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煤矿扩建设计1学士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622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7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园煤矿扩建设计1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果园煤矿扩建设计1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果园煤矿扩建设计1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果园煤矿扩建设计1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果园煤矿扩建设计1学士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果园煤矿扩建设计1学士学位论文.docx

《果园煤矿扩建设计1学士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园煤矿扩建设计1学士学位论文.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果园煤矿扩建设计1学士学位论文.docx

果园煤矿扩建设计1学士学位论文

中国矿业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

 

姓名:

xxx学号:

xxx

函授站:

xxx

学院:

xxx学院

专业:

采矿工程

设计题目:

果园煤矿扩建设计

指导教师:

职称:

年月

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函授站(点)专业年级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

年月日

设计(论文)日期:

年月日至年月日

设计(论文)题目: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

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语(包含①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工作态度及工作量;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

 

建议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

函授站(点)专业年级学生姓名

说明书页图纸张其它材料

答辩情况

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

正确

基本

正确

有一般性错误

有原则性错误

没有

回答

 

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摘要:

果园煤矿位于云南省凤庆县,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矿井资源储量为41002.9kt,本设计设计矿井生产能力为600kt/a,服务年限为4.8年,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三个井筒,分别为主平硐,轨道上山和回风斜井,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划分为两个采区,主要开采M2、M4煤层。

关键词:

果园煤矿毕业设计井田概况平硐开拓采煤方法通风方式

 

第一章 井田概述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井概述

一、交通位置

矿区位于云南省凤庆县西南方向,行政区划隶属凤庆县营盘镇大乃坝村。

矿区至凤庆县城公路里程为120km,其中县城至习谦为省道,习谦至营盘镇及矿区为县乡道路,矿区与永德县亚练乡和昌宁县勐统镇相连,交通尚属便利。

附图1—1—1煤矿工程项目地理位置图。

煤矿工程项目地理位置图

图1-1-1

二、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凤庆县位于滇西南横断山脉纵谷区及中山宽谷亚区,属横断山脉余脉,境内群山连绵,山川相间,地形起伏多变,地表坡度一般为25°~35°,县境内最高点黄竹岭,海拨3098m,勐统河出境处最低,海拨900m。

2、河流澜沧江从境内流过,河流属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水系流域切割密度为0.19km/km2,年径流深为300~700mm。

矿区西南部冲沟为矿区最低浸蚀基准面,其标高为958m。

矿区内无较大的地表水体。

3、气象及地震

凤庆县总体上属低纬高原(林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有“雨热同季、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冬暖夏凉”的特点。

地带性气候垂直分布典型,小区气候突出,通常可分为河谷热区、半山温热区、高山冷凉区三个气候分区。

年平均气温16.5℃,最高年平均气温22.7℃,最低年平均气候12.3℃。

年极端气温高达32.1℃;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12.9℃,极端最低气温2.1℃。

年平均降水量1287mm,一般5~10月为雨季,降水量1069mm,占年平均降水量的83%。

年平均蒸发量1137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8%。

凤庆县域属泥石流滑坡崩塌强度为中度活动区,凤庆县地处腾冲耿马地震带,为地震活动频繁区。

1988年11月耿马~澜沧发生强烈地震波及该县,其震级和烈度分别为4.1级和7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该矿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

三、凤庆县经济概况

凤庆县地处东经99°31′~100°13′,北纬24°13′~25°02′之间。

全县总面积3451km2。

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4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4万人,境内少数民族主要有彝、傣、苗、回、傈僳、佤、壮、纳西、哈尼、景颇、满、拉祜、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0.5%。

农业以种植玉米及水稻为主,经济收入来源于核桃、甘蔗、茶叶、烟叶等作物。

工业以糖、茶、水泥及水电为主。

凤庆是驰名中外的“滇红”茶发源地,全县乡乡种茶,同时也是云南重要的干果基地,“云电外送”重点工程小湾电站也已部分投产运营。

矿山开采所需之电、木材、建材、水泥等,本地区均可供应。

四、矿井目前生产情况

煤矿现为生产矿井,采用平硐开拓。

位于矿区内北东角有井筒两条,一条是主平硐,另一条是回风平硐。

主平硐长240m,回风平硐长145m,支护形式均为木支架支护。

煤矿在+1000m水平沿M2煤层向西掘有一条运输大巷,长约110m,回风大巷(M2)沿+1020m标高开掘,长约180m,也为木支架支护。

在运输大巷布置上山开采M2煤层,沿煤层布置走向长壁回采工作面进行回采。

采煤工艺为:

爆破或手稿落煤,人工装车,平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开采标高+1000m~+1043m,形成采空区面积约4.32万m2。

矿井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

五、现有水源、电源情况

1、水源

该矿生产用水取自溪沟流水及当地泉水,可以满足该矿井生产生活需要;生活用水取自自打井水。

2、电源

矿井为双回路电源线路供电。

一回路供电电源接自营盘变电所,从该所以10kV的LGJ-50型架空线接入矿井地面10kV配电所;另一回路供电电源接自昌宁更嘎河变电所,从该所以10kV的LGJ-35型架空线接入矿井地面10kV配电所。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质构造

1、地层

矿区地层简单,盆地内均为新生界沉积,新生界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

第四系(Q):

该层厚0~15m;上第三系上新统(N2):

层厚150~300m;上第三系中新统(N1):

该层厚60~200m;三叠系(T):

厚度不详;下古生界(PZ1):

变质岩组合,厚度不详。

2、构造

煤矿开采范围内,无大的断裂、褶皱构造,但由于受区域构造的影响,煤矿开采的煤层起伏性大,煤矿在开采中要引起重视。

总体上看,矿井构造属简单类型。

第三节煤层特征

1、煤层

矿区内的主要可采煤层为:

M2、M4。

M2煤层:

距上覆地层上新统(N2)砂砾岩下界面一般平均相距10m。

煤厚0.10m~1.96m不等,煤层结构复杂,常由两个复煤层组成,含夹石0~6层,夹石为灰色泥岩及炭质泥岩,顶板多为疏松的炭质岩或泥质粉砂岩。

在钻孔和槽探揭露的四个可采见煤点中,平均纯煤厚1.0m。

M4煤层:

距基底三叠系(T)约7~80m,煤厚0~5.51m不等。

煤层厚度变化大,结构复杂,含夹石0~7层,夹石为炭质泥岩,顶板为疏松的砂岩或泥质粉砂岩,间接顶板多为疏松的砂砾岩。

在槽井探和钻孔揭露的8个可采见煤点中,平均煤厚为1.4m。

各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1—2—2:

“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1—2—2可采煤层特征表

项目

 

煤层

编号

煤厚(m)

倾角

(°)

间距

夹矸

层数

视密度

顶底板岩性

稳定性

两极值

───

平均值

M2

0.1~1.96

───

1.0

12~16

0~6

1.40

顶板岩性以泥粉砂岩、泥岩和炭质泥岩为主,岩石胶结度较高,以半坚硬岩为主;底板多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岩层稍具一定的可塑性。

不稳定

M4

0.0~5.51

───

1.4

12~16

50~60

0~7

1.40

顶板岩性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以半坚硬岩为主;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

不稳定

2、煤质

黄果园煤矿煤质经肉眼观察呈黑色,黑褐色至褐黑色,光泽暗淡。

煤岩组份以暗煤为主夹镜煤条带。

层状构造,常有薄片状泥质夹层,具细条带状和中条带状结构,内生裂隙不发发育,具阶梯状和贝壳状断口,断口粗糙,呈块状,脆度较大,坚硬,比重较大,煤岩宏观类型为暗煤。

原普查勘探报告对M2和M4煤层分别作了分析,煤层挥发份Vr平均值为51%(>37%),发热量Q

平均值为18MJ/Kg(<24MJ/Kg),该矿区煤层煤化程度低,在空气中易风化碎裂,发热低,挥发份高,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该矿区煤种为褐煤(HM)。

经过采样化验,M2,M4号煤层主要煤质指标见表1—2—2。

表1—2—2矿井可采煤层煤质特征

煤层

分析值

Ag(%)

Vr(%)

S

(%)

Q

(卡/克)

M2

最小值-最大值

8.4-37.62

51.16-54.65

2.63-8.11

3532-5638

平均值(煤样数)

26.24(5)

53.23(5)

5.41(5)

4171(5)

M4

最小值-最大值

17.61-36.77

51.84-56.66

2.34-8.71

3786-4794

平均值(煤样数)

25.17(10)

52.94(10)

4.75(10)

3414(10)

煤层

分析值

H

(%)

T

(%)

AS2O3(PPm)

M2

最小值-最大值

10.78-20.23

10.6

55.7

平均值(煤样数)

15.79(4)

10.6

(1)

55.7

(1)

M4

最小值-最大值

13.91-23.16

5.58-7.92

114.8-239.8

平均值(煤样数)

17.01(9)

6.77(7)

168.6(3)

由此可见,M2,M4煤层属富灰、高硫、含有不同程度的腐植酸,发热量低的褐煤(HM)。

此类煤一般用作燃料使用,也可作为加压气化、低温干馏的原料,并可用来萃取褐煤蜡。

三、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及地温等情况

1、瓦斯

2007年月1月1日,云南省煤炭工业局对黄果园煤矿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鉴定证书编号YM06-1604),审定结论为:

该矿井最大瓦斯相对涌出量为6.910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m3/min,最大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3.82m3/t,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40m3/min同,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认定该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危险性

2005年9月22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受业主委托,对M2煤层回采工作面煤样作了煤尘爆炸性鉴定,其火焰长度>400mm,结论为该煤矿有煤尘爆炸性。

M4煤层未做鉴定。

根据矿井历史开采情况,M4煤层煤尘有爆炸倾向性。

本设计M4煤层按煤尘有爆炸性设计。

3、煤尘自燃发火倾向

2005年10月21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对M2煤层回采工作面煤样作了煤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结论为:

煤自燃倾向为一类,容易自燃。

M4煤层未做鉴定。

根据矿井历史开采情况,M4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性,本设计M4煤层自燃倾向性按一类,容易自燃煤层设计。

4、地温情况

本区属地温正常区。

四、水文地质

1、井田水文地质

(1)、含隔水层水文地质

第四系(Q)含水性,该层以洪积、坡积砾石和浮土为主,且厚度和分布极不均匀,主要受地势影响,表现出浅地表不均匀局部含水特性。

上第三系上新统(N2)地层含水性,属裂隙弱承压含水层。

以砾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厚度大于150m,砾岩和砂岩中发育少量裂隙。

该岩组多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和东部,经大部分钻孔涌水量很微小,钻进时井液消耗量0~0.15m3/h,一般为0~0.013m3/h,为不消耗~微消耗,未见涌水。

上第三系中新统(N1),矿区相对隔水层。

岩性以泥质粉砂岩、泥岩及砂砾岩为主,偶夹透镜状砂砾岩,厚度大于60m。

钻进时井液消耗量0~0.10n3/h,一般为0~0.01m3/h,为不消耗~微消耗,未见涌水。

(2)、矿床充水因素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供给,与小溪流水联系也不甚紧密,矿井排水量季节性变化不大。

矿区充水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沿含水层径流,蚀源区的地下水通过可能存在的裂隙带与含水层沟通,也部分补给含水层。

这些水源主要从裂隙、无盖层的煤层露头等部位缓慢渗入矿井。

当含水层被切割、剥蚀,其中的地下水以泉的形式补给地表水。

排泄方式主要是靠下泄泉、蒸发、泄流地表等。

对煤层开采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煤层顶板的疏松砂岩、砾岩中所含的层间孔隙水。

如前所述,矿区主要煤层位于

相对隔水层中,但煤系地层中的疏松砂岩、砂砾岩和极少量透镜状砂砾岩具有一定的含水性,这成为矿坑的主要充水因素。

但总体上含水岩层厚度不很大,煤层顶板以含炭泥岩和炭质泥岩为主,因而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而使该层含水性较弱。

(3)、老窑水文地质情况

矿区已有十多年的开采历史,老窑分布多,现多数老窑已垮塌,坑口绝迹,难以调查清楚。

从开采痕迹来看,多在浅部开采,以平硐居多,斜井较少,平硐一般不积水,但斜井贮水、积水量大,在开采过程中应以重视,对老窑、老采区进行调查,遇到可能贮水地段应采取“探水前进”的方法避免穿水伤害事故发生,矿井开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留设足够保护煤柱。

加强探放水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2、水文地质评价

区内岩层总体向北-北东倾斜,含煤地层岩石胶结程度较高,岩层相变迅速,故含水层一般不连通,岩层间水力联系弱。

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泄水条件好。

矿区内没有大的河流及沟渠流经,也无其它地表水体;主要煤层位于N1相对隔水层内,为富水性极弱—富水弱层。

开采煤层标高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上。

开采范围的扩大可能会带来老采空区及废弃井巷积水。

矿井涌水量为4.6~5.2m3/h,即110.4~124.8m3/昼夜。

干季时水量更小。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五、对地质勘探程度的评述

《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认为:

1、提交的核实报告内容齐全,章节安排恰当,计算取值合理,文、图编制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2、评审通过黄果园煤矿保有煤炭资源储量645.9kt(其中122b类513.8kt,333类132.1kt)。

3、设计认为存在问题及建议

⑴“报告”未对M4煤层做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及煤尘爆炸性鉴定,建议矿井必须按相关规定对M4煤层进行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及煤尘爆炸性鉴定,以便安全生产。

⑵矿区构造发育,但“报告”未查明,建议煤矿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整理资料。

⑶“报告”提供的M4煤层底板等高线与地形地质图中的煤层露头线位置不符。

综上所述,该地质报告已达到详勘要求,可作为设计的依据。

 

第二章井田境界及储量

第一节、井田境界

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凤庆县黄果园煤矿采矿许可证》,该矿矿区平面范围由5个拐点坐标圈定,井田走向长度为2.2km,倾斜宽度为0.574km,面积为1.2117km2。

煤矿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见表2—1—1:

“黄果园煤矿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2―1—1黄果园煤矿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点号

X坐标

Y坐标

1

2690450

33557580

2

2690850

33557140

3

2692280

33556360

4

2692550

33556720

5

2690700

33558010

开采标高:

由+970~+1043m

矿区面积:

1.2117km2

该矿四周无矿权设置,无矿权纠纷。

第二节、矿井储量

根据临沧市国土资储备字[2007]48号《关于〈云南省凤庆县黄果园煤矿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截止2006年12月30日经评审通过的煤炭保有地质资源/储量为645.9kt(122b+333),其中122b资源储量513.8kt,333类资源储量132.1kt。

消耗量占矿权区累计探明量的7%。

黄果园煤矿煤矿资源/储量汇总表见表2—2—1。

表2—2—1黄果园煤矿煤矿资源/储量汇总表单位:

kt

煤层

分割属性

资源量类别

累计探明量

消耗量

保有量

合计

备注

M2

证内

122b

252.6

47.5

205.1

337.2

原C级+新增

333

132.1

0

132.1

原D级

M4

证内

122b

308.7

0

308.7

308.7

原C级

合计

证内

122b

561.3

47.5

513.8

645.9

原C+D+新增

333

132.1

0

132.1

矿井设计计算永久保护煤柱包括村庄煤柱、井田境界煤柱,经计算该矿各种永久保护煤柱为41.5kt,其中村庄压覆保护煤柱29.6kt;井田境界保护煤柱11.9kt。

矿井扣除井田境界、防水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后,矿井的设计资源/储量为578kt。

根据开拓开采布置,扣除工业场地、井筒、大巷保护煤柱、开采损失(采区回采率M2:

85%;M4:

80%计算)后,矿井设计可采资源/储量为402.5kt。

详见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及设计可采资源/储量汇总表2—3—1。

表2—3—1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及设计可采资源/储量汇总表单位:

kt

煤层

储量

级别

保有

储量

可信度系数

工业

资源量

永久煤柱

设计

储量

井筒

煤柱

大巷

煤柱

采区

回采率 

开采

损失

15%

设计可采

储量

村庄压覆

边界

断层

小计

M2

122b

205.1

/

205.1

/

/

/

/

205.1

30.5

4.2

85%

25.56

144.8

333

132.1

0.8

105.7

/

4.2

/

4.2

101.5

/

/

85%

15.2

86.3

M4

122b

308.7

/

308.7

29.6

7.7

/

37.3

271.4

40.5

16.7

80%

42.8

171.4

333

/

/

/

/

/

/

/

/

/

/

/

/

/

合计

645.9

619.5

29.6

11.9

41.5

578

71

20.9

83.56

402.5

 

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本矿井设计年工作日为330d,每天3班作业。

采煤工作面为“两采一准”,两班采煤,一班准备;掘进工作面为三班掘进。

每天净提升时间16h。

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分析

1.根据该矿划定范围内井田储量、煤层生产能力、地质构造以及开采技术条件、管理水平、市场供需情况,拟通过扩建,完善生产环节,以使该矿有序、安全、稳产、高效、低耗地进行生产。

该矿井的设计可采储量为402.5kt。

本次设计将矿井生产能力由20kt/a扩建成为60kt/a的井型。

矿井M2煤层平均厚1.0m,M4煤层平均厚1.4m,矿井一个采区,一个工作面,工作面长70m,即可满足60kt/生产能力。

2.矿井服务年限

根据公式T=ZK/(A·K)

式中:

T——矿井服务年限(a)

ZK——矿井可采储量(kt)

A——矿井设计年产量(kt)

K——储量备用系数(取1.4)

T=402.5/(60×1.4)=4.8(a)。

 

第四章  井田开拓

煤矿为生产矿井,采用平硐开拓。

位于矿区内北东角有井筒两条,一条主平硐,另一条为回风平硐。

主平硐长240m,回风平硐长145m,支护形式均为木支架支护。

煤矿在+1000m水平沿M2煤层向西掘有一条运输大巷,长约110m,回风大巷(M2)沿+1020m标高开掘,长约180m。

也为木支架支护。

在运输大巷布置上山开采M2煤层,沿煤层布置走向长壁回采工作面进行回采。

采煤工艺为:

爆破或手稿落煤,人工装车,平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开采标高+1000m~+1043m,形成采空区面积约4.32万m2。

矿井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

第一节、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一、影响本井田开拓的主要因素

1、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褶皱系、保山~孟连沉降带中段,为滇西幔凹区。

区内断裂发育,褶皱一般规模较小,其构造体系主要为经向构造体系和北东向构造体系。

2、现有工业场地、生产系统较为简单,场地过于狭窄,扩展难度极大。

3、M2煤层被煤矿在矿区北部开采,形成采空区面积约4.32万m2。

采空区至6勘探线之间,9勘探线至南部井田边界之间均为薄化带。

4、M4煤层从井田北部至6勘探线以南约200m为无煤区。

在井田南部有少量薄化带。

5、两主采煤层倾角12°~16°,为缓倾斜煤层,层间距较大,约60m。

且两层煤在空间(平面和立面)上都是错开的,难以形成集中布置。

故,较适宜分层布置开采。

6、大乃坝村对M4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

7、煤层赋存最高标高在+1040m,适宜平硐或斜井开拓的条件。

二、工业场地位置选择和开拓方案

根据上述影响开拓的影素,结合矿井生产现状。

若利用现有工业广场,则地面工业场地较为简单,场地过于狭窄,扩展难度极大,井下开拓开采井巷工程量大,且通风,运输困难。

故,本次设计结合矿井生产能力,地形地貌等因素,重新选择了井口及地面工业广场位置。

根据矿井地形地貌及煤层赋存情况,矿井南翼中部为大乃坝村,居民较多,搬迁费用大,大乃坝村南边冲沟附近地面开阔,但位于矿井可采资源以外(薄化),巷道工程量大。

北边煤炭箐位于矿井可采区域中部,地形较缓,适合建立地面工业广场。

且原有乡村土路改造后既可满足矿井生产生活需要。

由于M2煤层距下部M4煤层50~60m,若先开采M4煤层,则对M2煤层无影响。

因此本设计根据影响井田开拓的因素,同时结合煤层的开采顺序提出以下三个开拓方案进行比选。

其中一、二方案主要从先开采M4煤层考虑;三方案则是从先开采M2煤层考虑。

一方案:

平硐—上下山开拓,先开采M4煤层。

该方案井口和工业场地位置选择在8勘探线附近,西距ZK81钻空110m开掘一平硐为设计主平硐,承担运煤、运矸、运送材料和人员等任务,井口标高为+1005m,方位角255°,以该平硐对矿井进行上下山开采。

另外在M4、M2煤层各布置轨道上山(出地表),作为开采上山时的辅助提升,下山时的主提升,而上山中部采用甩车场及石门与+1005m主平硐联系,下部布置井底车场及硐室。

煤炭、材料、设备、人员均通过+1005m主平硐运输。

在各煤层布置各自的回风上山井(出地面),作为矿井的回风井。

整个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

矿井水平划分为一个水平,即+1005m水平,为上下山开采。

每个煤层为一组进行开采,共为两组。

根据水平和煤组的划分,设计划分为两个采区,即一个煤层为一个采区。

二方案:

斜井开拓,先开采M4煤层。

该方案是利用一方案中的M4轨道上山(出地面)作为主斜井井筒开拓。

主斜井在+970m落平后,布置井底车场及硐室,然后开掘石门与M2运输巷、轨道上山相连,形成系统。

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即+970m水平。

风井位置和数目、煤层分组及采区划分均同一方案。

矿井北翼开采也同一方案。

三方案:

平硐—上下山开拓,先开采M2煤层。

该方案开拓布置同一方案,不同的是从先期开采的M4调整至M2煤层。

风井位置及个数,水平、采区划分,煤层分组和矿井北翼开采均同一方案。

矿井开拓方式图同一方案。

三个方案的优缺点比较表见表4—1—1。

 

表4—1—1 方案优缺点比较表

一方案:

平硐—上下山开拓

先开采M4

二方案:

斜井开拓

先开采M4

三方案:

平硐—上下山开拓

先开采M2

1、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