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429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2讲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2讲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2讲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2讲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讲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docx

《第2讲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讲 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docx

第2讲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

第2讲水体与地壳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壳物质循环;

4.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网络构建】

题点1水循环与河流特征分析

【母题导入】

(2013·重庆考题改编)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下图回答

(1)~

(2)题。

(1)甲地水循环及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D)

A.海陆间循环地下水和湖泊水B.陆地内循环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海上内循环冰雪融水和湖泊水D.海陆间循环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

(2)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C)

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

解析:

(1)题,读题干和图形信息可知,甲地位于47°N,127°E~129°E之间,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为季风区,主要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主要补给类型是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

(2)题,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A项错误;地域广阔,黑龙江、松花江流程较长;东北地区无冰川分布;春季(4~5月份)季节性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夏季(7~8月份)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夏汛。

【核心规律】

1.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

类型

循环及环节

特点

意义

海陆间循环

领域最广、范围最大、环节最多,是最重要的水循环

①维持世界水量平衡

②使陆地淡水资源持续更新

③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

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④影响世界气候和生态

海上内循环

参与水量最大

陆地内循环

参与水量最小

2.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判断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年雨)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

当地夏季(夏雨)

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湿季)

径流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融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C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3.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思维模式

分析河流水文特征,一方面要掌握河流流量与沿线地理环境的关系;另一方面要熟悉解答该类问题的思维模式。

(1)河流流量与沿线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地区

②天气

③气候(北半球)

(2)河流水文特征的答题模板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流速、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

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a.流量:

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相关。

流域面积广阔,流域内降水量丰富,河流的径流量大;流域面积较小,流域内降水少,河流的径流量小。

b.汛期:

与雨季长短相关。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c.含沙量:

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

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

反之,含沙量小。

d.结冰期:

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

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月均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

e.流速:

由地形决定。

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②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流量小,汛期多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含沙量较大。

【预测演练】

读“塔里木河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沿程变化图”,回答

(1)~

(2)题。

(1)塔里木河的源流区水源主要来自(B)

A.雨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

(2)影响塔里木河下游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

A.地势B.植被C.流量D.降水

解析:

(1)题,塔里木河地处西北内陆,其水源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冰雪融水补给。

(2)题,塔里木河下游,因为水量明显减少流速变慢导致输沙水平减弱。

题点2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母题导入】

(2013·江苏地理)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

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D)

图1图2

A.①B.②C.③D.④

(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C)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解析:

(1)据洋流分布规律,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甲处的洋流为南半球向南流的暖流。

图2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北半球寒流、南半球寒流、北半球暖流、南半球暖流。

(2)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顺该洋流才能加快途经海轮航速;该洋流不能形成渔场;甲处洋流为暖流,会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洋流会使海洋污染范围扩大。

【核心规律】

1.洋流分布规律

【特别提示】

在分析洋流分布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中低纬大洋环流流向是北顺南逆。

②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是逆时针流动。

③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是冬逆夏顺。

④环绕南极大陆的西风漂流是自西向东,以南极为中心观察,呈顺时针流动。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提示】

1.判断洋流流向的方法

(1)洋流成因法:

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2)洋流性质法:

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3)洋流概念法:

由高纬向低纬流的或水温低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寒流,由低纬向高纬流的或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2.分析渔场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思路

(1)结合成因分析,由结果推理成因。

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

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维过程:

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

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

例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

热带和副热带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即多位于副热带大陆沿岸的海域,如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预测演练】

下图为世界四大渔场与洋流分布示意图。

回答

(1)~(3)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渔场分别是(B)

A.北海渔场、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

B.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C.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

D.秘鲁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

(2)若渔场②附近水域水温比往年异常升高,则可能出现(B)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异常频繁B.秘鲁、智利等地暴雨、涝灾频繁

C.东南信风较常年偏强D.渔场②饵料丰富,渔业丰收

(3)洋流b流经水域,海水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C)

①向高纬度凸出②向低纬度凸出③向北凸出④向南凸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1)题,结合海陆轮廓和洋流分布特征判断渔场名称。

(2)题,②为秘鲁沿岸附近海域,当其水温异常升高时,将抑制太平洋西部大气上升运动,台风数量将减少;秘鲁、智利等地降水增多,出现暴雨和涝灾;东南信风势力较弱;水温增高后,改变了鱼类生存环境,导致渔业减产。

第(3)题,b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会使等温线向低纬(北)凸出。

题点3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母题导入】

(2012·上海地理改编)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2)题。

(1)洋脊的形成与地壳物质循环的________过程相关(A)

A.岩浆冷却凝固B.外力作用C.变质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

(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

A.岛弧和海沟B.海岭和海沟C.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

解析:

(1)题,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形成洋脊。

(2)题,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切入大陆板块的下方,大陆板块隆起抬升,可能在大陆板块一侧形成岛弧,在大洋板块一侧形成海沟。

【核心规律】

1.地壳

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2.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点实行复习: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

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预测演练】

读下图,回答

(1)~(3)题。

(1)图中字母m、n依次分别表示(D)

A.洋壳和陆壳B.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C.陆壳和洋壳D.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

(2)按照发生时间由早到晚的排序是(B)

A.Ⅰ-Ⅱ-ⅢB.Ⅱ-Ⅲ-ⅠC.Ⅲ-Ⅰ-ⅡD.Ⅲ-Ⅱ-Ⅰ

(3)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岩石性质最可能与下图相一致的是(D)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

(1)题,m地势高,厚度大,为大陆板块,n为大洋板块。

(2)题,结合两板块逐渐接近直至发生碰撞,到沿岸山脉形成过程判断发生时间早晚。

第(3)题,在板块碰撞过程中,可能发生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而形成岩浆岩和变质岩;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知,②、③分别为岩浆岩和变质岩。

题点4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

【母题导入】

(2013·江苏地理)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

(1)~

(2)题。

(1)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B)

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

(2)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D)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持续减少

解析:

(1)由图分析月牙泉位于古河道上,故可推测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应是古河道残遗而成。

(2)月牙泉四周是沙山和沙漠,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其补给主要是地下水。

故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核心规律】

1.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形态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内力作用)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内力作用)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形成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外力作用)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外力作用)

图示

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

良好的储油构造,开挖隧道一般选址于背斜部位

良好的储水构造,开挖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利用断层线能够找水、找泉,工程建设和聚落应远离断层

2.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对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所以,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

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

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3)外力地貌的应用

①风向的判定。

②河流流向的判定。

【预测演练】

下面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准确的是(C)

A.甲乙丙丁B.甲丁乙丙C.丁丙甲乙D.丙丁甲乙

(2)下列关于此地开发

的叙述,合理的是(A)

A.能够在此地修建采石厂B.地表能够修建铁路

C.褶皱内部肯定存有油气,能够开发D.能够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

解析:

(1)题,在褶皱形成后,首先受岩浆岩丙渗入,后发生断层甲,最后受侵蚀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乙。

(2)题,该区域有岩浆活动,断层发育,虽有背斜构造,但是不可能有石油储存。

因为地壳不稳定,不利于铁路和隧道修建。

但能够建采石场。

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典型例题】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答案:

气候成因: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并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2)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说明该地气候类型成因,并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答案:

水文特征:

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图解过程】

【方法规律】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

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①了解图意,实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规律推断其变化趋势;③联系相关知识实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术语与用语

本题关键术语和用语

单元其他术语和用语

关键术语:

海陆间循环等水循环类型、蒸发等水循环环节、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等河流补给类型、中低纬大洋环流等洋流分布规律、北大西洋暖流等洋流名称

关键用语: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增温增湿、降温减湿、逆风逆水、寒暖流交汇

水文特征:

流量及其变化、流速、水位、汛期、水能、结冰期、含沙量、凌汛

水系特征:

发源地、流向、流域面积、河道曲直状况、支流多少及其形状、有无湖泊沟通

关键术语:

地壳、岩石圈、岩层、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风化作用等外力作用、地质构造、背斜、向斜、褶皱、断层、河口三角洲、山前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断块山地、太平洋板块等板块名称、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关键用语:

背斜成谷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受侵蚀成谷地

向斜成山的原因: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成山岭

河流地貌:

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强化训练】

(2013·山东青岛期中测试)图1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图2是O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答案:

M处是背斜。

地壳运动使M处岩层向上拱起。

(2)简述N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

(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褶皱(向斜);因为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答案:

地壳运动使岩石圈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裂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运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覆盖花岗岩的其他岩石被外力侵蚀、搬运,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剥落,棱角逐渐消失。

解析:

(1)题,M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是地壳水平运动岩层上拱形成。

(2)题,N为向斜山,是因为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最终形成。

第(3)题,花岗岩球状地貌是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和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专项突破练

一、选择题

(2013·山东文综)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C)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C)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

解析:

第1题,图a显示:

在流域Ⅰ、Ⅱ、Ⅲ三阶段开发过程中,居民点逐渐增多,植被逐渐减少。

植被覆盖率的下降,会使植被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流域内蒸发、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少,气候恶化,A、B项错误;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层变薄,植被根系减少,降水下渗量及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C项准确。

第2题,在流域开发过程中,随着植被覆盖率的下降,植被枝叶和凋落物对降水的截留、阻滞作用逐渐减弱,流域内汇水速度逐渐加快,相同一次暴雨过程,洪峰出现的时间会逐步提前,地表径流量逐渐增加,C项准确。

(2013·云南昆明5月适合考)下图为“我国东北某河流各月平均径流量示意图”,柱状长短表示径流量的大小。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准确的是(C)

A.含沙量较大B.冬季出现断流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主汛期持续时间长

4.相关该河流域农业生产的说法,准确的是(A)

A.旱涝对该地农业生产影响较大B.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C.粮食作物商品率低D.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

解析:

第3题,结合图示及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知,该区域河流含沙量小,冬季径流较小但不会断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但主汛期持续时间较短。

第4题,因为该流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旱涝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2013·山东菏泽期末质检)读“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若阴影部分为陆地,①②③④四地海面等温线情况是(D)

A.①处等温线向南凸出B.②处等温线向北凸出C.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D.④处等温线向南凸出

6.若阴影部分为海洋,①②③④四处附近海域最可能形成世界性大渔场的是(A)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第5题,结合题干信息知,①、②位于大陆西岸,流经①处为暖流,流经②处为寒流,③、④位于大陆东岸,流经③处为暖流,流经④处为寒流,根据等值线“高高低低”的判读法则,①③处等温线应向高纬凸出,即向北凸出,②④处等温线应向低纬即向南凸出。

第6题,结合题干知①、②位于大陆东岸,③、④位于大陆西岸,结合洋流分布规律知,①为暖寒流交汇处,最可能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7.(2013·山东日照模拟)读某海岛“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判定下列说法准确的是(B)

A.甲地属于向斜成谷B.砂岩形成年龄早于沉积物C.图示大陆架上钻探可发现石油

D.大坝建成将加剧河流下游的泥沙堆积

解析:

结合图示知,甲地属于背斜谷;砂岩比沉积物埋藏深,形成年龄较早;图示矿产所在岩层已经出露地表,不可能是石油,所以在大陆架难以发现石油;大坝建成后,将减小河流径流量,输沙量会减小。

(2013·江苏地理)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8~9题。

8.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B)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

9.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B)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第8题,由图看出,含金刚石堆积物出现在河流的凸岸一侧,河流凸岸以流水沉积为主,故应选B。

第9题,金刚石矿属于内生矿床,其伴随岩浆岩而生成。

(2013·河北保定模拟)用等高线反映一特定岩层顶面起伏形态的构造图称为构造等高线图。

这种构造图定量地、醒目地反映了地下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形态。

这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编绘的一种重要图件。

读“某背斜构造岩层顶面标高(海拔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10孔的孔深可能是(B)

A.245米B.300米C.345米D.355米

11.该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的孔的位置是(D)

A.12-11-6B.10-9-7C.12-10-9D.11-9-7

解析:

第10题,10孔岩层顶面标高为55米,且该钻孔位于300~400米两等高线之间,据此知钻孔深度介于245~345之间,结合选择项即可确定答案。

第11题,由等高线弯曲方向知11-9-7处于山脊处,且三钻孔岩层顶面标高较高,属于背斜山山脊位置。

二、综合题

12.(2013·江西毕业质检)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借助GIS系统研究自然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得出了甲区域气温分布模式图。

图1是甲区域1月份气温分布,图2是甲区域7月份气温分布。

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甲区域的地理位置。

答案:

北半球中低纬大陆东部(海洋西部)。

(2)比较甲区域1月和7月气温分布的异同点。

答案:

相同点:

气温向北递减,暖流经过的区域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不同点:

1月份气温低于7月份,1月份同纬度气温由海洋向陆地递减,7月份相反,1月份南北温差大于7月份。

(3)研究中发现,暖流能使所流经海域的气温年较差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冬季南北温差大,暖流带来的热量多,增温作用明显,相反夏季增温作用不明显,所以暖流经过的海域,冬季增温多夏季增温少。

解析:

(1)题,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实行说明。

(2)题,从气温整体分布和洋流对气温影响说明相同点;从月份海陆气温表现说明差异。

第(3)题,结合暖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加以分析。

13.(2013·上海黄浦区模拟)读“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回答问题。

岩层的埋藏深度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地下岩层的形态一般能够表示岩层受到强大挤压作用后而产生的弯曲变形状况,如图中a处的地下岩层受挤压作用而上拱。

(1)说明在野外准确判断褶皱形态为背斜的方法。

答案: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

(2)据图能够判断①④两地为背斜成谷,说明判断依据并分析成谷的原因。

答案:

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被破坏,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3)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