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0400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x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docx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_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导读: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应该怎么写?

不管是学生还是职业学者都是需要进行论文写作的,而想要撰写出优秀的论文,不做好准备工作怎么可以呢?

本论文分类为国际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文3600字

(一):

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对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由张德瑞、孔雪梅主编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与推进策略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一书集中讨论了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为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与推进的策略分析提供了科学化的、专业化的意见与建议。

该书从现状调研与市场需求分析出发,运用语言学、传播学等跨学科融合创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结合时下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实事求是地梳理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科学经验与理论发展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现代化、规范化和创新化发展。

  在内容上,该书共有六章:

第一章立足现代语境阐释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从大到小分别明确了语言传播、语言文化传播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异与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概况与历史演变,对现代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进行了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价值评估,全方位强调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二章建构了系统化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理论体系,其中该书跨学科、跨专业和跨领域的研究视野全方位夯实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基础、传播学基础、跨文化交际学基础、教育学基础,以及教育心理学基础等;第三章具体论述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形式、模式和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效果优化的方式与路径;第四章立足于时下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分析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优势以及有利因素,目前来说,综合国力的提升、政府的重视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为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应当抓住机遇,分析已有的成功经验,从决策、组织、推广、媒介等角度不断总结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策略;第五章针对目前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汉语的国际地位问题、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等,力图从决策、研究、实施、媒介等角度找到新的问题解决方案;第六章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并从媒介的创新与融合角度开拓了新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优化路径。

  一、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分析

  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是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汉语文化在国际化语境中的传播范围、传播受众、传播模式、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对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整体水平、提高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语国际教育发生于跨语言文化的语境中,汉语文化意识、汉语文化传播能力、汉语施教能力都是决定汉语国际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

换言之,语言和文化是打通跨语言文化交流通道的关键,汉语文化意识培养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将深刻影响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实施。

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汉语国际教育的成果,汉语国际教育应当高度重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中国民族文化融入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与汉语国际教育中,抓住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主要问题,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媒介发展的新机遇和汉语国际教育的经验成果等来优化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效果。

总之,重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有助于革新当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体系,让汉语国际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渠道、模式打破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促进语言与文化的交融与渗透,让汉语国际教育更加现代化、科学化和创新化,實现语言文化传播教育的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其次,我国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深耕多年,但相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投入来说,汉语国际教育的成果显然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汉语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度与影响力不尽如人意。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既要加快汉语国际教育的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也要加快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传播学、语言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角度探索更具策略性、专业性、科学性的文化传播路径,丰富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播价值,继而用语言教育带动文化传播,用文化传播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

尤其是在当下日益复杂变幻的国际新形势下,我国更应该做好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事业,掌握国际话语权,让更多的国家、民族和地区听到中国的声音,喜爱中国语言与文化,增进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

  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分析:

机遇与挑战

  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至关重要,但是如何分析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劣势,如何合理应对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推进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实践,如何优化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效果,如何保证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长效持续发展等,是值得我们反思与总结的。

  就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来说,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正处于一个政策利好的时代,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更大范围内借助孔子学院的设立、扩张,以及中外语言文化的广泛交流,实现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大发展,增强了汉语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发展为例,“一带一路”为汉语国际教育打通了一个融经济、文化、政治于一体的交流语境,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艺术等多方面交流,激发本国及其他国家对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主动关注与重视,提升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性和汉语国际教育的整体质量。

  就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遇到的挑战来说,受历史、国际形势、综合国力、文化立场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能力长期不足,并受到了西方文化传播的强烈冲击。

长期来看,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不足正严重阻碍着我国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多方面的对外合作交流。

与其他西方大国相比,我国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还处于弱势,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转化成果,只有这样,我国才能逐步保障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

  抓住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机遇,及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等有利条件,准确制定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优化策略,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具体来说,要想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正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在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强化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意识,让汉语国际教育打破传统的语言教学体系,明确汉语国际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责任和使命,并通过课程教学、教材研发、课堂互动、课外延伸、多媒介融合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汉语文化的内涵,以汉语国际教育为基点最大化地发挥孔子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实现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全面推广。

  第二,分析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主體与客体,借助媒介的创新与拓展,发挥主体与客体的传播作用,增强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互动有效性,促进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最终效果。

也就是说,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需要在媒介技术的创新支持下,充分发挥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作用,让施教者更主动地传播,让受教者更乐于去接受,进而在平等、真实、有趣的交互中促进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和谐交流,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到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汉语语言与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媒介传播的规模和效率在不断提升,受者的选择变多,也更能够在跨语言文化的信息与信息之间进行及时的比较。

为了长远的发展,为了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也为了吸引更多的汉语学习者,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需要始终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以平等、开放、真实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理念,建立和谐的跨语言文化传播平台,保障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持续发展,树立积极健康的中国形象。

  第三,构建良性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舆论环境,平衡汉语国际教育与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打破过去国际新闻文化舆论不平衡的状态,为汉语国际教育与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一方面,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需要优质且丰富的文化内容资源作为支撑,因此,要加快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教材研发与内容拓展,满足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需求。

另一方面,汉语文化国际化需要依赖于汉语文化国际的教育教学资源,以汉语国际教育为基点,实现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全面覆盖,因此,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发展将促使汉语国际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不断探索与发展。

  我国应当高度重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解读并分析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合理利用有利环境和有利因素,总结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推动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持续优化,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二):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刍议论文

  摘要:

教育是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的重要象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开办和发展是明显的表现。

在当前大环境下,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办学理念、师资、课程、人才培养等方面开拓专业发展途径,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该国的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力量的发展,还取决于该国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语言,语言是国家的象征和文化的载体及符合,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汉语,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

作为代表国家形象和国家实力的汉语,传播过程中增强了其他民族和国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但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其发展还有漫长的道路可走,本文通过其发展现状,梳理出该专业的历史背景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化内核,开拓该专业实施过程中的宽广路径。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历史回顾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新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决定对外交换留学生,并与1950年6月7月在清华大学成立了交换生专修班,1951年初开始上课,第一年有6名老师及33位留学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一個专门针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专修机构。

之后,面向越南留学生、非洲留学生的汉语专修班陆续开办。

但由于受当时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影响,当时的留学生主要来自亚洲、非洲和东欧等一些与中国关系比较友好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数有限。

  1978年改革开放后,汉语教学得到初步发展,来我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这个时期有两个重要标志:

一是来我国留学生逐步发展到西方国家,二是在政策上准许招收自费来华的留学生,从1978年到1989年我国共收了40221余名留学生,其中政府奖学金的有13699名,自费生有26522名①。

1990年到2000年期间,我国共接收来华留学生310000多名,其中政府奖学金的学生有18360名,自费生292000多名。

整体来说,尽管来华留学生数量得到增加,但是这一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无论从规模还是层次来看,都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2000年之后,汉语教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中国留学,到2008年,留学人数达到223500人②。

我国政府渐渐意识到发展汉语教学的意义所在,《2003年―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方针更是给汉语教学指出了方向,即来华留学生学习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内容之一,是国际交往的重要条件,发展汉语教学刻不容缓。

教育部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管理,不但增加了专业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而且开始有意识地培养硕士、博士,将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作为一个重要专业发展。

这种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对外汉语不但成为一个单独的专业开始运作,而且模式日渐成熟,发展走向了高峰期。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走向良性循环之路,具体体现在高等院校、民间机构、官方机构几个方面:

  1.高等院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重要承载场所。

1985年,国家批准各大高校成立对外汉语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对外汉语专业人才。

对外汉语改成汉语国际教育后,开设的院校更是剧增。

截止到2018年,已有366所学校开设此专业③。

  但是,高校在开设汉语国际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问题也不容忽视。

高等教育开设专业的目的是培养更多优秀的汉语教师,但限于国内大多数地区的现实情况(北京、上海等经济、文化中心除外),汉语教师毕业后,很难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多个调查显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就业率相当低④,现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本地对外来留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教育部门对此行为的关注度不足。

除此之外,学生学习汉语时对自身学科性质认识不清也会妨碍到他们的工作定位。

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让外国留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汉语和汉字,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高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不明确,对中文和外语界限不清,导致学生常常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怀疑,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的精髓,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2.官方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间机构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援机构。

近些年,我国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加强了重视度,国家和相关部门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对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理论体系,尤其是国家一些对外汉语推广组织及两关机构针对师资、教材研发、教育对象、学校建设等各方面都做了扩张和完善建设,为的是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育得到加强,使汉语国际教育在国际上有更强的影响力,截至2009年10月,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建立280所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课堂,这些数据恰好反映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尽管官方机构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带来一些问题。

如在国内,因孔子学院的开设资金都是由国家投入,对于教育财政来说是一份很重的负担。

我国基础教育需要投入的地方甚多,急需资金支持。

这种情况,应予注意。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实施途径

  1.树立开放办学意识,拓展专业发展空间。

  开放的办学意识是检验高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专业发展的指导方向。

开放的办学意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

第一,大局意识。

大局意识即在社会大环境中考察研究办学问题,改变局限的思想观念,审时度势地观察大局,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使学校的发展在服务于地区需求的同时,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大环境中。

第二,机遇意识。

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让教育告别了传统僵化模式,互联网的扫荡一切更是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多重挑战和机遇,让整个教育行业变得生机无限、欣欣向荣。

  在办学意识增强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发展空间应运而生。

高等教育竞争的激烈催生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现状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不明,专业核心竞争力弱,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所需。

要将此作为一个核心问题对待,在具体实践中,要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将专业发展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多视角全方位观察专业发展问题,提高专业的竞争力,加快专业发展。

  2.强化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队伍尤其如此。

汉语国际教育培养的是以汉语教学为主体、背后承载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

这些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对外就成了中国形象的代表和中国文化传播的生力军。

因此,针对培育他们的师资,要求更严格。

  首先,深厚的专业基础是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

专业基础不但体现在对学科知识,如中国文化、中国语言、古典文献等娴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表现在授课中如何通俗易懂地灌输受教者的队伍,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培养人。

  其次,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的素质体现。

汉语教学因其讲授对象的特殊性(中文非母语的外籍人士),对任课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因经济发展和国情迥异等原因,中外教师在授课形式、思想理念、课堂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别。

如何理性看待这些差别,并求同存异,共建新型的良好课堂秩序,将学生培养成为不照本宣科,热爱中国文化并在外国文化上也有一定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在国际上代表着中国教师的形象是对专业教师的严峻挑战。

  3.完善课程结构。

  单一的课程结构是现在国际教育的弊端。

目前国际教育教学大多以三个月甚至一年为教育基准对学生实行汉语教育,其中以汉语言读写为主,并没有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的教学,且在课程结构上也没有介绍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

这种一体式的读写教育无法渗透中国文化,更无法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

在以后的国际教育教学中应该完善课程结构,增加相应的中国文化介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识字教学上,且课程结构要适当增强趣味性和深度性。

在学生的匹配上应该根据对汉语的运用能力分为等级班,这样有利于老师在汉语教育中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深度教育。

在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培养上,应该完善课程结构,增加有关中国民间文化等课程,让准老师们可以在大环境下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可以开设二胡班、毛笔字班等课程,有助于对外老师将中国文化精髓继续延续和传播。

  4.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招生规模。

  随着中国全球经济大国地位的奠定和软文化实力的推广,国外对外汉语教师供不应求已成为全球共识。

因此,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招生规模,解决专业教师人力储备不足的问题,目前,对外汉语老师大多以“211”“985”的师范类学生或学历为研究生拥有教师资格证的硕士研究生为主,学校等级和学历的限制导致教师选拔空间有限,无法满足国外日益增加的人才需求。

合理的应对条件是在原来培养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相关专业,如汉语言、历史、英语、哲学等学科的学生,以本科作为学历基础,从众多不同学科的人才积淀中选择优秀人才,扩充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队伍中。

这做法不仅增加了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生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老师的复合型综合素质。

  5.增强学生的通识能力。

  通识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专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融合了语言学、文化学等学科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通识教育的渗透和强化。

在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汉语国际教育必须在多个方面做出规定,如语言的强化,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基本桥梁,合格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面对的对象多是外籍人士,在授课过程中,精通对方的语言,对于解决教学方面的纷争和误解非常有帮助。

再如文化能力的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不但要精通本国文化,还要谙熟外国文化,能在理解把握两种文化中求同存异,将本专业的教学任务顺利传承下去。

又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是一种实践,反复实践容易出真知。

教学同时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在时间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将每一次课变成扎扎实实的艺术展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国际形势稳定、国内经济蓬勃繁荣的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随着当下教育潮流大步飞奔,以鲜明的专业特点,丰富的知识传授,缔造学科实力,开拓生存空间。

从整体来看,汉语国际教育在世界上推广了中国的声音,将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悉心传播,为国际文化交流史增添了诸多色彩。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