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60380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docx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复习题.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docx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B)

A.客观事实B.价值判断

C.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D.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

3.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C)

A.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B.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

C.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4.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D)

A.相对稀缺性B.绝对稀缺性

C.普遍稀缺性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D.揭示研究对象或现象内在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普遍联系

5.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B )

A.需求弹性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D.边际生产力

6.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B   )

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第二章

1.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C)

A.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

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

2.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D)

A.就业率B.失业率

C.劳动力供给弹性D.劳动力参与率

3.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D)

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4.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A)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B.政府或公共部门

C.行业工会D.企业或雇主

5.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B)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

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

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

6.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B)

A.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

B.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

C.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

D.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

7.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A)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

8.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D  )

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

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

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

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

9.引起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C  )

A.生产技术革新B.资本规模变化

C.市场工资率变动D.企业经营范围变动

10.在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当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将( B  )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

C.保持不变D.向下移动

11.劳动力供给的含义是指(A)

A.在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者个人或家庭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B.在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政府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总时间

C.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D.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劳动人口的总和

12.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工资率不变,制度劳动时间缩短将导致(C)

A.最低劳动供给价格上升B.劳动力供给减少

C.劳动力供给增加D.就业机会减少

13.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A    )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富有弹性

14.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且对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有较高回报预期时,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供给会产生(B)

A.正向影响B.负向影响

C.没有影响D.影响情况不确定

15.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存在明显区别,即“向后弯曲”。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总互补关系D.总替代关系

第三章

1.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A)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

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

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

2.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D)

A.劳动投入的数量B.资本投入的数量

C.科技投入的数量D.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

3.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则劳动力需求(B)

A.缺乏弹性B.无弹性

C.为单位弹性D.富有弹性

4.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C)

A.无弹性B.无限弹性

C.富有弹性D.缺乏弹性

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  )

A.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

B.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

C.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

D.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

6.企业经营中的“长期”的含义是( D  )

A.仅资本投入可变B.劳动投入可变,资本投入不可变

C.其他因素不变仅有劳动投入可变D.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7.如果两类劳动力存在总互补关系,则这两类劳动力需求的( C  )

A.自身需求弹性为负值B.自身需求弹性为正值

C.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D.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

8.反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是(B)

A.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

B.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C.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工资弹性

D.劳动力供给的交叉弹性

9.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最重要原因是(A)

A.工资率B.技术进步

C.资本规模D.企业的性质

5.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可以表述为(D)

A.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B.增加一单位劳动资料投入所增加的产品价值

C.平均每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品收益

D.劳动的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

6.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该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B.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下降

C.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正值

D.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负值

第四章

1.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蛛网不稳定条件”是指(B)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

2.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

(A)

A.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

B.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

C.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

D.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

3.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A)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

4.在动态均衡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是(  B )

A.收敛型B.发散型

C.封闭型D.直线型

8.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B  )

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

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力量相当或稳定的状态

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

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

9.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A  )

A.充分就业B.劳动力供给过剩

C.劳动力供给不足D.劳动力需求不足

10.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

11.资本存量增加引起的生产效率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取决于(D)

A.企业的生产规模B.企业的生产技术

C.产品价格的高低D.产品需求弹性的大小

12.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C)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第五章

1.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

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

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

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2.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

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培训教材费用

3.在劳动力市场上,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

A.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B.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C.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

D.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

4.下列属于企业雇用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是()

A.企业员工的年度工资总额B.企业员工的年度奖金

C.招聘员工的广告费用D.参与雇用人员的工资

5.企业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所花费成本的补偿方式是()

A.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B.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C.用低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

D.用高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

6.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是指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

A.大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

B.小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

C.等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

D.等于银行利息时的折现率

7.根据人力资本预期投资净现值计算公式,下列因素中影响净现值的是()

A.投资的方式B.投资的期限

C.投资的客体D.投资的主体

8.在下列企业提供的培训中,属于一般培训的是()

A.生产知识培训B.产品知识培训

C.专业技能培训D.普通话培训

9.内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是()

A.企业对雇员有所有权B.企业对雇员有支配权

C.雇员对企业有所有权D.雇员对企业有支配权

10.下列属于雇佣成本中的机会成本的是()

A.招用员工的广告费B.求职人员的考核费用

C.参与企业雇佣行为人员的工资D.员工的考评费用

11.在劳动力市场上,体现劳动资源最优分配实现过程的是()

A.劳动力从高生产率行业流入低生产率行业

B.劳动力从低生产率行业流入高生产率行业

C.劳动力从高工资行业流入低工资行业

D.劳动力从供不应求市场流入供过于求的市场

12.下列属于大学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费用中的间接成本的是()

A.上大学花费的学杂费B.上大学花费的书本费

C.上大学花费的生活费D.因上大学而放弃的可能的工资收入

13.企业如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则特殊培训成本的合理补偿方式是()

A.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B.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C.在培训期间,双方承担培训成本;在雇佣期间,双方获得培训收益

D.在培训期间,企业承担培训成本;在雇佣期间,员工获得培训收益

14.当人们选择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的条件是()

A.投资报酬率大于等于时间内生偏好率

B.投资报酬率小于时间内生偏好率

C.投资报酬率等于市场利率

D.投资报酬率小于市场利率

15.从人力资本的特征来看,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能力,其寓寄的载体是(   )

A.雇主B.技术

C.设备D.劳动者

16.当员工接受了企业的特殊培训后,培训收益的确定原则是(   )

A.全部归企业享有

B.全部归员工享有

C.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均等享有

D.根据特殊培训的成本支付情况来确定归哪方享有

17.下列有关教育投资决策模型表述正确的是(   )

A.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教育的直接成本下降将刺激教育投资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教育的直接成本上升将刺激教育投资

C.接受教育与不接受教育的收益差距缩小将刺激教育投资

D.时间内生偏好率上升将刺激教育投资上升

18.职业技术培训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投资具有(   )

A.直接性B.长期性

C.间接性D.短期性

19.下列关于人力资本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人力资本是寄寓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

B.人本身就是人力资本

C.人力资本具有不可积累性

D.与物质资本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不具有风险性

9.下列培训中属于特殊培训的是()

A.上岗证书培训B.职业道德培训

C.高压电工资格培训D.文化水平培训

第六章

1.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

A.劳动数量的增加

B.劳动时间的延长

C.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

D.劳动条件的改善

2.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3.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

A.带薪休假 B.免费工作午餐

C.折价优惠商品 D.失业保险

4.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C.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不变

D.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5.影响实际工资的两个因素是()

A.货币工资和价格指数B.时间和价格指数

C.货币工资和时间D.货币工资和某商品的价格

6.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均衡工资率会()

A.上升B.不确定

C.不变D.下降

7.非技术性职业的工资低于技术性职业的工资,这种工资差别是()

A.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B.效用均等化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C.人力资本投资的竞争性工资差别

D.效用均等化的竞争性工资差别

8.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决定工资的基础是()

A.劳动价值B.劳动力价值

C.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

9.由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引起的工资差别是()

A.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B.效用均等化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C.竞争性工资差别

D.垄断性工资差别

10.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是()

A.计件工资B.计时工资

C.效益工资D.货币工资

11.相同的劳动者从事危险岗位与不从事危险岗位时,产生的工资差别属于()

A.竞争性工资差别B.补偿性工资差别

C.技能性工资差别D.垄断性工资差别

12.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的决定基础是()

A.劳动力再生产费用B.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C.劳动的负效用D.劳动力价值

13.在采用计时工资作为基本工资的支付方式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是

()

A.工人B.企业C.社会D.政府

14.适宜采用计时工资计算工资报酬的行业和企业是(   )

A.产品数量、质量可以检验的生产行业和企业

B.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工人的勤奋与努力的行业和企业

C.品种单一且需要大批量进行生产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数量标准不易精确确定,产品(服务)数量难以度量的行业和职业

15.弱化地区工资差别最有力的杠杆是(   )

A.商品贸易B.资本流动

C.劳动力的流动D.政府调控

16.下列各项中,属于延期支付形式的福利是(   )

A.全薪公休日B.失业保险金

C.免费工作餐D.带薪休假

17.在工资形成过程中,决定劳动力需求价格的是(   )

A.劳动力的供给B.劳动力价值

C.劳动时间的长短D.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18.由于恶劣的劳动条件所导致的工资差别是(   )

A.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B.效用均等化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C.竞争性工资差别D.垄断性工资差别

19.形成地区间工资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区间劳动力的差别B.地区间劳动的差别

C.地区间竞争的差别D.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0.下列选项中属于实物支付形式的福利是(   )

A.支付股权B.支付失业保险金C.带薪休假D.支付退休金

21.下列关于福利的正确表述是()

A.福利不构成劳动者收入来源

B.福利是基本工资的一部分

C.福利不构成产品成本

D.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组成部分

22.效用均等化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A.劳动质量的差别B.劳动数量的差别

C.恶劣的劳动条件及伤害危险D.劳动效率的差别

23.采用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其员工基本工资的高低取决于()

A.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价值

B.一定时间内合格劳动产品的数量

C.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质量

D.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七章

1.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    )

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

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

2.劳动力市场中,会使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的是()

A.工会组织控制劳动力供给的能力下降

B.工人的组织程度增强

C.工会的组织规模扩大

D.企业优先雇佣工会会员

3.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企业的特点是()

A.该产品市场有多个产品的提供者

B.各厂商提供的产品具有同质性

C.厂商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

D.厂商出售的商品或服务没有近似的替代品

4.在劳动力市场中,卖方垄断的存在将导致()

A.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增加B.工资率降低,就业量减少

C.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减少D.工资率降低,就业量增加

5.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斜率()

A.大于1B.等于1

C.等于零D.为负值

6.在一个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垄断的企业是()

A.价格的接受者B.价格的追随者

C.价格的决定者D.价格的影响者

7.当产品市场由竞争变为垄断时,则劳动力流向是(   )

A.从高生产率的行业与职业岗位流向低生产率的行业或职业岗位

B.从低生产率的行业与职业岗位流向高生产率的行业或职业岗位

C.劳动力不流动

D.两者之间同等数量相互流动

8.垄断企业的劳动边际产品收益曲线,位于竞争企业的劳动边际产品曲线的(   )

A.右下方B.右上方

C.左下方D.左上方

9.劳资双方进行集体谈判时,如果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则(   )

A.有利于增强雇主的谈判交涉力量B.有利于增强工会的谈判交涉力量

C.对双方谈判没有影响D.对双方谈判的影响相同

10.在产品市场卖方垄断条件下,垄断企业()

A.在任何工资水平下都比竞争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要少

B.在任何工资水平下都比竞争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要多

C.将支付与竞争企业相同的工资

D.将支付比竞争企业更低的工资

第八章

1.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所以总供给等于

(    )

A.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总额B.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总额

C.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减去储蓄的余额D.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加上储蓄的总额

2.下列不属于季节性失业特点的是()

A.行业性B.阶段性

C.规律性D.地理区域性

19.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的数量标准是失业率控制在(   )

A.0—1%之间B.3—5%之间

C.8—10%之间D.10—15%之间

4.摩擦性失业的基本特征是()

A.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数量上是平衡的

B.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年龄要求上是平衡的

C.失业劳动力的数量小于就业岗位的数量

D.失业劳动力的数量大于就业岗位的数量

5.下列劳动类型中,属于就业范畴的是(   )

A.家务劳动B.雇用劳动

C.救济性劳动D.义务劳动

6.解决技术性失业最有效的方法是()

A.实施职业技能开发

B.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

C.进行职业预测

D.缩短劳动者寻找工作时间

7.下列劳动类型中属于就业范畴的是()

A.家务劳动B.救济性劳动

C.农业劳动D.义务劳动

第九章

1.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的通货膨胀类型是(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 D.惯性通货膨胀

2.由于经营者要求增加利润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这称为()

A.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B.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C.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结构性通货膨胀

3.有关自然失业率正确的描述是()

A.自然失业率是正常失业与就业人口的比例

B.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常量

C.自然失业率是通货膨胀率不变时的失业率

D.自然失业率是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不一致时的失业率

4.菲利普斯曲线含有的重大政策选择意义是()

A.说明了总供给与总需求这两个宏观总量的关系

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可以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进行选择,使二者处于某种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C.说明自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没有关系

D.说明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失业率高的问题

5.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形成的根源是()

A.厂商的垄断B.厂商的竞争

C.工会的垄断D.劳动力的竞争

6.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结论是(   )

A.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同时上升

B.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是此消彼涨的关系

D.失业率等于货币工资变动率

7.自然失业率是指()

A.预期通货膨胀率高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时的失业率

B.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时的失业率

C.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时的失业率

D.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社会平均工资率时的失业率

第十章

1.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工资水平的实行原则是()

A.“比较工资”原则B.“最高工资”原则

C.“最低工资”原则D.“社会平均工资”原则

2.我国《劳动法》第15条规定我国劳动就业最低法定年龄为()

A.15周岁B.16周岁

C.17周岁D.18周岁

3.根据国务院1995年通过的《关于修改<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我国职工每周工作的制度时间是()

A.35小时B.38小时

C.40小时D.48小时

4.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是属于()

A.政府的社会福利B.政府的社会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