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主题训练试题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298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9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主题训练试题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主题训练试题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主题训练试题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主题训练试题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主题训练试题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主题训练试题全册.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主题训练试题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主题训练试题全册.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主题训练试题全册.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主题训练试题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训练卷

课文主题感悟(44分)

一、自然景观。

(12分)

1.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分)

远观: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__________的响声,好像__________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________。

近看:

只见________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__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________起来。

2.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排列顺序。

(3分)

(  )涨潮时,潮水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  )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

(  )东面的湾口宽达100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3千米。

3.诗文相融。

(3分)

唐代诗人__________的《浪淘沙(其七)》一诗也对大潮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其中诗句“八月涛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触山回”写出了大潮的来势汹汹,壮观的景象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二、自然景物。

(22分)

1.美丽的景物:

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8分)

(     )的点苍山  (     )的月光

(     )的小路 (     )的溪水

(     )的鹅卵石(     )的小水塘

(     )的果园(     )的小星星

2.活泼的动物:

根据文意正确连线、填空。

(10分)

《花牛歌》中这只花牛在草地里做了很多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我们认识了一只淘气、可爱的花牛。

《秋晚的江上》中归巢的鸟儿尽管倦态十足,但是它一连串的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这宁静优美的晚景增添了一份动感与活力。

3.漂亮的植物:

填写表示颜色的词语。

(4分)

(     )的芦苇  (     )的梨子 

(     )的葡萄 (     )的稻子

三、人与自然。

(10分)

1.“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走过了________、________、田埂,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景物,“我”想到了白天阿妈洗衣裳和“我”______,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和浓浓的亲情。

2.著名作家________介绍了自己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繁星的感受:

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觉得温暖舒服;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觉得星星带给我们的光明无处不在;第三次是在____________看繁星,船动星移,回味无穷,感觉如母亲的怀抱般____________。

经典片段分析(13分)

四、课内阅读。

走月亮(节选)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根据文意填空。

(7分)

(1)“我”和阿妈在(    )的夜晚,看到了(    )升起的月亮。

(2)“我们”看到了(    )的月盘和(    )的月光。

(3)“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看到了(    )、(    )和(    )等景物。

2.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你对“走月亮”的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一选正确的理解。

(4分)

(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  )

A.这里的溪水很特别,有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所以非常吸引人,“我”和阿妈就是冲着这美妙的香味来的。

B.潺(chán)潺的溪水,穿过草丛,散发出山草和野花的清香;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水面上,波光闪闪。

(2)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  )

A.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天上的月亮倒映在一个个小水塘中,就有了无数个月亮的倒影,就像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B.小水塘中的月亮其实是天上的月亮的倒影,这句话中的“抱”字换成“装”“放”等表达效果是一样的。

主题阅读拓展(18分)

五、课外阅读。

美丽的田野

我家住在浦东高桥乡,一出门就能看见一望无际的田野。

田野里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

春天,田野里充满了生机。

油菜开出金灿灿的小黄花,远远望去,大地就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田埂上的小野花开得可红火啦!

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美丽极啦!

河边的柳树发芽了,那长发般的柳条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着。

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在河里戏水。

你看那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带着它那剪刀似的尾巴,也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夏天,田野里一片旺盛的景象。

田野里的西红柿红红的,像一盏盏小红灯笼挂在藤架上。

大的有小碗口那么大,小的只有婴儿拳头那么大,令人垂涎欲滴。

那翠绿的黄瓜挂满藤架,咬一口,一股清香流入口中。

还有那身穿紫袍、头戴小帽子的茄子,长在田野的一角。

西瓜地一片翠绿,那一个个又圆又大的西瓜,真诱人哪!

秋天,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农民伯伯在田野里忙碌着,到处是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冬天,雪覆盖着田野,像给大地盖上了白色的棉被。

俗话说得好,“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有个好收成,田野里也将会更加美丽。

田野真美呀!

我爱家乡的田野。

1.仿写词语。

(6分)

例:

金灿灿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

又大又圆

又______又______  又______又______ 又______又______

例:

一望无际

一__________   一__________   一__________

2.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是按________顺序来描写家乡的田野的。

我能用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田野在四季的不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我能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下面最能概括作者思想感情的一项是(  )(2分)

A.田野里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

B.田野真美呀!

我爱家乡的田野。

C.我家住在浦东高桥乡,一出门就能看见一望无际的田野。

主题写作训练(25分)

六、在下面的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习作。

1.____________真美!

观察一处自然景观,按一定的顺序写出它的样子和特点。

2.乡村____________

仿照《走月亮》一文,写写你在乡村看到的景色和体验到的富有特色的活动。

(要写出真情实感)

第一单元主题训练卷

一、1.隆隆 闷雷 白线 白浪 山崩地裂 颤动

2.3 1 2

3.刘禹锡 吼地来 头高数丈

二、1.高高 柔和 洒满月光 细细 灰白色 可爱 月影团团 闪烁

2.

压扁了剪秋罗 在草地里睡觉 甩动小尾巴 做美妙的梦

驮着 翻 掉

3.白白 黄黄 紫色 金黄

三、1.小路 溪边 做小船 快乐 幸福

2.巴金 自家的庭院里 南京的菜园里

海上 温暖舒服

四、1.

(1)秋天 洱海边 

(2)明亮 柔和

(3)溪水 鹅卵石 小水塘

2.在月亮下散步。

3.

(1)B 

(2)A

五、1.示例:

红彤彤 白茫茫 绿油油

白 胖 香 脆 惊 喜

马当先 心一意 唱一和

2.6 时间 生机勃勃 蔬果诱人 热闹非凡

银装素裹

3.比喻 柳条 长发 示例:

八月十五的月亮像个大圆盘。

 4.B

六、思路点拨:

1.观察自然景观的顺序和角度不同,它的样子和特点也会不一样。

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观察,也可以按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观察,要注意抓住景观的特点来写,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使自己的描述更加形象生动。

2.本题在写作时,要重点抓住富有乡村特色的景物和活动来写,写活动时应把过程和感受写清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文略。

 

第二单元主题训练卷

课文主题感悟(40分)

一、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20分)

1.多角度提问:

读《蝙蝠和雷达》一文,选一选。

(9分)

A.联系生活经验 B.针对课文内容 C.课文的写法

(1)为什么课文只具体写第一次实验?

(  )

(2)“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  )

(3)雷达上的荧光屏与蝙蝠的什么部位功能相同?

(  )

2.下面这些问题是同学们读了《蝙蝠和雷达》一文后提出来的,请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选出来(  )(2分)

A.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B.飞机为什么要在夜间飞行呢?

C.从蝙蝠的嘴里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叫超声波?

D.蝙蝠能在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3.读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我也想来提问题。

(9分)

(1)“豆荚不久就要被打开了!

”豌豆们说。

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想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我想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我想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分析,解决问题。

(8分)

读了《蝴蝶的家》这篇课文,同学们提出了不少的问题,你会分别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呢?

选一选。

A.深入思考 B.上网查资料 C.相互交流 D.抓重点句段

1.下大雨的时候,想到蝴蝶“我”为什么那么着急呢?

读完课文,我和同桌(  ),分析了蝴蝶身体的特点——柔弱、轻盈,以及狂风暴雨猛烈袭击时的无情,然后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就明白了作者是在为蝴蝶担心。

2.因为担心蝴蝶,“我”肯定想知道蝴蝶的藏身之所,那么,“我”都想到了哪些地方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反复读课文,(  ),知道了作者分别想到了人们的屋宇里、麦田里、树林里、园里的花朵、老树干的底面等地方,但是通过思考,作者又觉得这些地方不太像蝴蝶的家。

3.“我”总没见到过下雨时的蝴蝶到底藏在哪里,你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为了帮助作者解决这个问题,我运用(  )的方法,终于知道了:

下雨时,蝴蝶会就近选择一些地方,如花间、树叶,并把翅膀紧贴在树叶背面,既防风又防雨。

三、阅读实践,设疑解答。

(12分)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阅读《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中的选段,提出你认为值得思考的两个问题并试着解答。

问题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片段分析(16分)

四、课内阅读。

啪!

豆荚裂开来了。

那五粒豌豆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

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tán dàn)用。

他马上把第一粒豌豆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

“现在我要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了!

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来吧!

”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chèn chèng)!

”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

”接下来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在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là luò)到地上,打起滚来。

但这两粒豌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

它们说:

“我们才会飞得最远呢!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最后的那一粒说。

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fèng féng)里。

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粒豌豆说。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分)

2.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五粒豌豆的打算分别是什么。

(8分)

第一粒豌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粒豌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四粒豌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粒豌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关于这句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分)

A.第五粒豌豆侵犯了青苔的地盘,被青苔当作犯人困住,失去了自由,可见青苔比豌豆厉害。

B.第五粒豌豆即便遭受青苔的束缚,也只是暂时的。

因为这粒豌豆终将战胜困难,生根发芽,它是一粒顽强的豌豆。

主题阅读拓展(19分)

五、课外阅读。

苍蝇与宇宙飞船

①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 宏大)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②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

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活 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

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用什么来充当嗅觉器官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③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

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

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

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④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了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

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

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

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 测量)舱内气体的成分。

⑤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检测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

1.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

(3分)

2.短文中有一个设问句,请你找出来并在下面画波浪线。

(2分)

3.联系短文,给“风马牛不相及”选择恰当的解释(  )(3分)

A.风和马、牛彼此顾及不到。

    

B.疯了的马和牛跑不到一块儿。

C.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4.苍蝇的嗅觉感受器在头部的________上,它像灵敏的____________仪。

仿生学家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了________________,造福于我们人类。

从中我得到的感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5.下列不属于小型气体分析仪的作用的一项是(  )(3分)

A.检测宇宙飞船舱内气体的成分。

B.检测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

C.优化飞机的飞行速度。

主题写作训练(25分)

六、快乐习作。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舒适。

请你展开想象,以未来衣、食、住、行的某一方面为内容写一篇想象作文。

注意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第二单元 主题训练卷

一、1.

(1)C 

(2)A (3)B

2.AD

3.示例:

(1)这件事情指的是什么?

(2)裂缝里除了青苔还有什么呢?

(3)这个小花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1.C A 2.D 3.B

三、示例:

问题一:

“地球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解 答: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感到彼此的距离大大缩短,联系紧密,地球就像一个村庄一样。

问题二: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请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例。

解 答:

我们利用QQ可以为远在天涯的亲人发送电子贺卡,让他们能看到精美的图片和诚挚的祝福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四、1.dàn√ chèn√ luò√ fèng√

2.要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

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3.B

五、1.宏伟 灵敏 检测

2.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用什么来充当嗅觉器官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3.C

4.触角 气体分析 小型气体分析仪 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有所创新和创造

5.C

六、思路点拨:

未来的服装在保暖性、舒适性方面会不会有更大的进步?

未来的食物会不会像药丸一样体积小,营养价值却极高?

未来的房子会不会更多地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

未来的出行方式又会是怎样的?

……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写,注意要写出新意。

 例文略。

 

第三单元主题训练卷

课文主题感悟(40分)

一、观察的角度。

(15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苏轼在西林寺看庐山,从________看,山岭连绵起伏,从________看,山峰高高耸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从诗中我们知道了从不同的________去观察事物,就会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诗人卢钺对它们的评价是:

梅须逊雪三分__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________。

作者是通过不同的感官的认识来评价的,前者是__________觉方面,后者是__________觉方面。

3.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那是住宅的________,旁边经过耙扫,收拾得很平坦的地方就是蟋蟀的________。

屋子里很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介绍蟋蟀的住宅,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二、观察的方法。

(16分)

1.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

(8分)

A.抓特点观察法 B.连续观察法 

C.长期观察法 D.重点观察法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  )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  )

(3)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  )

(4)不消说,它们的窝就应该是这样的——这就是家的大门啊!

要不然,这对燕子可怎么进它们的家呢?

我当初骂雄燕子懒,看来是冤枉它了。

(  )

2.最近,我运用了____________观察法观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三、记录的方法。

(9分)

联系情境,选择恰当的记录的方法。

A.表格记录法    B.文字描述法    C.图文结合法

1.老师将大蒜浸在水里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每天观察大蒜的变化。

同学们准备好本子做记录,我认为采用(  )是最合适的。

2.小明热衷于观察野外的动植物。

这段时间,小明被树林里的一种奇怪的植物迷住了。

他用手机定期拍下植物的变化情况。

要想让他的好朋友对这种植物有更全面的了解,我建议小明用(  )记录观察的过程。

3.科学老师在实验室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

为了放学回家后能把实验的过程详细地讲给爸爸妈妈听,我准备用(  )记录下来,免得忘记了细节。

经典片段分析(17分)

四、课内阅读。

蟋蟀的住宅(节选)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pū pù)开。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钻(zuān zuàn)到土底下干(gàn gān)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cháo zhāo)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

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

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分)

2.“它用前足扒土”中“扒”的读音、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bā,抓住可依附的东西  B.pá,用耙使东西聚拢

C.bā,刨开,挖D.pá,扒窃

3.把下列短语补充完整。

(3分)

(    )地铺开 (    )地摆动 (    )地抛出

(    )的土块(    )的蟋蟀(    )的住宅

4.我能在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