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导学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导学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第3节运动的快慢
课题
运动的快慢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2)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公式为v=s/t.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4.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通常用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那么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
你们认为哪些物体运动快,哪些
备课笔记
新课导入
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动慢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
今天我们就探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进
行
新
课
速度的比较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师:
平时我们是怎样比较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
生1:
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得远.
生2:
比较在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
师:
(播放视频1“110m跨栏比赛”)请大家观看视频,并思考怎样比较运动员的快慢.
师:
(播放视频2“110m跨栏比赛现场的观众和裁判的结论”)请你们说说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运动快,路程短则运动慢;
(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2.速度的概念
师:
这就是平时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而在实际当中,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生(讨论):
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人为地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
(1)让它们运动的时间相等: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通过的路程相等:
比较单位路程内经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师:
鉴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引进了速度的概念,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即速度是路程与时间之比,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板书:
速度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师:
请大家思考、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生1:
如果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那么所用的时间越长,则运动越慢;反之,所用时间越小,则运动越快.它们是反比例关系,按理说应该还是可以的.
生2:
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由此可见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3.速度的定义式
师:
请大家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推导出速度的定义式.
备课笔记
思想方法: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
进
行
新
课
生(踊跃回答):
速度=路程/时间,用符号表示是v=s/t.
师:
回答正确,很好.
下面让我们看各个物理量的意义及单位: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
板书:
1.速度定义式:
速度=路程/时间,用符号表示是v=s/t.
2.速度的单位:
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
交通运输中还用到千米每小时作速度的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
两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m/s=1×1/1000km÷1/3600h=3.6km/h.
师:
不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如我们上学步行的速度通常约为1.1m/s,骑自行车时的速度约5m/s,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的速度通常可达33m/s.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20“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师生一起阅读,并举例,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物体的运动速度.
【例1】(多媒体展示)火车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为1463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少时间?
解:
由公式v=s/t变形可以得到t=s/v,因此,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t=s/v=1463km÷104km/h=14h.
4.交通工具上的速度表
师:
教材P20图1.3-2是汽车速度表.注意它上面的单位是千米每小时,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几千米每小时.中间的计数器显示累计里程,下面的计数器显示临时里程.在运用速度公式计算时,要善于进行变形,根据已知量求出未知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速度表有时指示的数值大,有时指示的数值小,那么它测量的是什么速度.
学生交流、讨论并积极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
汽车等交通工具上安装的速度表,它的示数在不断变化,它指示的是汽车等交通工具在行驶时,每时每刻的速度,当汽车做匀速行驶时,速度表会指在某一位置不动.因此,它显示的是汽车的瞬时速度.
5.频闪摄影
师: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到一种“频闪摄影”的实验方法,来观察、分析物体运动的情况.就是每间隔相等的时间拍摄一次物体运动的位置,然后对运动的路程进行分析,即可判断物体做何种运动.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21“想想议议”,并思考甲、乙图中汽车分别做何种运动.
生1:
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在间隔相等的时间内,汽车移动的距离几乎相等,因此,速度不变;
生2:
观察乙图可知,乙图中汽车移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因此汽车做加速运动.从两个图中还可以看出,汽车运动的路径是直线的.
匀速直线运动
师:
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如在平直轨道上运行的列车便可看作是做直线运动,而同学们在游乐场玩的摩天轮便是做曲线运动,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生:
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过程是直线运动;电风扇的转动是曲线运动.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瞬时速度是运动的物体在经过某一个位置或在某一个时刻的速度.
进
行
新
课
板书:
机械运动按运动轨迹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师:
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教材P21“想想议议”的甲图中,汽车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相同(即速度不变),且运动的路径是直线的,这种运动方式叫匀速直线运动.而在乙图中,汽车虽做直线运动,但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不同(速度改变),这种运动方式叫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但运动速度在改变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师:
请同学们思考匀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
生:
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
①速度的大小不变;②运动的路径是直线的.
板书: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它的特点:
①速度大小不变;②运动的路线是直线的.
【例2】(多媒体展示)下列有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速度v=s/t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由速度v=s/t可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则路程越大
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能由公式v=s/t计算
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
①速度大小不变,也就是说速度是恒定的;②运动方向不变.因此,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当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则通过的路程就越长,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当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公式v=s/t计算.
答案:
C
平均速度
师:
实际中物体的运动很难保证速度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也就是说实际中物体的运动是变速运动.如我们平时上学的过程中,出门下楼的速度较慢,路线是曲线.在平直的马路上,当人、车不拥挤时走得较快,赶上人多拥挤的时候速度变慢,在上教学楼时速度变慢……请同学们再举些变速运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评价.
师:
我们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的直线运动,其速度可以由v=st计算.而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得多,变速运动的速度虽然是不固定的,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也就是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表示它的运动情况,那么什么叫平均速度呢?
其大小如何计算呢?
生1:
平均速度就是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生2: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通过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v就是平均速度.
板书:
1.平均速度的定义:
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路程(或时间)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
教师总结:
①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
②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在哪段时间内,或在哪段路程中,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在公式v=st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一定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备课笔记
易错提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运动物体的速度都相同,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进
行
新
课
③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④在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中,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或路程中,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例3】(多媒体展示)小明同学早晨7:
30从家出发,骑自行车上学,行驶了1200m到街上,此时他看了手表时间为7:
35,紧接着又行驶了5min到达学校,已知学校距离他家3000m,小明骑自行车上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多大?
解:
由题可知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经过的路程s=3000m,所用时间t=7h35min-7h30min+5min=10min=600s,由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得,v=3000m/600s=5m/s.因此小明骑自行车上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
教
学
板
书
课
堂
小
结
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速度这个物理量,知道了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明白了速度的概念是路程与时间之比.物体运动速度可以由v=st公式计算,如果计算出的值大,表明它的速度大,即运动快.我们还知道了一种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的大小不变,经历的路径是直线的一种运动.实际中的运动是变速的,在粗略的研究中,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
材
习
题
解
答
【教材P19“想想议议”】
学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1.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得快的?
解:
在相同时间内,谁经过的路程长(即谁跑在前面),谁就跑得快.
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
你与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一样吗?
为什么?
解:
裁判员是通过他们到达终点时的时间来计算成绩的,用时最少的,跑得最快,用时最多的,跑得最慢.我和裁判员所用的方法不一样,我是通过在相同时间内,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探讨:
甲车在每10s内行驶的距离都是300m,那么甲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甲车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在每个10s内小车可能做变速运动,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是30m/s.
教
材
习
题
解
答
比较经过的路程来判断,而裁判员是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来判断.
3.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俩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解:
比较小聪和小明同学单位时间内所跑的路程来判断.
【教材P21“想想议议”】
图中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解:
甲图中的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它的速度是不变的.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速度也不相等.
【教材P22“想想议议”】
我们在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两地车程1小时”之类的说法,请你说说此说法有何不妥.
解:
因为时间确定,但车速不确定,所以路程不确定.
【教材P22“动手动脑学物理”】
1.v=s/t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能不能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解:
能,但不方便.因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由此可见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2.有些公路旁每隔1km就立着一个里程碑.如何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速度?
解:
从第1个里程碑起计时为t1,再骑车到第n个里程碑为止,又记下到第n个里程碑的时间t2,由公式v=st可求出骑自行车的速度,即v=
.
3.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
前50m平均速度v1=s1/t1=50m/6s=8.33m/s,
后50m平均速度v2=s2/t2=50m/7s=7.14m/s,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v=s/t=100m/(6s+7s)=100m/13s=7.69m/s.
4.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8)如下表所示.
备课笔记
特别提醒:
应用v=s/t解题注意事项:
(1)要交代所求的物理量,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2)根据题目的需要进行单位换算;(3)代入数据时要带单位,且单位也要参与运算;(4)最终结果要化为整数或小数,数字的后面还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教
材
习
题
解
答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
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
解:
(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
v=s/t=1318km÷4
h=268.07km/h.
(2)从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列车速度v1=s1/t1=406km÷1
h=264.78km/h.
从济南西站到南京南站,列车速度
v2=s2/t2=(1023km-406km)÷(11
h-9
h)=280.45km/h.
从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列车速度
v3=s3/t3=(1318km-1023km)÷(12
h-11
h)=264.18km/h.
比较三个路段的运行速度可知,v2>v1>v3,因此列车在济南西站到南京南站路段运行得最快,在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路段运行得最慢.
难
题
解
答
【例4】甲车以30m/s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相邻的平行铁路上,迎面开来一列长300m的乙车,速度是20m/s,坐在甲车窗口的乘客看到乙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是()
A.30sB.15sC.10sD.6s
解析:
由于两车的运动方向是相对的,以坐在窗口的乘客为参照物,甲车的速度为v=v1+v2=30m/s+20m/s=50m/s,从乙车车头经过乘客到车尾离开共经历的路程为乙车的车长,所以,乙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为t=s/v=300m÷(50m/s)=6s,故选D.
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
学
反
思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氛围.可以结合学生平时乘车时,看到的速度表上面的指针和里程计数器的变化,理解速度的概念,同时还结合公路上的限速标识牌等,进行安全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交通习惯.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
(1)过桥问题:
一列火车要完全通过一座大桥,所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火车长.
(2)假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v静,水的流速是v水,则船顺水行驶的速度v顺=v静+v水,船逆水行驶的速度v逆=v静-v水.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一些故事影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
高墙倒塌压在众人(演员)身上,造成人员受伤。
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的物块最有可能是
A.泥土砖块
B.金属块
C.泡沫塑料块
D.水泥砖块
2.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3.有一款自行车,座椅后连接的微型投影仪可以将转弯、停止等提示信号投射到骑行者的后背上,因其独特的安全设计和GPS导航功能备受人们的青睐。
关于这款自行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骑行者后背上所成的像是虚像
B.投影仪的镜头到骑行者后背的距离大于镜头焦距的二倍
C.从骑行者背后不同方向都能看见所成的像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骑这种自行车最好穿黑色的衣服
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飞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低
C.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后,速度变大
D.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5.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
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A.
B.
C.
D.
6.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7.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A.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B.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8.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洗澡时水的温度约为
B.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
C.人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5s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9.晋城市自然景点众多,下列景色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沁水•历山•冰挂如玉B.陵川•王莽岭•白雪皑皑
C.高平•羊头山•霜染大地D.泽州•青莲寺•云雾缭绕
10.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在木梳的齿上划过,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两次划动时均保持齿的振动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第二次与第一次对比
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
二、填空题
1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________。
当温度升高时,下列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是:
物体的质量________,大多数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____________,0~4℃的水的密度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小明用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老花镜是__(凸/凹)透镜.小明发现老花镜可以使稍远处的窗户在光屏上成______(正立/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13.周末,小明约小刚逛公园,看见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讨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可以用光的_______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_______形成的像.
(3)蜻蜓在距离平静水面1m高处以0.8m/s速度水平飞行,若以其在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它的飞行速度是_______m/s,小明和小刚他们看到蜻蜓在水中的“倒影”紧贴河底,则河底实际深度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m.
14.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min,第13min该物质处于_____态。
15.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当音箱播放乐曲时,烛馅伴着音箱所发声音有节奏地来回摆动.此现象说明:
声音可以传递____.
16.甲、乙两物体相向而行,他们的路程一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相遇时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乙物体在30s时的运动速度为______
。
三、计算题
17.燃烧1L(即10-3m3)的汽油,会产生约2.4kg的二氧化碳,因此,我们感受到燃油汽车为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更要关注它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设汽油的密度为0.7×103kg/m3。
求:
(1)1L汽油的质量;
(2)东风某型号油罐车额定满载质量为7t,若装满汽油,该车油罐内汽油的体积;
(3)7t的汽油全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18.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大炮距坦克多远?
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四、实验题
19.小明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
横梁静止时,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
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端移动。
(2)将装有适量盐水的烧杯放置于天平的______盘,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8g;
(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再称出烧杯和其中剩余盐水的质量。
此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
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是______g。
(4)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是______cm3;
(5)算出盐水的密度是______g/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