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的认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0688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克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千克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千克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千克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千克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千克的认识.docx

《千克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克的认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千克的认识.docx

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29—3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千克的认识。

教学准备:

台秤、红枣、薯片、大米、鸡蛋、水果、课件等。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教师以此为基础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容易激话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在初步感知千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称一称,并掂一掂红枣和薯片的重量,感受1千克的重量大小。

]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逐步丰富对l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接着类推感受整千克数,深化对千克的认识。

组织学生观察发现有效信息,进一步感受千克的慨念,接触日常生活中有关计量物体重量的实际问短,进一步加深对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

练习设计趣味性强,将静态信息动态化,既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又寓安全教育于数学活动中,密切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应用;拓展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同时也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先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谈体会,谈收获,可以发现问题,互相补充,共同完善。

布置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更广阔的数学课堂中学习、探索、体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是一个小帮手吗?

星期天,小芳和妈妈一起去逛超市,.妈妈买了好多东西啊,为了帮助妈妈拎一拎,小芳拿了两袋自己喜欢吃的红枣和薯片。

这两袋大小一样的食品,谁知道哪袋重一些呢?

(出示情景图)

2.同桌说说,全班交流解决办法。

3.教师板书:

掂一掂称一称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认识形形色色的秤。

(多媒体显示)

(1)谈话:

用来称物品重量的秤是各种各样的,秤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广泛的。

看,你们见过这些秤吗?

(2)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常见的秤,说说各种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zhaojiaoan

2.学生尝试称一称红枣的重量。

谈话:

通过掂一掂和称一称,我们发现这袋红枣重,红枣究竟有多重呢?

那就试着把红枣称一称吧。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称的结果。

并说说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巡视。

谈话:

秤面上,指针都指着这个“,到底是1什么呢?

看来我们还要对秤研究一下。

请小朋友好细观察桌上的台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认识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kg和l、2、3、4等数字刻度)

谁知道kg表示什么吗?

讲述:

kg是干克的符号[板书:

千克(kg)],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又叫做公斤。

如果用秤称某种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的指针指着2呢?

你能看出这个台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体吗?

4.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

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秤,也知道了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千克作单位,你们再次称一称红枣的重量,然后交流称的结果。

指名回答一袋红枣的重量,再让学生都掂一掂,体会1千克有多重。

再掂一掂一袋薯片有没有1千克重,用秤称—称薯片,看一看薯片的重量够不够1千克。

5.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1)称—称、拎一拎1千克大米。

①小组合作称出l千克大米。

学生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合作策略,让又快又安静地完成任务的小组介绍合作经验。

②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大家称出的大米倒进袋中,然后轮流用手拎一拎,用心好好感受一下。

(2)称—称、拎一拎、数一数l千克鸡蛋。

①小组合作称出l千克鸡蛋。

②学生轮流拎一拎鸡蛋的重量。

③小组合作数一数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

④进一步认识和明确整千克数。

谈话:

1千克鸡蛋大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

你能称出2千克大米或鸡蛋吗?

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

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红枣、大米、鸡蛋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也可以用千克作单位表示有多重。

你们看,图中有什么?

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举例加以说明)‘

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把这一袋大米放在秤上称应该是5千克,还是比5千克多?

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你们的聪明好学把唐老鸭引来了。

看,他兴冲冲地走进了电梯。

(电梯不关门并发出警报声)咳,电梯怎么了?

(2)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3)小结并进行安全教育:

原来电梯最多只能载重l0OOkg,一旦超过这个重量,它就会发出警报.看来为了大家的安全,唐老鸭只能乘下一班电梯了。

(4)谈话:

看,交通检查站开来了一辆载满货物的大卡车,你们能看出这辆车允许载重多少千克吗?

如果实际载重量为,让你当警察,你能让这辆车通过吗?

(5)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6)小结:

对呀,超载的汽车是不安全的,所以这辆车不能通过。

为了确保人民的安全,我们国家早就对载重量专门作了规定,就连对乘坐火车、飞机的旅客所能携带的物品重量也有严格规定。

3.多媒体播放“你知道吗”的内容。

听了介绍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4.“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2)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3)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

提问:

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加“大约”二字?

你能说出两种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千克吗?

指名回答。

6.“想想做做”第5题。

自己列式计算,全班共同订正。

四、总结延神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谈话:

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里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

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做妈妈的好帮手。

记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掂一掂

千克(kg)称一称

课题:

克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3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实践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逐步学习估测物品的重量并合理选择质量单位表达。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使用天平称量物品,并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五、教具准备:

准备天平、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1、要准备几架天平,将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便于学生合作、交流。

2、学习前让学生准备有质量显示的小商品。

3、限于条件,学生有可能对天平的使用陌生,要有心理准备和对策。

一、导入1、回顾质量单位千克。

小结:

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它作单位。

2、提问:

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商品,上面的单位是什么?

(板书:

克)这件商品的标称质量是多少(10克)?

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这件商品重吗?

要是用千克作单位方便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商品比较轻,用克作单位比较方便)

小结:

克也是一个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它作单位。

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

(板书:

g)

二、动手实践,感受质量单位克

1.认识天平。

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小结:

天平常用来称比较轻的物品。

2.小组活动

1、称出10克重的黄豆

学生活动时教师要针对天平的使用情况进行指导。

提问:

大家掂一掂,10克黄豆有多重呢?

又有多少粒呢?

引导学生感受到:

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1克是很轻的。

2、感受质量单位1克

让学生将黄豆大约平均分成十份,拿一份放在手里掂一掂,这就是1克的重量。

和小组同学交流l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老师给出标准的质量单位克。

让学生感受。

3、小组活动3

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一支铅笔用手掂一掂。

?

指名回答,这三件物品各有多重。

提问:

一根羽毛比一克重还是轻,一把学生尺呢?

4.学会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提问:

你能看出图中的两个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吗?

哈密瓜的重量你是怎么看的?

要提示学生,称物品时要看秤是以克还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这样才能准确读出所称物品的重量。

5.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出示一袋盐,谈话:

这袋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盐是多少克呢?

(板书:

1000克)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提问:

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看一看这两袋盐重多少千克?

(板书:

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1千克=1000克。

(板书:

1千克=1000克)

6.估侧质量练习。

请学生拿一件小物品,再称量之前,掂一掂,然后估测出质量并表达出来,然后通过称量对比,当误差小于质量的一半时,给予表扬。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l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指名回答书上的问题,再提问: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第2题:

让学生先猜一猜这三种物品比l克重还是比l克轻,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出答案。

追问:

填写2千克=2000克时,你是怎样想的?

你又是怎样想到9000克=9千克的?

第4题:

出示图,指名说说图的意思。

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

你是怎么想的?

回家后照样子称一称,算算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谈话: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克。

知道了克是一个比较小的质量单位,在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时常用到它。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有心人,哪些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哪些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下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克的认识

1、感觉质量单位克

2、小物品的称量

3、估测练习

4、千克和克的换算

练习

称一称

教学内容:

P38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形成有关质量单位的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水果、蔬菜若干,体重秤、台秤,统计表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从熟悉的情境引入,较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们班酝酿以久的“称一称”数学主题活动终于来到了!

(出示课题:

称一称)

首先请几个同学隆重介绍一下参与我们这次活动的两个嘉宾:

克和千克(板:

克和千克)

学生发言。

教师简单小结。

二、实践操作

活动一、称称水果和蔬菜

1、称一称

A、分类整理为了这次活动,同学们都做了许多积极的准备工作。

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清理各自的活动用品。

学生小组为单位分类、整理相关物品。

B、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

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

有效数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估一估”环节,既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也为了对学生进行辩证思想的启蒙。

“在比较中认识自己,在认识中关爱自己。

”这是“测一测”“猜一猜”栏目中老师的良苦用心。

菜各称出1千克。

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并把数的个数填在表格里。

学生分组活动。

C、集体交流

各小组代表结合表格汇报本组称的结果。

教师选择性放大几组表格。

2、比一比

谈话:

刚才各小组分别称出了1千克苹果、1千克橘子、1千克黄瓜等,知道了它们1千克的个数,看着表格里的这些数据,你们有些什么发现?

学生发言、讨论。

小结,使学生明确:

单个物体的质量不同,1千克里所包含的物体的个数也就不同。

3、估一估

A、出示一个火龙果,请同学们猜一猜1千克火龙果大约有多少个?

B、出示一个西梅,请小组讨论1千克西梅大约多少个?

C、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活动二、称称我自己

1、认一认

谈话:

上学期每个同学都进行了体检,你记得自己的体重吗?

你能猜猜自己现在有多重吗?

学生自由发言。

提问:

怎样才知道自己估得对不对呢?

(生:

称一称)谁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秤体重的秤呢?

结合实物图认识秤面,了解简单的称重方法。

(主要指整千克数的计法。

2、测一测

说明活动方法:

分小组称一称每个人的体重,称好后把自己的重量汇报给小组长,小组长把每人称出的体重记录在表格里,然后在小组里比一比称的结果。

小组活动。

3、猜一猜

讲述:

要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可以称一称,也可以和以前的重量比较得到,但是,要知道一个陌生儿童的体重可就难了。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介绍书上”你知道吗?

”小知识。

师生共同用这个小方法来算两个同学的体重。

学生运用这个方法算一算自己的体重。

讨论:

你的实际体重与算出来的相差多行?

根据这些差异,你们小组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不挑食、不偏食,注意合理营养和锻炼,才能有强壮的身体。

三、小结拓展

谈话: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称一称”数学主题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你有哪些可以向父母或校外的朋友推荐的意见?

全班交流。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称一称

克千克

物品

苹果

橘子

西红柿

黄瓜

数量

称一称

教学内容:

P38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形成有关质量单位的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水果、蔬菜若干,体重秤、台秤,统计表等。

zhaojiaoan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从熟悉的情境引入,较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们班酝酿以久的“称一称”数学主题活动终于来到了!

(出示课题:

称一称)

首先请几个同学隆重介绍一下参与我们这次活动的两个嘉宾:

克和千克(板:

克和千克)

学生发言。

教师简单小结。

二、实践操作

活动一、称称水果和蔬菜

4、称一称

A、分类整理为了这次活动,同学们都做了许多积极的准备工作。

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清理各自的活动用品。

学生小组为单位分类、整理相关物品。

B、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

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

有效数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估一估”环节,既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也为了对学生进行辩证思想的启蒙。

“在比较中认识自己,在认识中关爱自己。

”这是“测一测”“猜一猜”栏目中老师的良苦用心。

菜各称出1千克。

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并把数的个数填在表格里。

学生分组活动。

C、集体交流

各小组代表结合表格汇报本组称的结果。

教师选择性放大几组表格。

5、比一比

谈话:

刚才各小组分别称出了1千克苹果、1千克橘子、1千克黄瓜等,知道了它们1千克的个数,看着表格里的这些数据,你们有些什么发现?

学生发言、讨论。

小结,使学生明确:

单个物体的质量不同,1千克里所包含的物体的个数也就不同。

6、估一估

A、出示一个火龙果,请同学们猜一猜1千克火龙果大约有多少个?

B、出示一个西梅,请小组讨论1千克西梅大约多少个?

C、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活动二、称称我自己

4、认一认

谈话:

上学期每个同学都进行了体检,你记得自己的体重吗?

你能猜猜自己现在有多重吗?

学生自由发言。

提问:

怎样才知道自己估得对不对呢?

(生:

称一称)谁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秤体重的秤呢?

结合实物图认识秤面,了解简单的称重方法。

(主要指整千克数的计法。

5、测一测

说明活动方法:

分小组称一称每个人的体重,称好后把自己的重量汇报给小组长,小组长把每人称出的体重记录在表格里,然后在小组里比一比称的结果。

小组活动。

6、猜一猜

讲述:

要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可以称一称,也可以和以前的重量比较得到,但是,要知道一个陌生儿童的体重可就难了。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介绍书上”你知道吗?

”小知识。

师生共同用这个小方法来算两个同学的体重。

学生运用这个方法算一算自己的体重。

讨论:

你的实际体重与算出来的相差多行?

根据这些差异,你们小组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不挑食、不偏食,注意合理营养和锻炼,才能有强壮的身体。

三、小结拓展

谈话: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称一称”数学主题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你有哪些可以向父母或校外的朋友推荐的意见?

全班交流。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称一称

克千克

物品

苹果

橘子

西红柿

黄瓜

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