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四同步导学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159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四同步导学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四同步导学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四同步导学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四同步导学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四同步导学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四同步导学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docx

《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四同步导学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四同步导学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四同步导学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docx

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四同步导学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

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一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

1.原电池构成“三条件”:

(1)正负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2.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五招”:

(1)负极:

①活泼性较强的金属;②流出电子;③发生氧化反应;④阴离子流向的极;⑤电极不断溶解(质量减少)的极。

(2)正极:

①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②流入电子;③发生还原反应;④阳离子流向的极;⑤电极增重或有气体产生的极。

3.氢氧燃料电池的“两电极反应”:

(中性介质)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自学教材·填要点]

1.实验探究

(1)现象:

①锌片逐渐溶解;

②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③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2)结论:

导线上有电流通过。

2.原电池

(1)概念: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

3.工作原理

(1)原理分析:

 

电极

锌半电池

铜半电池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得失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电子流向

电子流出

电子流入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

Zn-2e-===Zn2+

Cu2++2e-===Cu

总电池反应式

Zn+CuSO4===ZnSO4+Cu

(2)盐桥:

[师生互动·解疑难]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1.下列四位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

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内电路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只有A项正确。

答案:

A

化学电源

[自学教材·填要点]

1.一次电池

(1)特点:

只能放电,不能充电,消耗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使用。

(2)常见一次电池:

①普通锌锰干电池:

②碱性锌锰干电池:

③银锌钮扣电池:

2.二次电池

(1)特点:

既可以放电,又可以充电。

(2)常见二次电池(铅蓄电池):

3.燃料电池

(1)特点:

连续地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能量利用率高,污染小。

(2)电极反应(碱性环境):

负极:

H2-2e-+2OH-===2H2O;

正极:

O2+2e-+H2O===2OH-;

总电池反应:

H2+O2===H2O。

[师生互动·解疑难]

1.电极反应式书写“两情况”

(1)如果题目给定的是图示装置,先分析正、负极,再根据正、负极反应规律写电极反应式。

(2)如果题目给定的是总反应式,可分析此反应中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分析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可选择一个简单变化情况写电极反应式,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直接写或将各反应式看作数学中的代数式,用总反应式减去已写出的电极反应式即可(加、减法)。

加、减法书写电极反应式归纳:

电池总反应:

还原剂+氧化剂+介质===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其他;

负极:

还原剂+介质-ne-===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

氧化剂+介质+ne-===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模板”

2.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Zn(s)+2MnO2+2NH===Zn2++Mn2O3(s)+2NH3+H2O。

此电池放电时,在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A.Zn         B.碳

C.Zn2+和NH3D.MnO2和NH

解析:

据总电池反应式可知负极失电子物质是Zn,正极得电子物质为MnO2,且介质参与该极反应。

答案:

D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例1] (2011·福建高考)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

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

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

2Li+2H2O===2LiOH+H2↑

[解析] 锂较活泼,与水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Li+2H2O===2LiOH+H2,故Li为负极,失电子成为Li+,钢板为正极,放电时正极产生H2,在该反应中H2O作氧化剂,同时又作溶剂,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

OH-向负极移动。

故A、B、D正确,C错误。

[答案] C

原电池工作原理考查“五方面”

方面1: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方面2:

判断电子(或电流)移动方向;方面3:

判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方面4:

判断电极反应类型及正误;方面5:

判断电极反应式的正误。

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在产生电流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e是负极,C是正极

B.负极反应式为:

Fe-3e-===Fe3+

C.内电路中阴离子移向FeCl2溶液

D.电流由石墨电极流向Fe电极

解析:

据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知,铁为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为碳,电极反应为Fe3++e-===Fe2+,总电池反应为Fe+2FeCl3===3FeCl2,A正确,B错误;内电路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电流由正极(石墨)流向负极(铁),C、D正确。

答案:

B

化学电源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例2] (2012·北京海淀模拟)查处酒后驾驶采用的“便携式乙醇测量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在酸性环境中,理论上乙醇可以被完全氧化为CO2,但实际上乙醇被氧化为X,其中一个电极的反应式为:

CH3CH2OH-2e-===X+2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池内部H+由正极向负极移动

B.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

C.乙醇在正极发生反应,电子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电池总反应为:

2CH3CH2OH+O2===2CH3CHO+2H2O

[解析]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A错误;因乙醇失电子,故该电极为负极,且据原子守恒知X为CH3CHO,则另一极(正极)为O2得电子,又因为是酸性环境,故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将正、负极反应加和得到:

2CH3CH2OH+O2===2CH3CHO+2H2O,故B、C错误、D正确。

[答案] D

电极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

(1)首先确定正、负极,并列出正、负极上的反应物和电子得失情况。

(2)要特别注意电极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否共存,若不共存,要将不能共存的离子合并写入电极反应式。

(3)碱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

关键是判断负极反应物(如有机物)消耗O2的多少,确定失去电子的数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

有机物-ne-+xOH-===yCO+zH2O;

正极:

O2+2H2O+4e-===4OH-。

2.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

A.CH3OH+O2-2e-===H2O+CO2+2H+

B.O2+4H++4e-===2H2O

C.CH3OH+H2O-6e-===CO2+6H+

D.O2+2H2O+4e-===4OH-

解析:

甲醇燃料电池是甲醇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B、D错误。

答案:

C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例3] (2012·邢台模拟)工业上利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产物再溶于水的方法制得盐酸,流程复杂且造成能量浪费,有人设想利用原电池原理直接制备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假设这种想法可行,则可能在制取盐酸的同时,获取电能

B.负极材料用锌,正极材料用石墨,用氢氧化钠作电解质溶液

C.通入氢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D.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通氯气的电极移动

[解析] 该原电池应用惰性电极,氢气通入负极区,氯气通入正极区,稀盐酸作电解质溶液,B、C项错误;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区移动,阴离子向负极区移动,D项错误。

[答案] A

应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原电池

以Fe+Cu2+===Fe2++Cu为例:

3.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Zn+Cu2+===Zn2++Cu,该原电池可能为(  )

选项

A

B

C

D

正极

Cu

Al

Zn

Fe

负极

Zn

Zn

Cu

Zn

电解质溶液

H2SO4

CuSO4

ZnCl2

CuCl2

解析:

由总反应式可知,Zn被氧化,失去电子,Zn应为负极;Cu2+被还原,得电子,即电解质溶液应含Cu2+,由此排除选项A、C,而且正极金属应比Zn活动性弱,可排除B选项。

答案:

D

[随堂基础巩固]

1.(2012·六安模拟)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  )

A.NaOH+HCl===NaCl+H2O

B.2CH3OH+3O2―→2CO2+4H2O

C.Zn+2HCl===ZnCl2+H2

D.4Al+3O2+6H2O===4Al(OH)3

解析:

原电池反应属于同时“异地”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A项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

答案:

A

2.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

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①Cu为负极,电子由Cu电极流向Ag电极;③取出盐桥,电池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能继续工作。

答案:

C

3.(2012·南通高二质检)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燃料电池。

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处于充满空气和少量氢气的玻璃槽中。

由于气体可以混合从而省去了昂贵的燃料隔离膜,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边为该电池的负极

B.该电池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C.该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H+

D.该电池正极反应为O2+4e-===2O2-

解析:

该电池右边为负极,失电子生成H+,左边为正极,O2+4e-+4H+===2H2O,该电池由于两个电极上都涂有酶,因此不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因为高温时H2与O2会直接反应且酶会失去活性。

答案:

C

4.下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

M

N

P

A

稀硫酸溶液

B

稀盐酸

C

硝酸银溶液

D

硝酸铁溶液

解析:

该原电池中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原电池反应时N棒溶解作负极,溶液中有金属析出在M棒上。

M棒作正极。

A、B选项中,电解质溶液均为稀酸溶液,故正极均产生H2,不符合条件;C项,总反应为Zn+2AgNO3===Zn(NO3)2+2Ag,合理;D项,M极锌失电子溶解,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5.

(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

(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______是负极,发生______反应,________是正极,该极的现象________,装置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