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中考语文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1313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中考语文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中考语文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及答案.docx

《新部编中考语文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中考语文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中考语文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及答案.docx

新部编中考语文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1月2日,江苏扬州扬大附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上学途中不慎剐蹭到一辆路边的轿车。

他在原地等了半小时没等到车主,就留了一张字条:

“我是扬大附中一名学生,在今天中午的放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

主要是一划痕及左后视镜。

我无法及时赔偿,对不起。

”并在字条上留下了联系方式。

车主看后很感动,没有要求孩子赔偿。

      材料二:

2012年7月26日,沈阳出现暴雨预警。

沈阳铁西公安微博发起避雨、送伞和送热水的“雨中情”行动,受到了博友和市民的积极回应。

随后大雨中,10把雨伞都被市民借走,雨停后却收回了12把。

原来,在最开始借伞的4人中,有一人在还伞时,还将自家的两把雨伞送给了铁西公安局,希望尽绵薄之力,向更多的人传递心中那份温暖。

      材料三:

正能量是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感情……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向我们传达出同一种正能量,你认为这种正能量是什么。

(2)根据提示,在横线上仿写句子。

人心与社会需要“正能量”源源不断地濡养,同时,也需激发、提升和传递“正能量”。

它是美化大千世界的光与热,是消除社会毒瘤的白血球;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诚信

(2)它是推动社会前行的发动机

;是驱除雾霾尘埃的清新剂。

【解析】【分析】

(1)材料一讲的是一名中学生不慎剐蹭到一辆路边的轿车,不但没逃避,反而留下了联系方法,这就是诚信。

材料二讲的是雨伞能被及时返回,而且多了两把,这不仅反应了市民的一种素质,更能体现一种诚信。

(2)围绕“正能量”这一话题,格式与例句相似即可。

示例:

它是推动社会前行的发动机,是驱除雾霾尘埃的清新剂。

故答案为:

(1)诚信

(2)它是推动社会前行的发动机;是驱除雾霾尘埃的清新剂。

【点评】本题第一小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二小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题所选题型都是常见题型,也都是中考常考题型,作答时,认真阅读材料,仔细审题即可。

2.仿写句子。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又像一棵破壳而出的小树。

生命像________,又像________。

【答案】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棵充满生机活力的紫藤萝

【解析】【分析】仿写时除了要句式相同,还要注意语意连贯。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先要根据语句的内容,理清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还要考虑语句之间的连贯性等。

能力层级E

3.请在《有用是毒药,无用是解药》第⑤段结尾处作一个关于段落中那个女孩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片段。

要求:

⑴符合上下文的情境;⑵至少写一个比喻句;⑶字数不超过150字。

【答案】答案不要求一致,但要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对原文进行补写的片段练习,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作文中应该体现女孩当时的神态,恍然大悟,有所启发;动作描写也要有原来的抵触变为能够接受“我”的观点,注意与上文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作答时要按照要求运用上比喻的修辞。

故答案为:

答案不要求一致,但要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

【点评】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

4.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初中语文课本为你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里面有多姿多彩的形象.朔方的雪像雨的精魂,奏唱出热烈的赞歌;勇敢的海燕像预言家,昭示着光明的未来;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江南的春像小姑娘

;跳跃着蓬勃的舞步

【解析】【分析】观察例句,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这在仿写中必须注意。

语言表述也要符合语境和句子的结构。

答案:

示例一:

①江南的春像小姑娘,跳跃着蓬勃的舞步。

示例二:

②台阶上的父亲像老黄牛,耕耘着理想的生活。

【点评】本道题考查语句仿写。

仿写句子要遵循:

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的要求。

5.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要求内容相关、句式相似,能和整段的意思自行衔接,前后呼应。

根深才能叶茂,这是自然界的一条规律。

莲和萍的对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什么莲能开出艳的花,________,却不见萍的结果?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萍却居无定所,随波逐流。

【答案】结出丰硕的果;莲能纹丝不动;扎根大地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从“却不见萍的结果”说明前一句要写莲的“果”;后两个填写的内容要依据“而萍却居无定所,随波逐流”来写,从上下文来看,莲与萍的表现应该是相反的。

据此可以解答。

故答案为:

结出丰硕的果;莲能纹丝不动;扎根大地。

【点评】本题考查句式衔接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斟酌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6.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农民因为在广表的田地间辛勤劳作,才有了五谷丰登的幸福;运动员因为在激烈的赛场上驰骋拼搏,才有了超越自我的幸福;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学生因为在繁重的学业里刻苦奋斗;才有了金榜题名的幸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

这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通读可知,这段话讲述的是不同人群的“幸福”。

注意句式为“……因为……,才有了……的幸福”,同时还要注意对应位置的词性要求。

可以选取一个人群,写出其奋斗出“幸福”的过程即可。

故答案为:

学生因为在繁重的学业里刻苦奋斗;才有了金榜题名的幸福。

【点评】补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补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另外还要注意语意通顺,内容相关。

7.请用《醉翁亭记》中的一个成语补全下面句子,并写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放暑假,妈妈带我去三亚度假,我本来以为可以好好放松一下,结果她却要求我每天写一篇游记,真是“________”啊!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________。

【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别的方面

【解析】【分析】《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出一个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故答案为:

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别的方面

【点评】考生要熟记古诗文,并且要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和用法。

对语句要理解,理解其内容以及表达方式、情感、在诗句中的做等。

8.根据下文的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无舵的航船,飘飘荡荡,没有方向,

如要没有理想,人生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只无头的苍蝇;嘤嘤嗡嗡;到处乱撞

【解析】【分析】本题仿写句子要注意符合句式“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如……,……,没有……”,表意正确,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即可。

如: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折翅的雄鹰,飞飞停停,没有目标。

故答案为:

一只无头的苍蝇、嘤嘤嗡嗡、到处乱撞

【点评】本题考查补写语段的能力。

要求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这就需要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类型。

读句子可知,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都有。

可以把没有理想的人生比作无头苍蝇。

9.展开联想,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春天的门,雷雨推开夏天的门,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果实推开秋天的门;瑞雪推开冬天的门

【解析】【分析】结合前两个句子理解,“绿色”“雷雨”分别是春天、夏天的象征,所以后面所补充的内容只要抓住秋天和冬天的特征就可以。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先要根据语句的内容,理清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考虑语句之间的连贯性等。

能力层级E

10.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之花,骄艳动人,梦想是含苞欲放的渴望;夏之树,枝叶婆suō,梦想是生机勃勃的向往:

秋之果,缀满枝头,梦想是沉甸甸的收获;冬之雪,漫天飞舞,梦想是银装素裹的妖娆。

      梦想是永恒的微笑,____________。

有梦想,就有为梦想而奋斗的豪迈人生。

如今中国梦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国人奋发图强。

让我们抖擞精神,带着梦想出发,等到抵达秋天的果园,轻轻擦去夏天的汗水和灰尘时,我们就可以听见在春天许下的心愿:

中国梦,美梦成真!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suō

________

________

婆________

缀满

抖擞

(2)第一段带有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银装素裹”中,“素”的意思是________。

文中“妖娆”的意思是________。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答案】

(1)娑;zhuì;sǒu

(2)骄艳;娇艳

(3)白色;妩媚多姿

(4)梦想是飞翔的翅膀。

【解析】【分析】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

“骄艳”应写作“娇艳”。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掌握词语的意思。

(4)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

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

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点评】注意汉字的偏旁部首,能分辨形声字、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音形相近字,不写错别字。

能力层级A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需要。

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劳动的类型,二者不存在价值上的优劣之分。

“格物致知”的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体现了深刻的实践观念,“学而时习之”的“习”指的也是“jiàn①    行”。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讲,要【甲】    (A.促进B增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不可否认,学校教学中,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已经被【乙】    (A.弱化 B淡化)。

比如,某些学校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或者干脆把劳动当作惩②    罚学生的手段,这种“过分看重智力发展、轻视或忽略劳动教育”的做法,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

长期的娇生惯养也会令部分青少年学生丧失基本的自理能力。

正如媒体报道的,有学生将脏衣服打包邮回家里,让家长帮他洗,就是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例证。

   劳动最光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         。

(1)在文中①②处,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空。

(只填序号)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3)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

②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

③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①③② 

【答案】

(1)践;chéng

(2)A;A

(3)B

【解析】【分析】

(1)“jiàn行”写作“践行”,“惩罚”的“惩”读作chéng。

(2)“促进”的意思是推动使向前发展;“增进”的意思是增加,加深,推进;从搭配习惯上看,应使用“促进”。

“弱化”指使某种事物变弱,减轻程度;“淡化”指事情采取较挑不起注意或反作用的方式处理;根据语境可知,应使用“弱化”。

(3)首先要提出“劳动”这一话题,“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应放在句首;“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紧密承接“劳动”,写出“劳动教育”的作用;“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中“这种源泉”承接“教育智慧的新源泉”。

故选B。

故答案为:

(1)践;chéng

(2)A;A

(3)B

【点评】

(1)本题考查综合读写能力。

读准、写对常用汉字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要加强日常的识记和积累。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的能力。

解答时要理解词句意思,重点分析,准确理解即可。

(3)本题考查句子顺序。

此题要考虑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再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即可。

12.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

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

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见字如面》受众调查

年龄段

18——23岁

24——29岁

30岁以上

观众的人数比

33%

42%

25%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

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

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上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________,________。

(3)有媒体评价:

“《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

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答案】

(1)75%的观众都是29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23岁以下的占33%。

(2)书信里封存着鲜活的时代;书信里粘连着遥远的文化

(3)示例1:

真正的阅读,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不受环境的制约,他完全凭借心灵的需求来加以把持,阅读不但会让你生活在丰富里,一辈子不后悔,终生受益不尽,而且会让你获得一种持久的力量。

示例2:

“阅读的力量”是具体而深刻的,既体现在使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上,又体现在对我们精神的升华和对视野的拓展方面,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解析】【分析】

(1)本题是图文试题。

观察图中各组数字,结合题目具体要求,可知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

(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结合例句可知,补写既要照顾具体语境,如:

历史节点,鲜活场景,同时还要注意句式上,动词加定语加中心语的形式;如:

封存着时代的场景,传承这遥远的文化。

(3)考查学生把表格转换成文字的能力.此题解答,可结合自己熟悉的一个名著来解答,注意体现出自己的收获,以体现“力量”。

故答案为:

(1)75%的观众都是29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23岁以下的占33%。

(2)书信里封存着鲜活的时代;书信里粘连着遥远的文化。

(3)示例1:

真正的阅读,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不受环境的制约,他完全凭借心灵的需求来加以把持,阅读不但会让你生活在丰富里,一辈子不后悔,终生受益不尽,而且会让你获得一种持久的力量。

示例2:

“阅读的力量”是具体而深刻的,既体现在使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上,又体现在对我们精神的升华和对视野的拓展方面,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点评】

(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概括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对图表的有效信息进行筛选,概括三则材料的共同点,18——23岁占33%,24——29岁占42%,把两个年龄段和占比合并作答。

(2)本题考查补写排比句。

答题时应注意,补写的句子和示例句子“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在内容、字数、句式等方面保持一致,从书信的特点和作用等角度造句,构成排比。

(3)本题考查针对问题表述简洁。

答题时应注意,关键答题点:

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

最好以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结合阅读经验,谈谈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用读名著为例作答,做到言之有理语句通顺。

13.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

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

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见字如面》受众调查

年龄段

18——23岁

24——29岁

30岁以上

观众的人数比

33%

42%

25%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

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

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上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________,________。

(3)有媒体评价:

“《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

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答案】

(1)75%的观众都是29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23岁以下的占33%。

(2)书信里封存着鲜活的时代

;书信里粘连着遥远的文化

(3)示例1.真正的阅读,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不受环境的制约,他完全凭借心灵的需求来加以把持,阅读不但会让你生活在丰富里,一辈子不后悔,终生受益不尽,而且会让你获得一种持久的力量。

示例2.“阅读的力量”是具体而深刻的,既体现在使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上,又体现在对我们精神的升华和对视野的拓展方面,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解析】【分析】

(1)本题是图文试题。

观察图中各组数字,结合题目具体要求,可知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

(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结合例句可知,补写既要照顾具体语境,如:

历史节点,鲜活场景,同时还要注意句式上,动词加定语加中心语的形式;如:

封存着时代的场景,传承这遥远的文化。

(3)考查学生把表格转换成文字的能力.此题解答,可结合自己熟悉的一个名著来解答,注意体现出自己的收获,以体现“力量”。

故答案为:

(1)75%的观众都是29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23岁以下的占33%。

(2)书信里封存着鲜活的时代 书信里粘连着遥远的文化

(3)示例1.真正的阅读,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不受环境的制约,他完全凭借心灵的需求来加以把持,阅读不但会让你生活在丰富里,一辈子不后悔,终生受益不尽,而且会让你获得一种持久的力量。

示例2.“阅读的力量”是具体而深刻的,既体现在使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上,又体现在对我们精神的升华和对视野的拓展方面,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点评】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1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

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______)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

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        ;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

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

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

千万不要被(______)的欢娱之花所迷。

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你从自己为之(________)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

千万不要被(________)的欢娱之花所迷。

陶醉 沉浸 俗艳 鲜艳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答案】

(1)陶醉

;俗艳

 

(2)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

 

(3)示例:

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解析】【分析】

(1)完成时,注意联系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比如,根据“欢娱之花”可知应使用“俗艳”。

(2)完成的关键,就是弄清楚“健康”“成长”…“进步”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康”,然后才是“成长”和“进步”。

(3)题考查仿写的能力,完成时,注意句式和修辞。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曾经徘徊于黄河上游的水库,惊异于她①       ;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②       ;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③         。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立刻便如痴如狂。

为之(震惊/震撼).在这里,黄河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喧声蔽天。

正当她得意扬扬之时,她突以数里之阔跃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

(于是/然而)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巍巍地颤。

放眼两岸,真是(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脚下磐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

(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暄(xuān)      徘徊(huái)      如痴如狂

B.溅(jiàn)        上溯(shuò)      排山倒海

C.颤(chàn)       巍(wēi)巍       万马奔腾

D.钻(zuàn)        磐(pán)石       得意扬扬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震惊        然而        鬼斧神工

B.震撼        然而        巧夺天工

C.震惊        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