9+7=9+8=9+9=

2、CAI课件显示练习十七第3题

根据图意填写算式,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说一说,"蚂蚁虽小,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渗透团结合作精神的教育。

(设计意图:

反馈练习中,我用生动的CAI课件创设了游戏情境,并通过小蚂蚁的团结力量,激发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本课教学的主体培养目标在此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五)评价激励

1、小组内互评

2、全班交流

同学们真棒,自己会设计数学问题了,并且能动脑筋去解决。

你还有什么新想法和新见解?

(设计意图:

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及他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