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趣味实验汇总网载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0760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01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趣味实验汇总网载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化学趣味实验汇总网载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化学趣味实验汇总网载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化学趣味实验汇总网载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化学趣味实验汇总网载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趣味实验汇总网载整理.docx

《化学趣味实验汇总网载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趣味实验汇总网载整理.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趣味实验汇总网载整理.docx

化学趣味实验汇总网载整理

化学趣味实验汇总(目录)

1、可乐变雪碧4

2、鸡蛋入瓶4

3、蛋壳刻画5

4、蛋白留痕5

5、石灰煮鸡蛋5

6、小木炭跳舞6

7、白糖变“黑雪”6

8、空中取烟6

9、一吹即燃的蜡烛7

10、不用电的电灯泡7

11、彩色温度计8

12、不易生锈的铁钉8

13、自动长毛的鸭子8

14、引蛇出洞9

15、化作蝴蝶纸上飞9

16、晴雨花10

17、白花变蓝花10

18、白花变红花10

19、茶水——墨水——茶水11

20、神奇的瓶子11

21、魔术瓶11

22、一色变四色12

23、写密信12

24、用葱汁写密信12

25、樟脑丸的沉浮13

26、红糖制白糖13

27、油水混合13

28、清水变浑水13

29、吹气变色14

30、滴水生烟

(一)14

31、滴水生烟

(二)14

32、玻璃棒点燃冰块15

33、水点酒精灯15

34、魔棒点灯15

35、口吐“仙气”16

36、吹气生火16

37、滴水生火16

38、钢丝点火16

39、手指点火17

40、糖的燃烧17

41、自燃——糖与氯酸钾的反应17

42、雪球燃烧18

43、火苗切割18

44、水火相容

(一)18

45、水火相容

(二)19

46、水火相容(三)19

47、液里星光19

48、火山爆发

(一)20

49、火山爆发

(二)20

50、海底火山爆发

(一)20

51、海底火山爆发

(二)21

52、一触即发21

53、杯中烈烟21

54、烟圈赛跑22

55、光照生烟22

56、光飞舞22

57、化学灯23

58、焰火23

59、烧不着的棉布23

60、烧不断的棉线24

61、烧不坏的手帕24

62、烧不着纸的火25

63、火能写字作画25

64、火灭画现25

65、火龙写字26

66、喷水显字26

67、喷雾作画26

68、魔壶26

69、木器或竹器上刻字27

70、铝器表面刻字27

71、纺织品上印字28

72、热敏纸的制作28

73、鞭炮的制作28

74、电池的制作29

75、消字灵的制作29

76、制作干洗剂30

77、洗发、染发香波30

78、用植物油制取肥皂30

79、透明皂的制作31

80、合成香精32

81、自制固体酒精32

82、水果保鲜剂制备33

83、自制酸碱指示剂33

84、阿斯匹林的合成和水解34

85、自制汽水34

86、汽水中的气体35

87、自制松花蛋35

88、自制豆腐36

89、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的检验37

90、从海带中提取碘37

91、检验碘盐中的碘38

92、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38

93、用皂泡法检验硬水的硬度38

94、巧测面粉的新鲜度38

95、巧辨糯米和粳米39

96、我是大侦探——指纹提取39

97、魔镜魔镜谁最美丽40

98、铜树开花41

99、建造“水中花园”41

化学趣味实验汇总(正文)

1、可乐变雪碧

可乐和雪碧都是夏令时节的理想饮料。

可乐是淡褐色的液体,而雪碧汽水则是清澈透明的液体。

下面介绍一则将“可乐”变成“雪碧”的小实验。

【实验用品】

酒精,碘,硫代硫酸钠,蒸馏水;可乐空瓶,烧杯,量筒,糯米纸。

【步骤方法】

①取可乐空瓶一只,倒入四分之三体积的蒸馏水。

取烧杯一只加入50亳升酒精,并加入适量碘片,制得深褐色酒精碘溶液。

将配好的溶液倒入可乐瓶中,边加边振荡,直到溶液的颜色和可乐相似为止,一瓶“可乐”制好了。

②在干燥的瓶盖内放入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粉末,然后取一张糯米纸盖在内粉末上,再将瓶盖轻轻地盖在瓶口上,小心盖紧,注意不要使大苏打粉末散落在瓶内。

③将可乐瓶用力一摇,很快一瓶“可乐”变成了无色透明的“雪碧”。

当然,这种“可乐”不会可口,“雪碧”也不会令人清爽,它们绝对不能饮用!

【实验原理】

硫代硫酸钠和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褪去碘溶液的颜色:

I2+2Na2S2O3=2NaI+Na2S4O6

2、鸡蛋入瓶

通常,鸡蛋壳是比较硬的,如果没有学过化学,人们大概会被下面这个小魔术迷惑。

【实验用品】

稀盐酸(或浓醋酸),清水;鸡蛋,两个花瓶(或烧杯)。

【步骤方法】

①拿一个普通鸡蛋,让观众看一看,捏一捏,试试它的硬度,再拿出两个花瓶(或烧杯),让其中一个瓶口稍大于鸡蛋,另一个稍小于鸡蛋,演示一下鸡蛋是无论如何也放不进小花瓶的,事先在大花瓶内装入稀盐酸,小花瓶内装入清水,保持其外观一致。

②先将鸡蛋放入大花瓶,稍待片刻,把鸡蛋倾倒而出,放入小花瓶。

【实验原理】

鸡蛋壳主要是由CaCO3组成,当浸入稀盐酸时,发生反应2CaCO3+2HCl=Ca(HCO3)2+CaCl2,蛋壳溶解,所以鸡蛋变软;而鸡蛋内膜由非碳酸盐组成,不溶于稀盐酸,因此不会破裂而保持原形。

【注意事项】

①花瓶(或烧杯)最好是透明的,以显示花瓶大小无变化。

②对瓶中的液体应做如下解释:

为保证鸡蛋在放入瓶中不会摔碎,所以要加入水起缓冲作用。

③鸡蛋放入稀盐酸中的时间应在表演前试验好,以保证鸡蛋在所需的时间内变软,但仍能保持原来外形,只是表皮变得有弹性啦,如所需时间太长,可加大盐酸浓度。

(用浓醋酸也可)

④当鸡蛋在大花瓶中时,应适当转移观众注意力,以免被发现瓶中有小气泡生成,如果离观众远,则不存在此问题。

【其他版本】

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待鸡蛋壳变软后,将蛋取出,找一个瓶口略比鸡蛋小的广口瓶,往广口瓶中投入一燃着的酒精棉球,火焰熄灭后,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

这是因为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的缘故。

过一段时间蛋壳会稍变硬,似鸡蛋原样。

3、蛋壳刻画

【实验用品】

10%醋酸,蜡;红壳鸡蛋,毛笔,酒精灯(或电炉),筷子(或玻璃棒),铁钉,小刀。

【步骤方法】

①取一只红壳鸡蛋(红壳鸡蛋的蛋壳稍硬),洗净,用布轻轻擦干。

②取10g~20g的蜡,加热使之熔化,用毛笔蘸取蜡液,在蛋壳上绘图或写字。

③待白蜡冷凝后,把鸡蛋慢慢浸入10%的醋酸中,用筷子拨动鸡蛋,使它均匀地跟溶液接触约20~30分钟。

当蛋壳表面产生较多的气泡,蛋壳上有明显的腐蚀现象即可。

④取出鸡蛋,用清水漂洗,晾干。

用铁钉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孔,用嘴吹出蛋清和蛋黄。

⑤待蛋清和蛋白全部滴出后,用小刀轻轻刮去涂在壳上的白蜡,最后将蛋壳放在热水中浸一下,就能看到明显的图案花纹或字迹,被腐蚀的蛋壳表面很容易上色。

【实验原理】

蛋壳中的CaCO3与醋酸(乙酸)发生反应,使蛋壳溶解(腐蚀)并产生CO2气泡。

化学反应式:

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4、蛋白留痕

【实验用品】

醋酸,硫酸铜;鸡蛋,毛笔,电炉,烧杯。

【步骤方法】

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

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

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实验原理】

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

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Cu2+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

5、石灰煮鸡蛋

【实验现象】

南京小学的校舍需要重新维修,建筑工地上,施工正在紧张地进行。

石灰池边,工人师傅正将一桶水倒进石灰里,只见石灰堆发出滋滋的响声,顿时热气腾腾、蒸汽弥漫,好象开了锅似的。

工人们打趣地说:

“在这儿不用火,能煮熟鸡蛋哩!

小明和小强两位同学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一边议论。

小明说:

“这真能将鸡蛋烧熟吗?

”小强说:

“根本不可能!

他俩为了弄个明白,就从家里拿来一个鸡蛋,埋到正在冒气的石灰堆里,不大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鸡蛋爆炸了!

看到这种情形,他们顿时惊呆了,想来想去也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谁能给他们解释一下呢?

【实验原理】

生石灰可以和水进行化学反应,变成熟石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以至于能将鸡蛋烧熟。

生石灰的化学名字叫氧化钙,可以做干燥剂,因为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潮气。

浸在水里时更是反应剧烈,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即熟石灰,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白灰。

一公斤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烧开两暖瓶的水。

化学反应式:

CaO+H2O=Ca(OH)2

6、小木炭跳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化学吧,那么你就自行动手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实验的题目叫小木炭跳舞。

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

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实验用品】

硝酸钾,木炭;试管,铁夹,铁架,酒精灯。

【步骤方法】

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

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

【实验原理】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

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

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

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

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7、白糖变“黑雪”

白糖,是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物质,它是白色的小颗粒或粉未状,象冬天的白雪。

然而,我却能将它立刻变成“黑雪”。

如果你不信,那就请看下面的实验吧!

【实验用品】

白糖,浓硫酸;烧杯,酒精灯,滴管。

【步骤方法】

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在嗤嗤地发热冒气声中,“黑雪”的体积逐渐增大,甚至满出烧杯。

白糖顿时变成了“黑雪”,真有意思,谁知道这里的奥妙在什么地方?

【实验原理】

原来白糖和浓硫酸发生了一种叫做“脱水”的化学反应。

浓硫酸有个特别古怪的爱好,就是它与水结合的欲望特别强烈,它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质中的水分它也不放过,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夺过来不可。

白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C12H22O11),当它遇到浓硫酸时,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夺走,可怜的白糖就剩下炭了,变成了黑色。

浓硫酸夺过水为己有之后,并不满足,它又施展另外一个本领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来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

化学反应式:

C+2H2SO4=2H2O+2SO2+CO2

由于反应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跑出,所以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蓬松的“黑雪”。

在浓硫酸夺水的“战斗”中,是个放热过程,所以发出嗤嗤的响声,并为浓硫酸继续氧化碳的过程提供热量。

8、空中取烟

盛夏的傍晚,没有一丝风意,一些小同学集聚在院内乘凉。

这时,小丽的爷爷走过来,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化学法术——魔棒空中取烟。

【实验用品】

氨水,浓盐酸;烧杯,玻璃棒,烟卷。

【实验现象】

只见爷爷面前桌上放着一个烧杯,杯里装上半杯清水和一根玻璃棒,爷爷嘴里叼着一只烟卷,时而向空中喷出一团团烟雾。

随后爷爷指着空中说:

“我能用这根玻璃棒,将烟雾取回来,并且能将它放到烧杯里去。

说完,他拿着玻璃棒在空中将要消失的烟雾画了几下,然后用这只玻璃棒再在烧杯口处划了几圈。

果然奇迹出现了,烧杯里的水面上,顿时出现了一团白色的烟雾。

这样,神奇的魔棒将喷在空中的烟雾取回来放在杯里了!

这个小节目,使在场的十几个小观众感到莫名其妙,他们怎么也弄不清楚:

魔棒为什么能将空中的烟雾取回来?

【实验原理】

原来,烧杯里盛的不是清水,而是无色透明的氨水。

氨水有个特性:

就是它特别不稳定,氨分子很喜欢从水溶液中跑出来,在空气中自由地逛来逛去。

化学反应式:

NH3·H2O=2NH3+H2O

实际上,丽娜的爷爷吸烟时所喷到空中的那些烟雾并没有真的被玻璃棒抓回到烧杯中去,而是玻璃棒的一端事先沾有一种叫做浓盐酸的化学药品。

盐酸也非常容易挥发而跑出氯化氢分子。

当玻璃棒在烧杯口附近画圈之时,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相遇而化合成白色烟雾状的氯化铵分子。

化学反应式:

NH3+HCl=NH4Cl

表演者用玻璃棒在空中画几下的动作是个假动作,只不过是给观众造成在空中抓烟的假象而已。

9、一吹即燃的蜡烛

一般的蜡烛,当它燃烧的时候,一口气就可吹灭。

然而,却有一种特殊的蜡烛,当你需要点燃的时候,只要吹一口气就可以了,请看魔术师的表演吧!

【实验用品】

白磷,二硫化碳;蜡烛,蜡台。

【实验现象】

只见魔术师千里拿一只蜡烛,并且故意让台下的观众看看,让观众相信这是一只普通蜡烛,然后把蜡烛插到蜡台上,他对准蜡心吹一口气后,蜡烛便燃烧起来了。

当你看完魔术师表演之后,能回答蜡烛一吹即燃的奥秘吗?

【实验原理】

原来,魔术师在表演之前将蜡烛芯松散开,滴进了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因为二硫化碳液体是极易挥发的物质,魔术师吹口长气使其挥发速度进一步加快,当二硫化碳挥发完了,烛芯上留下极为细小的白磷颗粒,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热量,当温度升高到35℃时,白磷便自行燃烧,随之就把原来熄灭的烛芯又引着了。

这种由于白磷在空气中氧化而引起的燃烧现象,在大自然中是经常发生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火”或“鬼火”。

10、不用电的电灯泡

某中学的趣味化学表演大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其中一个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一根木杆上挂着一只200瓦左右的电灯泡,这个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来说,一般的电灯比起它来是望尘莫及的。

然而这个电灯泡并没有任何电线引入,因为它是一个不用电的电灯泡。

请你们想一想,这个不用电的电灯泡的秘密在那里?

【实验原理】

灯泡中装有镁条和浓硫酸,它们在灯泡内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引起了放热发光。

大家知道,浓硫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属相遇时更能显示出它的氧化本领。

金属镁又是特别容易被氧化的物质,所以它俩是天生的“门当户对”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发生激烈化学反应:

Mg+2H2SO4(浓)=MgSO4+SO2+2H2O

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电灯泡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很快地使镁条达到燃点,在浓硫酸充分供给氧的情况下,镁条燃烧得更旺,好象照明弹一样。

11、彩色温度计

【实验用品】

95%乙醇,氯化钴(CoCl2·6H2O);试管,酒精灯。

【步骤方法】

在试管中加入半试管95%乙醇和少量红色氯化钴晶体(CoCl2·6H2O),振荡使其溶解,在常温下呈紫红色,加热时随温度升高颜色呈蓝紫色至纯蓝。

【实验原理】

钴的水合物在加热逐步失水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呈现的颜色变化做成温度计。

12、不易生锈的铁钉

【实验用品】

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钠,亚硝酸钠,蒸馏水;铁钉,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

【步骤方法】

①先用试管量取适量稀氢氧化钠,把铁钉投进,除去油膜。

②再用试管量取适量稀盐酸,把铁钉投进,除去镀锌层,氧化膜和铁锈。

③称取2g固体氢氧化钠,0.3g硝酸钠和一角匙亚硝酸钠,在烧杯中溶于10ml蒸馏水。

④把铁钉投入烧杯中,加热至表面生成亮蓝色或黑色的物质为止。

【实验原理】

亚硝酸根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有一定的氧化性,在强碱溶液中,与铁反应生成亚铁酸钠(Na2Fe2O4)和一水合氨,生成的亚铁酸钠不稳定,在亚硝酸根和铁的作用下在铁表面分解为致密氧化膜。

【注意事项】

NaOH有强烈腐蚀性,并且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热。

而亚硝酸钠为剧毒物质,做完实验要彻底把手洗干净。

13、自动长毛的鸭子

【实验用品】

硝酸汞(HgNO3)溶液;铝皮,剪刀,棉签,烧杯。

【步骤方法】

用铝皮剪成一个鸭子形状(兔子、猫、老鼠……随便啦),用棉签沾上HgNO3溶液涂在铝皮上,过几分钟后将铝皮上的HgNO3搽干。

接着就可以看见铝鸭子自动长出白毛出来!

【实验原理】

铝为活泼金属,但由于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空气的反应。

HgNO3溶液涂上去后,破坏了致密氧化膜,同时形成Al-Hg合金,使得Al表面不能再形成致密氧化膜。

Al可以持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Al2O3。

【注意事项】

HgNO3为剧毒化合物,实验时注意防护措施!

14、引蛇出洞

【实验用品】

重铬酸钾,硝酸钾,蔗糖;铝箔,研钵,硬纸圆筒,火柴。

【步骤方法】

将10g蔗糖、10g重铬酸钾、4g硝酸钾分别研成细末,放在一张铝箔纸上混合均匀,然后卷裹在铝箔中,下端封死装进有底的硬纸圆筒里,水平放在稳妥处,用火柴或燃着的木条点燃口部一端的混合物,立即燃烧起来并有“蛇”从筒内曲曲弯弯地“爬”出来。

【实验原理】

重铬酸钾、硝酸钾等都是强氧化剂,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和有色固体残渣,蔗糖在氧化剂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过量的蔗糖碳化成黑色粘稠的焦炭。

4K2Cr2O7

4K2CrO4(黄色)+2Cr2O3(绿色)+3O2↑

2KNO3

2KNO2(白色)+O2↑

C12H22O11+12O2

12CO2↑+11H2O↑

C12H22O11 

12C(黑色)+11H2O↑

三种物质混在一起点燃,生成各种颜色的固体残渣在CO2、H2O(气体)的作用下,剧烈膨胀形成彩色团条状的蛇形物。

15、化作蝴蝶纸上飞

【实验用品】

酚酞,氢氧化钠;滤纸,剪刀,烧杯,铅笔,废弃香水瓶,棉线。

【步骤方法】

第一种方法:

先用铅笔在滤纸上画出一只蝴蝶的形状,然后用剪刀剪出纸蝴蝶。

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少许,将剪好的纸蝴蝶小心浸没于烧杯中,因为滤纸可以传递水分,所以无需加太多试液。

然后放于温度适宜的地方晾干。

待纸蝴蝶基本干后,用废弃的香水瓶装上酚酞试液,用棉线在纸蝴蝶上穿个洞,香水瓶对着纸蝴蝶喷香水,然后会发现纸蝴蝶真的就变“紫”了,当然,这个紫是指的红色。

第二种方法:

用铅笔在滤纸上画上蝴蝶,然后用氢氧化钠涂在已画的蝴蝶身上,用棉线系住滤纸,不剪。

等稍微干了以后,用香水瓶往整个滤纸上喷,会发现蝴蝶真的在滤纸上飞起来了。

【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用酚酞(酸碱指示剂)与氢氧化钠(碱)的显色反应原理,来看到美丽的纸蝴蝶。

也可以换用其他复杂一些的试剂,因为碱遇酚酞显色,都是很常见的了,所以可以适当根据学生的情况改换试剂。

16、晴雨花

【实验用品】

浓盐水,粉红色皱纹纸,花盆。

【步骤方法】

做一朵“晴雨花”,可以用来测验天气的变化。

用粉红色皱纹纸做一朵花,把“花瓣”涂上浓盐水,再把花插在花盆里:

如果花的颜色变淡,天气一定是晴天;如果花的颜色变深,天气就是阴天或雨天。

【实验原理】

这是因为用浓盐水浸泡过的纸花,容易吸收水分。

阴天,气压低,空气中的湿度大,纸花一接触湿度大的空气,就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于是纸花就显得深暗一些;相反,晴天气压高,吸收不到水分,纸花当然是原来的颜色了。

17、白花变蓝花

【实验用品】

锌粉,碘片,浆糊;铁架台,铁夹,蒸发皿,滴管。

【步骤方法】

取一只蒸发皿,放入2克锌粉和2克碎碘片,搅拌均匀,在蒸发皿的正上方吊一朵白花,白花上涂上面粉浆糊;滴水于混合粉上,立即有紫烟和白雾腾空而起,团团彩云都抢着去拥抱白纸花,把白花染成蓝紫色,重复两次,效果更佳。

此现象即“滴水生紫烟、紫烟造蓝花”。

【实验原理】

干燥的锌和碘在常温下不易直接化合,加入微量水作为催化剂后,立即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锌,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未反应的碘升华为紫烟,水受热汽化,在空中冷凝为白雾,碘和白花上的面粉接触显蓝色,于是紫烟造出蓝花。

18、白花变红花

【实验用品】

2%酚酞溶液,35%浓氨水;玻璃钟罩,长宽各25厘米的木板,坩埚,扇子,60毫升广口瓶,用滤纸做成的小白花。

【步骤方法】

①取一块木板,在它的正中开一个洞,洞的大小正好嵌入一个坩埚,坩埚内注入浓氨水,然后用玻璃钟罩罩住。

②将滤纸做的小白花放在酚酞溶液中浸透,取出、晒干,插在广口瓶里。

将瓶放进钟罩,小白花很快变成红花。

将红花取出,用扇子对着它扇风,红花又逐渐变成白花。

这样可重复做几遍,怪有趣的。

【实验原理】

氨水有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对红花扇风时,氨气挥发,氨水的碱性消失,因此红色的酚酞变为无色。

【其他版本】

用滤纸扎一朵花,然后把花浸入NaOH溶液,取出晾干,无痕迹。

实验时用酚酞试液喷雾,花变成红色(原理:

碱性的NaOH使酚酞变红)。

19、茶水——墨水——茶水

星期天,晓明同学和爸爸在市工人文化宫看了一场魔术表演,其中有一个节目是:

茶水变墨水,墨水变茶水。

【实验用品】

硫酸亚铁,草酸晶体;茶水,杯子,玻璃棒。

【实验现象】

台上的魔术师手里端着不满一杯棕黄色的茶水,只见他用玻璃棒在茶水中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此时,茶水立刻变成了蓝色的墨水。

接着,这位魔术师又将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杯里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果然,刚刚变成的蓝墨水又变成了原来的茶水了。

多么奇妙的表演呀!

晓明同学赞不绝口。

但是他怎么也弄不清楚:

这杯茶水到底是怎样变来变去的呢?

【实验原理】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化学反应。

原来,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绿矾(化学名称叫硫酸亚铁)粉末,另一端蘸上草酸晶体粉末。

因为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后立刻生成单宁酸亚铁,它的性质不稳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单宁酸铁的络合物而呈蓝黑色,从而使茶水变成了“墨水”。

草酸具有还原性,将三价的铁离子还原成两价的亚铁离子,因此,溶液的蓝黑色又消失了,重新显现出茶水的颜色。

这种现象在人们生活中也是经常遇到的,当你用刀子切削尚未成熟的水果时,常常看到水果刀口处出现蓝色,有人以为是刀子不洁净所造成的。

其实,这种情况同上述茶水变墨水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刀子上的铁和水果上的单宁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0、神奇的瓶子

【实验用品】

硫化钠固体,靛蓝指示剂(酸性靛蓝溶液),蒸馏水;玻璃瓶(可用盖玻片的集气瓶、带胶塞的试管、矿泉水瓶代替)。

【步骤方法】

取一只无色透明的500ml的带有密封盖的玻璃瓶,加2g硫化钠和200ml蒸馏水,制成溶液,再滴加1%的酸性靛蓝溶液到整个溶液呈绿色,盖紧密封盖,静置,溶液由绿渐变→褐→红→橙→黄。

振荡瓶子,则溶液由黄渐变→橙→红→褐→绿。

再静置又重复前面的颜色变化,可以反复做几次。

【实验原理】

染料酸性靛蓝在溶液中能被硫化钠还原为还原态,呈黄色。

在振荡时还原态的黄色靛蓝,又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绿色氧化态的靛蓝。

两种颜色之间存在一系列过渡色。

【注意事项】

实验成败关键:

实验要在25℃~30℃时做效果才好,如果冬天做,要用温水浴加热。

21、魔术瓶

【实验用品】

葡萄糖,NaOH,亚甲基蓝指示剂;塑料瓶,瓶盖。

【步骤方法】

把4g葡萄糖和4gNaOH加入到一个透明带盖的塑料瓶中,加入150ml水和2~3滴亚甲基蓝(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

加盖后震荡,溶液变蓝,静置后变为无色,重复上述操作可看到多次变色现象。

【实验原理】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空气中的氧气具有氧化性,他们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振荡时,瓶中溶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氧气在溶液中的溶解量增大,使反应向指示剂中的无色基团被O2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