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高考试题精编必修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0063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年高考试题精编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1年高考试题精编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1年高考试题精编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1年高考试题精编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1年高考试题精编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年高考试题精编必修二.docx

《11年高考试题精编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年高考试题精编必修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年高考试题精编必修二.docx

11年高考试题精编必修二

2011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精编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一、选择题班级学号姓名

1、(上海卷24.)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

1:

1:

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

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

1

2、(上海卷30.)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右表,若WPWS与WS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A.3种,2:

1:

1

B.4种,1:

1:

1:

1

C.2种,1:

1

D.2种,3:

1

3、(上海卷31.)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

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

A.MmNnUuVv  B.mmNNUuVv  C.mmnnUuVV  D.mmNnUuVv

4、(海南卷17.)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A.1/32B.1/16C.1/8D.1/4

5、(海南卷18.)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

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

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6、(山东卷8.)基因型为AaXnY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

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上海卷28.)右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

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的数量比是2:

4:

4:

1

8、(江苏卷11.)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9、(福建卷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型(♀ZW,♂ZZ)。

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

)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

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

的胚胎不能存活)。

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

雄=1:

1B.雌:

雄=1:

2C.雌:

雄=3:

1D。

雌:

雄=4:

1

10、(江苏卷12.)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1、(2011年安徽卷5.)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12、(上海卷27.)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

T:

G:

C=1:

2:

3:

4。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

T:

G:

C=3:

3:

7:

7

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13、(海南卷16.25.)关于核酸及其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B.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14、(上海卷12.)右图表示两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数在同一细胞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若两种mRNA自形成至翻译结束的时间相等,两基因首次表达的产生共存至少需要(不考虑蛋白质降解)()

A.4h

B.6h

C.8h

D.12h

15、(江苏卷7.)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16、(上海卷20.)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但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A.原核生物的tRNA合成无需基因指导B.真核生物tRNA呈三叶草结构

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进入细胞核D.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

17、(海南卷15.)关于RNAR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成为密码子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18、(广东卷6.)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II-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II-5和II-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III-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19、(江苏卷24.)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I-2

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一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若Ⅲ一4与Ⅲ一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二、非选择题

1、(新课标卷32.)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

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⑴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⑵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

的控制,为什么?

2、(北京卷30.)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

)和褐色眼(

)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

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

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

正需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

是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色。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

白眼=1:

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

的一部分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观察切片,统计的比例,并比较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3(福建卷27.)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

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⑴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定律。

⑵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⑶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

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⑷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

在右图圆圈中画出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

 

4、(四川卷31.)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

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

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

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变异。

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的分开而分离。

F1自交所得F2中有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条染色体。

(4)让

(2)中F1与(3)中F1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班级学号姓名

5、(重庆卷31.)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某突变体可用于验证相关的基因的功能。

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图是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Tn)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1)与拟南芥t基因的mRNA相比,若油菜Tn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AGA,其末端序列成为“-AGCGCGACCAGAACUCUAA”,则Tn比t多编码     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GA、UAA为终止密码子)。

(2)图中①应为     。

若②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则原因是.若③的种皮颜色为,则说明油菜Tn基因与拟南芥T基因的功能相同。

(3)假设该油菜Tn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t基因,则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的基因为;同时,③的叶片卷曲(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显性,且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用它与种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体拟南芥杂交,其后代中所占比列最小的个体表现为;取③的茎尖培养成16颗植珠,其性状通常(填不变或改变)。

(4)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填是或者不是)同一个物种。

6、(山东卷27.)荠菜的果实形成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B、b表示。

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

(3)荠菜果实形成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_发生___________,导致生物进化。

(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

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

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结果预测:

Ⅰ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Ⅱ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Ⅲ 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7、(江苏卷32.)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

W一和w一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

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WW一、W一w、ww一6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

(2)以基因型为Ww一个体作母本,基因型为W—w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3)基因型为Ww一Yy的个体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

(4)现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

WwYy(♀)×W一wYy(♂),反交:

WwYy(♀)×WwYy(♂),则正交、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

(5)以wwYY和WWyy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

选取F2中的非糯性白胚乳植株,植株间相互传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8、(浙江卷32.)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Ⅰ1的基因型是。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Ⅲ2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

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3)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

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

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是由107个氦氢酸组成,说明。

翻译是,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

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C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为终止密码了。

9、(海南卷29.)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已知III-4携带甲遗传病的治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治病基因。

 

回答问题:

⑴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Y,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Y,常)染色体上。

⑵II-2的基因型为,III-3的基因型为。

⑶若III-3和III-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⑷若IV-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⑸IV-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

10、(上海卷(十)62.~66.)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Ⅰ-1同时患有甲病(A-a)和乙病(B-b)。

已知Ⅲ-5没有携带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

 

⑴如果只考虑甲种遗传病,Ⅲ-6的基因型为,A和a的传递遵循定律。

假设该地区正常女性中甲病基因携带者概率为0.2,若Ⅳ-14和Ⅳ-15婚配,出生的Ⅴ-16为男孩,患病的概率是。

⑵如果只考虑乙种遗传病,Ⅳ-12的基因型为。

⑶Ⅲ-6的基因型可以用下列图中的表示;A-a和B-b两对基因的传递遵循定律。

⑷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比仅患甲病的概率,原因是。

⑸若Ⅲ-5和Ⅲ-6生出与Ⅳ-13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为m,则他们生出与Ⅳ-14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为。

11、(安徽卷31.Ⅰ.)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

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蚕基因(G)与白色蚕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

⑴现有一杂交组合:

ggZTZTX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⑵雄性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

现有下来基因型的雄、雌亲本:

GGZtW、GgZtW、ggZtW、GGZTW、GGZTZt、ggZTZt、ggZtZt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蚕的雄蚕用用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2011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精编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B

C

A

A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D

B

D

B

C

D

B

B

ACD

解析:

3、从mmnnuuvv麦穗离地27cm,MMNNUUVV离地99cm可知一个显性基因可多长(99—27)/8=9,F1代是MmNnUuVv,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可知F2代的显性基因个数最少是(36—27)/9=1。

F2代的显性基因个数最多是(90—27)/9=7,因F1代是MmNnUuVv时产生的配子中的显性基因的个数最少是0个,最多是4个,可知和F1代杂交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中的显性基因的个数最少是1个,最多是3个。

A和D选项产生的配子中的显性基因的个数最少是0个, 所以不符合。

 B和C选项产生的配子中的显性基因的个数最少是1个,但C选项产生的配子中的显性基因的个数最多是2个,可见只有B选项符合。

11、考察真核生物的DNA复制和转录。

甲图以DNA两条单链均为模板,而乙以一条链为模板,且产物是一条链,确定甲图表示DNA复制,乙图表示转录。

A:

转录不是半保留方式,产物是单链RNA;B:

真核细胞的DNA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及叶绿体中。

C:

DNA复制过程解旋需要解旋酶,转录时需要的RNA聚合酶具有解旋的功能。

D:

一个细胞周期DNA只复制一次,但要进行大量的蛋白质合成,所以转录多次发生。

18、A错误,根据5、6、11得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并且得出该病不在Y染色体上。

该遗传系谱图提示我们此病既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无论是哪种遗传方式,II-5均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

C项,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此概率为1/4。

D项,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生男生女患病概率相同;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即使生女孩照样无法避免患病。

二、非选择题

1、⑴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⑵4对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81/(81+175)=81/256=(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3/4)n,可判断这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4对等位基因。

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所波及的4对等位基因相同。

2、

(1)隐aaBbaaBB

(2)白A、B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

(3)父本次级精母携带a、b基因的精子

(4)显微镜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K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雌蝇

3、⑴自由组合⑵AABBaabb1/5

⑶AAbb(或aaBB)紫色叶:

绿色叶=1:

1⑷见右图

4、

(1)结构生物进化

(2)同源染色体92

(3)2042(4)3/16

解析:

(1)观察图可知乙丙品系发生了染色休结构变异,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A、a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甲植株无Bb基因,基因型可表示为:

AA00,乙植株基因型为aaBB,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AaB0,可看作AaBb思考,因此所F2基因型有9种,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2种:

aaBB、aaB。

(3)小麦含有42条染色体,除去不能配对的两条,还有40条能两两配对,因此可观察到20个四分体。

由于I甲与I丙不能配对,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I甲与I丙可能分开,可能不分开,最后的配子中:

可能含I甲、可能含I丙、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因此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

最多含有22条染色体。

(4)

(2)中F1的基因型:

AaB,(3)中F1基因型可看成:

AaE,考虑B基因后代出现抗矮黄病性状的几率为1/2,考虑A和E,后代出现矮杆、抗条斑病性状的概率为3/8,因此同时出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3/16。

5、

(1)2

(2)重组质粒(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未导入深褐色

(3)TnTntt黄色正常、黄色卷曲不变(4)是

解析:

油菜Tn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AGA,而末端序列为“——AGCGCGACCAGACU

CUAA——”,在拟南芥中的UGA本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而在油菜中变为AGA可编码一个氨基酸,而CUC还可编码一个氨基酸,直到UAA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假设油菜Tn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是一个t基因,注意拟南芥是指实验有的突变体tt,所以③转基因拟南芥基因型为Tnt,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四分体是由于染色体进行了复制,基因也进行了复制,因而基因型为TnTntt。

设③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卷曲与正常叶是由B、b基因控制,正常叶为显性,而该对性状与种皮性状为独立遗传,则这两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则:

转基因拟南芥×双杂合拟南芥

TntbbTtBb

进行逐对分析:

Tnt×Tt1/4TnT、1/4Tnt、1/4Tt、1/4tt

由于Tn和T的功能相同,所以表示为3/4T--(深褐色)、1/4tt(黄色)

bb×Bb1/2Bb(正常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