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1648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docx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docx

6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6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淮海平原的范畴、组成和地势特点,懂得黄淮海平原宏观上平坦,微观上起伏不平的地势特点。

2.了解黄淮海平原上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懂得它们是在黄淮海平原地势、气候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3.了解黄淮海平原上中、低产田的分布及其限制性因素,懂得中、低产田改造的意义。

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黄淮海等区域的农业低产区分布图和有关地理资料,讲明低产田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从中分析低产田形成的自然缘故和社会经济缘故。

德育目标

通过对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分布及治理意义的了解,提升对自然灾难、自然规律的了解,并对我国的土地国情有更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严峻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它既是中低产田形成的限制因素,也是中低产田治理中应针对解决的咨询题,懂得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的形成缘故,是治理中低产田的关键。

第二个重点是“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华北平原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农业区,也是我国重点的农业区。

但其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缘故就在于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分布比较集中。

●教学难点

“严峻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等灾难产生的缘故及其对形成中、低产田的阻碍。

●教学方法

采纳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及师生互动式的讨论、探究教学

●教具预备

1.黄淮海平原的范畴分布图,黄淮海平原的地貌组成图

2.山东禹城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

3.自制表格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明白,目前绝大部分农作物是从农田里生长出来的,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耕地,因此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截了当阻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按我国耕地比例占全国10%运算,我国有多少耕地?

据统计,在这么多的耕地中,约有2/3的耕地质量专门低。

如此的一批耕地上生长的农作物会如何样呢?

这对我国的农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展会产生何等大的阻碍?

[讲授新课]

(板书)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教师讲述)耕地质量的低下,使农作物的产量专门低,成为农业的低产区。

从以上数据能够看到,我国的耕地质量不容乐观,我国的农业低产区面积宽敞,分布广泛。

即使是大都市的郊区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农业高产地区也有分布。

专门是一些涝洼地、盐碱地、风沙洪涝地、水土流失地,以及南方红壤贫瘠地等,都成为农业低产区之所在。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农业低产区面积较大、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我国科学家在那个地点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实验工作,取得了专门多成功的体会。

因此本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就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有关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板书]§6.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出示投影)“黄淮海平原的范畴分布图”

(教师指图讲述)黄淮海平原又称华北平原,位于燕山山脉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黄海。

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

除天津外,平原范畴并不包括各省市的全部范畴。

专门是山东丘陵不包括在平原之内。

那个地点自古有“中原”之称。

成因上看,这平原是如何样形成的呢?

(学生摸索回答)从本平原的名称上就能够联想到,这是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的泥沙冲积而成。

河流的堆积作用具有决定性的阻碍。

其中黄河是塑造黄淮海平原的主力。

(出示投影)“黄淮海平原的地势组成”图,或阅读地图册图

(教师指图讲述)同学们讲得专门好!

黄淮海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

大伙儿认真观看地图能够看出,宏观上看黄淮海平原是一个宽敞平坦的冲积平原,其结构组成上有三种状况:

西部为缓斜平原,由黄河海河及其支流在山前冲积而成,要紧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麓,是一系列的冲积扇组成的缓斜平原;缓斜平原以东为冲积低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那个地点河流密度大,专门在历史时期,黄河曾北至天津,南至江苏北部,持续改道入海,从而形成了众多古自然堤,以后成为平原上起伏和缓的岗地,在岗地之间形成浅平封闭的洼地;东部为滨海平原,分布于沿海地带,地势专门低。

整个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不超过50米,沿海的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

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该平原的范畴、成因及其地势特点。

(板书)一、宽敞的冲积平原

(学生总结)

(教师归纳)从整体上看,黄淮海平原是地势平坦的大平原,但从内部来看,平原上起伏和缓的岗地和浅平封闭的洼地交错分布,具有洼地多且面积大的特点。

注意,那个地点的洼地是“浅平封闭”,即低于周围地表,多呈封闭或半封闭状。

如此的地点就成为地表水、地下水汇聚的场所,同时还成为地表盐分运移的归宿。

(承转)了解了黄淮海平原的地势特点后,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那个地点的气候情形。

(出示投影图资料)山东禹城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

月份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级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提出咨询题)按照资料能判定那个地点是什么气候类型吗?

(学生回答)最冷月一月的平均气温低于0℃,是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

按照其年降水量超过400㎜且集中七、八月,应是温带季风气候。

(教师引导提咨询)对。

我们从以上表格中还能猎取信息吗?

(学生讨论回答)大风天数较多的是3、4、5月份;1月和7月的平均温差达30.5℃;降水集中在夏季。

(教师启发提咨询)如此一些信息反映了该地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摸索回答,教师总结归纳)这些信息表明,黄淮海平原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教师提咨询)黄淮海平原的地势特点和气候特点,会对那个地点的农业造成如何样的阻碍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黄淮海平原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锋面雨带尚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那个地点降水专门少,使华北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春旱严峻;那个地点的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使蓄洪、泄洪能力不足地——洼地显现洪涝灾难;春季的洪涝和大风,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垦,显现沙荒地,从而使风沙严峻;旺盛的蒸发,使排泄不畅的洼地盐分向地表积聚,人类不合理的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加剧了土地的次生盐碱化。

(教师归纳总结)黄淮海平原的气候特点,成为那个地点形成旱涝、盐碱和风沙的最差不多的自然基础。

再加上那个地点地势低平、起伏和缓、洼地众多的地势,使那个地点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

洪涝季节那个地点多风沙,岗地易旱,洼地盐分易在地表积聚形成盐碱地;雨季时,那个地点的洼地易涝多盐碱,滨海平原受海水浸渍,盐碱化更为严峻。

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对这三种自然灾难起到了加重的作用。

(板书)二、严峻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

(教师归纳)三大灾难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如那个地点春季升温快降水少、蒸发旺盛,既是春旱的成因,又是春季多风沙的缘故,依旧形成盐碱化土地的因素。

严峻的旱涝、盐碱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进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因为这些灾难,使黄淮海平原专门是滨海平原常受洪涝、盐碱、洪涝灾难的阻碍,土地成为产量不高甚至不能进行农业生产的中、低产农田。

大量中、低产田的存在,使黄淮海平原的要紧农产品产量、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等,都与我国经济社会进展的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一些相对经济落后的地区,往往确实是农业生产条件差,受灾较重的涝洼地、盐碱地和风沙地。

(承转)我们把质量不高、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只能获得中立或低产的土地称之为中、低产田。

所谓高产田是指质量高、能够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可获得高产的土地。

目前我国规定,以当地大面积近三年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基准,高于基准20%以上的为高产田,低于基准20%以下的为低产田,处于基准20%以内的为中产田。

黄淮海平原的各类土地分布情形如何呢?

(板书)三、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出示投影)“黄淮海平原高、中、低产地区分布图”

(设疑置咨询,推向高潮)请学生与黄淮海平原的范畴和地势图对比分析回答

1.黄淮海平原的中低产田要紧分布在哪里?

2.这些中低产田的分布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没有关系?

3.各中低产田土地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有哪些?

4.黄淮海平原地区有没有高产田,其分布在哪里?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提示)黄淮海平原的中、低产田要紧集中在两大片地区:

一是北部的河北沧州、衡水一带,那个地点是低平原地区以及渤海海边地区;二是南部的阜阳、驻马店一带,那个地点是淮河以北地区,河流支流较多,排水不畅、低洼易涝。

具体分布如下表:

(投影)

地域单元

土地质量及作物产量

缓斜平原

土地质量较高,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是高产田区

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

土壤或土壤环境中存在着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要紧是旱涝、盐碱等),是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

(板书)1.中、低产田的分布

2.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

(读图懂得)课本P62图6.2“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举例)”。

教师提示:

中、低产田的限制性因素如下表所示:

限制性因素

阻碍

自然因素

旱涝

灌排条件专门差的低洼地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或旱灾

风沙

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腐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降低

瘠薄

土壤肥力比较贫瘠的土壤类型限制农作物产量提升

人为因素

只用不养

只用不养地,植被破坏,土壤肥力日益下降

不合理灌溉

灌溉方法(大水漫灌)或灌溉系统不合理(只灌不排),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渍化

农业结构不尽合理

土地利用方式单一

(展现投影)“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扇状百分比图”,“黄淮海平原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统计表”

(读图分析,启发摸索)从以上图表中能够看出:

1.本区宜进展农、林、牧的土地大约占平原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2.该地区农业进展的限制性因素要紧有哪些?

3.什么原因当地农业进展的着眼点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

4.靠开垦荒地来进展当地的农业生产是否可行?

什么原因?

5.按照图表资料分析可知,治理中低产田有着哪些意义?

该题的讨论是开放式的,有些答案也能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学生回答得合理,教师都要予以主动确信。

答题要点如下:

1.80%(56.14%+3.18%+8.02%+12.57%)。

而且,除农业用地外,其他用地的利用率都不高,尚有较大发潜力(即林荒地、牧荒地比例较高)。

2.洪涝缺水、低洼易涝、盐碱化土地、风蚀、水蚀等。

3.由资料分析可知,黄淮海平原宜于农业、林业和牧业利用的土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0%,宜农荒地仅占3.18%,讲明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不大,因此,提升作物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升单产。

4.不可行。

因为黄淮海平原农业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在农业用地中,可供开垦的宜农荒地只占3.18%,耕地的后备潜力明显不大。

因此提升农作物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充分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上。

5.黄淮海平原80%以上(36.27%+30.15%+17.16%+10.59%+5.47%)的土地不同程度地具有一些较难克服的限制性因素,其中洪涝缺水土地、低洼易涝地和盐碱化土地所占比重较大。

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该地区进展农业、专门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只有对当地的中低产田进行“因地制宜”地整治,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当地的光热水资源,大幅度地提升单位面积产量,缓解当地人多地少的矛盾。

提升土地单产,对农业现代化发和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板书)3.改造中低产田的意义

[课堂小结]

从以上讨论中能够得出,黄淮海平原地区宜农荒地较少,讲明后备耕地不足,要提升产量必须着眼于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而现有耕地中大多数又是中、低产田,中低产田的形成差不多上因为其均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也叫障碍性因素,这其中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通过对这些限制性因素的治理,就能够改造中、低产田,使低产田变成中产田,中产田成为高产田。

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农业区,对中、低产田的治理,可大幅度地提升农业产量,明显改善各地农业生态环境,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进展,以及对我国的农业进展,解决我国的粮食咨询题,走可连续进展的农业之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黄淮海平原农业进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A.旱涝、盐碱、风沙B.春旱、夏涝、寒潮

C.伏旱、台风、盐碱D.低温、缺水、洪涝

答案:

A

2.黄淮海平原上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的成因是()

A.人们为预防洪涝灾难修建的堤坝废弃后形成

B.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主流阻碍的地点泥沙淤积形成的自然堤

C.为治理黄淮海平原的低湿地,修建台田形成的

D.春旱时在大风吹扬下,风沙堆积而形成

答案:

B

3.黄淮海平原的气候,不具备的特点是()

A.春旱多风沙B.冬季冰冷干燥

C.气温年较差较小D.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答案:

C

4.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要紧分布在()

A.土质好的滨海平原地区

B.由山前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斜缓平原地区

C.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

D.斜缓平原和冲积低平原地区

答案:

C

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

A.低洼易涝地B.洪涝缺水土地

C.盐碱化土地D.土质过砂土地

答案:

B

6.关于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用地比重大,后备资源数量足

B.林、牧业用地比重小,开发利用潜力大

C.宜林荒地比重大,宜农荒地数量少

D.可开发利用土地比重低,难开发利用土地比重高

答案:

D

7.关于改造中低产田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田生产能力

B.中低产田面积广、增产潜力大,可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C.可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进展

D.中低产田综合治理的体会和方法可在全国各地各种低产田区推广

答案:

D

8.关于黄淮海平原进展农业三大障碍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做法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地面积扩大

B.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形成严峻的旱涝现象的缘故

C.黄淮海平原地势起伏较大,致使洼地积水成涝

D.旱涝、盐碱、风沙危害,要紧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

答案:

A

9.关于黄淮海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低平,一望无际,地面坦荡无起伏

B.农业历史悠久,是我国要紧的商品粮基地

C.位于西部的斜缓平原是中低产田的集中分布地区

D.平原上的江苏境内和斜缓平原农业单产较高的地区

答案:

D

二、综合题

10.分析黄淮海平原某地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月份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级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其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地所处的温度带是_________,干湿地区是_________,所属的经济地带是_________,自然地区是__________。

(3)该地的要紧农作物是_________,作物耕作制度为_________。

(4)那个地点经常发生的自然灾难有_______等,其中多显现在春季的是__________,最易在夏季显现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2)暖温带半潮湿地区东部沿海地带华北暖温带潮湿半潮湿地区

(3)小麦和棉花等二年三熟

(4)洪涝、风沙、洪涝洪涝洪涝

11.读“黄淮海平原的范畴、地势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高原;B_______山脉;C_______丘陵;D_______丘陵;E_______海。

(2)图中F为_______河,该河下游无天然入海河道的缘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黄河下游在春季往往发生“断流”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自然缘故要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缘故要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黄土太行山东辽东黄

(2)淮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

(3)降水量少,径流量小引水灌溉,上中游的截流等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6.1中、低产田的地理背景

一、宽敞的冲积平原

二、严峻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

三、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1.中、低产田的分布

2.中、低产田的限制因素

3.改造中、低产田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