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0404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docx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姓名:

孙彬

学号:

20104083058

专业:

经济学

院系:

商学院经济

(一)班

 

[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洛阳市区域产业结构中客观存在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低度化和同构化等不合理因素对区域结构优化的制约作用,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资本利用率

 

2006

4.8

73.7

21.5

2.9

54.1

43

2007

3.2

72.4

24.4

2.6

61.2

36.2

2008

3.2

67.8

29

4.6

60.4

35

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城市运行过程中资本浪费是否严重.资本利用是否充分,是产业结构能否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资本利用率表明了城市对资本要素的利用效率。

近几年洛阳市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实际上洛阳市的资金利用效率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利用率逐年降低。

这说明洛阳市实际掌握资本的能力较弱,资本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

资本利用率(%)

图1洛阳市资本利用率变化趋势

2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2.1洛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1.1支柱行业发展空间狭窄。

洛阳市目前最大的支柱行业是工业.有些企业在河南省是大规模企业,但从全国范围看,规模优势则不是很明显。

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行业是受周家产业政策的限制.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的上升空间必将受到限制。

2.1.2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主要表现在洛阳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比重仍偏低,投入不足。

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

2009年l一5月。

洛阳市完成城镇投资243.3亿元,增长34.O%,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8倍,第二产业增长58.2%.第三产业仅仅增长1.9%。

第二三产业比重距离城市现代化标准有着很大的差距。

同时与经济发展程度不相适应,成为洛阳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1.3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

2009年l一5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4.7%,高出全市平均增速22.4个百分点,但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6%。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但科研投入不足。

总体规模仍然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相对比较弱。

2.1.4主要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支撑点不够强。

主要表现在少数几家甚至是个别企业支撑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如果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出现问题.那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例如2009年l一5月.洛阳市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7.35亿元,其中有12户重点企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增速;5户重点企业增速在10%以下;仅有4户重点企业出现负增长。

则造成重点工业企业增长13.7%(现价,下同),低于全市平均增速19.5个百分点。

2.2洛阳市产业调整的意义

2.2.1平台期实际上是调整转型期。

目前国际上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出现趋缓迹象,世界经济复苏;国内方面.人民币汇率升值。

物价高位运行,有通货膨胀的风险,这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实质上这暴露出洛阳产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传统的靠物质资源消耗、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下决心转型升级。

2.2.2平台期符合经济增长周期规律,同时也是机遇期。

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普遍趋缓的情况下.洛阳应当利用有利形势,形成倒逼机制,自我调整.另辟新径。

尽管洛阳产业结构调整经济遇到不少困难。

但经济大趋势没有变,我们应当把平台期看成机遇期、转型期,积极应对。

3洛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3.1依靠技术进步。

积极优化产业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

是指高效率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的渐进的量变过程。

为此,洛阳市要积极鼓励支柱行业企业增强技术研发能力.依靠先进的高新技术。

实现产业结构的跳跃式转换。

首先新上项目要以全新的技术和先进的装备为目标。

直接利用高新技术来支撑产业的进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跳跃发展:

其次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的支柱产业,如有色金属、机械等。

使其在总量上扩张的同时保证技术上领先、在质量上取胜:

第三增强重点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这是加快洛阳市支柱行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保持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保证。

3.2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洛阳市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

但所占GDP比重偏低。

很大程度上制约洛阳市的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将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供有利条件,同时现代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必将会对现代服务业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提供发展动力。

为此。

要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城乡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实施。

在现有基础上,洛阳市整合第三产业发展资源,在促进旅游、商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租赁、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体系,以提高洛阳市经济整体的增长质量。

3.3根据洛阳国民经济结构特点.制定科学的长期性的产业结

构政策

产业政策的出台就是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特别是要通过对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限制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落后的行业,同时对扶持和鼓励新兴主导行业的发展,传统行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从洛阳经济实际情况看。

一是要增强工业做强做大做优的能力。

加快对全市工业的技术改造步伐。

二是要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更新工艺设备.突出自身特色.积极应对国家的市场竞争和产业政策调整。

要注意的是在速度和规模上提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新技术行业自身特点,把其培养成为推动洛阳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是要提高产业集中度。

实现规模化、集约化。

我市不少乡镇食业属于劳动力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能耗高,环境治理资金很难到位,只有实现集约化、规模化。

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洛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推进企业改革。

我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朝着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协作的方向发展的。

其中全面推进企业改革是核心。

企业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依法关闭那些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厂小矿,资源枯竭的矿山,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二是做大做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

要学会借助外力、以优引优、以强联强,通过引进多种经济成分的战略合作伙伴,实现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三是搞专搞精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使它们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产权转让、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参股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

 

2.壮大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

   洛阳发展优势产业应该注意选择所占比重大、综合效益高、增长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吸纳就业容量大的产业。

结合洛阳工业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应积极推进以下产业做大做强:

3.扩大对外开放,拓宽融资渠道。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改造资金相对不足和改造起点不高的问题,才能使国有大中型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直接面对国际上的激烈竞争。

开放的关键是要进一步放开对重点行业与重点领域的限制,吸引国内外资金收购、控股或参股,改善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

要选择推荐一批优质国有企业、优质国有股向外商出售,放开外资受让国有产权比例,允许外方控股。

要积极采取项目融资、股权投资、经营权转让、企业并购等方式,千方百计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较大企业来洛投资。

要分行业规划一批重大项目,重点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对外推介。

对外开放除了要引进有形资本外,还要配套引进专利技术、先进管理方式方法等无形资本。

4.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要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发展资本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更好地依托社区平台,积极开发物业管理、养老托幼、保安保洁、卫生保健等社区服务就业岗位,重点帮扶“4050”人员再就业。

完善劳动力中介服务网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和上岗培训,提高就业再就业服务水平。

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使更多的劳动力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合伙经营实现就业。

通过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使之成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阵疼”的“减震阀”。

5.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为洛阳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智力支持。

   进一步完善吸引人才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培养、引进各类高层次科技人才,实行多元化的收入分配机制,改善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

同时,结合洛阳市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构建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者、企业家在内的比较完善的人才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洛阳市建成国内外人才高度聚集的“人才谷”,为洛阳工业结构调整提供智力支持。

 

洛阳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以科技开发为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承接东西部工业产业转移以实现区域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能促进本地工业企业的聚群发展。

尽量避免本地企业的空洞化倾向。

洛阳市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经济特点和资源优势。

以效益为中心,加大投资力度,最大限度的提高促进产业效率,实施面向未来的产业化发展策略。

同时洛阳市也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以南部山Ⅸ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延长服务业产业链,转变服务业增长方式,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发展水平。

洛阳市产业调整最终目的是把自身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发挥产业整体效益和长远效益。

实现洛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洛阳市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0.

[2]洛阳市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10.

[3]伍海华、金志国、胡燕京,产业发展论【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蒋昭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刘易斯,二元经济论(中文版)[M].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9.

王梦奎等,《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M]商务印书馆。

2000年.

[6]刘树成等.<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

[7]陈宗胜等,《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八分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8]林燕乎,<中国地区国民收入盖距实证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