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安全常识生命安全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1660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二安全常识生命安全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模块二安全常识生命安全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模块二安全常识生命安全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模块二安全常识生命安全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模块二安全常识生命安全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块二安全常识生命安全3.docx

《模块二安全常识生命安全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二安全常识生命安全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块二安全常识生命安全3.docx

模块二安全常识生命安全3

课题名称

模块二:

安全常识

任务3:

防溺水安全知识、地震逃生、防雷击等安全常识的掌握

授课时数

4

教学

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掌握各种安全常识,包括:

如何从水淹车辆逃生、防溺水安全知识、防雷击常识、地震逃生常识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使学生掌握各种危险情况下的自救方法。

学会发现式、自主式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培养学生理性面对各种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地震逃生常识

教学难点

防溺水安全知识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法

课型

理论课

教具(含电教设备)

多媒体教学

授课后记

模块二:

安全常识(生命安全)

任务3:

防溺水安全知识、地震逃生、防雷击等安全常识的掌握

教学设计:

第1学时

环节一:

任务准备(5分钟)

一、检查出勤、仪表

二、提出课程要求

环节二:

创设情境(15分钟)

情景导入:

先看看几幅水淹的图片。

案例1:

2009年8月5日清晨5点40左右,重庆一辆车牌号为渝B.T2815的出租车,行驶至龙头寺火车站宝华路进站下穿道时,被里面深达近2米的积水淹没熄火。

事故发生后,司机独自逃生,出租车内5名乘客中2名被淹死,其中包括一名2岁多的男童。

案例:

2:

2012年7月22日北京最强暴雨37人遇难190万人受灾。

在北京暴雨中,广渠门桥下一名男子被困在浸满水的越野车内丧生、京港澳高速南岗洼铁路桥下发现数十辆汽车被淹,并发现三具尸体。

面对这样的情况,司机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自救?

如果车门难以打开,什么是最佳破窗工具?

环节三:

提出任务(5分钟)

掌握各种安全常识,包括:

如何从水淹车辆逃生、防溺水安全知识、防雷击常识、地震逃生常识等。

环节四:

任务实施(125分钟)

一、如何从水淹车辆逃生

提问:

先看几张城市水灾的图片,如果当时你在一辆被水淹的车里,你如何逃生?

(1)车辆进水迅速将头伸至车尾处呼吸

  据专家介绍,在很多车上,发动机的相关电子模块浸水短路后,落锁的车门无法打开。

发动机浸水,车辆会逐渐加不上油,发动机会发出突突突的声音,逐渐熄灭,而不是突然停下来。

  据“平安北京”介绍,车辆进水,车头会首先下沉,空气会集中到车尾并逐渐缩小体积,车内人员可把头伸到车尾处呼吸,等到车内外水压相等时再打开车门出去。

  

(二)逃生利器

提问:

找找看在哪里?

  答案:

坐椅头枕是最佳破窗工具。

  如果车门打不开,利用手边物品击碎车窗是第一要务。

  坚硬的灭火器往往在后备箱内,司机手边又没有硬物。

最易破窗的逃生工具,其实是汽车坐椅上的头枕。

头枕是插在坐椅上的,下边连着两根长长的钢棍。

最好的办法就是拔出头枕,利用下边的钢棍用力向车玻璃砸击,即使是柔弱的女性司机也能破窗而出。

第2学时

二、防溺水安全知识

提问:

什么情况下不适合去游泳?

答案:

1、必须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去游泳。

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

  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

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

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

另外女同学在每月特别期间均不宜游泳。

  3、参加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4、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大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

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

  5、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游泳中的紧急情况及自救:

  假设情景1:

抽筋

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水温过低或游泳时间过长,都可能引起抽筋。

请同学们根据情景做出反应。

发生抽筋时最重要的是保持镇静,不惊慌。

一般处理办法。

1.如果发现有抽筋现象,应马上停止游泳,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并对抽筋部位进行按摩,立即上岸休息。

2.如果在深水中发生抽筋,且自己无力处理,而周围又无同伴时,应向岸边呼救,千万不要慌张。

  再次强调:

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抽筋,都先向同伴或其他游泳者呼叫:

“我抽筋了,快来人呀!

假设情景2:

有帅哥溺水

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方法一: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绳索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

若没有救护器材,大人可以入水直接救护。

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

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溺水者因为逃生潜意识会挣扎、会死死勒紧救护者,救护者应有充分准备、并避免。

特别强调: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尽量不要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或当时可以利用的竹竿、木板、绳索等物件进行营救。

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

“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这也是学校为什么要强调学生去游泳要由家长带领。

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

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看视频进一步学习。

第3学时

三、防雷击常识

通过判断题进行学习:

题目:

1、在下雨时只要与树保持3米以上距离就安全了。

R

2、乘车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R

3、打雷下雨时,要打开带有金属尖的伞,最好用有带金属物件的伞。

W

4、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带电,不要碰。

W

5、远离建筑物外露的金属水管、瓦斯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打雷下雨时,应关好门窗,避免直击雷与球形雷进入屋内,并且人不要离窗户太近。

R

6、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室内或离室内太近,以免电流沿着铁丝进入室内,产生强大电流,造成人员伤亡。

R

7、打雷和下暴雨时尽量不开启电视和电脑,但是打电话、手机可以,不宜使用对讲机和不开水龙头.W

8、不宜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R

9、如果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中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兔跳动作)。

R

答案:

1、在下雨时要尽量远离大树,不应在大树下避雨。

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三米距离;

2、乘车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3、打雷下雨时,不要打开带有金属尖的伞,最好用没有带金属物件的伞;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部、颈部、四肢处有蚂蚁爬走感觉,头发竖起,说明几秒内将发生雷击,赶紧趴在地上,或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这样可减少遭雷击的危险。

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

5、远离建筑物外露的金属水管、瓦斯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打雷下雨时,应关好门窗,避免直击雷与球形雷进入屋内,并且人不要离窗户太近;

6、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室内或离室内太近,以免电流沿着铁丝进入室内,产生强大电流,造成人员伤亡;

7、打雷和下暴雨时尽量不开启电视和电脑,不打电话、手机,不宜使用对讲机和不开水龙头;

8、不宜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9、如果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中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兔跳动作)。

四、地震逃生常识

案例1: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汶川地震一位中学校长创造抗震奇迹。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案例2: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

让我们一同为震区同胞祈祷祝福!

地震虽然属于天灾,不可完全避免,但是当灾难来临时,掌握基本的求生自救方法、学会自救救人的措施会大大降低灾难带来的损伤。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震中的自救、救人方法。

▲一起看一些地震的图片。

地震时最重要的是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不能失去理智,特别是不要恐慌,因为恐慌才是最大的危险。

每年全球发生的地震,大部分时中小地震。

7级以上的大地震很少。

根据统计,在地震发生时,真正由于灾难本身原因发生死亡的病不算太多,危及发生时,多数人只会随别人行动,而不能冷静地思考,由于逃生不能的促使,仓惶中因跳楼、拥挤、践踏而死伤的却不少。

很多时候不是地震本身造成了伤害,而是惊慌失措的踩踏等制造了二次伤害。

专家认为,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要有镇静自若的心态。

主震发生时,持续时间平均只有12秒。

此时要保持冷静,在12秒钟内要根据具体情况,瞬间做出避险抉择。

根据专家的建议,当地震发生时,如下的知识非常重要。

▲在学校

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的地方。

不能迅速撤离时,要因地制宜就近避险。

1.在教室:

如果学校内教室为砖砌平房或者是楼房的一楼、低楼层,地震时坐在离门较近的学生,可迅速从门窗逃出教室,撤离到校园中的开阔地带,如操场等地。

离门较远,如果来不及出逃,迅速就近躲在课桌下面或者墙根下,双手抱头或者用书包保护头部。

注意:

①上课时候千万不要锁教室的后门。

地震发生时,坐在门边的同学要立即打开教室后门,防止教室门变形后无法打开;坐在开关附近的同学应顺手关闭教室的电灯、电扇的电源。

②如果楼层较高,千万不要跳楼、跳窗,也不要在教室里乱跑、争抢外出。

在高楼,强震时不可贸然外逃,因为时间来不及。

盲目乱跑,不仅不能逃生,还极易发生踩踏挤伤。

如楼梯口拥挤,有的可迅速分散到跨度小的房间,如洗手间、小办公室等;有的可迅速就近躲避在课桌、讲台下;靠内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

外墙容易倒塌,不能靠近。

学校教学楼多为框架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性。

③从高楼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能乘电梯。

主震后一般有余震,要在两次地震的间隙迅速撤离,以防余震和火灾等并发灾害。

④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

地震时房屋倒塌会导致产生大量的灰尘,许多人因此窒息而死,要用口罩或者毛巾、衣服(用水浸湿、拧半干后更好)等捂住嘴和鼻子,闭眼。

身体取低位,以免摔伤;远离玻璃窗,以免被玻璃扎伤。

不要到阳台、窗下躲避,这些地方容易崩塌。

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以免发生挤压踩伤。

2.在操场、室外。

①站立不稳时,可原地不动蹲下,以免在地震中摔倒。

不要慌张地往室内冲。

②双手抱住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如电线、标牌、盆景等。

③远离在建中的建筑物。

④在山区,要警惕滚石、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崩塌等。

3.若在多媒体、多功能教室等地方,如来不及撤离,可就地躲在排椅下,用书包等物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待主震过后尽快撤离。

第4学时

▲在家中

1.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

2.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灾。

3.立刻将门打开,尤其是坚固的防盗门,以免主震过后撤离时,房门、大门变形卡死无法进出。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在坚固的楼房中(如框架结构),强震时不要试图跑出,因为时间来不及。

冒失往外跑易遭掉落物击伤。

迅速寻找坚固的梁、柱附近或坚实的床、家具旁、内墙墙根、墙角处等易于形成三角形空间的地方躲避,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角多、开间小的厨房、洗手间、储藏室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高。

并顺手用被褥、枕头、棉衣或脸盆等加强保护头部,应远离玻璃窗、门,因为玻璃窗、门最容易破裂伤人。

万万不能在窗户、阳台、楼图、电梯及附近停留。

墙角要选择房间内侧的,因为外侧的墙在震动中容易倒塌。

家中哪些家具坚固,平时心中要有数。

小地震时躲在桌子等家具底下确实可以避免被上面掉下的东西砸到,但是碰上大地震,哪些躲在桌下、床下和柜子里的人往往是最先被压到的。

由台湾“9•21”大地震的经验可以知道,躲在桌子底下许多人被压遇难,蹲在钢琴旁边的很多人活命。

因为碰上大地震,屋顶和屋梁垮下来的时候,屋里哪些结实的东西可能撑住,可能留下侧边一小块活命的空间。

至于躲在桌子床下的,则可能被桌子和床架压到。

大震还是小震事先是无法预知的。

所以不管大小,最好挑上面没有大的危险物(譬如吊灯、会垮得书架、高处的电视等),而且有特别结实的东西的旁边躲避。

若住在平房或楼层低的房间,则应冲出门外,同时注意保护头部,可用双手抱头或者用随手能找到的枕头或垫子、盆当作“头盔”。

千万别跑出来站在楼旁边,一免被上面落下的重物或玻璃伤到。

要跑得越远,而且跑到空地上。

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街上

1、在街上,要赶紧撤离到空旷处,要远离危险的地方。

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瓷砖以及广告招牌、霓虹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时,最好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做好自我保护的准备。

要镇静,尽快避开高大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远离过街天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女儿墙、雨篷、砖瓦木料、自动售货机以及化学、煤气等工厂和设施,就近喧杂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伤;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2、如果正在过桥,要紧紧抓住桥栏杆,防止在地震时颠簸摇晃中坠落桥下。

主震过后立即向可靠近的岸边转移。

3、如遇到起火或者有毒气体泄露,要选择在上风向有水的地方躲避。

4、如在楼群密集区,附近找不到开阔的地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暂避,以免被高空坠物砸伤,待主震过后撤离到开阔地带。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尽量远离加油站、煤气储气罐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场所和设施。

▲在公共场所

1、在体育馆、电影院等,最忌慌乱,要冷静观察周边环境,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物或双手保护头部。

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要立即躲在排椅、台脚边或坚固物品旁,或者就近躲到开间小的房间,如洗手间,待地震过后在老师或者相关人员统一指挥下再有序地分路迅速撤离,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

2、如在超市、商场、地下街等,要小心选择出口,避免遭人踩踏,切记不要使用电梯。

在超市、商场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

由于人员众多,慌乱中容易导致货架倾倒,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

因此,要保持冷静,避开人流,防止摔倒被踩踏。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边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

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位好。

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避险的合适地方,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

3、在地铁、地下超市,不要慌忙挤向出口,如人群拥挤,要防止踩踏,原地躲避,等震后迅速撤离。

4、在公园、广场等遇到地震时,要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带,远离高大的游乐设施和其他建筑物。

如在湖中游船上,船会左右摇晃,不要慌张,船上人员应均匀分坐两边,以免船在摇动中侧翻。

将船划到开阔的岸边停靠稳后,上岸避险。

▲在电梯中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

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迅速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新建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

地震发生时,会自动停在最近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要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在车内

1、地震发生时,如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要抓牢扶手、竖杆,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

在座位上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的椅背上,护住面部;也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要等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再下车,下车时要观察周围环境,防止高空坠物。

2、乘客在火车上遇到地震时,要用手牢牢抓住桌子、卧铺床、扶杆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在火车上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3、开车途中发生地震时,不能紧急刹车,注意前后左右所发生的情况,减低车速,避开高架桥、电线杆、十字路口,选择空旷的地方靠边停放。

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车钥匙不要取下。

如果在高楼林立的街道上,要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带,来不及则躲避在车旁(在大地震中躲在车外必车内安全)。

都市重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禁止通行或者无法通行。

要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为不致卷入火灾,要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环节五:

讨论交流(5分钟)

通过一周的学习,如果我们这里地震了,大家正在上课,请大家讨论看该怎么办?

环节六:

效果评价(5分钟)

老师点评这一模块内容中表现出色的同学,并强调知识重点。

环节六:

课后作业(5分钟)

写出10点你这周学到的安全常识。

环节七:

课后小结(5分钟)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各种安全常识,包括:

如何从水淹车辆逃生、防溺水安全知识、防雷击常识、地震逃生常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