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密卷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答题方法突破 专题2 化学Ⅱ卷中的简答题专项突破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636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押题密卷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答题方法突破 专题2 化学Ⅱ卷中的简答题专项突破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押题密卷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答题方法突破 专题2 化学Ⅱ卷中的简答题专项突破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押题密卷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答题方法突破 专题2 化学Ⅱ卷中的简答题专项突破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押题密卷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答题方法突破 专题2 化学Ⅱ卷中的简答题专项突破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押题密卷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答题方法突破 专题2 化学Ⅱ卷中的简答题专项突破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押题密卷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答题方法突破 专题2 化学Ⅱ卷中的简答题专项突破学案.docx

《押题密卷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答题方法突破 专题2 化学Ⅱ卷中的简答题专项突破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押题密卷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答题方法突破 专题2 化学Ⅱ卷中的简答题专项突破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押题密卷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答题方法突破 专题2 化学Ⅱ卷中的简答题专项突破学案.docx

押题密卷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答题方法突破专题2化学Ⅱ卷中的简答题专项突破学案

专题2 化学Ⅱ卷中的简答题专项突破

建议课时:

2课时(一讲一练)

专项突破一 反应原理型简答题 

1.速率、平衡移动类

【典例1】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H2S,发生反应2H2S(g)

2H2(g)+S2(g) ΔH=+169.8kJ·mol-1。

下图为H2S气体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1)图中压强(p1、p2、p3)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平衡常数大小:

K(T1)________(填“>”“<”或“=”)K(T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进一步提高H2S的平衡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答案 

(1)p1

(2)< 该反应正向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3)及时分离出产物

[解决方案] 速率、平衡移动类简答题的答题模板

叙特点(反应特点或容器特点)→变条件→定方向→得结论(或结果)

【对点训练】

1.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 ΔH=-90.1kJ·mol-1,下图是温度、压强与上述反应中CO转化率的关系:

问题:

由图像可知,温度越低,压强越大,CO转化率越高,但实际生产往往采用300~400℃和10MPa的条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温度较低,反应速率慢;压强太大,成本高

2.(2016·课标全国Ⅲ,27改编)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回答下列问题:

(1)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323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mol·L-1。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离子

SO

SO

NO

NO

Cl-

c/(mol·L-1)

8.35×10-4

6.87×10-6

1.5×10-4

1.2×10-5

3.4×10-3

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________脱硝反应速率(填“大于”或“小于”)。

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同温度下,NaClO2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SO2和NO的平衡分压pc如图所示。

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如果采用NaClO、Ca(ClO)2替代NaClO2,也能得到较好的烟气脱硫效果。

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Ca(ClO)2相比NaClO2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于 NO溶解度较低(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 

(2)减小 (3)形成硫酸钙沉淀,反应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SO2转化率提高

2.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平衡类

【典例2】 Na2HPO4是磷酸的酸式盐,但其水溶液呈碱性,从溶液中离子平衡角度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Na2HPO4溶液呈碱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加入足量饱和CaCl2溶液时,溶液变为酸性,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1)

(2)

答案 

(1)Na2HPO4溶液中存在两个平衡,一是电离平衡,HPO

H++PO

,二是水解平衡,HPO

+H2O

H2PO

+OH-,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溶液呈碱性

(2)Na2HPO4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PO

H++PO

,加入CaCl2溶液,Ca2+与PO

结合生成Ca3(PO4)2沉淀,促使Na2HPO4电离平衡向右移动,H+浓度增大,溶液显酸性

[解决方案] 溶液中离子平衡简答题思路

阅读题目情境的信息,找出核心问题的分析对象,即平衡体系;找出题目信息中与平衡体系变化的有关因素;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变化的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即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说明平衡移动后对实际问题体系产生的影响。

一般用如下模式书写:

“……存在……平衡,……(条件)使平衡向……(方向)移动,……(结论)”。

【对点训练】

3.等浓度的H2SO3和NaHSO3混合液,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溶液,pH值都没有明显变化,请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 当加碱时,H2SO3与OH-反应,使c(OH-)增大不明显;当加酸时,HSO

与H+反应,消耗H+,使c(H+)增大不明显。

答案 加碱时发生反应:

H2SO3+OH-===HSO

+H2O;加酸时发生反应:

HSO

+H+===H2SO3

4.25℃,H3AsO4电离常数为K1=5.6×10-3,K2=1.7×10-7,K3=4.0×10-12。

当溶液用生石灰调节pH到8~9时,沉淀主要成分为Ca3(AsO4)2。

pH调节到8左右Ca3(AsO4)2才开始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H3AsO4是弱酸,电离出来的AsO

较少,所以酸性条件下不易形成Ca3(AsO4)2沉淀,当溶液中pH调节到8左右时AsO

浓度增大,Ca3(AsO4)2开始沉淀。

3.能量变化类

【典例3】 H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

“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问题1:

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

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

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

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________杂质。

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问题1

问题2

答案 问题1:

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

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 问题2:

H3PO4 H2PO

或H3PO2被氧化

【对点训练】

5.(2016·课标全国卷Ⅱ,26,改编)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2N2H4(l)+N2O4(l)===3N2(g)+4H2O(g) ΔH=-1048.9kJ·mol-1

问题:

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的气体

6.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于阳极上生成氯气,而氯气可溶于水,并发生下列反应:

Cl2+H2O

HCl+HClO,增大HCl的浓度可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少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氯气的逸出

7.(2017·江苏化学,16改编)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

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注:

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问题1:

“电解Ⅰ”是电解熔融Al2O3,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铝粉在1000℃时可与N2反应制备AlN。

在铝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体并充分混合,有利于AlN的制备,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问题1:

石墨电极被阳极上产生的O2氧化

问题2:

NH4Cl分解产生的HCl能够破坏Al表面的Al2O3薄膜

专项突破二 实验探究型简答题 

1.具体操作描述型

【典例4】 已知SO2可以用Fe(NO3)3溶液吸收,某学习小组据此按如图装置展开如下相关探究:

取一定量的铜片于三颈烧瓶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再加入足量的浓硫酸,加热。

装置A中有白雾(硫酸酸雾)生成,装置B中产生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A中用于添加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图中连通装置A、B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1)构建捂热法模型

(2)构建液差法模型

答案 分液漏斗

关闭弹簧夹1和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弹簧夹2,用手捂热烧瓶A,若B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导管中有一段液柱上升,则气密性良好,否则不好;或关闭弹簧夹1和弹簧夹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水至水不流下,停止加水;观察一段时间,若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好;否则不好

[解决方案] 答题要领:

用好动词,指明仪器名称或仪器的某个部位,操作连贯,如身临其境。

【对点训练】

8.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按照要求填空:

(1)微热法:

如图a。

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试管,导管口产生气泡,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倒吸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液差法:

如图b、c。

连接好仪器,b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液面___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

c中,从乙管加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________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___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

(3)滴液法:

如图d。

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抽气(吹气)法,如图e、f。

e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f中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________,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中的液面________,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答案 

(2)位置保持不变 高于 位置保持不变(3)水不能持续流下

(4)能回到原来位置 上升 保持稳定

2.反应现象描述类

【典例5】 [2016·全国卷Ⅰ,26

(2)改编]将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问题1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Y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打开K2,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问题1 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最后褪为无色

问题2 Z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Y管中 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Y管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

[解决方案] 现象描述答题模板

(1)溶液中:

①颜色由×××变成×××。

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③溶液变浑浊,或生成(产生)×××色沉淀。

④溶液发生倒吸。

⑤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2)固体:

①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②固体逐渐溶解。

③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④(固体)颜色由×××变成×××。

(3)气体:

①生成×××色(味)气体。

②气体由×××色变成×××色。

③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对点训练】

9.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1)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定后,关闭旋塞1。

(2)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产生白烟 由于B中压强小,HCl进入B瓶与NH3化合生成白色固体小颗粒NH4Cl

(2)烧杯中的石蕊溶液倒吸入B瓶,溶液变为红色

10.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B C F 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3.反应原理或操作目的分析型

【典例6】 (2016·课标全国卷Ⅲ,26改编)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用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

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一)碳酸钙的制备

(1)步骤①加入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________。

(二)过氧化钙的制备

CaCO3

滤液

白色结晶

(2)步骤②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

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 

(1)调节溶液pH使Fe(OH)3沉淀 过滤分离

(2)酸 除去溶液中的CO2

(3)CaCl2+2NH3·H2O+H2O2===CaO2↓+2NH4Cl+

2H2O(或CaCl2+2NH3·H2O+H2O2+6H2O===CaO2·8H2O↓+2NH4Cl) 温度过高时双氧水易分解

(4)去除晶体表面水分

[解决方案] 答题要领:

紧跟题干直述结论,然后再结合实验目的、基本原理或题干信息简述作用或原因。

【对点训练】

11.为了探究AgNO3的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防倒吸

(2)正确取出集气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12.(2016·上海,六)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a装置来制备。

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液。

(4)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______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1)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合理即可) 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

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炭化,降低酯的产率

(2)中和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3)振荡 静置

(4)原料损失较大 易发生副反应 乙醚 蒸馏

13.醋酸亚铬水合物[Cr(CH3COO)2]2·2H2O为红棕色晶体,微溶于乙醇,难溶于冷水和乙醚(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易被氧化,常用于除去氮气中的微量氧气。

某兴趣小组根据反应:

2Cr2+(aq)+4CH3COO-(aq)+2H2O(l)===[Cr(CH3COO)2]2·2H2O制备[Cr(CH3COO)2]2·2H2O,实验装置如图。

图中1、2、3分别为盐酸、醋酸钠溶液、水,4为足量锌粒和CrCl3晶体的混合物,K1、K2为开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步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药品。

(2)加入盐酸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打开K1、K2,将B装置中的导气管抽出液面以上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B装置中的导气管放入液面以下,K1________(填“关闭”或“打开”,下同),K2________。

(3)当氢气的放出速率较快时,K1________(填“关闭”或“打开”下同),K2________,可使B装置中溶液进入C装置中,当C装置中出现大量红棕色晶体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

(4)D装置中导管口水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排走装置内的空气,防止Cr2+被氧化 打开 关闭

(3)关闭 打开

(4)防止空气进入C装置中氧化Cr2+

4.以分离、提纯为主线工艺制备类

【典例7】 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

CuCl难溶于醇和水,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且在氯离子浓度较大的体系中存在CuCl+Cl-===[CuCl2]-。

工业上用低品铜矿(主要含CuS、Cu2S、FeO等)制备CuCl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反应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