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108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多样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物多样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物多样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物多样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物多样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多样性报告.docx

《生物多样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多样性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多样性报告.docx

生物多样性报告

福建省武夷山生物多样性报告

第一章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概述

(1)

第二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1)

(一)森林植被

(2)

(二)植物资源(3)

(三)动物资源(6)

第三章保护现状(8)

第四章建议(10)

第一章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概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建阳、光泽三县(市)交界处,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22公里,方圆570平方公里。

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7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有112座,2000米以上的有7座,主峰黄岗山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咼峰,号称“华东屋脊”。

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使这个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2%,主要有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毛竹混交林、毛竹林、灌木林、咼山矮林、针叶林等7大类。

特别是毛竹种类大约在80种以上,占全国毛竹种类的三分之一。

植物种类约有3、4千种,已定名的高等植物149科1800种。

武夷山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端,福建省武夷山市、建阳

市、邵武市、光泽县四县(市)的结合部,北部与江西省铅山县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7'?

117°5

l,北纬273°3'?

27°5。

4‘保护区全境南北长52k

m,东西相距最宽处22km,总面积56527.3k〃。

属于森林生态类型的

自然保护区。

第二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成了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动植物区系复

杂,为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979年至1989年,由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进行了为期10年科学考察,开展了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及昆虫调查,采集了大量野生动植物标本,摸清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出版《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集》。

1989年-1992年进行了猴类资源调查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鱼类补充调查,1990年-1995年开展了鸟类区系调查,1996-1997年进行GEF项目野生动物本底调查,2008-2009年“中国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平台”项目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物科考补充调查,进一步摸清了保护区本底状况,本次调查发现蛇雕、白腰雨燕等4个鸟类新记录种和刺鳅、暗鳜等5个鱼类新记录种。

(一)森林植被

根据《中国植被区划》,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浙、闽山丘甜槠(Castanopsiscyre)i、木荷(Schimasuperba)林区。

区内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发育着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是本区地带性森林植被;此外,还有针、阔昆交林,暖性针中林,毛竹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山矮曲林,中山草甸及人工林共8个植被类型,65个群系组,160个群丛组。

区内还有21070hm2原生性森林植被未受到人为破坏,是亚热带东部地区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区域。

在众多的森林植被类型中,小叶黄杨(Buxussinicavar.parvifolia)、

野茉莉(Styraxjaponicas)林、三尖杉

(Cephalotaxusfortunei)、甜槠(Castanopsiscyrei)林、闽楠(Phoebebournei)、米槠(Castanopsiscarles)林、鹅掌揪(Liriodendronchinens?

南方铁杉(Tsugachinensisvar.tchekiangensis)林、复羽叶栾树

(Koelredteriabipinnata)、栲树(Casanopsisfargesii)林等群丛,是华东、

华中地区极为独特和少有的植被类型,对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研

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本区相对海拔最高达1700m,随着海拔

的递增,气候、土壤和植被类型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中国大陆东

南部发育最完好的垂直*

持谱(详见下图)

本区是中国南方主要林区,活立木蓄积量5621480m3,毛竹

(Phyllostachyspubescens立竹数2143.8万株,有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樟木(Cinnamomumcamphora)、闽楠(Phoebebournei)、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等优良禾口珍贵用材树种。

(二)植物资源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处于泛北极植物区,亚洲东部森林植被亚区的东缘,接近古热带植被区,印度—马来西亚区的北缘。

2.1、植物种类具有多样性、特异性和变异性

区内有低等植物840种,其中藻类239种,真菌503种,地衣98种;高等植物2466种,其中苔藓73科、191属、431种,18种为中国特有种,94种为东亚特有种;蕨类植物38科、83属248种,分别占有中国蕨类约52种、204属、2600种的73%、40.7%和9.5%;裸子植物7科、16属、19种,分别占中国裸子植物约10科、34属、190种的70%、47%、10%;被子植物149科、137属1838种,分别占中国约291科、2940属、24300种的51.2%、25%和7.6%。

近数十年来,在本区发现的植物新种57个,这些新种除14种见于邻近省份外,其余43种为福建特有种。

在福建省维管束植物中仅分布于本区的160种,仅分布于本区及邻县的309种,本区有中国特有成份属15个,占中国特有属的7.9%。

本区特有种30个,占本区高等植物总数的1.5%。

从近几年来,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又发现了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宽距兰(Yoaniajaponica等福建省和中国大陆新分布种。

说明本区尚有一定数量的种类未被发现。

2.2、地理成份复杂,过渡性明显

本区的裸子植物多数以华东、华中广布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成份为主,亦有少量泛热带成份侵入。

被子植物除世界广布种外,则以各类热带成份占优势,占本区被子植物总属数的52.29%,除与印度—马来西亚联系密切外,与热带非洲、热带大洋洲及热带美洲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各类温带成份占47.71%,与中国—日本、中国—北美、横断山脉—喜玛拉雅,以及地中海、中亚、西亚等亚区、地区都有广泛的联系。

2.3、起源古老、多单型、少型科属和孑遗种

本区种子植物中古老离生心皮类和柔荑花序类植物计28科、90属181种及12变种,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17.9%、11.8%和10.4%。

有3个单型科,39个单型属,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科属的1.9%和5.1%。

有著名的活化石银杏(Ginkgobiloba)、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

等。

还有许多系统演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

2.4、珍贵稀有种类多

本区高等植物中有缩轴木兰(Tsoongiodendronodorum)、延龄草

(Trilliumtschonosbii)、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钟萼木

(Bretschneiderasinensi9等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1种,其中濒危种13种,稀有种11种,渐危种7种。

有福建假椆李(Maddeniafujianensis)、武夷杜鹃(Rhodod-endronwuyishanium)、掌叶蓼(Polygonumpseudopalmatum)、武夷华千里光(Sinoseneciowuyiensi9等本区特有种、狭域种共100种,为福建省重点保护植物,两者共131种,占本区种子植物总数的8.4%。

本区高等植物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占一半以上。

其中主要药用植物1089种;主要野生园林植物401种,主要用材树种130余种,纤维植物103种,油脂植物159种,芳香植物147种,单宁植物70种,糖类和淀粉类植物251种,含胶植物23种,蜜源植物200种,还有染料、色素及青饲料植物70余种。

区内至今仍保留有较高科学研究价值的名木古树24种37株。

(三)动物资源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中印亚界的华中东部丘陵平原亚区。

由于区内地貌复杂,生态环境类型多样,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场所,是我国小区域单位面积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3.1、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哺乳类8目23科71种,分别占全省种类的65%和全国种类的

16%;鸟类18目47科256种,占全省种类的52%和全国的22%;两栖类2目9科35种,占全省种类的73%和全国的71%;淡水鱼类5目12科40种,占全省淡水鱼的20.3%和全国的8%;昆虫已知有31目341科4635种,约占全省已知种类的80%和全国的20%;贝类27种,寄生蠕虫43科112种。

区内分布有中国特产动物有黄腹角雉

(Tragopancabot),挂墩鸦雀(ParadoxornisddavidiahuS,崇安髭蟾

(Vibrissaphoraliui),崇安斜鳞蛇(Pseudoxenodonkorlschmidt),崇安地蜥(Platyplacopussylvaticus)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aureuX)赤足木蜂(Xylocoparufipes)、梅珥木蜂(Xylocopumelli)、三色木蜂

(Xylocapachinensi$、震旦木蜂(Xylocopasinensis等,其中挂墩雅雀、崇安斜鳞蛇、崇安地蜥3种为本区特产。

3.2、地理成份复杂特异性强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区系成份,以东洋界成份为主,计有

323种,占本区总种数的68%;而古北界成份的种类只有112种,占总种于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的占主导地位,其次为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再次为华南区,属于华中区和西南区的共有种极少数。

如爬行动物69种东洋界种类中,华中、华南区共有种类33种(占45%),华中区种类19种(占26%),华南区种类12种(占16.3%),华中、西南两区共有种类2种(占2.7%)。

由此表现出动物地理分布上的过渡性和特异性。

数的24%;其余为古北界与东洋界共有的广布种

在东洋界的种类中,属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